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華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傳染科,河南商丘4760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導致單純抗病毒治療研究
吳清華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傳染科,河南商丘476000)
目的探究單純性抗病毒法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108例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兩組,以保肝治療為基礎,觀察組加用抗病毒治療法,48周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標,病毒學指標和肝臟組織指標情況。結果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標,病毒學指標和肝臟組織指標均呈現出改善趨勢,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從改善程度上來講,觀察組明顯較好,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對于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來講,在使用保肝治療的同時,為其提供抗病毒治療,除了能夠全面提升HBV DNA和HBsAg轉陰率的同時,還能夠提升肝臟功能,全面改善患者NAFLD分級情況,更好的修復患者肝臟損傷程度,提升肝臟功能,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慢性乙肝;脂肪肝;抗病毒治療;保肝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隨著我國民眾生活習慣的改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病機率也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也正因為如此[1],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的發(fā)病人數和前幾年相比也有所上升。最近幾年,抗病毒治療法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該方式在治療慢性乙肝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為了探究單純性抗病毒法治療慢性乙肝的臨床效果,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選擇108例慢性乙肝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部分患者使用了單純抗病毒法進行治療,得出心得,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來本院就診的108例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為研究對象,經臨床診斷和病理實驗檢查,患者確診,符合衛(wèi)生部最新頒發(fā)的關于該疾病林床診療標準。患者的NAFLD分數值為5~8分?;颊呓浹R?guī)檢查后,結果正常,排除標準: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分裂癥者,妊娠女性,糖尿病者以及其他不適合參與實驗調查的人群。本實驗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執(zhí)行,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參與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現依照就診順序,將患者隨機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嚴重程度,NAFLD評分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實施基礎化保肝治療,具體藥物為甘利欣(國藥準字H10940191,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50 mg/次,3次/d。復合磷酸酯酶(國藥準字H37023783,青島漢河藥業(yè)有限公司),100~200 mg/次,3次/ d。進行治療,方式均為飯后使用。以此為基準,觀察組患者使用恩替卡韋(國藥準字H20100129,蘇州東瑞制藥有限公司)治療,0.5 mg/次,1次/d。整體療程為48周。
1.3 觀察標準(1)在治療開始之前,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生化分析設備,對血液成分進行全面觀察。其中包含:TG.TC,AST和ALT。(2)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肝臟組織活檢結果,分析患者肝臟細胞脂肪病理變化水平,炎癥水平和氣球樣程度變化情況:5%以下肝臟細胞存在脂肪并變?yōu)镾0[2],5%~33%肝臟細胞存在脂肪病變?yōu)镾1。34%~66%肝臟脂肪細胞存在病變?yōu)镾2。66%以上的肝臟脂肪細胞存在病變?yōu)镾3。(3)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HBV DNA定量變化,和HBsAg變化情況,后者使用ELISA法進行全面檢測,前者使用熒光定量PCR擴充法進行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實驗使用SPSS20.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生化指標改善情況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標情況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經治療后,和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生化指標均有所改善,但從治療幅度上來講,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LT指標(96.74±29.01)U/ L,AST指標(84.37±26.18)U/L明顯好于對照組治療后ALT指標(115.33±24.01)U/L,AST指標(132.07±35.49)U/L,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患者治療后病毒學指標改善情況治療前,患者HB-sAg和HBV DNA指標無顯著差異。對照組患者治療后HBsAg指標為(24.84±2.6),HBV DNA指標為(22.75±1.1),觀察組兩項指標分別為(18.35±3.3)與(17.04±2.6)。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患者治療后肝臟組織指標變化情況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炎癥評分,脂肪病變程度和氣球樣改變情況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轉,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肝臟組織變化情況更為明顯,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指的是,在人體受到乙型肝炎感染之后[3],以肝細胞受損程度為主要病理學改變特征的慢性疾病。在機體免疫能力調節(jié)發(fā)生紊亂的時候,患者的肝臟細胞就會發(fā)生損害,進而造成肝臟功能異常和肝纖維化現象。NAFLD為遺傳易感性和胰島素抵抗因素所引致的肝臟細胞內脂肪含量過多而產生的肝實質受損類疾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雖說慢性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為兩種獨立性疾病[4],但兩者經常以合并的形式出現,相互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影響,導致肝纖維化,如病患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相關治療,則會加快肝硬化轉化過程,這對于臨床治療來講,無疑是一個巨大困難。
在本次實驗的相關研究結果中顯示,對患者實施保肝治療,觀察組以此為基礎,使用單純抗病毒法進行相關治療,結果證實,患者的AST,TG,TC和ALT等指標上改善程度更為顯著。雖說基礎化保肝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肝臟功能,纖維化水平和氣球樣變化,但加用抗病毒法治療后,其效果更為顯著,在治療后,患者的肝臟功能水平和HBV DNA的轉陰率能夠達到89%和100%[5]。
有文獻指出,對于NAFLD評分不同的患者,使用抗病毒治療手段,其效果也存在差異性。在此其中7分和8分組的生化指標和治療前相比改善顯著,而5-6分患者的抗病毒治療效果則較為顯著。這在根本上證實,脂肪肝疾病的嚴重程度與乙肝抗病毒治療效果存在關聯性,NAFLD分數對慢性乙肝疾病的抗病毒治療效果造成重大影響。建議對于該部分患者額,使用強化非酒精脂肪肝強化治療,其中包含藥物,運動等具體措施。
對于脂肪肝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來講,實施抗病毒治療能夠全面改善患者的肝臟功能,由此能夠證明,對于單純保肝治療術不佳者,聯合使用抗病毒治療的方式,可以促進疾病轉歸。
對于NAFLD評分在5~6分者,其肝功能ALT大于3NLN時,建議患者使用單純性抗病毒法進行治療。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肝臟負荷。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來講,在使用保肝治療的同時,為其提供抗病毒治療,除了能夠全面提升HBV DNA和HBsAg轉陰率的同時[6-8],還能夠提升肝臟功能,全面改善患者NAFLD分級情況,更好的修復患者肝臟損傷程度,提升肝臟功能,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1]韓玉香,劉國旺,錢靜,等.健肝降脂丸聯合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療效觀察[J].天津醫(yī)藥,2014, 6(25):610-612.
[2]劉素芬,武博榮,劉振中,等.抗病毒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18(13):1980-1982.
[3]沈偉,何笑鶯.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丹參酮ⅡA磺酸鈉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療效觀察[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2,1(27):104-106.
[4]徐曉蘭,紀信壽,俞慧玲,等.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兩種治療方案療效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0,18(14):2446-2448.
[5]應若素,陳燕宇,卓麗,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療效探討[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 8(2):603-606.
[6]王艷玲,張冰,李炳慶.脂肪肝對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用阿德福韋酯抗病毒療效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3(17):123-124.
[7]趙靜.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病人對阿德福韋酯抗乙型肝炎病毒療效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4(10):567-568.
[8]黃小忠,易芳.4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2(24):456-4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