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南京市溧水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南京 211200)
聽障學生花卉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吳 丹
(南京市溧水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南京 211200)
針對花卉學的教學內容和聽障學生的特殊性,在花卉課上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以便聽障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花卉學知識。文章通過校園植物認知等活動讓學生感知花卉,教練相輔實施開放式學習;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的直觀感性認識,實地操作熟練操作技能;設計趣味性、生活化的活動提高學生的花卉學習興趣,例如制作葉脈書簽,開展花卉知識競賽等。結果表明:開創(chuàng)適合聽障學生學習花卉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們真正掌握花卉知識與技能,可以培養(yǎng)聽障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所進步,做到快樂學習。
聽障學生;花卉學;實踐
長期以來緊緊圍繞“為殘疾人的終身發(fā)展服務”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適合農(nóng)村殘疾學生的職教新路子,拓展辦學功能,發(fā)展學校特色,提升殘疾人受教育的層次。南京市漂水區(qū)特殊教育學校于2001年8月規(guī)劃并籌建了“殘疾人教育、培訓、就業(yè)基地”,創(chuàng)新并實踐了“教育—培訓—就業(yè)”一體的辦學模式。讓聽障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再延長3年,重點加強種植和養(yǎng)殖技術教育[1]。
花卉學是一門研究花卉的分類、生物學特性包括繁殖、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學科,是中職院校園藝專業(yè)知識結構中的一門重要分支。不僅需要學生要理解和掌握花卉的知識,更要以實踐為載體操作實用技能[2]。該?;ɑ苷n的學習對象為中職聽障生,他們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對于抽象的專業(yè)花卉知識不易理解,而教師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與此同時聽障學生們還存在著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學生們對花卉學科的學習和發(fā)展[3]。
聽障生學習花卉的興趣和熱情降低,花卉專業(yè)教師應嘗試改變花卉的教學模式,通過校園植物認知等各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走出課堂,與生活相聯(lián)系,多途徑提高學生學習花卉的興趣。
在高職教學的過程中提倡“夠用、實用、突出應用性、技術性”的原則[4],教師引導學生們對植物進行細致的觀察,通過植物之間比較和自我思考之后,進一步對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真正感知花卉[5]。
教學中我們先幫同學們初步認識植物分類的單位和階層系統(tǒng),了解了植物命名的基本規(guī)則;然后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植物檢索表,對植物的認知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給學生建立一個比較高度概括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在后續(xù)的課程學習中利用所學知識比如檢索表等工具手段來實踐操作。
帶領學生進行校園植物認知活動,配合查閱現(xiàn)有的各種植物分類所用的工具書,結合學生理解的程度,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對植物進行講解,讓學生們走出課堂,用手去觸摸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樹葉的形狀,枝干的粗度,用尺子丈量比較每片葉子、每朵花的大小、觀察葉片的鋸齒……對校園內部的花草樹木的科屬進行分類,對形態(tài)特征進行觀察,生態(tài)習性,栽培措施進行了解,邊聽邊記,拍照或者用筆畫出大致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感知能力。
教學中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與聯(lián)想,比如看到合歡,會先讓他們思考看到合歡葉子最先想到的是哪種類似植物?看合歡的果莢又會想到哪種植物,所以得出合歡是含羞草科的植物,有豆莢。這樣形成了師生互動,互相溝通發(fā)展,學生們不僅僅只靠手語來學習了解知識,更可以在動手實踐方面來彌補聽說的障礙,從而調動全身的每個感官去感知植物,小到葉片,大到枝干、樹形都可以認識比較不同植物間的區(qū)別。
學生在課外觀察時容易分散,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得到干擾,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植物觀察。由組長負責、組員監(jiān)督,學生以組為單位,組內成員分工合作,拍照、記錄、測量、觀察、查閱參考書目等。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鍛煉了學生們任務分配、制定目標的規(guī)劃能力,也加強了合理計劃、安排時間的能力。聽障學生存在好強、不服輸?shù)膫€性,組間競爭會給學生帶來強大的學習動力,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漲。
聽障學生由于溝通障礙認知能力較普通學生弱,習得的知識容易忘記,教學中通過開放式學習、教練相輔、反復練習來鞏固所學的內容。從開始的老師講解植物的類別習性,親自認知植物,發(fā)現(xiàn)植物之間的不同點到學生自己通過查閱資料理解,再到組織學生去公園等實地考察檢驗學生們認知植物的能力,使得他們對常見植物之間的特征區(qū)別有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這種認識—實踐—再認識的教練相輔鍛煉了學生對花卉學科知識的理解,對植物有了進一步觀察認識后再到實踐中去實驗、探究所學習的內容是否正確,培養(yǎng)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進行校園植物認知實踐后,組織學生們根據(jù)觀察以及自己實踐時的所記錄的植物特性內容來填寫我們設計的校園植物認知記錄表。記錄表包含生態(tài)習性、園林用途以及生產(chǎn)實踐等方面,可以將照片貼在表格中,更加直接、自然。填寫表格旨在考察學生們對植物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表格不僅將所學內容更加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更是鍛煉了學生們自己歸類,總結的能力。
同時鼓勵聽障學生結合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借助外界輔助工具比如電腦等信息化手段查詢所需信息,讓學生們自由選擇,開放式學習,自主探究體驗。學生填寫的每一份記錄表內容都很充實,有的還標注了自己觀察的地方與網(wǎng)上介紹有出入,小組內認真研究探討尋求解答,培養(yǎng)了聽障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自信表達自己的觀點,快樂的學習。
通過開放式學習學生對花卉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植物分類與鑒賞的認知水平得到了提高,掌握了花卉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構建好花卉分類和鑒賞的結構,科學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所進步。
