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蓓娟
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文化因子時,教師要注意深挖音樂教材內涵,整合音樂教學課程資源,重視民族音樂鑒賞,為學生創(chuàng)設音樂文化教育環(huán)境,接軌學生生活認知,塑造音樂課堂文化品格。文化滲透音樂教學符合學科特征,教師要對教情和學情展開多重調查,以豐富多樣文化教育因素,為學生打開認知音樂世界的窗口,從不同文化背景滲透中獲取成長力量。
一、深挖文化因子,創(chuàng)建音樂文化教學環(huán)境
挖掘音樂作品內涵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認知基礎,從學生生活認知角度展開,其契合度會更高一些。
如學習《溜溜山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并給出具體提示:這是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溜溜山歌》,歌曲演唱具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認真聽歌曲演唱,并自發(fā)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安徽小朋友唱山歌很有特點,語氣很靈動很活潑,表現(xiàn)了歌曲中人物個性特征。教師組織學生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歌曲,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大增。為理清山歌的文化內涵,教師組織學生從文化角度對歌曲進行討論:什么是山歌?山歌有什么特點?學生探究意識強烈,很快就給出自己的理解:山歌就是在山野上唱的歌曲,一般是山民打草、放牧、采藥時演唱。山歌在山野中演唱,大多歌唱勞動的快樂,歌曲嘹亮靈動,富于變化,體現(xiàn)山民豐富情感世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歌曲,并通過模仿演唱展開討論,對山歌等概念進行解讀,從文化角度展開探索,幫助學生快速走進歌曲核心。
二、整合音樂資源,接軌學生生活文化認知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接觸大量民族音樂作品,還要對域外音樂展開深度探索,這些域外音樂作品包含豐富文化要素。西方音樂享譽世界,西方樂器深受人們推崇,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文化滲透,可以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學習認知。為提升音樂教學品質,教師要注意整合多種文化要素,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營養(yǎng)。為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文化信息搜索,利用網絡、電視等媒介,獲得更多文化教育機會。
在學習《小朋友的家》這首歌曲時,教師引導:大家對迪尼斯樂園都非常熟悉,你能夠列舉典型形象進行重點描繪嗎?學生開始議論紛紛,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片段,學生頓時興奮起來。有學生說:我最喜歡的卡通形象是米老鼠,這個形象個性十足,智慧、靈動、善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教師繼續(xù)引導:同學們,咱們要到歡樂谷去,去聆聽那些動聽的歌聲,并將果實送給他們。教師范唱,學生展開律動。有的學生扮演卡通形象展示動作,課堂場面被推向高潮。教師深入啟發(fā):迪尼斯樂園有很多卡通人物,咱們能不能為他們做一首歌曲呢?學生聽說要獨立創(chuàng)作歌曲,都顯得興奮而緊張。課堂展示時,學生創(chuàng)作的歌曲豐富多彩,教學效果顯著。教師發(fā)動學生對迪尼斯樂園卡通人物展開欣賞學習,正是接軌了學生學習認知基礎。學生對這些卡通人物非常熟悉,對其進行形象展示,無疑是文化滲透,學生感知會呈現(xiàn)立體性。
三、重視民族音樂,塑造音樂課堂文化品格
民族音樂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特別是獨具特色的民歌民謠,對學生有一定誘惑力,而且文化元素集中,為音樂教學提供重要環(huán)境。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接軌學生學習認知基礎,發(fā)動學生搜集熟悉的民族音樂作品,并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鑒賞活動。民族傳統(tǒng)音樂是我們文化瑰寶,以此作為音樂教學重要切入點,對全面塑造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多給學生示范展示,發(fā)動學生展開演繹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形成文化滲透教學特色課堂。
民族音樂具有特殊教育意義,其民族文化色彩特別濃重,教育契機也十分豐富。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學習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然后給出思考問題:我國內蒙古牧民生活有什么特點?不妨用具體造型進行展示。學生自發(fā)展開討論學習。有的學生說:蒙古族牧民大多喜歡唱歌、摔跤、賽馬、射箭,特別是騎馬射箭的技藝相當高超,我曾到過內蒙古,并親自體驗了牧民的生活。教師鼓勵學生展示騎馬射箭的動作,學生模仿操作,學得是惟妙惟肖。教師親自演唱歌曲,學生隨歌曲節(jié)奏展開律動。學生學唱歌曲,教師引導學生展示典型造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師從文化角度展開教學切入,其學習行為順利實施,收到良好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射陽縣人民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