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譯鴻,毛斌
(甘肅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慢生活理念下的成都旅游業(yè)發(fā)展探微
劉譯鴻,毛斌
(甘肅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近現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繁榮,思想的開化,城市旅游業(y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成都作為西南片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這種潮流下,其城市旅游業(yè)也日趨蓬勃?!奥睢币肓艘环N新的生活理念,啟示我們要調節(jié)生活節(jié)奏,體味生活樂趣。把城市“慢生活”概念引入成都旅游業(yè)發(fā)展中,力圖讓游客感受到一個更可看、可游、可宜居的城市環(huán)境,是本文想要解決的問題。
慢生活;慢生活旅游;成都;旅游業(yè)發(fā)展
21世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城市進程步伐加快,人們在不斷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使自己成為了生活的奴隸。每天的奔波成了常事兒,然而每天奔波的目的卻不是為了生活的幸福,卻是以后更加的勞累。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永遠看不見前方,也永遠在路上,仿佛全然失去自我??焖侔l(fā)展的科學技術,致使在工業(yè)中生活中的人被機械所取代,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越高,人的工作價值就越低。其結果就是人不得不為機器服務,成為生產機器中的一個部件,人的一切力量、一切活動變成功利主義的和為生產目標服務的工具,看似強大的人類卻在機器面前有了危機感??旃?jié)奏的生活步伐,使人喪失了來之不易的自由時間,人如同被栓在了一列快速奔跑的列車上,為各種欲望所吞沒,人的異化越演越烈。[1]所以21世紀需要“慢生活”,以尋找到心靈的慰藉。從這樣的現實出發(fā),發(fā)展成都“慢生活”旅游是很有必要的。
有鑒于此,本文希望通過成都“慢生活”旅游概念的引入,能盡可能讓游客在宜人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回歸大自然的心境,以期望達到享受生活,品味生活的目的,進而能夠繁榮成都的旅游業(yè)。
“慢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指人在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后或者是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氣定神閑,悠然自得的狀態(tài)。它通過人自己或與別人的溝通交流過程,來達到個體的全面發(fā)展。慢生活的價值不在于追求實用,而在于是一種文化。它是伴隨著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而出現的,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達階段的產物,是與現代生活方式相區(qū)別的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2]
“慢生活家”卡爾·霍諾(Car l H onore)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慵懶,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即是要有規(guī)劃好的休息時間,也要把工作盡量做到最好,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切入點。在國內我們比較熟悉的“慢生活”倡導者是著名休閑文化研究專家、中國休閑研究中心主任馬惠娣和當代著名文化批評家、學者、小說及隨筆作家朱大可,他們認為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是一種積極的奮斗,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所以工作重要,但閑暇也不能丟。
“慢生活”所追求的正如老子所倡導的“無為”,無為而不無為。道家強調的是以“道”修身,從而達到“合于道”的思想境界,當達到這種思想以后就無所不能為。這和“慢生活”所倡導的休閑的心態(tài)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任何事物都能平和對待,不強求也不放開,只是閑適地牽著韁繩,松弛有度地對待生活,無拘無束、輕松自在??旃?jié)奏的生活讓我們疲于奔命時,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了。為了更好地生活,“慢生活”成為了我們不可多得的選擇,所以發(fā)展成都慢生活旅游,讓人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態(tài)度,才是引入“慢生活”理念所倡導的內涵。
