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國++鐘海舫
【技法梳理】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在“語言通順”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更高的標準。它要求考生有較高的語言駕馭能力,語言要有特色,有一定的文學性,能給人語言上的美感和享受。
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痹诟呖甲魑闹?,文采成了拉開評分檔次的重要一環(huán)。那如何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呢?
一、巧用比喻摹形象
用比喻來對某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還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寫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作者將無聲無息的月光比作有聲有息的流水,寫出了月光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富有動態(tài)感。
使用比喻手法時要注意: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zhì)不同的兩類事物;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另外,所使用的喻體要常見、易懂;比喻要貼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二、借用排比增語勢
適當運用排比,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更集中地表達某種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形成結(jié)構(gòu)的整齊之美,增強文章的藝術性。用以敘述,則清晰深刻;用以描寫,則形象生動;用以抒情,則情深意濃;用以說理,則能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鞭辟入里的強烈氣氛。如作文《愛心》:“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饑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xiàn)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边@段話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兼格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不僅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愛心的作用,而且增強了文章語言的氣勢,使文章收到了更好的表達效果。
三、善用夸張壯意境
寫文章時,為了突出形象、渲染氣氛,作者往往使用夸張手法,故意夸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或特征。 如宗璞的散文《紫藤蘿瀑布》:“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像一條瀑布”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兩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強有力地表現(xiàn)了紫藤蘿的豐盛與茂密。
這里運用夸張修辭手法的目的在于:(1)深刻地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感情態(tài)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2)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和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夸張不是浮夸,而是有意的合理的夸大或縮小,不能失去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
四、擬人擬物顯生動
運用擬人擬物手法,可以使表達形象生動。比擬可以讓靜的變成動的,讓死硬呆板的變成活潑有生氣的,讓無性格的變成有性格的,讓抽象的變成具體的。客觀事物經(jīng)過人們合理的屬性轉(zhuǎn)移和合乎規(guī)律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而變得富有藝術性。通過比擬,還可以展現(xiàn)人們的想象力、思想傾向和感情色彩,并營造某種意境,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只探險的蜜蜂正繞著布滿在柳樹枝頭的金色的花朵嗡嗡著。看不見的云雀在天鵝絨般的綠油油的田野和蓋滿了冰的、刈割后的田地上顫巍巍地歌唱著,田鳧在那積滿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澤上面哀鳴,鶴和鴻雁高高地飛過天空,發(fā)出春的叫喊……真正的春天已經(jīng)到來了?!边@段文字具體地、有層次地描寫了春天到來動物的變化,作者將動物人格化,賦予它們?nèi)说钠犯?。蜜蜂在“探險”,云雀在“歌唱”,田鳧在“哀鳴”,鶴和鴻雁發(fā)出“叫喊”。作者將這些動物寫得栩栩如生,洋溢著春天到來的蓬勃生機,從而讓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安慰、希望和信心。
此外,修辭手法還包括引用、對比、對偶、設問與反問等。引用能使文章典雅精致,意蘊深厚;對比能使文章愛憎分明,生動有力;對偶能使文章表意凝練,節(jié)奏感強;設問與反問能使文章懸念迭出,鮮明有力。
在一篇作文中,要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只有用得恰如其分,生動巧妙,才能為你的文章增光添色,為獲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