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中日譯書紛爭看晚清中國的版權保護

        2017-04-13 09:07:11

        黃 明 濤

        (重慶大學 法學院, 重慶 400044)

        從中日譯書紛爭看晚清中國的版權保護

        黃 明 濤

        (重慶大學 法學院, 重慶 400044)

        晚清時期,中日之間因譯書紛爭激發(fā)了一場兩國關于版權保護的討論。日本以文明優(yōu)越者的姿態(tài),要求“布版權于中國”,期望通過版權攫取在中國的商權利益。而晚清的國人,從官僚階層到民間知識分子,幾乎一致反對日本要求中國加入“版權同盟”的主張。中日之間的版權問題表面上看是法律問題,更深層次上看,其實是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外交問題。中日之間的譯書紛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晚清中國的版權覺醒,為《大清著作權律》的頒布發(fā)行提供了條件。

        中日譯書; 晚清; 版權保護

        我國早在宋代就產(chǎn)生了版權的觀念,然而古代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和權利保護意識不被重視,人們對權利保護的欲求亦不如歐美國家強烈,故在版權立法上落后甚遠。直至鴉片戰(zhàn)爭,英國用船堅炮利率先叩開了大清的國門,中國人如夢初醒,這時才意識到外部世界并非皆文明落后之“蠻夷”,天朝大國已然落后于時代。為了學習西方,以圖富強,晚清的國人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天朝”之外的世界。 翻譯西書,尤其是翻譯同屬中華文化圈,而且通過學習西方實現(xiàn)富強的日本翻譯的西方書籍,成為了解和學習西方的重要窗口。當國人在大量翻譯日本書籍之時,日本社會以及官方都對清政府不保護日本人的版權表達了不滿。中日之間因譯書紛爭產(chǎn)生的版權保護交鋒,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版權意識的覺醒,同時也體現(xiàn)了清政府在版權問題上對內與對外的不同態(tài)度,即呈現(xiàn)出對外的政治性與對內的法律性的矛盾。

        一、 日本對晚清中國翻譯日書和版權保護的觀點

        晚清時期,在內外交困的背景下,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想方設法了解西方世界。了解西方學習西方,不管是“技藝”還是“制度”,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翻譯西書。梁啟超在1897年所寫的《變法通議·論譯書》中說:“居今日之天下,而欲參西法以救中國……茍其處今日之天下,則必以譯書為強國第一要義,昭昭然也。”[1]44-45該文還提到日本明治維新與譯書的關系:“日本自彬田翼等,始以和文譯荷蘭書,洎尼虛曼孑身逃美,歸而大暢其旨,至今日本書會,凡西人致用之籍,靡不有譯本,故其變法灼見本原,一發(fā)即中,遂成強國?!盵1]45梁啟超看到了翻譯西書與國家富強的關系,他的譯書主張在晚清的中國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明治維新前后,日本翻譯了大量的歐美書籍,涉及政治、經(jīng)濟、法律、哲學和科技等諸多方面,其中還包括種類繁多的教科書,為日本的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日本三十年之文明進步,得益于福澤諭吉氏所著之西洋事情、世界國史等書非淺”[2]45。甲午戰(zhàn)爭之后的十幾年間,中國人更是將目光瞄準了日本,通過日本譯介西書和教科書成了最便捷的方法。

