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朱子易學與理學會通研究的典范之作
        ——張克賓《朱熹易學思想研究》述評

        2017-04-13 04:59:35發(fā)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洛書河圖易學

        白 發(fā) 紅

        (山東大學 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朱子易學與理學會通研究的典范之作
        ——張克賓《朱熹易學思想研究》述評

        白 發(fā) 紅

        (山東大學 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張克賓副教授的《朱熹易學思想研究》一書以“《易》本卜筮之書”為基源問題,一方面深刻地把握了朱子先天、后天的象數(shù)之學;另一方面則致思于易學與理學的關系問題,上達了朱子哲學中太極陰陽的義理架構。除此之外,還反映出了朱子易學思想的發(fā)展與形成。該書有力推動了朱子學研究的縱深拓展。

        張克賓;朱子;易學;理學

        在朱子學的研究中,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朱子經(jīng)學與理學的關系,然而融合二者卻非易事。朱子理學體系的建立依賴于深厚博大的經(jīng)學資源,尤其易學。朱子理學中的最高范疇“理”與易學中的“太極”有莫大關系,朱子嘗謂“太極,理也”[1]。其它諸如氣與陰陽、元亨利貞與仁義禮智等等范疇,無不反映朱子理學與易學的淵源關系。可以說,朱子自身學術的形成、理學體系的建構都是通過對經(jīng)學全新的詮釋才得以成功的。而《周易》作為六經(jīng)中最具有哲學性的經(jīng)典,在此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實其它諸經(jīng)所不能及。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張克賓副教授的《朱熹易學思想研究》是一部專門研究朱子易學思想的大作,該書不僅對朱子易學思想作了深入細致的研究,而且還通過對易學的研究勾畫出了朱子理學理論的整體脈絡。融合朱子的易學(經(jīng)學)與理學是該書致思的一個重要方面,沒有概念范疇之間(比如太極與理)機械的對比,而是在易學自身的脈絡中處處呈現(xiàn)出理學的意蘊,能自然而然融理學于易學,這正可謂是張氏朱子易學研究的殊勝之處。

        朱子博大精深的易學思想絕非無源之水,其形成更非一蹴而就。與其綜羅百代、批判繼承諸家理學思想而建構成集大成的理學思想一樣,朱子易學體系也是吸收了“前朱子學”時代的諸家易學思想才形成的?!吨祆湟讓W思想研究》第一章節(jié)探討朱子早期接受易學教育的情況,作者認為從受教武夷三先生起,至寫成《雜學辨》止,是朱子易學思想的形成期。在從學武夷三先生期間,朱子受譙定象數(shù)易學的影響,并由此對五代以來的圖書、象數(shù)之學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劉子翚的“不遠復”的易學思想更是對朱子理學思想的形成起了極大促進作用,作者以三點概括之:易道本于踐履;所復者乃本然之性;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思想與朱子成熟期的理學思想之中的心性論、工夫論有著淵源關系。除此,也是更為重要的是,受學于延平之時,朱子宗主程氏《易傳》,并以程氏《易傳》思想為旨歸批判《東坡易傳》,“在辯駁蘇氏易學雜糅佛老的同時,朱熹的關注乃在于終極價值根基的確立,既是為天道的價值作辯護,更是為現(xiàn)實的社會尋求其價值的基礎”[2]34。朱子易學一開始就抱有終極的人文價值關懷,理學思想時時輝映于其中。對朱子早期的易學思想,學界一直關注不夠,《朱熹易學思想研究》對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在歷時性地敘述中展現(xiàn)了朱子易學活生生的發(fā)展軌跡,并呈現(xiàn)出早期易學思想對其成熟易學、理學思想重大的影響。這是該書對朱子學研究的一大貢獻。

