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
(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翻譯特性視域下英語文學作品漢譯研究
熊英
(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東西方文化的頻繁交流,大量的英語文學作品也被翻譯和閱讀。本文主要探討翻譯特性視域下英語文學作品漢譯,通過對翻譯特性、翻譯特性下英語文學作品翻譯特點研究,給出相應英語文學翻譯策略。
翻譯特性;英語文學;漢譯
翻譯特性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看法: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追求翻譯的“文質”、“信達雅”,近代又提出“直譯”、“神似”和“化境”多方面的觀點;而西方的翻譯追求“三原則”,即泰勒提出的翻譯標準。首先翻譯要準確還原原來作品的本意,其次翻譯的風格要與原來作品的風格相同或者相似,最后翻譯句子和整體的閱讀效果應該流暢通順,能使閱讀者明確的知曉其中意思。之后結構主義語言大師奈達又提出“等效”、“規(guī)劃”、“功能對等”的翻譯理論,要求目的語對原語的翻譯,首先要找到自身合適的與之對應的翻譯語言體系,翻譯過程中要保證語言意義的準確,其次再追求翻譯風格和翻譯效果的相似性。翻譯特性主要包括文化性、社會性、符號轉換性、創(chuàng)造性和歷史性。
2.1翻譯的文化性
語言本身就具有文化屬性,文化也只有通過恰當?shù)恼Z言描繪才能很好傳達。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可以從兩者之間的文學作品描繪看出,他們之間主要差異包括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和傳統(tǒng)習俗等。
例如:狄更斯不說《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女仆辟果提的語言,將“exactly”說成“/akzakli/”,而中國翻譯家董秋斯翻譯為“十風”與“十分”。這種翻譯策略,恰當?shù)谋憩F(xiàn)出女仆辟果提見識短淺、口齒不清的特點。比如:“...We live in a lonely place,but in the beauty of the woods...”原意為“我們住在孤獨的地方,但在美麗的樹林中”,而中國翻譯者把這句話譯為“……俺們那時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樹林子說不出的漂亮……”從這句話的表面意思可以看出,說話的人沒有受到較高的文化教育,話語顯得有些粗俗,這種自然而然的翻譯語調很好的傳達任務的身份特征,表達出英國地域文化色彩。
2.2翻譯的社會性
翻譯的社會性涵蓋民族文化心理、社會接受程度、精神需求、語言發(fā)展進程、譯者的內在動力、翻譯的外在誘因、相關學科和翻譯理論自身的發(fā)展等多種文化特征,翻譯時候要結合社會具體情境進行準確而又不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
例如:《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大量的性描寫屬于當時社會的禁忌內容,翻譯的時候要根據(jù)社會的要求,進行恰當?shù)恼Z言表達,刪去或者修改那些不符合熱門審美特征的部分,使之符合社會需要。比如:“Everything he did was in this very monotonous voice,he should have been in the summer and chick having sex.”中國翻譯家將這句話譯為:“他只顧用那種些微單調的聲音談著他在今年夏天和一個女孩有曖昧關系?!薄癱hick having sex.”的意思為“性交”,如果直接翻譯會使中國讀者產(chǎn)生厭惡情緒,也不符合當時政治形態(tài)要求,所以翻譯者使用“有曖昧關系”,取代原來的意思。
2.3翻譯的符號轉換性
符號轉換性是符號學的基本特征。英文文學翻譯者首先要把看到的英文語言符號進行判斷,從它的多個意思中尋找和整個句子最符合的意思搭配,產(chǎn)生語境的協(xié)調;其次要把英文語句整句話的漢語意義寫下來,使翻譯者明了這句話在漢語語境中表達的意義;最后再從漢語語境中挑選最合適的詞語替代原來話中的意思,產(chǎn)生符合文學語言語境的效果。
例如:“When you were12years old,you will pick up basketball?”這個句子剛剛出現(xiàn)再頭腦中,翻譯者就會對詞組pick up的意思進行考慮,“pick up”在英文表達中具有以下意義:撿起;接載;學會;逮捕等。但是根據(jù)整句話的意義考慮,“pick up”的意思應該是“打”,這里選取“撿起”的意思。所以,翻譯者在翻譯時候首先會對整句話的語法進行分析;然后在大腦中挑選適合這一語法表達的意思;最后將適合的意思嵌套到整個句子中,產(chǎn)生恰當?shù)谋磉_效果,這就是多語境中的轉換。
2.4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
英文文學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在翻譯的時候語言含蓄性和模糊性等問題。翻譯家在不熟悉歷史文化和英語地域具體語境的情況下,很容易產(chǎn)生翻譯上的偏差甚至錯誤。因此如何理解那些具有隱晦含義的英文文學作品,如何不脫離英文文化語境,并進行恰當?shù)膭?chuàng)新,成為翻譯家最為關注的問題。
例如:《哈姆雷特》劇中的獨白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翻譯家朱生豪譯為“生存或死亡,那就是問題之所在。”,翻譯家卞之琳譯為“要活還是不活,這就是問題所在?!?,翻譯家張慶路譯為“妥協(xié)還是抗爭?這是一個問題?”。這些翻譯都在原意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改造,使得整個句子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效果,因此才使讀者產(chǎn)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想法。
2.5翻譯的歷史性
文學作品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具有不同主題與表現(xiàn)手法。翻譯家在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也會根據(jù)相應的時代創(chuàng)作特點、語言風格進行翻譯。歷史背景下的翻譯,必然會受到譯者“偏見”、譯本歷史性、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翻譯特征。
