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yè)來做,有真正的愛生之情,才能掌握成功的教育管理方法。
——李建榮
三尺講臺,二十七年的堅守。執(zhí)著地求知于書本,勤勉地問道于網絡,善思謹行是他的治學風格。他始終對生物學科有著堅定、執(zhí)著、嚴謹的職業(yè)信念,在一線教學長期實踐和不懈追求中,形成了對生物教學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獨到見解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在思考中把課本教薄,在實踐中把課堂變成快樂的學堂,精彩紛呈是他的課堂風采。他用責任和愛心兌現留給學生和家長的每一個承諾!他,就是甘肅省第三屆“隴原名師”獲得者——合作市第一中學生物教師李建榮!
扎根草原,為人師表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李建榮的父母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從上海支邊到甘南州舟曲縣,為藏區(qū)的建設做了無私的奉獻。甘南是李建榮的第二個故鄉(xiāng),因而他對這片土地有著別樣的感情。1989年7月,李建榮從福建師范大學生物學系畢業(yè)后,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到甘南,扎根藏區(qū)草原開始了他的從教生涯。
自1989年參加工作以來,李建榮就把教育作為自己終身的選擇。二十七年如一日,以校為家、恪盡職守。每天他總是迎著朝陽來,踏著月色歸;學校、辦公室、班級、家庭四點一線構成他的生活軌跡;領導、同事、學生,構成他的交際網絡;閱讀書籍、設計教案、制作課件、撰寫論文,課題研究,成了他樂于做的事。
從教以來,李建榮每周的任課基本都在20節(jié)以上,擔任初高中生物教學,有時候還要兼任化學的教學任務;2001年以來一直擔任高三年級四個班,甚至五個班級的超負荷教學任務,2006年學校因生物教師緊張,李建榮又主動承擔起了高三五個班級每周30節(jié)的生物教學任務。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使他患上了腰肌勞損、咽炎等疾病,但他都一一克服了。
很多人都覺得他傻,問他干嘛要這樣累,他卻說道:“教育是幸福的,與孩子們在一起交流、探討是快樂的!教育不僅是我的職業(yè),更是我的事業(yè)?!弊鼋處煟缫巡粌H僅是李建榮的一份職業(yè),而是一份事業(yè)的追求。
李建榮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拔拿靼嗉墶焙汀皟?yōu)秀班集體”。他把班主任工作當作一門科學、一門藝術來學習和研究,他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每學期堅持家訪,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積極培養(yǎng)尖子生,關心和愛護學困生,主動援助貧困學生。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學態(tài)度認真、教學嚴謹。
教了這么多年,李建榮已經快數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學生,他帶過的學生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已經參加了工作,有的成了小老板。他喜歡向家長打聽那些已經畢業(yè)了的學生近況,只要得知教過的學生都成為了有用之人,能夠自食其力地立足于這個社會,他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渾身充滿了力量。
堅持學習,勇于探索
李建榮經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他深知現代社會、現代學生需要具有知識淵博、銳意創(chuàng)新的教師?!案誓喜貐^(qū)地方落后,信息資源匱乏,學生情況比較復雜特殊,多年教學中如果自身不注重學習,不結合本地實際,只是憑著自己已有的經驗、滿腔的熱忱,難以適應學生的需要,為此,李建榮給自己制訂了規(guī)劃,要敢于吃別人不愿意吃的苦,要樂于花別人不愿意花的時間,要敢于下別人不愿下的苦功,不斷地給自己充電。
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李建榮就開始研讀教材,鉆研教法,虛心向前輩名師和同行同事學習,用知識的寶藏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為提高專業(yè)理論水平,他數十年來堅持訂閱大量的專業(yè)雜志和教學期刊,學習借鑒全國各地名師的先進理念和教學經驗。為追尋教學藝術真諦,他研究名師教學案例,琢磨名師教學實錄,與名家的教學反復比對,日積月累,點點滴滴地改進。冬去春來,嘔心瀝血,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在燈下對著教材伏案鉆研,撰寫讀書筆記……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覓得那活水的源頭,真正步入教育藝術的殿堂,李建榮勇當教學教研的實驗者、踐行者。他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積極撰寫教學論文,進行課題研究,在教學中他一直苦苦地思索與探求著:怎樣使孩子們喜歡上生物課,使課堂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樂園呢?為了吃透一個教學內容,李建榮常常找遍所有的案例,專心研究、同課異構、體會他家之長;為了設計扎實有效的訓練,他常常反復地斟酌。在多年的生物教學實踐的磨礪與研究中,他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逐漸成長起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李建榮多次到網上下載優(yōu)秀生物教師的課堂視頻,先進的教育理念使他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又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并在他的教學中開始了一種全新的角色轉換。
潛心鉆研,創(chuàng)新實踐
教學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更新的過程,長期從教的老師容易陷入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但李建榮把教育看作一項畢生追求的事業(yè),對于教學新領域,他總是以求知若渴的態(tài)度、堅韌不拔的意志、孜孜不倦的精神勤奮鉆研、不斷探索。
為了能及時掌握本學科教育教學發(fā)展動態(tài),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相關科學知識,發(fā)揮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新課程實施以來,李建榮積極探索實施多種教學方法,并與甘南本地創(chuàng)新相結合,尋找甘南本地課改突破點,發(fā)展區(qū)域性的一些特點,受到省廳專家一致好評。
