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師范學院經濟與政治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大學生網絡消費權益保護研究
——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
何玥玥陳少鍇李妮
(貴州師范學院經濟與政治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在網絡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購物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由此引發(fā)的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所以,對于網絡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成為近幾年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本文以大學生這個群體為研究對象,首先進行了基本理論綜述,然后對當代大學生的網絡消費權益保護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對消費者權益進行保護的措施和建議。
大學生;網絡消費;權益保護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網絡消費開始風靡全球。而當代大學生,他們作為新科技的載體,積極吸收一切新鮮事物,網購幾乎代替了他們的所有消費。但是,由此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消費問題,比如不良商家的欺騙,虛假信息發(fā)布等,使得大學生的網絡消費權益得到了很大的侵害。所以,對于大學生網絡消費權益的保護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對于大學生網絡消費權益的保護主要從道德規(guī)范約束和法律制度管束兩方面進行保護。
(一)道德約束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一定社會或集團所提倡或認可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制約。是道德的本質屬性之一,是道德調節(jié)功能的重要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看來,道德約束問題主要是在于怎樣看待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問題。一般說來,道德約束的本質就在于維護集體利益,約束或限制個人利益對集體利益的侵害。而在當前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下,我國市場中的經營主體在面對消費者時,道德規(guī)范對其經營主體的約束,主要是將道德規(guī)范當成一種批評的武器,以評價經營主體的善惡為道德的職能,使得市場經營主體在進行交易時能夠有所規(guī)避,有所為有所不為。但是道德約束在經營主體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正是由于他的不具有強制性,所以導致有一些人乘虛而入,打亂我們的市場,侵犯消費者的權益。所以,光靠道德約束是完全無法讓我們的消費權益得到充分的保障的。
(二)法律管制
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guī)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相對于道德約束來說,法律管束的力度要強很多,我國目前關于網絡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主要參照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廣告法》、《電子簽名法》、《電子支付指引》、《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等。
由于網絡交易具有虛擬性、無地域性和開放性、技術性等區(qū)別于傳統(tǒng)商品交易的特點,使得消費愈發(fā)復雜,消費者在網絡交易中的權益更容易遭受侵害,消費者明顯處于弱勢地位。大學生作為消費者中的弱勢群體,需要得到更好的保護。當前大學生網絡消費權益的保護主要面臨著三大問題。
(一)自身防范意識和維權意識薄弱
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在網絡交易中往往不驗證交易方身份,不保留交易記錄,或者輕易相信對方,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等,防范風險的意識較差;另外由于網絡的虛擬性,消費者對“找誰維權、怎么維權”更無頭緒,即使是投訴舉報,也得不到相應的回應,經常是損失金額不多,自認倒霉的方式放棄維權。 這樣的方式也助長了一些商家的氣焰,使得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屢見不鮮。
(二)缺少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
我國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卻沒有一部真正屬于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律的缺失,使得許多商家有機可乘,也使得我們的消費權益受到巨大的威脅。列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義務、爭議解決方式、法律責任承擔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規(guī)定,對網絡環(huán)境下消費者權益也進行了特別規(guī)定,但是這種針對性的規(guī)定很少,例如對網絡消費者救濟權如何實現(xiàn)、舉證責任分配等都沒有提及;還有《合同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糾紛,對于網絡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來說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等等。
(三)道德規(guī)范未被重視
在當前網絡消費市場中,消費行為的要素構成主要分為了網絡市場經營主體、第三方交易平臺、網購消費者。在調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此三方中,道德規(guī)范在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但當利益與道義相互沖突的時候,市場交易的參與者的立場便飄忽不定。在對于此三方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道德規(guī)范未被重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當前的市場中人員的道德意識的扭曲與淡化。在市場之中,人人遵守市場規(guī)則,信守承諾,保持良好信用是維系一個消費市場正常運轉的最起碼條件,也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生命線。在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發(fā)育不夠充分,市場信用經濟體系發(fā)育較晚,市場信用交易不發(fā)達,在利益的驅使下,使得人們逐漸失去底線,道德意識扭曲與淡化。因而,在交易中的三方,尚缺乏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在當前市場中還未形成一種講道德為榮,不講道德為恥的道德評價與約束機制。讓商業(yè)道德建設成為一個十分現(xiàn)實且迫切的社會問題。
(一)提高大學生的防范意識和維權意識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防范意識,首先要從我們的學校做起,學校應該加強這一方面的宣傳,讓學生提高警惕,謹防受騙。維權意識則需要我們熟悉消費權權益保護法和相關法規(guī)的具體規(guī)定;在正規(guī)的網店購物,要記得索要消費憑證,比如發(fā)票、正規(guī)收據等等。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膽怯,遇到消費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勇敢地提出要求,不要因為畏懼某種勢力或者因素,忍氣吞聲,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二)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
現(xiàn)在我們國家關于網絡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雖然在進一步完善,但是依然是在參照的基礎上進行緩慢的改革,而且這些法律中也只是某一條或者某一點涉及到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這一點,所以,使得網絡消費的缺口無處不在,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隱私泄露、被商家欺騙等等。而大學生作為消費群體的弱勢群體,更應該有一步完善的法律保障他們的網絡消費權益。
(三)增強對網絡市場人員的道德修養(yǎng)
加強道德修養(yǎng)建設。在第三方平臺中建立定期的針對網絡經營主體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時加強在第三方平臺中的思想道德宣傳,從而提高網絡市場參與人員的思想道德水平。
建立第三方平臺中的消費者對商家的評價系統(tǒng)。消費者對商家的評價是對于后來的消費者評價這家商鋪的重要標準之一,故而要建立完善的評價系統(tǒng)。建立評價即不可修改的評價系統(tǒng),同時增加對于商家的商品、服務態(tài)度、物價等方面的評價,同時增加網購評價的鼓勵機制,使商家能夠注重口碑問題。從而讓網絡市場人員能夠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1]楊嵐. 淺析網絡消費者權益之法律保護[J].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3):36-38.
[2]顏笑. 我國網絡交易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12.
[3]羅素. 網絡交易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7.
何玥玥(1995-),女,漢族,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學生,經濟學學士,貴州師范學院經濟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大學生網絡消費權益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