        晚清國人譯介日本人所著典籍和教科書,日本由此提出了版權保護要求。對于中國人翻譯日本書籍,日本國內出現(xiàn)了多種聲音,主流看法即是要求清政府保護版權,維護日本著者之利益,這一點從1899 年春發(fā)表在日本《東洋經(jīng)濟新報》上一篇題為《論布版權制度于支那》*支那一詞是當時日本對中國的蔑稱。的文章可以看出。該文在當時的日本具有相當?shù)拇硇?,文章發(fā)表后不久即被梁啟超主編的《清議報》*《清議報》1898年12月23日創(chuàng)辦于日本橫濱,主編梁啟超,是立憲派所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宣傳立憲的刊物,于1901年12月21日??渤?00期。全文譯出。文章說道:“支那改善之策,不一而足,然其中最急要者,則在以經(jīng)世實用之智識,供給支那四萬萬人也。夫經(jīng)世實用之智識,改善之基礎也。一切文物之改良,制度之革新,及其他可以增國家進步之速率者,皆以人民經(jīng)世實用之智識為之基。民若無此種知識,則改善之策,無山而施,而進步之計,亦無可錯盡。故謀支那之改善,一面行種種之方法,一面當專力以西洋之新知識供給之。其法云何,則為之譯出良教科書,為我輩之一大急務矣。而供給良教科書,必自布版權制度始。供給智識之原動力所藉以保護者也?!盵3]789-790在這里,作者認為中國人缺少“經(jīng)世致用之智識”、沒有“良教科書”,不可能實現(xiàn)國家的進步,要想改變現(xiàn)狀就應該施行版權保護制度。在當時中國大量翻譯日本書籍的情況下,作者認為:“移版權制度于支那,保護著述者之權利,以酬其著輯之勞,為最要矣。支那人近來喜言維新,欲求西洋之新知識者漸多,爭購讀西書者不少……而佳書之供給如此其少,何也?無他,支那無版權之例故耳。若能定版權,禁翻印,使著書者有專賣書籍之權利,吾知支那人必多能自輯佳書?!盵3]790-791表面上看,作者是希望中國建立版權制度,保護著作者的版權,實際上注重的是當時被翻譯的日本著作者的權益。對于積貧積弱的中國,絕大多數(shù)國人沒有條件獲取“西洋之新知識”,能夠“自輯佳書”者更是鳳毛麟角。作為西學東漸“中轉站”的日本,是中國翻譯西書的重要橋梁和來源地,如果在“初言維新”的中國“布版權制度”,日本將是最大贏家。反之,中國受版權制度的拘束,除了支出大量版權費用之外,還會阻礙西洋知識的傳播。此外,該文作者還以一種文明優(yōu)越者的姿態(tài)看待中國,認為中國人需要日本的扶持和幫助?!敖裎胰毡镜梦拿髦亲R,先于支那一著,今日以日本所得之文明,分布于支那,而為供給之,亦同洲同文之國所當盡之職分也”[3]791。天野在《東洋經(jīng)濟新報》上發(fā)表的一篇題為《布版權制度于支那之策》的文章亦持同樣的觀點,“欲進于文明之域,非有新書不為功。而有著作新書之技能者,非支那人,亦非歐美人,則我日本人是也。故日本書籍之輸出,正所以補此缺乏,而助成支那文明之運也”[2]18。作為鄰國的日本,對中國極為了解,其國內有很多知識分子精通漢語,作者期望所有教科書應該由日本人翻譯成中文,然后在中國銷售,以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敖裰菬o版權,故日本人雖欲為之譯輯良教科書以供給之,而功勞不能相償,故憚于從事,一旦與支那更訂條約,布以版權,則我國著述家權利可以保護,報酬可以相當”[3]791。作者排除中國人譯日本教科書的想法,讓很多國人不能接受。

        日本知識界除了從著者權益、文明優(yōu)越和所謂促進中國文明進步等方面思考中日版權問題之外,還從兩國經(jīng)貿(mào)問題入手,思考如何借助版權保護進而要求外交部門介入,由此擴張日本在中國的商權?!敖袢崭鲊圆磺蟠?指版權)于支那者,以于彼無大利益也。日本不然,精通支那人情風俗,善作支那文章者,各國舉莫若也,然則版權同盟之事,非日本擴張商權之一大機會呼!……竊愿外務當局者,以擴張商權為要訣,而一省及之也”[2]19??梢姡髡哒J為日本與歐美國家不同,日本精于中國事務,非歐美國家能比,保護日本之版權,有利于日本商業(yè)利益的擴張。維新思想在甲午之后的中國廣為傳播,日本國內時刻關注中國情勢的變化,日本人認為照此發(fā)展,中國必定廢除八股和科舉,施行新式教育,日本在行銷書籍方面有巨大優(yōu)勢,如果版權問題得以解決,日本將會獲益不淺。“今時勢一變,八股全廢,取士之資以經(jīng)濟實學為準,后之讀書者必群起研究有用之學,如經(jīng)濟、財政、法律、歷史、地理等類。此等書籍,或以漢文,或以日文印行運銷,日本于支那之貿(mào)易,必可得一大進步”[4]13。此文發(fā)表之時,日本施行明治維新已有三十多年,日本在經(jīng)濟發(fā)展、自由貿(mào)易和法制建設上已然與西方接軌,無處不充滿著資本主義逐利之精神。