慢生活旅游源于“慢生活”,是“慢生活”理念在旅游中的實踐。旅游本是為了逃避喧囂的生活,重返生活的本真,但是很多旅游僅僅是走馬觀花,奔走于各個景點之間,最后收獲的無非是蜻蜓點水似的景觀瀏覽。對于身心的放松,生活的體味,沒有一點作用。所以開發(fā)一種慢生活的旅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慢生活旅游方式就是不追求旅行中的多和快,而是自己去感受體會一些自助的旅游方式,將旅游節(jié)奏放下來,真正放松自我,融入“慢生活”的節(jié)奏——慢吃、慢行、慢玩。
《華陽國志》描述說:“灌溉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盵3]“陸?!焙汀疤旄?,賦予成都良好的自然條件,同時造就了成都兩三千年來的城市性格底蘊。
仔細看來,首先,成都地處四川西南的成都平原地區(qū),地勢是周圍高中間低,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環(huán)形屏障,加之常年受和煦的季風影響,終年濕潤,物產也相當豐富,完全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因此總是處之泰然的過著自己閑適的生活,這與我們追求的慢生活旅游相得益彰。
其次,成都除了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外,社會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尤其是成都千年傳承的文化沉淀對其影響頗深。金沙古蜀國(今成都)人生活在這片沃土上,風調雨順,物產豐富,一直不缺衣少食,所以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不曾擔心收成,內心盡顯閑適與淡定。這種文明一直傳承到現在,演化成一種性格深深地滲入了成都人的內心,以至于成都人做事總是顯得不慌不忙,不急不躁。
再次,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經濟環(huán)境也是不可磨滅的。成都自唐代以來就與揚州并有“揚一益二”的稱號。這種繁榮在明末清初時期遭到破壞,太平天國運動在另一方面也對其造成了負面影響,但均因為受到的創(chuàng)傷不大,而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造,還是自給自足,絲毫沒有受到外界變遷的影響。就其自身經濟發(fā)展而言,自產自銷的經濟理念,一方面顯示了其物產的豐富,另一方面自由經營也顯示了其商業(yè)的繁盛。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存在,讓成都人始終保持著淡定悠閑的狀態(tài),盡管周圍的城市已在大浪淘沙的時代里,奮起直追,成都依然自得其樂地過著它自己的“慢生活”。
最后,政治環(huán)境的保障也是成都獨特“慢生活”文化形成的有力保障。在古代時期,統(tǒng)治者偏居一隅,大都在于蜀地(今成都)之地理位置,易守難攻,所以只求自保,并不在乎外界的紛擾。另一方面是蜀地與國都一般都相距較遠,本地的統(tǒng)治者就坐地稱王,在自己的地盤上享受生活,而形成了與世無爭的安逸之地。在現代,由于全國階梯式的城市劃分格局,成都盤踞內陸,經濟不容易受到來自沿海和他國的干擾,正是這種沒有受到大潮流沖擊的環(huán)境因素,才賦予了成都得天獨厚的條件去保留自己的獨特文化氣息。
首先,茶館里的“慢生活”。成都茶館林立,不管是高檔會所,還是街邊小巷,里面總會設有茶座。在街邊小巷的茶館里,你可以隨意嘮嗑,即使互相并不認識,一兩句話的功夫,你就可以跟周圍人聊得火熱。要是真的志趣相投,還可以一邊喝著茶,一邊打著麻將,這最是成都茶館里常見的。還有不少人會選擇在茶管里談生意,或者在這里會朋友,顯得方便,又不失氣派。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談事方式愜意又恬適,茶杯一上桌,機麻自動攪勻,所有的語言就在杯盞和機麻聲的交疊中。
其次,飲食中的“慢生活”?,F代生活中飲食已經不再是滿足人的腹欲了,而是對于生活的享受。成都人大都是“好吃嘴”,所以只要你到步行街,一路走來,你會驚奇的發(fā)現無論是走著、坐著,你身邊的人都在吃,先不說吃相如何,單單從他們臉上露出的璀璨笑容,你就知道他們自得其樂,生活美滿。在餐廳里,成都人也是毫不避諱的豪爽,這就是真性情,不壓抑所以快樂。眾所周知的,成都小吃多麻辣,所以非得慢慢吃,否則一時恐怕難以抑制口中的麻辣味,所以在飯桌上總有酒水陪伴,酒水是慢慢喝來,菜是慢慢吃。特別成都小吃作為川菜代表,講究色、香、味因素,有些人還特別關心某道菜的文化內涵,要是名字取得有深意,同樣的一道菜會有截然不同的待遇。這樣的細致生活也恐怕只有好吃又好閑的成都人才能體會。
