■王心禾
打造一個評論新平臺
■王心禾
“西山評論”是檢察日報社新聞評論部開設的一個微信公眾號。該公眾號于2016年6月7日開通,至今已經發(fā)布文章五十余篇。如果從平臺角度審視,西山評論可以算作是在 《檢察日報》評論文章基礎上,通過微信平臺發(fā)布法治時評的一個言論陣地。
以影響時事進展為己任的時事評論,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主陣地,這由不得時評人自己決定。哪里受眾集中,觀點從哪兒能傳播到更多的受眾,哪里就應是時評不可錯過的舞臺?;诖?,西山評論應運而生。
和正報評論文章一樣,西山評論有著法治時評幾乎所有的秉性:以法論事、專業(yè)解讀、理性客觀、建設與犀利并存。同時,西山評論還肩負著正報暫時難以實現的夢想:更廣泛的話題、更敏感的角度。這些特點揉在一起,正是西山評論創(chuàng)辦之初,新聞評論部主任李國民提出的口號:以法治的眼光觀照社會,以專業(yè)的視角解讀新聞,以理性的思考評論時事,以犀利的筆調鞭撻丑惡。
已開通的言論類微信公眾號有不少,西山評論要想站穩(wěn)腳跟,拼的不是外包裝,是觀點的價值。在依法治國,加快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統(tǒng)一步調中,有法眼觀照社會,無疑是法治媒體最大優(yōu)勢和應有的基本擔當。西山評論首先將 “法”作為首要利器,既像一面鏡子反照出社會癥結,又像一位園丁播撒法治陽光和溫暖。
例如,2016年7月19日,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才良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工先生逝世。西山評論發(fā)文 《“我要發(fā)言”蘊含的價值值得珍視》,對王工先生進行追思,重溫他在1988年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 “我要發(fā)言”的壯舉,反思當下:是什么讓人不能暢所欲言。激發(fā)公眾責任意識、擔當意識。
2017年1月11日晚,中國男子籃球職業(yè)聯賽北京首鋼對陣北京北控,原本該被禁賽的北京北控外援巴蒂斯塔,在場上打了近三節(jié)后才被發(fā)現。公號推出 《從一起球場烏龍事件說起》,由球賽中如何實現公平正義,聯系到國家機器運行中的公平正義如何實現,提出 “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當他犯錯誤的時候,有人可以站出來糾錯,小到單位,大到國家、社會,都不可或缺”。呼吁 “通過嚴格制度設計和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不讓錯誤發(fā)生,才是包括辦案在內的各項工作的最高追求”。
某一事件通過媒體曝光后,如何看待事件背后的問題,需要專業(yè)的解讀,梳理出高于新聞報道之外的信息。西山評論致力于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力求通過專業(yè)解讀進一步影響受眾。這里的專業(yè)性是指法治思維,即運用法律知識和法理分析新聞事件,挖掘出高于新聞報道之外更多的內容,產生評論的附加值。
例如,2016年7月7日,34歲的天涯論壇副主編金波因心臟驟停暈倒在北京地鐵站臺上不幸身亡,西山評論推文 《用立法給社會急救系統(tǒng)來次 “心肺復蘇”》,通過個案,輻射國內社會急救系統(tǒng)的缺失——“一個人掌握技能是救不了自己的,只有人人都有救人的技能,人人才都有獲救的機會?!碧岢?“為中國孱弱的社會急救系統(tǒng)進行‘心肺復蘇’,最合適的主體,是國家和政府;而最有力的途徑,莫過于不同層面的立法?!?/p>
2016年6月20日,西山評論推出 《當眾打屁股: “培訓”豈是 “擋箭牌”》,即對網絡上熱傳的培訓視頻,給予法律角度的審視: “希望這事兒在法律上能有個說法” “這件事反映出的深層次問題其實是:單位管理中,是否把每一個員工都看成有人格尊嚴的人?”