        “《易》本卜筮之書”[3],這是朱子易學在易學史上口號式的、革命性的標識。作者在導論部分談及自己治朱子易學的方法時曾明言“《易》本卜筮之書”是寫作此書的基源問題,由之上可為太極陰陽的義理架構,下則為“三圣易”說和象數(shù)之學。朱子有言:“讀書須是看著他縫罅出,方尋得道理透……看見縫罅時,脈絡自開?!盵4]作者顯然把握到了朱子易學的“縫罅”所在,朱子正是通過“《易》本卜筮之書”融象數(shù)之學與義理之學為一。《易》既然是卜筮之書,那么從發(fā)生學的角度來說,是先有象數(shù)而后方有義理。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象數(shù)比義理更為重要,更何況后于象數(shù)的義理在朱子的易學體系中只是第二義的義理,在象數(shù)之前,乃至《周易》文本形成之前還有一個大本大源的“義理”——太極(理)。所以,在朱子的易學世界里,象數(shù)與義理的關系相當細微巧妙而深刻豐富。作者依循朱子,借用體用關系對此有簡潔直白的闡明:“先有象數(shù),而后有義理,義理是由象數(shù)上生發(fā)出來的,象數(shù)是體,義理是用”“未有文字之《易》,則義理為體;象數(shù)為用?!盵2]91所謂“未有文字之《易》”即是伏羲氏之《易》,而這就是作為卜筮之書的《易》的本來面貌。“《易》本卜筮之書”將之前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的《周易》經(jīng)傳一分為三:伏羲易、文王易、孔子易。而在朱子看來,伏羲易也好,文王易也好,都是以卜筮設教,直到孔子才將“《易》之義由卜筮轉換到義理上來”[2]83。作者以朱子理學中極為重要的“理一分殊”理論來表明三圣《易》之間的關系,這是作者詮釋朱子易學時的洞識與慧見,“朱熹的三圣分觀乃是‘理一分殊’意義上的,三易之殊統(tǒng)攝于終極之易道,易道因時因人二分殊為三”[2]88。于此可見,作者對朱子理學有著極深的了解,故而可以自然而然地融理學于易學的闡釋中。

        從經(jīng)學的角度看,“《易》本卜筮之書”揭示出了《周易》古經(jīng)的本來面貌,上古民智未開,圣人因卜筮以設教,為人們的行為能夠趨吉避兇、為善去惡提供一個正確的指導。朱子認定《周易》古經(jīng)本乃卜筮之書,這在他注釋《周易》古經(jīng)文本的實踐中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即朱子要據(jù)此恢復作為卜筮之書的《周易》古經(jīng)的本來面貌。作者對朱子《周易本義》的注釋特色進行了考察。朱子注《易》是以恢復《周易》的本來面貌為旨歸,從“本義”二字可見一斑。在三圣易“理一分殊”式的關系中,伏羲易和文王易是卜筮之書,對《周易》古經(jīng)的注釋要還原出其卜筮之書的本來面貌;作為孔子易的《易傳》才是義理之學。為了使卜筮之書的本來面貌呈現(xiàn)出來,朱子之《本義》以簡略為特點,其中蘊涵有朱子的深沉之思,作者總結道:“朱熹《周易本義》的簡略,既體現(xiàn)出他對注文意義的獨到理解,也透顯出他重視經(jīng)文本義反對枉自推衍的經(jīng)典詮釋精神?!盵2]113-114朱子的《周易本義》至少在朱子本人那里是嚴肅的注經(jīng)作品,朱子敢于突破歷史上形成的層層理論的迷障,直面《周易》古經(jīng)文本本身,這在經(jīng)學史上是難能可貴的,對此特別表而彰之,體現(xiàn)了作者的慧識。

        作者還對卜筮之書的讀法作了專門的探討,歸納出三條讀易之法:其一,虛心平氣,惟本義是求,即要懸置已有的見識,直面《易》的文本本身;其二,須以身體之,要落實于具體情境之中來領會《易》中的道理,使其在具體的人與事上發(fā)顯出來;其三,占者與卦爻互為賓主,要分清楚自我在卦爻中所處賓主之位。《周易》是“以非質實性的‘象語言’在卜筮的情境中呈現(xiàn)出其陰陽消長、吉兇進退之道”,故而“只有在卜筮的視野下才能把握《易》的本義,也才能實現(xiàn)其人人可用、意義無窮的實踐性功效”[2]72。這是作者討論讀法問題的價值所在,從而突出了讀法問題的重要性。

