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霞
[摘要] 目的 探討24 h膳食回顧法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與評價。 方法 該科對從2015年7月份住院期間采取24 h膳食回顧法相結合的患者教育方式,出院跟蹤半年,統(tǒng)計其血糖的達標率與對照組進行比較,通過詢問調查對象過去24 h實際的膳食情況,對其食物攝入量進行計算和評價,從而評估個體的膳食攝入情況,便于與其他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這種膳食調查結果對于人群營養(yǎng)狀況的原因分析非常有價值,各項代謝指標得到有效控制。結論 糖尿病飲食是糖尿病管理中最基本的措施,臨床護理中采用多種教育形式對患者飲食進行管理,而24 h膳食回顧法可合理用于糖尿病的教育中,提高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的依從性,綜合控制各項代謝指標,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種營養(yǎng)學中的膳食調查法與糖尿病飲食教育相結合將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血糖達標率,因此,將進一步培訓科內糖尿病教育??谱o士,將這種方法推廣下去。
[關鍵詞] 24 h膳食回顧法;糖尿病管理;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1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b)-0052-02
目前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和體力勞動的減少,糖尿病發(fā)病率與日俱增。2007—2008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開展的“中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癥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中城市和城鄉(xiāng)人群2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病率高達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達15.5%,預計今后10年糖尿病防治任務非常艱巨,為了更好地了解現(xiàn)階段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及血糖控制情況,提高血糖控制達標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國家和家庭經(jīng)濟負擔,該院在糖尿病飲食教育上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營養(yǎng)學膳食調查,運用于糖尿病教育中,得到顯著的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該科7~9月期間在該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最小為54歲,年齡最大的為78歲,平均年齡(63.5±4.8)歲;病程最長的為12年,病程最短的為3年,平均病程為(7.10±1.11)年。實驗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最大的為77歲,年齡最小的為53歲,平均年齡為(63.24±4.52)歲;病程最長的為13年,病程最短的為2.5年,平均病程為(7.21±1.08)年。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年齡、病程、性別、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實驗組由專業(yè)培訓過的營養(yǎng)師兼糖尿病??谱o士對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采取24 h回顧法進行患教,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患教,即由健康教育護士將糖尿病知識分不同批次給予患者講解,并定期讓患者參加大課堂教育。兩組患者在出院后都納入個案管理,跟蹤隨訪。納入標準:①符合WHO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75歲;③具有完整的認知和行為能力;④溝通無障礙,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妊娠糖尿病患者;②急性并發(fā)癥患者;③有語言和溝通障礙者;④惡性腫瘤患者;⑤出現(xiàn)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和腎功能衰竭、糖尿病足等嚴重并發(fā)癥者。
1.2 研究方法
實驗組由受試的糖尿病患者盡可能準確地回顧調查前一段時間,如前一日至數(shù)日的食物消耗量。詢問調查前1 d的食物消耗情況,稱為24 h膳食回顧法。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選用3 d連續(xù)調查方法(每天回顧24 h進餐情況,連續(xù)進行3 d)。連續(xù)3個24 h回顧所得結果經(jīng)與全家食物稱重記錄法相比較,差別不明顯,可以用膳食回顧法進行調查,而且簡單易操作。糖尿病患教護士可以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4 h一般是指從最后一餐吃東西開始向前推24 h。食物量通常用家用量具、食物模型或等比的食物圖譜進行估計。具體詢問獲得信息的方式有多種,可以通過面對面詢問、使用開放式表格,見表1或事先編碼好的調查表通過電話、錄音機或計算機程序等進行調查,盡可能將患者所就餐的食物及零食統(tǒng)計清楚。
調查糖尿病護士要有嚴格的要求,負責24 h回顧的調查員一定要有專業(yè)培訓,因為信息是通過調查護士引導性提問獲得的。24 h回顧法經(jīng)常要建立一種特定的引導方法以幫助應答者記住1 d內所消耗的所有食物。有時在回顧后要用一個食物清單核對表,因為一些食物或快餐很容易被遺忘。調查結果與調查護士的專業(yè)知識是分不開的,合理運用一切工具和合理的量表至關重要。
糖尿病教育者將采集到患者食物的品種及食物的量進行列表匯總記錄,匯總的結果與國家膳食指南要求對比分析,再根據(jù)患者的實驗室檢驗結果及并發(fā)癥情況。教育護士會根據(jù)患者的飲食誤區(qū)及不良習慣,具體到每一種食物的用法及用量對患者一一作出指導,為其制定目標,先從近期容易達到的目標做起,逐漸根據(jù)患者的完成情況,逐步嚴格其目標,使患者的飲食結構標準化,人性化,達到營養(yǎng)全面,均衡膳食,這樣在住院期間,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率提高,依從性也較以前提高。納入管理的患者均納入內分泌科的個案管理,出院后由糖尿病教育護士對其進行跟蹤隨訪,出院后半年開展此患教形式前的個案管理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兩組的調查內容分別是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兩項代謝指標實驗組均比對照組有明顯的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 結果
見表2。
3 討論
①我國的糖尿病飲食,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仍停留在知識灌輸階段,對行為改變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將營養(yǎng)學24 h膳食回顧法與糖尿病飲食教育相結合,可以把患者的飲食習慣了解清楚,進而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教育,幫助患者找出在飲食管理方面的錯誤,為患者提出合理的建議,制定完成目標,在不斷實施與改進過程中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得以改善,也就是是我們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個體化的教育,這種以24 h回顧法為基礎的糖尿病飲食教育,可以使患者的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得以顯著改善,將提高患者的血糖達標率,減少或延緩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②24 h膳食回顧法結合于糖尿病教育,需要耗費時間長,且需要通過調查者引導性提問獲得的,這就要求專門的糖尿病護士來做,每天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慢慢地就會形成一套規(guī)范的飲食教育方法,也需要掌握某些引導方法來幫助患者回憶起一天內消耗的所有食物,在詢問過程中不但要有熟練的專業(yè)技巧還需要有誠懇的態(tài)度來獲得準確的食物消費資料,對出院的患者再加強隨訪管理,將會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24 h膳食回顧法應用于糖尿病飲食教育,極大的提高了院內院外患者的血糖達標率,幫助患者養(yǎng)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為更好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促進血糖長期穩(wěn)定的控制,有利于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方法值得臨床借鑒,由于24 h膳食回顧法的缺點是調查對象的回顧依賴于短期記憶,對實施調查者要由專職糖尿病教育護士去做,不然護士的差別很難標準化,需要加強對??谱o士的再培訓,更需要加強長期隨訪管理,確?;颊弑3珠L久的高質量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楊小平,李翔,許樟榮.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與代謝控制關系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24-626.
[2] 王素平.糖尿病病人健 康教育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 2004,19(11):1047.
[3] 公共營養(yǎng)學三級(第二版).
[4] 高蕾莉,紀立農,陸菊明.2009~2012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與血糖控制狀況調查[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7):594.
[5] 于康.營養(yǎng)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營養(yǎng)與飲食知—信—行的干預作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0,9(8):5.
(收稿日期:20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