最后,娛樂中的“慢生活”。成都人最普遍的娛樂方式就是打麻將,這可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這種娛樂方式可以讓年輕人開動腦筋,又可以讓老年人避免癡呆,簡直可以說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但是有人利用麻將賭博,這就跟娛樂不沾邊了,我們不能因為有心人的利用,而否定了麻將的正面能量。當然對于女孩子逛街,也會是休息時不錯的選擇,所以你只要到春熙路走一圈,無論周末還是下雨,人潮擁擠那是很正常的。即使不買,也要試試,這是大多數女孩子的想法,所以三五成群就能一起逛逛,不分時候,只要有空。那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沒有太多體力去逛街,也沒有太多精力打麻將,所以對于他們而言,最適合的去處莫過于去看看公園的花會,或者是跟朋友去農家樂轉轉,順便在哪吃點農家菜,排排身體的油膩,也不失為養(yǎng)身之道。所以成都人的娛樂不是墮落,只是教你如何去放慢腳步,多欣賞沿路的風景。這樣對自己是一種放松,亦是學習生活。都說會休息的人才是會生活的人,成都人就是這樣,不求盡善盡美,只求無愧于心。
成都文化個性很好的體現在了茶館文化,以茶館作為成都“慢生活”研究的陣地,主要是由于茶館匯集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是一個小社會,從它中間可以窺見大社會。從時間上來講,茶館經歷了無數時代的變遷,這其中有繼承也有摒棄,這樣才形成了今天的茶館文化,它既能反映過去,更能突出新時代風貌。把它作為研究對象,在縱向的時間坐標上進行比較,將使研究更有說服力。從空間上來講,成都茶館分布具有分流性,以此來實現城市空間的不同承載。公園、老街、還有社區(qū)很多分布的是以前傳承下來的茶館,蓋碗茶、竹藤椅、芭蕉扇是其顯著特色,這類茶館多數是一些有閑階層的聚集地;而深藏在高樓里的茶鋪,我們現在習慣性的叫它“茶樓”,因為其耀眼的裝潢,足以顯示它與茶館的不同。這類茶樓容納的卻是城市小白領,他們在這里進行會談和處理一些瑣事。這種空間上茶鋪的分明就如一個社會階層的分化,所以茶館就是囊括社會各層人的大熔爐。以它為對象的研究將不僅僅只是針對某一階層,而是包羅了社會。
綜上所述,茶館就是一個時間與空間的濃縮點,不管橫向還是縱向變化,他始終都有著一個社會休閑的功能。所以無論從空間還是時間上來說,茶館都是“慢生活”的代表。它彰顯了成都的社會文化,代表了最廣大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從時間上來說,古往今來茶館最大的功能就是為人們提供一個休閑的地方。所以,從這方面看來,它是具有“慢生活”氣質的。以前成都人是在茶館里喝茶閑聊,茶館在那時是作為一個公共場所,沖刺著各種商業(yè)貿易。剃頭、挖耳、賣藝、賣小零食的商販可以隨意進出茶館。而這里的客人也是不分貴賤,一律在一個大廳坐著。喝茶對于他們來說,絕不僅僅是為了解渴,而是一種自創(chuàng)的休閑方式,是一種習慣。正如薛紹銘所說:“位于成都的人家,很多是終日不舉火,他們的飲食習慣,是靠飯館、茶樓來解決的。在飯館吃罷飯。必再到茶館去喝茶。這是成都每一個人的生活程序?!盵4]而在今天的茶館里,人們可以欣賞到技藝精湛的茶藝表演、令人捧腹的川劇和四川一絕的變臉。沏茶的功夫,最有成都地方特色的蓋碗茶,不光茶碗講究要蓋碗,連沏茶的茶具也是尖嘴的,嘴尖足足有一米長的水壺。所以沏一碗茶的功夫就相當于看一場表演的時間。試問要是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怎會靜得下心來為了喝一壺茶而等待如此之久。即使有些高檔茶樓沒有這些表演,人們還是樂此不疲的盡情享受著這種愜意生活。喝茶就是為了舒緩一天天積壓在心中的壓力,所以人們在茶館里不會為了一天的瑣事再愁眉苦臉,也不會去過多的思考明天的境遇,因為在茶館的自然閑適氛圍里,大家都如此閑適,讓你的頭腦不會像在工作中轉得那么快,好像一下子停滯了,不想思考。這在外人看來慵懶的生活,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一種茶文化,一種洗盡鉛華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在空間的分布上,雖然更加強調社會階層分化,但是唯一不變的還是成都人在茶館里追求“慢生活”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不管是在裝潢精美的茶樓,還是公園路邊三五塊一碗蓋碗茶,只要你置身于里面,你就會真正的感受到一種寧靜。一桌人泡上一壺茶,打點小麻將,嗑點小瓜子,聊點東家長西家短的事兒?;蛑行┤酥苯釉诓铇抢锿瓿晒ぷ骱蛯W習任務,因為現代的茶樓幾乎都是全天空調開放的,冬暖夏涼,你需要做的只是點上一杯茶而已。既有舒適的環(huán)境,又能大家一起交流,這樣遠比自己單獨行動要愜意和有效率。如果你是坐在公園路邊的涼亭喝茶,那你的樂趣可能比你在茶樓里這一番景象就多得多。你不僅僅能呼吸周邊清新的空氣,路邊人們的一舉一動也會增加你的樂趣,豐富你的談資。這景象像是只有在很久以前的時候才能看見的,一到夜晚,吃過晚飯,大伙兒都會坐在一個院子里乘涼,周圍都是街坊鄰里,大家一起細數家常。也就是這在城市里僅存的一絲景象,還在提醒著我們,生活的樂趣遠非永無止境的創(chuàng)造財富價值,而是偶爾放慢疲憊的腳步,去感受那些本來存在,你卻不曾感受到的美好。這就是成都茶館中的“慢生活”,是一種閑適而自得其樂的生活風景。這種風景就是要做事,但更要會做事,偶爾放慢腳步,風景會獨好。這就是根植于成都人的骨髓生活方式——慢慢生活,細細品味。
5.1 影響人們的性格和生活態(tài)度