作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甘肅省骨干教師、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李建榮一直是合作一中的把關老師。他多次承擔全州觀摩課、優(yōu)質課競賽活動和一些督導教學任務,2010年7月承擔《教育部在我州舉行英特爾未來教育——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成果交流會》觀摩課,受到教育部專家的積極肯定;近年多次參加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在甘南州生物界享有一定的聲譽。
同時,李建榮在教學工作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主持完成了2項甘肅省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研究性學習與民族地區(qū)自然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和《新課程背景下甘南州普通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后一項為全省為數不多的優(yōu)秀課題。還參與了省教育廳《普通高中新課程生物學科教學改革與實驗基地》課題研究;參與《民族地區(qū)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普通高中綜合實踐課程的研究和開發(fā)》等課題研究5項。主編開發(fā)了合作一中校本課程《生物趣味探秘》和《我們身邊的生物學實驗》2本,其中《生物趣味探秘》已在合作一中高一年級開設課程;參與校本課程《生態(tài)甘南,綠色校園》和《甘南》的編寫開發(fā)。同時,積極鉆研電腦,制作課件,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工作。教學課件《生物的生殖》獲2003年甘肅省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優(yōu)秀作品一等獎;2004年教學課件《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應用》獲甘肅省首屆“環(huán)宇杯”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三等獎。多年工作過程中,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
不僅如此,李建榮還長期輔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2004年指導學生研究《激素對動物發(fā)育影響的實驗性探究》獲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二等獎。2004年指導學生參加中國教育學會生物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學生活動中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輔導學生有3個研究小組獲一等獎,8個研究小組獲二等獎。而他,也連續(xù)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4年獲得甘南州高中生生物學競賽優(yōu)秀輔導教師榮譽。
言傳身教,甘為人梯
一個團隊是否能夠不斷發(fā)展,關鍵要看“領頭雁”。李建榮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同時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作為甘肅省骨干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李建榮非常注重教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注重團隊精神和集體的力量?!耙坏嗡挥腥谌氪蠛2挪粫萁摺!彼洺Uf:“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價值在集體中才能得到最大的體現?!闭窃谶@種理念的指導下,他更加注重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鼓勵青年教師不斷鉆研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
為了使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李建榮精心擬定人才培養(yǎng)計劃,落實培養(yǎng)措施,對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教案編寫、課堂板書、講課方式、教學法研究、實驗研究思路、科研方法與程序、科研報告與論文寫作以及自學提高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并定期檢查,為青年教師的成長鋪路搭橋。
合作一中的生化組在他的帶動影響下,團隊意識較強,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普遍較高。經他培養(yǎng)的青年老師教學上大都進步很快。生化組目前有3人榮得甘南州“青年教學能手”;經他指導的李新平老師在2011年甘肅省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競賽活動中獲一等獎;經他指導的王君義老師榮獲甘肅省第二屆普通高中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暨觀摩研討活動三等獎。經他指導的生化教研組洪運鵬老師《民族地區(qū)高中化學實驗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和段國蓮老師《民族地區(qū)新課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的課題研究,目前這二項課題已經順利結題。多年教學中,李建榮也熱情積極多次指導學校其他教研組的青年教師和甘南基層的部分生物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學教研中,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人們常說: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奉獻。走過教育27年,李建榮仍懷揣著夢
想,行走在路上,任風吹動思緒,看陽光在手指間跳舞。在這里,從每一個清新的早晨開始,都有一個身影,用執(zhí)著丈量三尺講臺,用知識哺育校園花圃,走過黎明,走過星夜,永不停歇的腳步來自崇高的責任的動力,無盡的奉獻情懷來源于心底對腳下這方熱土的至愛!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