        朱震在《漢上易傳》中將北宋以來的易象數(shù)學派(圖書之學)歸納為三:一是先天圖之學,二是《河圖》《洛書》之學,三是太極圖之學。朱子以綜羅百代的胸襟將此三派的學說內(nèi)容都容納入自己的易學體系之中?!逗訄D》《洛書》在朱子看來是天地自然之易,比先天之《易》更為原初根本,是伏羲畫卦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朱子置《河圖》《洛書》于《周易本義》諸卷之首,并且還專門創(chuàng)作《易學啟蒙》一書來闡發(fā)《河圖》《洛書》之大義。這雖然在朱子的理論中是自洽的,但《河圖》《洛書》畢竟是有宋以來才興起的,于文獻上沒有十足的鐵證能夠證實之,所以從朱子其時至今,對于《河圖》《洛書》的合法性爭訟不已。作者通過詳細的文獻考證工作,對這些爭論一一給予了回應。比如《易學啟蒙》一書的歸屬權問題,作者認為該書是蔡元定依朱子之意起草并修訂的,應是朱子的專著;比如《周易本義》列諸圖于卷首是否為朱子所為的問題,作者通過考察《易學啟蒙》與《周易本義》諸圖的異同而認定《周易本義》九圖的確為朱子本人所列;又比如《河圖》《洛書》真?zhèn)蔚膯栴},作者認為朱子在此問題上完全以義理為主導,忽視了文獻考據(jù)中最重要的時間性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扎實的文獻考據(jù)功夫,以及客觀理性的學術精神。

        作者認為《河圖》《洛書》雖然興起于有宋,但其淵源有自,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不論九數(shù)、十數(shù)與《河圖》《洛書》如何匹配,河洛圖書之學凸顯“數(shù)”卻是無疑的。因此,作者把先秦至北宋的易學發(fā)展史中數(shù)及其與象的關系作了簡潔扼要的論述,以顯豁數(shù)的意蘊。從象數(shù)學的角度來看,漢易與宋易最大的區(qū)別是漢易以卦(象)來解釋宇宙,而宋易以數(shù)為表達形式,這兩者之間不是簡單對立的關系。作者指出:“如果說漢易主要是在易象之所然的維度上詮釋了易象豐富的內(nèi)涵,屬于后天層面的話,那么,‘圖書’之學則主要在易象之所以然的維度上揭示了易象何以如此的問題,在追尋一個先天性的根源?!盵2]145作者深入朱子的“圖書”世界之中,拋出兩個問題以探明“圖書”的天地自然之義。第一個問題是《河圖》《洛書》是如何一義相通互為表里的。作者總結四點要義來概括朱子的闡釋:其一,《河圖》《洛書》的總體關系,朱子認定“河十洛九”之說,以十數(shù)為體、九數(shù)為用;其二,《河圖》《洛書》皆以五居中的意義,朱子以“參天兩地”為五數(shù),并分別以五之象、五之數(shù)及義闡釋五的豐富內(nèi)涵;其三,《河圖》《洛書》多寡不同、次序不一的意義,朱子認為,多寡雖不同但都暗含有太極陰陽之義,就次序說,《河圖》為五行生之序,《洛書》為五行相克之序;其四,《河圖》《洛書》的六、七、八、九之義,“在朱熹看來,《河圖》《洛書》之數(shù)的陰陽進退、參伍錯綜乃是自然如此,非人力所為”[2]158。第二個問題是圣人如何則之而畫卦的。朱子認為,“《河圖》以五、十為虛,此為太極之象;奇數(shù)一、三、七、九,偶數(shù)二、四、六、八,其和各為二十,陽奇陰偶,陰陽平衡,此是兩儀之象;生數(shù)一、二、三、四,由五而得成數(shù)六、七、八、九,以一、二、三、四之位而得六、七、八、九之象,此乃是四象?!盵3]159而“《洛書》之實,其一為五行,其二為五事,其三為八政,其四為五紀,其五為皇極,其六為三德,其七為稽疑,其八為庶征,其九為福極,其位與數(shù)尤曉然矣”[5]。這就是說,圣人則《河圖》而作《易》,則《洛書》而作《范》,而作《易》作《范》之理為一,所以《河圖》中亦可有作《范》之理,《洛書》中亦可有作《易》之理。在作者看來,雖然“‘圖書’之學則為易道脫離漢唐經(jīng)學的桎枯,重返天地之境開啟了新的道路”,但是“從《河圖》《洛書》的數(shù)目形式推演出卦爻和洪范九疇,乃是‘過渡詮釋’,兩者意義難以圓滿粘合”[2]163。