例如《簡·愛》中:“I don't always love to walk,especially in the cold afternoon”的兩種不同翻譯。翻譯家李霧野的譯本較早,將“l(fā)ove”譯作不喜歡,后來的翻譯家黃源深根據(jù)讀者閱讀喜好,將“l(fā)ove”改為愛。所以說不同時代翻譯具有不同的特征,對于同一作品的理解方式也不相同。所以說翻譯不僅要緊扣原文旨意,也要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翻譯出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文學含義。
3.1體會英語文學作品的情感特征
英語文學作品結構語言具有情感化、結構化、風格化的特點。英語文學作品作為世界上為數(shù)較少優(yōu)秀語言作品的代表,具有行文優(yōu)美、情感表達熱烈奔放等方面的優(yōu)點。英語文學作品屬于抽象的語言表達,與音樂、繪畫和影視等的直觀表達不同,抽象文學表達不可能直接對觀眾進行視覺的沖擊,只能從內心慢慢的感化和體會,體會文學語言的美妙與熱烈,這屬于極其私人的語言感受。所以翻譯家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候,應該全身心的投入作品的閱讀中,感受作品字里行間的美感與節(jié)奏,以及作品背后隱藏的深意。英語文學作品最難翻譯的問題為英語詩歌,英語詩歌以其飽滿的感情、豐富的律動感和快速的場景轉換,使人產(chǎn)生如夢如幻的感覺。英語詩歌的翻譯首先就是要找到文學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內心感覺,抓住這種感覺進行閱讀和體會,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2理解英語文學作品的結構語言
英語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其他文學的創(chuàng)作模式相同,都是將頭腦中積累起來的素材、意象甚至是模糊的印象進行提煉,對這些素材恰當?shù)恼霞庸ぃ纬赏暾挥懈腥玖Φ乃囆g形象。所以翻譯家在翻譯原文的時候,要進行恰當?shù)慕Y構整理,將具有內在關聯(lián)的情節(jié)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使之形成完整的邏輯聯(lián)系;同時發(fā)揮審美想象和聯(lián)想,把原有的語言結構進行拼裝組合,形成中國讀者容易理解的鮮明人物形象。英語文學作品語言結構中最重要的是單詞,單詞是組成英文語句的最小單位,而單詞與句式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單詞含義的不同用法,卻不是每個翻譯者都熟練掌握的。因此,在翻譯時,要把握作品整體結構和內容,進行完整的故事敘述;同時也要注意英文作品的細節(jié)部分,對那些具有歧義的地方進行反復斟酌,特別是作品的“文眼”,保證翻譯的準確性和文學性。
3.3掌握英語文學作品的風格特征
英語文學作品的風格化特征,形成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和賣點,翻譯者在翻譯的時候要把握這個特點。翻譯者在翻譯某個作家文學作品的時候,首先要準確把握作家自身的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風格一旦確定,再進行相應的語音、詞匯、句法和篇章的處理就顯得相當容易。翻譯家的閱讀要進入作品內部,體會作家想要表達的深刻思想,以及故事中蘊含多角度解讀的問題;同時對原作品的藝術畫面和場景進行適當夸張翻譯,使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表現(xiàn)手法更加清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3.4把握原語與目的語的文化差異
美國翻譯理論家Lawrence Venuti的異化翻譯法指出:“翻譯在在翻譯原作的時候,要遵循以下兩種規(guī)則的其中一種,這兩種規(guī)則是:以英文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翻譯,完全遵循作者本意,而不在意讀者的閱讀習慣;或者迎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對英文文學作品進行適當?shù)母木幒驮偌庸?,加入讀者常見的人物和事物意象?!眱煞N翻譯方式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也有著自身局限性??傊?,翻譯需要在遵循原語言語境特征和文化特點基礎上,融合目的語人群的接受習慣進行適當?shù)霓D換,互相借鑒兩種文化相通之處,文化差異的地方需要權衡利弊,做出相應取舍和改變,這種取舍非??简灧g家對兩種語言的熟悉程度。
翻譯特性視域下英語文學作品漢譯,具有多方面的翻譯考慮。翻譯家的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不僅要把握兩種語言體系下的政治、文化、宗教、地域習慣的共同點與差別,而且要結合英語作品的翻譯特性,比如:中國翻譯家所提倡的“信達雅”,外國翻譯家的“三原則”,以及翻譯家自身的翻譯習慣等等。以上翻譯策略包含所有翻譯家能夠遇到的翻譯問題,希望能對廣大翻譯家的英語文學作品翻譯帶來巨大幫助。
[1]蔣麗娜.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J].沈陽大學學報,2011(04).
[2]周湘如.英語文學作品的賞析與翻譯[J].芒種,2013(07).
[3]李心艷.英語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研究[J].芒種,2013(09).
[4]俞華萍.英語文學作品中的評價功能分析[J].海外英語,2015(03).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with the translation characters
Xiong Y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PuTian university FuJian PuTian 351100)
As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frequent communication,lots of English literatures have been translated and read.This paper mains to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English literature by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characters and the English literature characters wh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Translation character;English literature;Translate into Chinese
H315.9
:A
:2095-7327(2017)-02-0189-02
熊英(1982—),女,研究生,漢族,講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