        二、 晚清中國在譯書所涉版權問題上的立場和態(tài)度

        日本國內對中國翻譯日本書籍涉及版權之事多有討論,矢野文雄、鄭永昌、加藤義三和天野等日本有名望有影響之士紛紛發(fā)表言論,輿論界的主流主張即是要求清政府加入版權同盟,實施版權制度,保護日本著作者的利益,其中天野的主張最具代表性。日本國內因中日版權問題激發(fā)的討論被國人所關注,包括朝廷官員在內的很多有識之士,對這一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以尋求中日版權問題的解決之道。1902年,創(chuàng)刊不久的《外交報》在第2期譯報第一類欄目刊登了《中日版權同盟問題》的譯文。譯文作者在該文前附上一段“駁文”,“駁文”主要從政治和開啟民智方面進行反駁,認為《中日版權同盟問題》的作者天野是在挑撥中日關系,必將引起兩國在版權保護問題上的紛爭,也無益于中國的進步。“駁文”說道:“吾國當務之急,莫如開民智,開民智莫如譯書,譯書莫如日本文之便捷,人人共知?!羲藶橹衷O為限制,本國人反不得自由經(jīng)營,則于吾國開民智之事,必大受阻礙。若吾國政府許以版權同盟,則日本新著之書,必由日本人自譯之,而自售于吾國,吾國不得任意翻譯?!倭罡鲊鸲в龋笸?,則吾國譯書之事可費而吾國開民智之權大半操諸他人之手,受害將無窮矣。故版權同盟,雖文明之國應有之舉,然在發(fā)達幼稚之國,則務必稍后?!盵2]16作者承認國人譯書譯日本文最為便捷,但對日本人將日文書籍翻譯成中文再銷往中國,而且禁止中國人翻印觀點極為反對,認為這樣會阻礙開民智,日本人也未必了解中國人對知識的需求,所譯之書未必合適,而且譯書之事如果掌握在日本人手里將會貽害無窮。再者,日本明治維新已經(jīng)三十多年,在很多方面領先中國甚多,稱得上是“文明之國”,在版權問題上不能要求中國和日本保持同一水準,中國作為“發(fā)達幼稚之國”,加入版權同盟務必稍后。這一觀點,避開了對著作者版權保護的法律問題,而是從國家利益,開啟民智,以及國家未來的長遠發(fā)展考慮,論述國人自行翻譯日本書籍的“現(xiàn)實性”和當下中國不宜加入版權同盟的“合理性”。