如果說新聞是風,言論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控風向,而理性和客觀是基本風向。比如,2017年2月27日,天津市一商場發(fā)生兩名幼童從高空墜落身亡慘劇,不少媒體第一時間作了報道,一些媒體還配發(fā)了現場照片。新聞報道配發(fā)照片的尺度,既沒有明文規(guī)定,現實操作中也沒有形成公認的行業(yè)規(guī)定。西山評論文章 《假如報道對象是你的親人》通過分析多個相關案例,提出 “對于某一事件是否報道、是否大張旗鼓報道有疑問時,媒體人不妨問問自己 ‘假如報道對象是我的親人,我會怎么做’。如果考量的結果是不報道或 ‘低調’報道,那么,照此去做,大抵不會錯”。
2016年9月25日,網上開始出現揭露電影百花獎黑幕的文章,但很快文章又被刪除,此事引起廣泛的熱議。西山評論刊文 《電影百花獎,真有那么大 “黑幕”嗎》,對其中的真實性作了客觀推理,建議有關部門進行調查, “如果屬實,凈化文藝環(huán)境、查處文藝腐敗,如果純屬無稽之談,也能還評選清白?!?/p>
時評通常千字左右,篇幅決定行文要簡短有力,對不正義之舉,旗幟鮮明予以鞭撻,不給任何回旋余地。在西山評論的文章中,作者愛恨分明、法理情相融分析時事的風格,經常讓讀者大呼痛快。
比如,媒體報道2016年11月北京市朝陽區(qū)法院審結了11起家樂福門店出售過期食品被消費者索賠的案子,結果家樂福全部敗訴。一年的時間里,沈陽家樂福也因食品過期問題,91次成被告,敗訴達90次,其中一款罐頭過期達4個月零6天。西山評論文章 《家樂福賣過期食品為何 “沒完沒了”》提出:第一,賣過期食品的事兒,一件都不該有,有一件企業(yè)都該感到臉紅。第二,幾十件訴訟背后,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呼吁 “法治國家,百姓不歡迎賣過期食品的公司,法律也不會放過它”。
再比如,央視播出的電視專題片 《永遠在路上》,中石油原高管王道富等人和蔣潔敏一起出鏡懺悔。王道富在節(jié)目中說: “我之所以有今天,之所以到這個地方來,也就是既是作害者,也是受害者。”針對 “也是受害者”一說,西山評論發(fā)文 《遇到蔣潔敏這樣的領導,你該怎么辦呢?》,就對 “受害者”一說給予理性分析,明確指出“任何不利后果,都不是放棄職責的理由”,并提出建議: “通過制度設計和觀念改變,保障得罪個別胡來領導的同志得到公平對待和公正評價?!?/p>
犀利不僅體現在行文風格上,也體現在選題和視角上。2016年6月7日,西山評論刊發(fā)的首篇文章 《從范李到雷洋》,對查清雷洋案真相提出了這樣的期望:作為那一時代法治不完善的產物,范李案已經成為歷史;我們有理由相信,類似事件將不再發(fā)生。三十多年后的現在,事件有了改觀。拿最近剛剛發(fā)生的雷洋案來說,雖然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們目前并不知曉,但各方及時介入可以保證真相不會遲到,更不會缺席。雷洋的家人,也將不再用走李裕芬老人的辛酸路。人死了,家人不用再搭上后半生。這,算是不幸中的一點小幸運吧。
綜上,西山評論播發(fā)了多篇力作,發(fā)展空間很大,是一個年輕的言論平臺,口號提出了該公眾號的定位和方向,我們有理由期待,西山評論會不斷提升影響力,在眾多的評論類公號中占得一席。
(作者系檢察日報社新聞評論部編輯)
觀點速遞
目前我國的新聞法規(guī)還不夠完善,要早日出臺符合自身實情的新聞法規(guī)。無論何種類型的媒體,只要參與虛假新聞的制造和傳播,都要按照政策法規(guī)給予相應的懲罰。要發(fā)揮行業(yè)監(jiān)督和行業(yè)自律的作用,成立新聞道德委員會,建立新聞公平人制度。要以政策做保障,用制度立規(guī)矩。讓新聞從業(yè)者和普通民眾 “不敢造假” “不能造假”,降低虛假新聞出現的概率,保障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讓媒體環(huán)境 “風清氣正”。
——趙將, 《今傳媒》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