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文園中學 王振艷
融合教育中的班級管理問題淺析
文/珠海市文園中學 王振艷
所謂融合教育,指對所有學生提供公平、有效的教育機會,將其安排在普通義務教育學校且符合其生理年齡的班級,使其成為班級的一份子。特別是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要完全融入普通班級,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不分彼此,同屬一個班級,借由教育教學方法的多元化,讓所有特殊的兒童都得以在普通班中接受教育;強調去除特殊教育,特殊班的標記,但非要取消特殊兒童相關的支持服務,而是將這些資源提供給一般教育環(huán)境的所有學生。
特殊兒童在普通義務教育學校實行融合教育,所碰到的困難與壓力是非常大的。普通義務教育學校領導、教師對隨班就讀普遍存在的問題認識不足及教育能力不足;普通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處理特殊學生的意愿與能力問題;教育評價缺少隨班就讀持續(xù)發(fā)展的指標等問題;如何協調管理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如何通過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共存、共生的班級,建立一個共同進步的班集體;如何讓參與融合教育的每一個人的成長等。因此,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是搞好隨班就讀工作的關鍵,只有教師觀念轉變了,從認為凡是特殊學生都應到特殊學校就讀的舊觀念中轉變到特殊學生安排到普通學校就讀是國家政策及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觀念中來,教師才能夠從內心接受特殊學生。同時從教師的需求出發(f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組織骨干教師到隨班就讀開展較好的地區(qū)或學校進行學習交流,了解隨班就讀工作的發(fā)展趨勢。定期邀請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專家來學校開展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培訓,通過多渠道、多方位來提高教師的隨班就讀工作理論知識,促使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明白特殊學生不是沒有學習能力,只要教師選擇正確的方法教育他們,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教育特殊學生對教師、學校和家長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只有通過學習,教師們才能對特殊學生的身心特征與教育需求有新的認識,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學策略與班級管理的辦法,提升融合教育技能。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不論普通學生還是特殊學生,班級都要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最佳的環(huán)境,因此,加強班級管理的教育環(huán)境建設是幫助隨班就讀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方面。特殊學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從接班起就要重點建設科任教師與隨讀生的關系、特殊學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關系。同學的關愛、團結和幫助能給特殊學生強烈的潛在影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成果。有特殊學生的班級要求學生要尊重他們,平等對待他們,讓特殊學生能在一個得到幫助、心情舒暢的班級中愉快地學習和生活。特殊學生所在班科任教師要根據個別差異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實施分類教學,幫助特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消除畏懼、緊張情緒,克服自卑感。創(chuàng)建普通學生及科任教師與特殊學生交往的機會,多為特殊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一旦發(fā)現他有困難,大家就伸出援助之手助他闖過難關,發(fā)現他有一點進步、取得一點成績即予以肯定,及時表揚鼓勵。例如我們年級8班有一位特殊學生林同學患有輕度的自閉癥,注意力無法集中,經常有一些怪異的行為表現。作為年級主任,我要求科任教師課堂上要特別關愛這位學生,并適時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他參與課堂學習,教師一次次的表揚和鼓勵逐漸地增強了他的自信。同時,根據對他在課堂上情緒變化情況的分析,我們年級專門成立教師研討小組,對這位學生量身定制了初中三年的個性化的教學計劃,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這位林同學現基本上可以跟其他同學們一起在班級上課,并積極參加各項課外活動,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人格也得以較健康發(fā)展。
同伴互助式學習體現的是一種平等互助的理念。為了縮小特殊學生在學校、社會適應等方面與普通學生的差距,采用 “同伴指導,互相協作”的方式,一方面,同伴與特殊學生的年齡相當,心理基本處于同一發(fā)展階段,比起教師、家長而言更容易相互溝通、相互接納;另一方面,通過團結協作,建立起互相協作的伙伴關系,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提高普通生的社會責任感。主要的方法是在班級內成立學習互助小組,每個小組成員人數不宜過多,4-6人較為適宜,成員必須是品學兼優(yōu)、有熱情、有耐心的正常學生,小組成員主要是從學習、生活等方面關心和幫助特殊學生,讓特殊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消除孤獨、感受友愛、增加接觸社會的機會,學會適應生活和社會,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