        《河圖》《洛書》是天地自然之易,而伏羲《易》則是先天之《易》。先天之學首要地涉及伏羲畫卦的問題,“易有太極,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6]240,這在朱子看來是易學之綱領。作者以朱子《易學啟蒙·原卦畫》為主要疏解對象,條分縷析此綱領性的問題。在朱子看來,《易傳》“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畫卦過程,與周子《太極圖說》的太極—陰陽—五行,與邵子的“加一倍法”都是同一理之不同表述,實無有二致。朱子在這里,實際上是把《易傳》的思想與周子、邵子之說統(tǒng)一起來了,并納諸自己的易學體系之中。而且,在朱子看來,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畫卦過程,也是他的理學體系中理氣觀的易學表達。作者指出:“伏羲畫卦的問題實質也就是理氣的問題,理氣先后、理氣動靜、理一分殊等問題統(tǒng)統(tǒng)在先天學太極陰陽的分化模式中得到了詮釋。”[2]175這對了解朱子理學形成的思想來源的問題極為重要。先天圖是先天象數(shù)之學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諸圖。作者以五個方面評述朱子的先天諸圖之義:圖皆自中起;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易是互相博易之義;盈虛消息之理;方圓圖之辨。作者從此五點之中對朱子之說多有評判,比如順數(shù)、逆數(shù)問題,認為朱子誤解了邵子的意思;又比如,認為先天圖“一每生二”與卦氣說不相合是理所當然的。

        同為卜筮之書,而伏羲《易》屬先天,文王《易》則是后天之學。對于二者的區(qū)分,作者指出:“伏羲稟太極陰陽之妙理而畫卦,雖然沒有文字,卻彰顯出天然的象數(shù)理序,此為先天之學;既有卦畫之后,就卦爻象數(shù)之潛含的意蘊加以推說,則為后天之學,文王所作的《周易》和孔子所作傳文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屬于此類?!盵2]190后天之學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位圖》以及《卦變圖》。作者認為“文王八卦次序”是朱子的自創(chuàng),邵子沒有如此的說法。而“文王八卦方位”是“漢易卦氣說的理論源頭,也是易學中最為經(jīng)典的時空一體的動態(tài)宇宙圖式,其意義與影響在易學史上遠大于后起的先天八卦方位”[3]193。先天之學為體,后天之學為用,先天之學與后天之學的關系究竟如何,是朱子在闡述后天之學時所首要面對的?!霸谥祆淇磥?,由先天八卦之本演變?yōu)楹筇熘?,乃是陰陽進退交合變化的必然。先天八卦方位呈現(xiàn)的是太極陰陽的自然理序,乃是宇宙陰陽生化的基本原理,而后天八卦方位呈現(xiàn)的是陰陽交合進退后的情狀,是先天太極陰陽之理的發(fā)用,是宇宙萬物生化的結構性圖式。前者表詮的是理數(shù)之本然,后者表詮的則是氣數(shù)之變化。”[3]198然而,朱子的后天象數(shù)之學有其自身的困境,作者認為這是由于朱子陷入推尋先天之學“一每生二”的理則所導致的,顯示出朱子對易學“象語言”把握的不足[2]202。作者還專門討論了朱子的卦變說,對于《周易本義》卷首的《卦變圖》,作者認為:“《卦變圖》的這種排列方式是朱熹的一個創(chuàng)造,不同于前人,使得卦變更有條理,邏輯更縝密。卦變說在朱熹那里屬于后天之學,但他卻以先天卦序作為其卦變圖的排列原則,這顯然是朱熹對先天為體、后天為用思想的運用和落實?!盵2]206作者有著極強的理論分析能力,朱子的后天之學的確離不開其先天為體、后天為用的指導思想,朱子在后天之學的問題由此,創(chuàng)獲也由此。作者還點出朱子卦變說主要是對伊川觀點的否定和李之才卦變說的發(fā)展,這對理解朱子易學體系的形成頗有參考價值。

