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健軍
赤峰廣播電視臺 內(nèi)蒙古 赤峰市 024000
近幾年,隨著社會生活的日趨多樣,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日益多元化,一些模式化、概念化的新聞越來越難以吊起廣大觀眾和讀者的“胃口”。相反,人們對于具有形象描繪的新聞卻越來越有興趣。究其原因,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民群眾審美意識的增強,人們渴望在接受新聞信息傳播的同時,得到一種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將抽象的新聞具象化,概念化的新聞形象化呢?本文試就新聞形象性寫作特點作些粗淺的探討。
要探討新聞的形象性表達,首先涉及的是什么是“形象性新聞”的問題。有的同仁把形象性新聞稱之為視覺新聞,并就此認為所謂視覺新聞,無非是形象化、立體化、有典型細節(jié)、生動畫面,聽來有聲有色,使人能夠具體地、形象地看到你所報道的真實面目的新聞。
這樣的定義雖然包含了形象性新聞的主要特點,但它似乎語辭不夠嚴謹、全面。也有的同行把形象性新聞概括為立體新聞、描述式新聞、速寫式新聞等等。筆者認為,這些表述形象性新聞的概念,只是對形象性新聞某一個側(cè)面的描述,還不能夠準確、全面的包含形象性新聞的各種要素。為使這類新聞有個歸類,并能使它的外延更大一些,筆者認為這樣的定義應(yīng)該比較貼近和準確一些:
凡借助或運用象形、情節(jié)(細節(jié))描寫等文學(xué)手段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并有具體、可感、生動畫面的新聞叫形象性新聞。
這一概念,突出了運用文學(xué)手法反映新聞事實的特點,能將所有這類新聞包含進來。
在明確了形象性新聞的概念和定義的前提下,我們就可以來探討形象性新聞的特征了。那么,形象性新聞都有哪些具體的特征呢?這類新聞的特征可概括為三個:一是主題表達的形象性;二是寫作筆法的散文化;三是具體描繪與整體概述的結(jié)合。
主題是新聞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中心思想。主題表達的形象性,是指新聞作品的主題要能夠反映或勾勒出具有動感的整體畫面或生活圖景。我們不妨來看一篇有點“老”的新聞——《陜北有煤?!?。這篇消息,無論是立意、選材,還是整體的謀篇布局,都是為表現(xiàn)“煤?!边@個主題服務(wù)的。作者用形象筆法,通過一組組由點到面的生動形象的畫面,給讀者展示了“煤?!钡孛驳拇髿獍蹴?、特殊的采掘方式的與眾不同,使人感到陜北煤海的廣大和它的特有風(fēng)光。這里,作者之所以構(gòu)思為“煤海”而不是為通常說的發(fā)現(xiàn)大型煤田之類的標題,原因就在于煤海較之煤田更形象、更具體,更能引人遐思,更顯得不一般。
主題的形象性表達,還表現(xiàn)在文章選材和形象思維的構(gòu)思方面。主題確定后,其選材要符合形象思維的構(gòu)思,既要新鮮,又要符合人們形象思維的思路,必須是能夠突出主題形象描繪和具體可感的。如前些年新華社的一篇消息——《北京白雞在全國28個省市區(qū)“落戶”》。
這篇消息的導(dǎo)語是這樣寫的:“一只羽毛雪白,紅冠豎立,雄赳赳的大公雞和四只同樣漂亮的白母雞,11月23日代表它們的家庭——北京白雞,神氣十足地通過了畜禽專家們的技術(shù)鑒定?!倍⒌慕Y(jié)尾則是:“……當農(nóng)業(yè)部的負責同志離座同畜牧科技人員握手祝賀時,主席臺旁那只引人注目的京白大公雞,也撲楞抖動起翅膀,引吭高歌起來,全場立時一片笑聲?!毕?dǎo)語采用比擬修辭手段,使人首先產(chǎn)生對事物的印象,接著敘述這一過程及其特點,而在結(jié)尾處又悉心抓取具有一定意義的典型細節(jié),以此描襯并照應(yīng)主題。這樣,映入人們腦海中的就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形象。
散文化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自由、短小精悍,形散而神不散。也許有的人會認為,散文是文學(xué)藝術(shù)領(lǐng)域里的東西,而新聞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是真人真事,怎么能和散文扯在一起呢?其實,二者是完全可以相互借鑒,相互滲透的。新聞的形象性表達,正是信息傳播與藝術(shù)審美相結(jié)合的一種報道模式。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在新聞寫作的技巧上,運用并借鑒散文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增強新聞報道的感染力和可信度。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新聞《象形工藝珍珠培育成功》的導(dǎo)語:“當人們打開珍珠蚌殼,看到的不是通常的圓粒珍珠,而是千姿百態(tài)的花鳥和駕云飄游的‘珍珠姑娘’時,都驚異地贊美不止?!?/p>