        1902年,《浙江新政交儆報》發(fā)表關于中日版權問題的評論文章,作者一語道破日本之伎倆,當年日本被德國邀請加入萬國版權同盟,實際上對日本而言是外交上的失策,文明孱弱之國,不宜加入該同盟。作者寫道:“(加入版權同盟)于吾國文明之途必大受其限制矣……雖版權同盟為文明國應有之事,然日本前數(shù)年從德意志之請而入會,當時有他交涉,勢不獲已。且以維新三十余年,多通西書之國而近時論者尚嘆失策,何況受其遏抑而關礙發(fā)達之機,使本國有志者譯書之事幾于或熄耶?!盵5]8作者認為,在版權問題上,日本曾經(jīng)失策,既然日本自身都認為加入萬國版權同盟是一種錯誤,那么日本就應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實在更早之前,國人就已經(jīng)將日本盜版美國書籍的劣跡曝光*1899年《東亞時報》一篇《論宜盛翻譯翻印西書》寫道:“日本仿行西法以來,不惟翻譯西書者眾,即竟將西書而翻印之亦甚多,至于美國倫曼公司所發(fā)兌之書,每歲翻印上于數(shù)百萬本,其價不下數(shù)十萬,公司以其侵奪利權為病,請公使與日本外部商量,外部官以冷語答之。其言云:鄙官游學貴國,病英書價昂,因購求貴國翻印之英書而讀之,未聞貴國保護英商而禁我之購翻印之書也,今獨責敝國以保護貴國之商,未知何故,公使辭屈,置竟之不問。蓋美國不入列國之盟,固不禁美國人翻印他國人之書。有時英國所刊之書,不旬日,翻印于美,以賤價賣出,轉估英國,英人莫不詬厲憤慨焉?!闭撜f:《論宜盛翻譯翻印西書》 ,載《亞東時報》1899年第13期,第1-2頁。,可見,日本在版權保護上的歷史并不光彩。

        前面提到天野“竊愿外務當局者,以擴張商權為要訣”,其目的就是希望日本政府介入中日版權紛爭,擴張日本在華利益。后中日續(xù)訂商約,日本果然向中國提出版權要求。1903年,《外交報》刊登了一篇《駁美日兩國商約要索版權》的論說,論說寫道:“日本維新之初,崇尚西學,需西籍甚多,歲翻印美國倫曼公司者百萬冊,值貲數(shù)十萬。外人寓其國著書者,亦已禁翻印矣。大隈重信掌外部,廢之。公使據(jù)成例爭,大隈謂事非約許,理當廢,公使無言。版權同盟,舉行者三是余年,美國至今獨未與約。英國出一新著,美輒翻印,廉價鬻售……信乎二國之善自為謀也。而熟料彼竟反其道以施諸我國也。”[6]2作者將日本維新之初翻印美國倫曼公司書籍的歷史和盤托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駁日本在版權問題上對中國的刁難。日本如此,美國在處理版權這一問題上也“半斤八兩”??梢?,版權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場合,各國都有自己的標準,特別是在國際間的版權保護上,各國更多的將版權問題視為政治問題而非法律問題,將國家利益放置首位。繼而,作者認為在修改商約過程中增加版權條約是沒有任何根據(jù)的,并列舉了不可在商約中增加版權條款的三條理由,其中一條寫道:“修改商約,本于庚子和約第十一款,原文僅曰通商行船各條約,及有關通商各他事宜。試問版權與通商行船有何關涉?是欲于原約之外,別增一利益也,不可許者一。…… 我國權利,所失已多,區(qū)區(qū)版權,爭亦何益,不知外交政策,得尺則尺,得寸則寸,事雖微末,一有退讓,貽禍無窮?!盵6]3作者在這里同樣不把版權視為法律問題,他將版權問題作為國家間政治和外交問題加以論述,認為版權是國家利益之一,在國力衰弱,國權喪失甚多的情形之下,版權之事雖小,但是牽涉甚廣,如果步步退讓,于國不利,故應當盡可能多的挽回損失,可見作者是一個深謀遠慮之人。

        對于日本在版權上的要求,管學大臣張百熙在爭論版權函電中,致日本使臣內田康哉道:“敝國則講求外國學問者人數(shù)尚少,能精通外國文字者甚鮮,每譯一書,非用重金不能譯就……故翻譯外書以圖利為敝國賣書人必不能辦之事。近年,敝國考求世界公學,皆賴官家之力及二三深識時務之人設譯局,用多金以廣為勸誘,今日學堂甫立,才有萌芽,各國既深望敝國變法,維新相期,共進文明之化,無端又生此一大阻塞,殊屬無益。夫使敝國多譯數(shù)種外國書,使國人讀之,通外事者較多,將來各種商務大與中外共受其利?!盵7]1-2張百熙作為朝廷官員,支持維新,倡導新學,他認為中國情形有別于西方,國人少有精通外文者,不可能通過翻譯西書來牟利;再者,當時譯局很多為官方出資設立,如果在版權問題上同意日本的要求,必定損害朝廷利益,故在致函日本使臣時以一種請求的語氣,希望日本不要在中國“考求世界公學”之初進行為難,等中國“通外事者較多”之日,各國都會從中受益。