        作者還詳盡分疏了朱子對《系辭》“大衍之數(shù)”章的注釋,指出了朱子以河洛之數(shù)解釋大衍之數(shù)的學術路徑,并且不厭其煩地解釋大衍筮法的推演過程,充分展現(xiàn)了該問題的理論內(nèi)涵。作者認為疏解朱子大衍筮法的關鍵處有二:“一是朱熹主張三變必須‘掛一’;二是掛扐之數(shù)為七、八、九、六之原(本),而以過揲之數(shù)為七、八、九、六之委(末)?!盵2]226-227此是朱子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作者還指出:“朱熹對占筮之術的考察也就是對先天理數(shù)下貫后天氣數(shù)變化的探究,與后天象數(shù)之學一樣從哲學上說都是理氣關系的象數(shù)化表達。”[2]234對于朱子的變占說,作者則多有批評,認為其“有理而無用”,基本上是失敗的。而究其原因,仍然在于朱子對易學“象語言”把握的不足。

        《朱熹易學思想研究》的第六章《太極生生之理:天道性命貫通下〈易〉與理的融釋》,愚以為是全書的點睛之處。作者指出:“朱熹的研《易》實踐,則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他通過研究《易》文本而直接獲得對易理的認識;二是他通過研究北宋諸子飽含易理的著作而間接獲得的對易理的認識?!祆涞囊讓W專著不僅是《周易本義》《易學啟蒙》而已,《太極圖解》《太極圖說解》(可合稱《太極解義》)、《通書解》乃至《西銘解》等都同樣是易學專著。而且相較于前者局限于《易》之本義和象數(shù)形式,后者則直抵易學思想本身,在表達形式上直接論理,在內(nèi)容上即易即理,是朱熹將易學與理學融釋為一的核心文獻。”[2]240毫無疑問,《太極解義》在朱子理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地位,而《太極解義》恰恰突出了朱子理學的核心問題——太極與陰陽、理與氣之關系。既然朱子的理學建構是奠基于其對易學的詮釋,那么以易學的視域來審視朱子理學不失為一種重要的致思路向,這種路向也許能夠深化我們對朱子理學的研究,甚至能使朱子理學的研究更加趨向完善。

