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君
(北京教育考試院,北京 100083)
從電容器充、放電實驗所想到的
楊 君
(北京教育考試院,北京 100083)
本文從教材中的實驗“用傳感器觀察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出發(fā),通過定量計算,分析了電容和電感的充、放電過程,描繪了電容和電感在充放電過程中各物理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糾正了教材中不嚴謹?shù)谋硎觯?/p>
電容; 電感; 充電; 放電
圖1 觀察電容器放電的電路圖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模塊第1章“靜電場”第8節(jié)“電容器的電容”節(jié)末有“做一做”實驗“用傳感器觀察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具體細節(jié)如下:按照圖1連接電路,電源用直流8V左右.電容器可選幾十μF的電解電容器.先是開關(guān)S與1端相連,電源向電容器充電,這個過程可在瞬間完成; 然后把開關(guān)擲向2端,電容器通過電阻R放電,傳感器將電流信號傳入計算機,屏幕上顯示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圖像如圖2所示.
圖2 一個電容器放電的I-t圖像
從教材原文可知,按照圖示電路進行實驗,電源向電容器充電過程可在瞬間完成;從圖2所示的電容器放電過程可知,電容器放電過程持續(xù)時間長達4~5s,已不能算是瞬間完成了.而高中階段普遍認為電容器的充、放電均在瞬間完成,這是怎么回事呢?本文擬對電容器、電感器的充放電過程進行定量計算,弄清楚電容、電感的充放電過程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充、放電過程所需時間的數(shù)量級為多少.
如圖1所示,取電源電動勢為E,內(nèi)阻為r.外接電阻阻值為R,電容器電容為C.設電容器的電壓為UC,極板上的電荷量為q.下面分別討論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
2.1 電容器充電(開關(guān)擲在1處)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
ir+uC=E,
初始條件t=0時,uC=0,兩端積分有
可得
為直觀地展現(xiàn)電容器充電過程中各物理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設電源內(nèi)阻r=1Ω,電容C=400μF(與教材中的實驗參數(shù)統(tǒng)一,具體計算見下文電容器的放電過程).可分別畫出電容器兩端的電壓,極板所帶電荷量以及電路中的電流隨時間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圖中縱軸中電壓、電荷量和電流的最大值均統(tǒng)一為一個單位.可以看出,在上述參數(shù)下,如教材所言,電容器充電所需時間約為毫秒量級,可認為此過程在瞬間完成.
圖3 電容器的充電過程
2.2 電容器放電(開關(guān)擲在2處)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iR+uC=0,
由上述表達式可知,與充電過程不同,放電過程中,電流、電壓和電荷量的變化趨勢相同,均隨時間按指數(shù)函數(shù)遞減,由初始時刻的最大值減小為放電完成時的0.從表達式也可看出,若C、R越大,各物理量隨時間減小越緩慢,放電時間越長.
圖4 電容器的放電過程
類比電容器充、放電過程的計算,下面對電感器的充、放電過程進行討論.
圖5 觀察電感器充、放電的電路圖
如圖5所示,取電源電動勢為E,內(nèi)阻為r.外接電阻阻值為R,理想電感器的自感系數(shù)為L.設流過電感的電流為i.下面分別討論電感器的充、放電過程.
3.1 電感器充電(開關(guān)擲在1處)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簡化并積分
為直觀地展現(xiàn)電感器充電過程中各物理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設電源內(nèi)阻r=1 Ω(可忽略),R=1 kΩ,L=10-2H,可畫出電感充電過程中的電流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6所示.圖中縱軸中電流的最大值統(tǒng)一為一個單位.可以看出,在上述參數(shù)下,電感充電所需時間的數(shù)量級為10-5s,持續(xù)時間很短,可認為是在瞬間完成.
圖6 電感器充電的I-t圖像
3.2 電感器放電(開關(guān)擲在2處)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按照充電過程中設定的參數(shù),并畫出電感放電過程中的電流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7所示.與充電過程相同,放電所需的時間約為10-5s量級.可見,電感線圈的充、放電過程都是瞬時完成.在實驗過程中,為延長充、放電時間,可適當減小R或增大L.
圖7 電感器放電的I-t圖像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分析是在理想情況下的推導,電容、電感均為理想電容器和電感線圈,與實際實驗情境略有差異,但計算結(jié)果仍足以描述電容、電感充、放電過程.由分析可知,電容、電感在充放電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電學量(電流、電壓、電荷量)均隨時間按指數(shù)函數(shù)變化,變化趨勢的快慢與實驗器材有關(guān),取決于電容C,自感系數(shù)L和電阻R的大小.如電容器充電過程,若在充電電路中接入一阻值為幾千歐的電阻,則充電過程持續(xù)時間達到幾秒,并不是瞬間完成.
1 鐘曉青.電容器充、放電演示實驗的改進[J].物理教師,2012(3):69.
2 鄔夏波.電容器放電現(xiàn)象與C=Q/U關(guān)系實驗的定量研究[J].物理教師,2010(5):39,42.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