        三、 中日版權紛爭對晚清版權發(fā)展的促進

        對于國內著作者的版權保護,當時的國人同樣大聲疾呼,希望清政府參照西法,制定自己的版權律。在得不到政府保護的情況下,出版行業(yè)自行組織出版業(yè)的公會,以實現(xiàn)版權自保的目的,然而民間的保護行為效果極為有限,未能震懾盜版行為。面對國內版權保護公權力缺位的狀況,有識之士在報章媒體發(fā)表評論,意在促進中國的版權立法。1901年《南洋七日報》第14期刊發(fā)的《版權宜歸重公會說》一文大致介紹了版權在英國的發(fā)展史*“泰西(指西方)之版權要旨,不外二端,一曰編輯專利,一曰考定有章。其在英國,久定專利章程,當中國康熙三十年,英廷恐銷路不廣,馳其禁令,一時射利之徒,競相翻印,魯魚亥豕,流弊滋多,議院以有礙文明,無裨學業(yè),仍頒專利十四年之令。及嘉慶十九年,重訂新章,準專利二十八年,旋復展限終身,歿后及其子孫七年方準翻印。道光二十二年,改為專利四十二年后,復定考校章程。書肆毋得妄行纂輯必呈請考定,驗明無誤始許發(fā)行,其法可謂密矣。”,認為保護版權是西方國家得以強大的重要因素,中國應該在版權上“明訂章程”?!拔崧勌┪?西方)各國,啟維新之秘鑰,植開化之始基,印文明之跡于腦筋,除錮閉之萌于臟腑,而版權之例,與有功焉?!史虬鏅嗾?,國民所賴以自立,國家所恃以自強者也。……我中國于版權之例,向未明訂章程,志士或著一新書,譯一新籍,甫經(jīng)出版,翻者踵起,甚至改頭換面,錯訛百出,徒求有利于己,罔顧有害于人,其貽誤學者,正匪淺鮮也”[8]86。戶部郎中廉泉上書管學大臣張百熙,要求朝廷盡快制定版權條規(guī):“為書局擴充,出書日廣,懇請嚴定規(guī)條,申明版權,并咨行各省,學堂局所,一體遵行,以杜偽亂而維學界事。”[9]3-4同一時期,嚴復亦對版權問題發(fā)表議論,他說道:“是故國無版權之法者,其出書必希,往往而絕,希且絕之害于教育……爭翻刻以毀版權,版權則固毀矣,然恐不出旬月必至無書之可翻也。”[10]35-37