花卉學科中有很多專業(yè)術語,對講授要求有很強的專業(yè)性,而在現(xiàn)有的中國通用手語中很多詞語之間是沒有明顯的區(qū)分,或者沒有表達的方式,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老師在教學上也無法做到全面、細致的講解內容。這就需要老師更加注重直觀教學手段的使用[6]。通過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工具,在學生親身了解、觸摸過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后,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示出知識點,使得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加深了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將學科知識與信息技術相融合是當今教學中的特色體現(xiàn),也已經(jīng)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領域中廣泛的得到了運用。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植物特點展示也更加豐富,鞏固了學生的植物認知能力。將學校的植物實景圖片拍照整理成PPT,增強直觀感性的認識,學生更能加深記憶力又能在課余時間通過欣賞圖片自學。同時可以利用PPT將各種的植物知識點進行交互綜合處理、總結,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更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比如通過播放圖片、資料的對比分析來對植物進行不同方式的分類,行道樹類、灌木類、盆栽類等,更加強調了實用性;學生們通過觀看影像資料來認識世界各處奇花異草,了解其基本生活習性,拓展視野;通過播放精美的植物照片、視頻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將植物分類與鑒賞的理論知識加以鞏固和應用。通過播放植物從幼苗到開花結果的過程視頻,深刻理解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規(guī)律,是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
聽障學生眼敏,心靜,手巧,有超過常人的模仿能力和動手能力[7]。通過教師實地現(xiàn)場演示,邊示范邊講解技術步驟與技術要點,學生模仿操作。示范指導是花卉課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知道每步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同時聘請農(nóng)業(yè)技術員與專家現(xiàn)場指導,現(xiàn)場傳授花卉種植實踐經(jīng)驗。
實踐操作練習充分利用基地資源實地進行現(xiàn)場訓練。例如聽障學生在牡丹園里觀察識別牡丹品種,學習栽植、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學生由基礎開始學起,由淺入深,逐步學習花卉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個人與小組的形式反復實踐操作熟練操作技能,通過實踐競賽或基地生產(chǎn)實踐等形式實現(xiàn)花卉技能的實踐應用。
障學生親身去體驗和感受花卉的美好,了解花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學生對校園植物進行掛牌活動,認知植物的科屬分類;在手機里下載安裝認知植物的APP,隨時查閱植物名稱,自主學習、認識了解植物的生活習性;組織開展制作葉脈書簽、校園植物標本以及花卉知識競賽等活動,這些都將興趣與花卉學習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聽障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樂在其中?;ɑ軐W科的學習更加生活化、日?;龅健敖逃瓷睢盵9]。
同時在花卉實踐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可以試行分層教學或者個別化的教育;課后練習要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練習不能僅局限于書本,搜索一些比賽應用例題;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內花卉的四季變換,結合季節(jié)開展花卉實踐教學等。
花卉學作為一門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更要我們勇于探索,為實踐教學開創(chuàng)出新的領域。讓學生學習花卉時能夠直觀感受、體驗接觸、不斷總結反思,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將來成為新社會所需要的勞動者與技術人員,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結合植樹節(jié)、地球保護日等節(jié)日設計一些趣味活動,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開展認養(yǎng)植物,植樹節(jié)種植的活動,培養(yǎng)勞動技能和種植興趣。引導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花草樹木,學生們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讓這些活動形成一種教育力量,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真正積極參與到花卉這門學科的學習當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保持對花卉永遠保持著好奇心和求知欲,才可以真正的投入到這門課的學習中去[8]。
花卉學科的學習不再只是呆板的坐在教室里學習,而是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有各種新鮮的思路和想法,發(fā)現(xiàn)和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加強花卉學科教學的內容生活化,讓聽障學生親身去體驗和感受花卉的美好,了解花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學生對校園植物進行掛牌活動,認知植物的科屬分類;在手機里下載安裝認知植物的APP,隨時查閱植物名稱,自主學習、認識了解植物的生活習性;組織開展制作葉脈書簽、校園植物標本以及花卉知識競賽等活動,這些都將興趣與花卉學習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聽障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樂在其中?;ɑ軐W科的學習更加生活化、日常化,做到“教育即生活”[9]
花卉學科的學習不再只是呆板的坐在教室里學習,而是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有各種新鮮的思路和想法,發(fā)現(xiàn)和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加強花卉學科教學的內容生活化,讓聽
[1]李飛鳳.中職班聾生農(nóng)業(yè)技術課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4):112-112.
[2]羅建讓,張延龍.《花卉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xiàn)代園藝,2014(1):79-81.
[3]王文香.聾校園藝校本課程教學初探[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13):69-70.
[4]徐長思.談“必需、夠用”原則在高職教育課程整合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8,10(4):7-8.
[5]任玉鋒,貝盞臨,周立彪.民族高校以花期為主線的校園植物認知實習新模式的探索[J].園藝與種苗,2012(6):99-101.
[6]趙慧臣,鄭曼.聾啞學生的可視化教學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8):44-49.
[7]韋金紅.聾啞兒童特殊心理狀況及其教學實踐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1379-1379.
[8]孫華.興趣教學法在高職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探——以園林工程技術專業(yè)《植物學》課程為例[J].綠色科技,2016(7):204-205.
[9]孫晶華,許譚.高校聽障學生學習模式探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22(11):1434-1436.
[責任編輯 靳開宇]
G762
A
2095-0438(2017)10-0056-03
2017-05-08
吳丹(1991-),女,安徽馬鞍山人,溧水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花卉栽培、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