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萬騰
[摘要]本文通過對四部中國影視作品部分語料的分析,探討了中國的低語境文化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和它產生的原因,可以看出中國盡管是高語境文化國家,但是由于全球化和時代的發(fā)展也產生了低語境文化現(xiàn)象。英語口語、閱讀和寫作課程的教學需要按照低語境文化的思維方式進行訓練,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對低語境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以此加強英語教學中文化的訓練。
[關鍵詞]中國影視作品 語境 低語境文化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042-02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飛速發(fā)展,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霍爾(Edward T. Hall)認為語言的交際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又具有語境性,如果沒有語境,語言符號是不完全的,因為它只包含了一部分信息,在此基礎上他又提出高低語境文化的概念。國內外很多學者研究歐洲的低語境文化,但是很少學者研究中國的低語境文化,因為低語境文化經常出現(xiàn)在歐洲國家,中國是傾向高語境文化的國家。然而高低語境文化中進行的交際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不是絕對的,所以本文選取了中國影視作品中的部分語料來分析中國的低語境文化及其產生的原因,進一步探析了低語境文化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一、分析中國影視作品中的低語境文化
(一)選取中國影視作品
中國的影視作品根植于大眾日常的生活中并且隨著世界的改變而改變,很多人都認為電視劇或者電影是他們生活、情感和想法的縮影,它們也是生活的調味劑,它們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人們生活和交際的情景,所以本文選擇了四部近些年來熱播的中國影視作品作為語言分析材料,這些材料可以展示出中國出現(xiàn)的低語境文化現(xiàn)象。
(二)從選取的影視作品中解析中國低語境文化
現(xiàn)在中國正經歷從高語境文化向低語境文化過渡的階段。下面通過四部影視作品展現(xiàn)中國的低語境文化。
語料一:
華子:其實我挺羨慕露露的,她生活有目標而且很明確,她也一直為這個目標而奮斗,反倒是我們一直那么迷茫,我現(xiàn)在也有錢了,可我總覺得少點什么。你說對于我們來說,什么是成功?
陸濤: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覺得我們必須像露露一樣,我們必須先找到那個目標,然后為了那個目標去努力奮斗。
華子:可是那目標是什么呢?
陸濤:我現(xiàn)在覺得那目標就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我們必須有一個明確清楚的目標,那個目標可以讓我們努力奮斗、不空虛、不放棄,其實那個目標是什么都可以。
華子:全明白了。
——《奮斗》
在電視劇《奮斗》中,陸濤和華子的這段對話探討了生活的意義,陸濤直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他們現(xiàn)在應該建立一個生活目標,然后為了這個目標奮斗。這段臺詞屬于低語境文化交際,從對話里我們可以看出年輕人對生活的迷茫和不斷尋找生活的真諦。這里男主人公直截了當?shù)乇砻髁俗约旱挠^點就是年輕人應該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而且每句話語陳述都清楚明確,話語中幾乎沒有任何隱晦。
語料二:
鐘躍民擔任偵察營營長時,他們接到任務去布滿原始森林取回丟失的秘密文件,在出發(fā)之前的戰(zhàn)前動員中。鐘躍民說:“我們都是軍人,當我們穿上這身軍裝時,就應該做好將來有一天死在戰(zhàn)場上的心理準備,我的戰(zhàn)前動員不講大道理,我只想從另外一個角度提醒大家,這就是契約精神,當我們穿上軍裝時,就等于和國家簽訂了契約。這就是說,如果天下太平,國家就養(yǎng)著你。如果國家有事,你就要理所當然地去流血犧牲,這是你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你必須要履行的契約,逃避契約的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即使不是騙子,也是個缺乏信譽的人。一個人可以有很多方法謀生,但決不能把當兵當做謀生的手段,軍人不是混飯吃的職業(yè),大家明白嗎?”
——《血色浪漫》
這段語料選自電視劇《血色浪漫》,它描繪了作為軍人對國家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愛國熱忱。電視劇里的男主人公鐘躍民在經歷艱難的生活之后參了軍。他在劇中直接表達了對國家的感謝之情以及隨時做好為國家奉獻犧牲的準備。這段話簡明直接地對他的戰(zhàn)友們表明了他的態(tài)度和想法,沒有運用任何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從這里可以看出,低語境文化下的言語表達會使溝通更加順暢,直抒胸臆,更加直接表達個人真實的想法,以此加強溝通的效果。
語料三:
許三多:可我剛才還是想明白了。
老馬:哦。想明白了什么?
許三多:打撲克牌是不對的。
許三多:玩撲克牌沒意義。
老馬:什么有意義?
許三多:我二哥就是玩牌玩得就不大回家了,雖說我倒不覺得像爸說的那樣,他變壞了。
老馬:可是什么有意義呢,許三多?人這輩子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在做沒意義的事情。
許三多:有意義就是好好活。
老馬:那什么是好好活呢?