        中日之間關于版權的交鋒,促進了晚清中國版權觀念的進步。在當時的官僚階層和民間士人當中,版權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1905年《廣益叢報》刊登的《速訂版權》的短文驗證了當時版權保護的情形*“專賣之法,所以勸興藝業(yè),乃五洲各國公例,至于著作者之有版權,尤為文明之要點,非他商業(yè)可比,是以各國出版律例,至繁極密,翻版與代售科以同罪,故新書日出不窮,版權所有莫敢侵奪,富強淵源實基于此?!舜蚊廊丈碳s皆訂版權專條,日本書肆咸思編譯漢文書籍販運來華,奪我利權,且以資我開化為詞,吾之版權不能自保,而外人之著作吾官長必遵約為之保護,嚴禁翻印,主客之情,顛倒若此。吾恐有志之士從此焚筆……此于文化進退,社會消長所關匪細?!陛d《廣益叢報》1905年第93-94期,83-84頁。。清政府逐漸意識到版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版權問題不僅是外交問題也是國內政治問題,應盡快著手解決。1903年9月,清政府自設立商部開始便籌劃版權立法,以保護國內著作者之權益?!皣易越⑸滩恳詠?,一切保商新政無不亟圖興辦,版權專利之律,聞亦攝參訂章程,次第頒行,吾知此后新學之勃興固可以翹楚俟也。我中國碩彥鴻儒尚其傳名山之絕業(yè),發(fā)經(jīng)濟為文章,以媲美文明各國也可”[11]24。1905年,商部參照西方各國和日本的版權立法,擬訂出版權律初稿,當時有報刊對版權立法進展情況進行了報道,“商部所訂之版權律及出版條例現(xiàn)已擬訂妥善,探聞學務處準核,該部咨送到處請為核查,一俟核定即可頒發(fā)通行矣”[12]5?!氨本┥滩克ㄖ鏅嗦梢鄬⒏娉?,惟所定版權年限一仿日本現(xiàn)行之章程”[13]61。然而,商部1905年擬訂的版權律,學部審核時極為謹慎,遲遲未能頒布施行。版權問題不僅涉及國家利益,還涉及政府官僚系統(tǒng)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學部先是咨詢各駐外使節(jié),調查版權立法和加入萬國版權同盟事宜,“聞學部各堂官對于著作版權一事最為慎重,擬將中國人著作權版權加入萬國版權同盟及保護美術會著作會之內,已電致使法大臣調查此項保護版權條約,詳細咨部,以備考核”[14]1。又“日前電咨出使各國大臣調查版權同盟條約,電復以憑查核。后據(jù)駐扎德國公使復稱,略謂萬國同盟保護文學美術著作條約系于一千八百八十六年九月在伯爾尼,由德、瑞、比、西、法、英、美、義(意大利)各國派遣全權委員訂立章程二十一條,后迭續(xù)訂章程,至一千八百九十九年,日本亦續(xù)入盟,現(xiàn)在我國尚多不以此為要務,其實關系學界著作,實非淺鮮,宜速決計,加入同盟為要”[15]1-2??梢姡瑢W部在版權立法和加入版權同盟問題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獲取充分的決策信息。總而言之,駐外使節(jié)在“入盟”問題上主流意見較為開放,不少人建議加入版權同盟,國內官僚卻多有阻撓,民間亦多持反對態(tài)度*對于中國當時是否應該加入版權同盟問題,民間多有討論,時報發(fā)表的《入萬國版權同盟會問題》一文具有代表性:“我國著作者寥寥如數(shù)星,全恃外來之新學為輸入文明之資料,不有譯本焉能普及,若但慕此虛名而受實害,誠非勝算,非我國不可加入同盟會,特今非其時爾,迨我國學界發(fā)達,著作如林,然后入會,彼此互相保守,名實相符,未為晚也?!彪s錄:《入萬國版權同盟會問題(錄時報)》,載《圖書月報(上海書業(yè)商會)》,1906年第2期,第40-42頁。,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即反對加入版權同盟,但是對國內的版權保護,卻表現(xiàn)出較為積極的一面*有例為證:“頃南京學宮旁,有鳩集股本翻印清議報者,張之洞聞之,札上元江寧兩縣,拿人搜書,嚴禁翻刻?!彪s評:《張之洞保護報館版權》,載《新民叢報》1903年匯編,第886頁。?!皩W部擬將中國著作版權加入萬國同盟會為鄂督張所聞,特發(fā)電至外部阻止,略謂我國民智尚在幼稚時代,全恃翻譯各國新書以輸入新智識,一入此會,外人有用之書即不能譯,大足阻文明進步,應請會商學部,速將前議作廢”[16]28。張之洞的意見不無道理,加入萬國版權同盟之事基本擱置了下來,但是國內版權律卻是由于官僚系統(tǒng)不同部門間的權力和利益問題而拖延。“茲因版權允許之權究應歸于學部,而保護稽查版權之責又在警部,故已議定此項新律歸商、學、警三部合訂?!⒙務苑纱蟪妓扌侣缮形茨芨婵ⅲ延谌涨吧陶堅摯蟪妓贋樾拮?,以便改良邢政云”[17]1。1908年8月,清廷頒布《九年預備立憲逐年籌備事宜清單》,立憲的各項事務不斷向前推進,版權律仍舊沒有頒行,有輿論指出:“猶于關系教育前途最為密切之著作權法與出版法兩者竟闕而不舉,不知各衙門未知此項法律執(zhí)掌所歸耶,抑以為不妨遲至九年后始行厘定頒布行耶,第按之今日情形,二法之頒布,實為萬不容緩者?!盵18]1-3最后,在中外輿論的壓力之下,《大清著作權律》至1910年1月1日才頒布。

