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吳克敬
至純 至美 是自然
——鄧俊鴻筆下的花鳥畫新境
文_吳克敬
鄧俊鴻Deng Junhong
與鄧俊鴻初識是20世紀90年代末,在一次觀看省美協(xié)的展覽時,認識了他并看到了他的作品。初識鄧俊鴻,給人的感覺是面龐清秀,待人謙和,言語不多,充滿朝氣和自信。中國有句老話:“學藝先學做人,畫品即人品?!迸c鄧俊鴻交往多年,深深地感到他正是實現(xiàn)這一做人原則的。鄧俊鴻的性格率真、坦誠、質樸。他的繪畫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許多艱辛和磨煉,在做好咸陽美協(xié)及畫院工作的同時,無時無刻不在執(zhí)著地學習與探索?!叭松倌暌贿^客,我當十日九揮毫?!彼褪沁@樣勤奮地耕耘著,所取得一點一滴的進步,都傾注了他的心血。
鄧俊鴻的作品清新典雅、意蘊渾厚,且工寫兼擅,以深厚的傳統(tǒng)繪畫修養(yǎng)和堅實的繪畫功力,在汲取歷代名家技法的同時,融合了中西繪畫的情韻與技法,用一種新的繪畫語言詮釋了繪畫的新氣韻、意境和內涵。
他的工筆畫清新高雅,幽韻冷香,風姿獨具。畫面變化自然,富有裝飾美感。筆下的花卉翎毛,精細入微,借物抒情,頗得宋人筆意,諸如冬日雪夜的《冬之夢》與濃淡渲染、生機盎然的《秋韻》《雙棲圖》等,使人不能不萌發(fā)回歸大自然之情愫。雖然是工筆畫風,但同時也保持自然野逸之氣息,在嚴謹中又不失靈活,精細而又不板滯,艷麗而又不庸俗,實在而又清氣流動,徹底去掉了火氣和燥氣,在小小的畫面中營造了一個寧靜祥和的藝術世界。
鄧俊鴻的寫意畫卻又一改其工筆畫的精細與嚴謹,筆法靈活,筆意流暢,收放自如。近年來,他在原有工筆畫的基礎上,全身心地致力于工兼寫及寫意畫的探索與研究,總結了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方向,那就是構成方式的“平面性”,符合形式規(guī)律的“秩序性”,色彩運用的“整體性”保留傳統(tǒng)筆墨的“書寫性”等繪畫理論心得;在注重傳統(tǒng)筆墨的書寫性特點的同時,并轉向怎樣最大限度地使用筆墨自由奔瀉的研究,進而使創(chuàng)作時的筆墨在自由空間的忽隱忽現(xiàn)、時明時暗,團塊與線條的多與少、有與無、虛與實、重與輕等變得隨心所欲,任性坦蕩。
他在繪畫中特別注重追求形式美,點、線、面、色彩及對稱、層次、對比、均衡、節(jié)奏、疏密、韻律等形式美構成法則的因素在其畫面中都得到了較好的運用,使畫面洋溢著活潑、歡快、生機勃勃的氣息。那自然的筆墨不僅傳達出畫家的審美追求,更在花鳥畫新圖境中開拓出“大美”的境界。
1.鄧俊鴻 荷風68cm×136cm
一幅好的作品本質上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創(chuàng)造,因此應具備“畫意”,那是一種境界、一種品質?!爱嬕狻眲t源于畫家自身的文化及藝術理論修養(yǎng)。要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在于自身的努力,并得益于“心法”。所謂“心法”,簡單地說就是世界觀、方法論。這是決定一個畫家有什么樣創(chuàng)造理念的根本。有了一個至尚、至純、至美的理念,對自然萬物才能有高度的認知,才能在巔峰上看到美景。我以為鄧俊鴻對此必定有著深刻的體會。如今,他正在不懈地努力,我期待他的成功。
約稿、責編:金前文、史春霖
2.鄧俊鴻 秋實累累68cm×68cm
3.鄧俊鴻 相伴68cm×68cm
4.鄧俊鴻 秋實圖68cm×1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