許三多: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士兵突擊》
文章中的男主人公許三多出生農村,單純、善良、說話表達方式直接,從許三多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直接領悟到生活的意義。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許三多的話語屬于低語境文化言語交際,通過字面的意思就能了解到他的想法。他的語言直接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鼓勵人們要珍惜生活中賦予的一切,努力生活,做有意義的事情好好生活。從這段對話里可以看出,低語境文化下人們通過直接的方式迅速切入主題表達觀點,這樣言簡意賅直入主題起到了很好的溝通效果,在當今社會,有部分人很喜歡直爽實在的人物形象,因為和這樣的人交談溝通時不用過多考慮話語中是否有隱含意義,這樣的交流方式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也節(jié)省時間進行有效快速的交流。
語料四:
姥姥:青楚,一直沒有問你,在你的腦子里什么是成功?
青楚:成功就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功成名就,收入頗豐。
姥姥:在社會給人灌輸?shù)某晒τ^念太單一,你們年輕人追求的無外乎是賺錢、成名,給自己貼上成功的標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這是典型的唯結果論。其實不是所有得到結果的都成功了,也不是所有沒有結果的就失敗,我一輩子的體驗,是成功藏在過程里,將來回頭看,樂趣不在最后撞線的那一下,結果是買東西的贈品,好了就賺了,不好也沒什么。
姥姥:你這樁代理,敏銳觀察即使補救,壞事變好事,干得漂亮,我以為這就是成功。
——《我的青春誰做主》
從這段臺詞里我們了解到年輕人做事情有時候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而且認為結果比過程重要,然而過程可以提供給我們經驗和真理。這里姥姥的話語也體現(xiàn)了中國語言交際中存在的低語境文化現(xiàn)象,通過字面的語言就可以讓人們了解她的想法,主人公指出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啟示。所有的信息都很清楚明了,言簡意賅,這種直接的表達方式使人們很容易了解到人生的道理,不用花費時間去參悟其中的深層含義,主人公的話語對年輕人來說有一定的生活啟示。
二、低語境文化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一)對口語交際的影響
在中國,學生都傾向間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因為中國文化認為含蓄的說話方式可以展現(xiàn)自身的修養(yǎng)。如果你說話直來直往過于直接,人們認為你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或者沒有內涵。中西方在文化上會存在差異,所以在進行溝通交流之前要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和形式。我們知道,大部分歐洲國家屬于低語境文化國家,他們喜歡直接坦率的交流方式,而中國屬于高語境國家,喜歡含蓄內斂間接的表達方式。當你了解到文化差異后,在和外國人交流或者共事時,就需要轉換交際形式和思維習慣,這樣既可以節(jié)約時間,也不用浪費精力去猜測別人的心思進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高低語境文化間的差異,在口語訓練中,學生應該試著用地道的英語交際方式進行交流從而提高交流的效果。
(二)對英語閱讀的影響
我們知道英漢文章有不同的結構,漢語文章傾向通過整篇文章的意會讓讀者領悟作者的意圖,而英語的文章會直接呈現(xiàn)出作者的觀點,讓讀者直接了解到寫作的主旨和脈絡。英語的文章一般采用三段式寫作方式,它展示了英語文章直線式的思維方式。所以教師應該用英語的思維方式來閱讀文章,找到重點語句以總結文章的脈絡。了解英語的文章結構,有助于學生快速提高閱讀效率。
(三)對英語寫作的影響
在寫作中,低語境文化的作者經常用演繹法,這個方法是提前提出中心思想,然后再提供相關的細節(jié)說服讀者,最后得出結論。然而高語境文化下的作者經常使用歸納法。首先作者給出一些例子,然后歸納推理最后得出結論。中國學生經常用漢語文章的思維進行寫作。導致英語文章缺乏邏輯而沒有清晰的觀點。所以教師教授學生英語寫作時可以建議學生大量閱讀英文原著了解英語寫作形式,從而提高寫作水平,鍛煉不同的思維方式。
三、中國低語境文化產生的原因
時代在變化,人們的語言交際方式也在改變。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內外的交流更加密切,如果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合作中高效率完成工作和任務,那就需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減少誤解的發(fā)生。其次,隨著世界全球化和中國經濟文化教育的快速發(fā)展,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所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兩種不同語言文化的特點,在實際運用中培養(yǎng)兩種文化運用的能力,為語言的交際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四部中國影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從高語境向低語境文化進行過渡。這個現(xiàn)象是由世界全球化和生活節(jié)奏變化等因素引起的,我們需要與時俱進,了解各種文化。同時,低語境文化對英語教學有著很大的啟示和幫助,了解低語境文化可以使學生更加地道地使用第二語言。此外,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影視作品的臺詞沒有進行定量的分析,缺乏數(shù)據等支撐材料,這方面有待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Edward T.Hall.Beyond Culture[M].New York:Doubleday,1976.
[2]Samovar L.A,Porter R.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黃韓楊.中美高低語境下的交際差異及中國文化的低語境趨勢[J].南昌高專學報,2012(01).
[4]劉育東,周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高低語境文化的對比研究[J].河北學刊,2011,31(03):234-237.
[5]唐曉燕.淺談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的差異及其對英語學習的影響[J].時代教育,2008.
[6]王紅梅.論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的差異對英語教學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yè),2008(11).
[7]楊雪靜,曹佳璠.中國文化下高語境中的低語境因素[J].安徽文學,2007(03).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