        結語

        晚清時期,西學東漸,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往和沖突逐漸增多。中日版權問題,表面上是經(jīng)濟和法律問題,更深層次看,其實是國家之間的外交和政治問題,版權不僅涉及到西學的傳播,而且涉及商貿(mào)利益,日本試圖通過版權交涉實現(xiàn)政治目的。國人在認清日本的面目之后加以駁斥,最大限度的維護了國家利益。中日的版權紛爭,讓國人意識到版權保護的重要性,眾多有識之士呼吁清政府制定中國的版權律。中日之間因譯書紛爭激發(fā)的關于版權保護的討論,促進了中國版權意識的覺醒。

        [1]梁啟超.“變法通議”[M]//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第一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中日版權同盟問題[N].外交報,1902(2).

        [3]外論匯譯:論布版權制度于支那[N].清議報,1899(13).

        [4]譯各國新聞:版權同盟[N].浙江新政交儆報:壬寅春季信集,1902.

        [5]交涉芻言:版權平議[N].浙江新政交儆報:壬寅春季信集,1902.

        [6]論說:駁美日兩國商約要索版權[N].外交報,1903(2).

        [7]皇朝外交政史卷四(光緒二十八年):管學大臣爭論版權函電匯錄[N].政藝通報,1902(20).

        [8]匯論:版權宜歸重公會說(錄蘇報)[N].南洋七日報,1901(14).

        [9]上筦學大臣論版權書[C]//經(jīng)濟叢編,1903(26).

        [10]嚴復.管學大臣論版權書[C]//國聞報匯編:下卷,1903.

        [11]中國時事:爭論版權[N].商務報(北京),1904(23).

        [12]紀事:內國之部:商部咨核擬訂版權律[J].大陸(上海1902),1905(18).

        [13]選報:內政要志:版權律亦將告成(錄山東官報)[N].江西官報,1905(29).

        [14]時聞:學部電囑使法大臣調查版權條約[J].直隸教育雜志,1906(14).

        [15]紀聞:中國部:京師:公使查復版權條約[N].廣益叢報,1907(128).

        [16]時事新聞:電阻入萬國版權同盟會[N].真光報,1907(1).

        [17]紀聞:中國部:京師:商訂版權律并催訂新律[N].廣益叢報,1906(107).

        [18]陶保霖.法意:論著作權法出版法亟宜編定頒行[N].廣益叢報,1910(240).

        [責任編輯:曹 驥]

        2017-03-12

        2017-04-05

        黃明濤(1984-),男,廣東始興人,重慶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博士生,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和法史學。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5BZZ031)

        K254.3

        A

        2096-4005(2017)03-0080-05

        色婷婷精久久品蜜臀av蜜桃|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亚洲 成人 无码 在线观看|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中文|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av| 狼人青草久久网伊人|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亚洲AV片a区二区| 国产丝袜美腿在线播放| 特黄熟妇丰满人妻无码|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大片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码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日本熟妇裸体视频在线|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亚洲av成人在线网站| 99蜜桃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国产成人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熟女| 久久天堂综合亚洲伊人hd妓女| 91精品福利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免费| 精品国产亚洲亚洲国产 |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日韩国产有码精品一区二在线 | 夜夜欢性恔免费视频| 青草青草伊人精品视频| av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永久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国产日韩精品suv|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