        提及朱子的道統(tǒng)說,我們一般都會不假思索地想到朱子在《中庸章句序》里提到的譜系:堯→舜→禹→湯→文、武→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二程。而作者卻從《太極解義》出發(fā),發(fā)現(xiàn)了朱子道統(tǒng)說的另一條線索?!兑讉鳌は缔o下》有言:“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而朱子說:“恭惟道統(tǒng),遠自羲軒?!艹淌谑?,萬理一原。”[ 7]這是一個在作者所謂“以易道為脈絡的道統(tǒng)”[2]249中的譜系傳承,顯然比《中庸章句序》中《尚書》脈絡中的譜系更加遠古,并且在“二程”之前還多了一個周敦頤。一個完整的“以易道為脈絡的道統(tǒng)”譜系是: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頤→二程。很明顯,這個譜系更為完整,作者指出:“本于易道起自伏羲的道統(tǒng)可以含攝本于《尚書》起自堯舜的道統(tǒng)。”[2]250而這只能得之于朱子的易學思想中,對朱子理學而言,易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性善之說是宋儒一貫堅持的核心要義,一般認為這是直承孟子的思想,在理學自身的脈絡中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然而,朱子卻認為:“孟子亦只是大概說性善,至于性之所以善處也少說得。須如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處,方是性與天道耳?!盵8]顯然,至少就朱子自身的理論建構而言,孟子性善說的資源是不夠的,還需要關涉性與天道的易學資源。作者指出:“《易傳》的‘繼善成性’說與《孟子》的性善論共同成為宋明理學論性與善的兩大理論資源?!盵2]261此可謂知言。從中我們亦可看出如果不了解朱子的易學思想,對朱子理學的研究就會有所缺憾。

        朱子在注釋《中庸》“天命之謂性”一句時說:“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以賦焉,猶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為健順五常之德,所謂性也。”[9]如果不了解朱子的易學思想,那么此條注語中的“健順”二字將很難得到理解,從而對這條注語本身造成一定意義上的遮蔽。所謂健順,分別是指《乾》《坤》二卦之德,朱子說:“乾坤只是一個健順之理,人之性無不具此。”[10]作者指出,“朱熹將健順引入性命論之中,認為健順是性中不可或缺的義涵,太極動靜生陰陽,性理自然動靜有健順,這是其太極陰陽的義理架構在性命論上的體現(xiàn)?!盵2]270健順還跟朱子的工夫論有關,健順是一種進德修業(yè)的工夫,“不僅是‘涵養(yǎng)須用敬’,還得‘進學則在致知’,這才是健順工夫之全體”[2]285,而“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是朱子工夫論的綱領所在。

        作者由《復》卦之義切入,闡發(fā)朱子易學中的生生思想。作者將朱子所述《復》卦大義概括為三個層面:由《復》卦而深發(fā)陰陽消息之義;六十四卦無非天地之心;《復》卦的心性修養(yǎng)之義。其中第三點關涉朱子理學中的工夫論問題,并與朱子的未發(fā)已發(fā)說相關聯(lián),作者指出,“一陽來復之義體現(xiàn)于修養(yǎng)工夫就是‘靜時涵養(yǎng)’”[2]293。我們知道,未發(fā)已發(fā)說是朱子心性論得以成熟的關鍵,也是未發(fā)時涵養(yǎng)、已發(fā)后省察工夫得以確立的觀點,而朱子卻分別以《復》《艮》二卦來疏解這種先涵養(yǎng)后省察的工夫進路,這暗示我們?nèi)绻麖闹熳訉Α稄汀贰遏蕖范缘慕饬x下手,其工夫論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理解。朱子的仁說也與《復》卦大義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彖傳》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6]110作者認為,“一陽來復所見的天地生物之心,在朱熹看來即是‘仁’”[2]295。朱子論仁常把義、禮、智涵攝其中或者與義、禮、智并提,這與《乾》卦之四德元、亨、利、貞有關。作者認為,“元、亨、利、貞四德落實于人性就是仁、義、禮、智,元、亨、利、貞間的義理關系就是仁、義、禮、智間的義理關系”[2]275,“孔孟言仁皆是就人生界而言,并不具有宇宙論的意義,易學以元配仁則將仁的意義推及于天道之中”[2]276。誠然,如果僅以愛言仁,則朱子的仁說只成仁體愛用,不出人生界的范圍,而將仁與元相配則貫通天道人事。周子曰:“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11]于朱子的理學而言,這句話同樣貼切。