在這里,作者吸取了散文緣情寫景的手法,沒用傳統(tǒng)消息導(dǎo)語中的時間、地點等“五個W”,而把人們贊美的情景直觀地描繪出來,以突出象形工藝珍珠培育成功的事實。這個事實,又是采用了倒金字塔的新聞結(jié)構(gòu),把創(chuàng)造這一事實的新聞諸要素在敘述和描繪中顯露出來。這篇消息只有四百多字,它的文字準確、優(yōu)美,但又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這些都和散文的特點相對應(yīng)。
總之,新聞的形象性表達,都需要把形象描寫放在突出地位。但是,其筆法也應(yīng)自由疏放,不拘一格。另一方面,在消息中,也完全可以像散文那樣抒情。這類新聞中,作者主觀色彩很濃的情況為數(shù)不少,有時用別人之“口”,直接或間接道出自己的情感。另外,在工業(yè)題材或科技新聞中,采用象征、比喻、白描勾勒等技巧也比較常見,目的是推進讀者和聽眾的理解深度,強化印象。
上面提到新聞形象性表達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具體的形象代替“生硬”的敘述。但是新聞畢竟是一種事實報道,還要遵循新聞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因而,形象性新聞的具體描繪還需置于對整體事實的敘述當中。當然,這個敘述是相對簡略的,是對具體描繪的一種補充??梢赃@樣說,具體描繪是起“窺一斑”式一個“點”的作用,而概述則起“知全貌”式“面”的作用。如新華社當年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時的一篇消息《戰(zhàn)后涼山》的結(jié)尾是這樣的:“記者在涼山敵軍的一些陣地上,看到所有的日歷都沒有翻到2月28日,有的翻到了2月27日。可以想到,他們剛剛把日歷翻過26日那一頁,就被我軍打得喪魂落魄,再沒有能往下翻了。正像一個越南士兵在一封未發(fā)出的家信中寫的那樣:我們這里形勢很緊張,每天都有許多人死傷,不知哪一天該輪到我的頭上?!痹谶@篇消息的導(dǎo)語里,已經(jīng)把我軍攻下涼山的事實用形象語言告訴了聽眾,結(jié)尾處就沒有必要再重復(fù)這一事實,而是把筆墨放在回敘越軍慘敗前的頹喪的精神狀態(tài)上,無疑給消息增添了可聽性和形象感。在這類新聞中要不要概述,主要由主題思想反映的程度來決定。如果具體描繪是給人一個局部的或“單個”的印象,就需要概述去做補充,以便給聽眾留下一個值得回味的較完整的印象。像新華社消息《陜北有煤?!肪褪蔷唧w描繪與整體概述結(jié)合的優(yōu)秀作品。
通過以上的幾點,可以確認的是,強調(diào)新聞表達的形象性與新聞的真實性并不矛盾。我們應(yīng)該理直氣壯的承認新聞形象性的存在,只有承認它,才能使新聞寫作獲得更多的營養(yǎng),寫作的思路也就會拓寬。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我們讀過或聽過的新聞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具體形象的描寫部分或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而那些概括敘述的部分不久就淡忘了。這說明形象性的東西要比抽象的概念和一般概述的事物更能抓住人、吸引人。對于廣播新聞來說,要重視最初的兩分鐘,也就是導(dǎo)語部分要特別引人入勝。因為廣播稍縱即逝的特點要求它比報紙新聞更講究語言的通俗性和聽覺的想象性。
新聞寫作有它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客觀規(guī)律。特別是在今天新的歷史時代,形象性新聞也獲得了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機會。這一點,尤其是在新聞專題、通訊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就形象性新聞本身來說,在同傳統(tǒng)模式化、公式化、概念化新聞的競爭中,也以其嶄新的風(fēng)貌脫穎而出,贏得了人們情感上的共鳴,并顯示了其特有的雋永魅力和寬闊的市場底蘊。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短小精悍、既有信息傳播價值又符合人們審美需求的形象性新聞將會成為新聞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