慢生活旅游會促使人們熱愛現實的人生,理直氣壯地享受生命。道家思想“‘我命在我,不屬天地’,而人生的功名利祿,亦不必那么辛苦地經營,淡然的人生更顯生命的本真。”[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在生活中養(yǎng)成了“知足常樂”的思維慣性,不追逐名利,因此身心愉悅,不講究奢華,因此更懂得基本物質條件滿足后的人生享受。另外都江堰的涓涓細流養(yǎng)育了這塊平原上的人民,它帶著這片土地所蘊含的綿和思維滲透到這里的每一個居民血脈里,使得這里久居的人們難免會有一種婉約柔情的性格。[5]這種性格會影響到從這里游過的每一個人,以至于把這里視為自己心靈的第二故鄉(xiāng)。在大城市浮躁之氣充斥的今天,這里可謂是一股清流,外鄉(xiāng)游客很容易融入其中,并在這里找到消逝已久的人情。張祜的《送蜀客》:“楚客去岷江,西南指天末。平生不達意,萬里船一發(fā)……成都滯游地,酒客須醉殺。莫戀卓家壚,相如已屑屑?!本兔枥L了錦城風光活水讓人流連忘返,并表達了“不達意”的心情,在這里都能找到慰藉。
5.2 促進政治安定和人民安居
“慢生活”,從深層次上說,是現代都市人以一種不符合當下城市進程的態(tài)度,去處理時間與空間的問題。在這個空間之外,大多數人是生活在“快時代”。所以伴隨著城市節(jié)奏的加快,城市問題就層出不窮,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當代城市人的精神問題。許多人因為在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只能隨波逐流,而找不到心靈的慰藉,從而導致自殺。所以,“慢生活”的倡導是希望都市人以更加正確的姿態(tài)去處理工作與生活,工作是為了生活,但生活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工作。成都慢生活旅游的興盛,它不僅讓旅游到這里的人感到了極大地滿足感,而且同時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在這種文化下,大家不會過多比較,從而不會出現仇富、憤官和更加極端的仇視社會的心理,政治社會不用過多干預也變得很和諧。多年來,人們關注的重心是城市變遷的進程和產生這種變遷的原因,而忽視了城市文化對人們的影響,造成了群眾心理跟不上城市進程的奇怪現象,從而才造成了那么多的社會不安全問題。
5.3 催生了休閑文化的繁榮
“慢生活”的出現雖然有其偶然性,但綜合各方因素,它的產生也是必然的。它必然會在一個社會需要它的時候出現,去改變周圍人的想法。所以,隨著成都慢生活旅游的出現,也帶動了一個追隨“慢生活”的產業(yè)鏈,成都的周邊旅游產業(yè)也就應運而生了。以前來成都旅游的人會想要在茶館和麻將桌前消磨時間,現在他們會有更多的選擇。成都周邊的郊區(qū)旅游,通常會以不同的主題服務顧客。比如三圣鄉(xiāng)的花卉市場,青白江的櫻花和櫻桃節(jié),郫縣的薰衣草節(jié),有些地方還會搞點美食節(jié)……還有供游樂的歡樂谷,國色天香,都是近幾年在成都周邊新興的休閑娛樂方式。如果你對富有歷史厚重感的事物比較感興趣,那成都也不失時宜的開發(fā)出了許多古跡。街子古鎮(zhèn),平樂古鎮(zhèn),三星堆遺址公園,金沙博物館,也不失為一個細細體味“慢生活”的好去處。這種與古老文明貼近的休閑方式,讓我們更加親近自然,了解生活真諦。
“慢生活”,從深層次上看,是現代都市人以一種不同于城市進程的生活姿態(tài)處理時間與空間的態(tài)度,有點“慢半拍”的感覺。它透露著中國古老文明中的做人處事方式——順其自然,同時又是現代人心靈的一劑良藥。所以“慢生活”是重要的,特別又是在這樣一個“快時代”。發(fā)展成都慢生活旅游也正是適合這種時代的旅游方式,在旅游中拋開物質的追求,平心靜氣的融入生活,享受生活。最終讓“慢生活”的生活方式像空氣一樣,縈繞在旅游者的生活中,達到一種不過分追求物質的富裕,亦不過分消磨時間的生活境界。
[1]馬惠娣.人類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閑——歷史·文化·哲學的視角[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01):55~65.
[2]蘇孝同.追尋遠去的家園——森林休閑文化探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34~39.
[3]常璩.華陽國志[M].汪啟明,趙靜譯注.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4]曾智中,尤德彥.文化人視野中的老成都[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9.
[5]孫吉.成都生活方式五大活力元素之二——與茶道一起生活[J].西部廣播電視,2008,(03):76~81.
責任編輯:周哲良
F592
A
1672-2094(2017)01-0016-04
2016-11-20
劉譯鴻(1991-),女,四川成都人,甘肅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行政管理專業(yè)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治理。毛斌(1989-),男,甘肅山丹人,甘肅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行政管理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