        朱子之學,一以貫之。由于學科的限制、知識背景的不同,朱子學的研究呈現(xiàn)支離的面貌。朱子不僅僅是理學家,他也是一位偉大的經(jīng)學家,我們可以說朱子以其理學思想注釋四書五經(jīng)而成經(jīng)學家,但反過來亦可以說朱子借助經(jīng)學資源構筑體系而成理學家。在諸多經(jīng)典中,《周易》是朱子最為看重的理論資源之一,甚至可以說朱子理學產(chǎn)生于與易學的相摩相蕩之中。所以,在朱子易學的研究中,如果沒有對朱子理學深入的研究,恐怕朱子易學的思想及價值就無法得到彰顯。反之,如果對朱子之易學乃至經(jīng)學思想缺乏了解,那么我們對朱子理學的研究也會有所缺憾。而張克賓副教授的《朱熹易學思想研究》通過對朱子易學的研究,深入地思考了朱子易學(經(jīng)學)與理學的關系,并使二者融合于無間,有力推動了朱子學研究的縱深拓展。

        [1] 黎靖德.朱子語類:六:卷九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6:2376.

        [2] 張克賓.朱熹易學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黎靖德.朱子語類:四:卷六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1986:1622.

        [4] 黎靖德.朱子語類:一:卷十[M].北京:中華書局,1986:162.

        [5] 朱熹.易學啟蒙[M]//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15.

        [6] 朱熹.周易本義[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M]//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2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4050.

        [8] 黎靖德.朱子語類:二:卷二十八[M].北京:中華書局,1986:726.

        [9]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17.

        [10] 黎靖德.朱子語類:五:卷七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6:1884.

        [11] 周敦頤.周敦頤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14.

        [責任編輯 許嬰]

        Model of Studies of Zhuzi's Yi and the “Mastery”Thought of Neo-Confucianism ——a review of ZHANG Ke-bin'sStudiesofZHUXi'sYiThought

        BAI Fa-hong

        (Advanced Institute of Confucia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ssociate professor ZHANG Ke-bin's Studies of ZHU Xi's Yi Thought, takes Yi , a book of divination as the basic issue. It, for one thing, profoundly grasps Zhuzi's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study of the Eight Trigrams; for another, 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 study and Neo-Confucianism, bringing into formation the Yili structure of Zhu Xi Philosophy's Tai Chi and Ying-Yang. Furthermore, it elaborat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huzi's Yi thought. Thus, this book grea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s of Zhuism.

        ZHANG Ke-bin; Zhuzi; Yi; Neo-Confucianism

        2017-02-05

        白發(fā)紅(1994-),男,青海民和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易學。 E-mail:948056080@qq.com

        B244.7

        A

        1004-2237(2017)01-0023-06

        10.3969/j.issn.1004-2237.2017.01.004

        猜你喜歡
        洛書河圖易學
        洛書
        寶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19:44
        漢代讖緯界對“河圖”“洛書”概念的重整
        ——兼論“漢無河圖”通說中《河圖赤伏符》的官方定位
        南都學壇(2020年3期)2020-12-06 10:43:58
        清初學者對“圖書易學”的再認識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06
        不重復,來填數(shù)
        近二十年來朱熹易學思想研究述評
        三階幻方有妙用
        《文心雕龍》對“河圖洛書”的接受
        參花(下)(2015年8期)2015-06-11 17:05:16
        山河萬里,天地為歌
        看小說(2015年6期)2015-05-30 15:32:24
        簡單易學的口水巾
        親子(2014年5期)2014-07-16 19:36:54
        胡瑗易學管窺
        亚洲专区在线观看第三页|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狠狠久久久久综合网| 精品999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无人区乱码中文字幕能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亚洲欧洲国无码| 免费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熟妇色|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日本老年人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亚洲人与狗|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草莓视频成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白丝在线| 国产av一区二区亚洲精品|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国产最新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夫妻自拍av|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日本韩国三级aⅴ在线观看 |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欧美老熟妇喷水| 99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在钱视频| 五月色丁香婷婷网蜜臀av| 免费人成视频x8x8| 日本岛国大片不卡人妻| 美女丝袜美腿玉足视频|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明星 |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国产精品乱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v|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片久久|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