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英 禤文婷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為甲狀腺癌的患者治療提供理論支持和科學指導。方法 50例甲狀腺癌的患者為研究組, 同期50例體檢健康者為對照組。將兩組采集的甲狀腺組織進行HE染色觀察, 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甲狀腺組織中的表達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的甲狀腺激素受體的著色深淺和部位有偏差, 研究組患者的著色比對照組體檢者淺, 其表達的部位都位于細胞膜的基地側。在陽性率表達方面, 研究組患者的陽性表達率為68.0%, 對照組體檢者的陽性表達率為100.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狀腺激素受體在正常的甲狀腺組織中的表達率較高, 同時甲狀腺激素受體會隨著甲狀腺組織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達率明顯下降, 為臨床上甲狀腺癌患者治療提供了重要的數(shù)據(jù)參考。
【關鍵詞】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甲狀腺癌;臨床意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7.035
甲狀腺(thyroid)是脊椎動物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器官, 屬于內分泌系統(tǒng)器官, 位于身體頸部軟骨甲狀下方, 氣管的兩旁。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生在現(xiàn)在社會越來越普遍, 它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種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身體吸收的碘元素的缺少, 還有高碘、基因突變、激素合成障礙等[1-3]。甲狀腺癌是甲狀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 早期甲狀腺癌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 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視, 從而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降低治療的效果, 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甲狀腺癌發(fā)展到后期病情會越來越難控制, 且在治療上難度加大, 對于患者是十分不利的[4-6]。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討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為甲狀腺癌的患者治療提供理論支持和科學指導,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甲狀腺癌的患者為研究組, 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取得滿意成效, 現(xiàn)將主要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甲狀腺癌的患者為研究組, 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組患者年齡28~58歲, 平均年齡(42.5±5.2)歲, 男27例, 女2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8~60歲, 平均年齡(42.7±5.2)歲, 男28例, 女22例。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都已知情,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石蠟連續(xù)切片 , HE染色操作步驟如下:①脫蠟;②復水; ③ 染色;④脫水; ⑤ 透明;⑥封藏;⑦染色結果。在進行操作時, 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照醫(yī)院的相關醫(yī)學操作進行[7]。
1. 3 觀察指標 對其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兩組研究對象甲狀腺組織中的表達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檢測觀察后,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兩組患者甲狀腺組織中的均有表達, 但研究組患者的著色比對照組體檢者淺, 表達的部位都位于細胞膜的基地側。在陽性率表達方面, 研究組患者的陽性表達率為68.0%, 對照組體檢者的陽性表達率為100.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結論
在臨床上甲狀腺疾病是外科常見的代謝異常的疾病, 雖然它的手術不復雜, 但是甲狀腺手術后常會伴有并發(fā)癥。如果病情發(fā)展得不到控制, 會迅速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 甚至發(fā)展為甲狀腺癌,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8-10]。甲狀腺激素受體是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超家族成員之一。基本生理功能是調節(jié)機體甲狀腺的合成以及釋放。其結構上是由α、β兩條多肽鏈部分組成[11-13]。在生理情況當有甲狀腺激素與甲狀腺激素受體結合后, 細胞膜發(fā)生G蛋白的α亞基偶聯(lián), 通過G 蛋白的介導, 快速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的活性, 導致機體內cAMP的含量持續(xù)升高, 該途徑還可以通過二磷酸肌醇循環(huán), 激活機體其他的生物學反應途徑[14, 15]。臨床對甲狀腺疾病的研究中, 甲狀腺激素受體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甲狀腺激素受體在正常的甲狀腺組織中的表達率較高, 甲狀腺激素受體會隨著甲狀腺組織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達率明顯下降。
參考文獻
[1] 黃霞, 劉景麗, 吳健松, 等. 分化型甲狀腺癌中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增殖細胞核抗原的表達及臨床意義.疑難病雜志, 2015, 6(31):586-589.
[2] 桑偉, 田亮, 郭長軍, 等. 甲狀腺癌患者血清促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激素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0, 10(4):715-717.
[3] 李志紅. 促甲狀腺激素抑制療法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中的作用.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9):107-108.
[4] 許建林, 梁曉燕, 南永剛, 等. NIS mRNA在分化型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2):260-263.
[5] 彭亮, 解敬慧, 張延軍.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對分化型甲狀腺癌~(131)I治療效果預測價值.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6(1):49-52.
[6] 馬曄, 劉柳, 沈美萍. 甲狀腺乳頭狀癌中促甲狀腺激素受體與鈉碘轉運體mRNA的表達. 醫(yī)學研究生學報, 2012, 25(7):699-701.
[7] 熊斌, 王崇樹. 趨化因子受體CXCR4和CCR7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病理意義.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1, 12(37):1301-1304.
[8] 王志峰, 劉勤江, 廖世奇. 甲狀腺癌鈉/碘轉運蛋白及促甲狀腺激素受體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 2012, 6(1):7-10.
[9] 亓龍, 左娣, 王輝, 等. REGγ, p53, NOTCH1和BRAF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6(3):89-95.
[10] 李清懷, 張曉娟, 李筱雨, 等.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分化型甲狀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 中華腫瘤雜志, 2013, 35(10):751-753.
[11] 程維剛, 殷德濤, 盧秀波, 等. 分化型甲狀腺癌組織中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的表達. 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5, 40(4):626-627.
[12] 劉春萍, 楚慧敏, 明潔, 等.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及碘鈉泵在人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解剖學報, 2008, 39(5):756-759.
[13] 郭紅麗, 雷川云.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作用探討. 中外醫(yī)療, 2015, 34(27):40-42.
[14] 張曉娟.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1.
[15] 程維維, 王耀.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與甲狀腺癌關系的研究進展. 國際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雜志, 2012, 36(2):69-72.
[收稿日期: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