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縣區(qū)南口鎮(zhèn)中心小學 陳君明
小學生口算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
文/梅州市梅縣區(qū)南口鎮(zhèn)中心小學 陳君明
經常進行口算練習,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都是十分有益的??谒悴粌H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還促進學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記憶力及表達能力的提高。沒有口算這塊奠基石,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素養(yǎng)也無從談起,沒有口算準確性的保證,提高數學成績也是無法保證的。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的數學認知經歷 “操作認知——表象形成——抽象概括”的過程。在口算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先動手操作,通過演示和操作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然后再抽象、概括、得出得數。這是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提高了口算教學質量,又促進了兒童的智力發(fā)展。
比如,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可以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發(fā)現。首先在通過電教平臺展示引入環(huán)節(jié),設置情境:淘氣要請客,它為好朋友準備了兩盤火腿腸,第一盒里有9條火腿腸,第二盒里有3條火腿腸,淘氣一共準備了幾條火腿腸?小朋友你能幫淘氣算一算嗎?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事進行引入,學生樂意幫助淘氣算一算,學習的興趣就被激發(fā)出來了。請大家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很快完成操作,得到答案12條。
教師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條火腿腸嗎?這時學生就會深入思考該怎么辦,于是湊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學生發(fā)現了,即從第二盒中拿出1條放在第一盒中,第一盒湊成10,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2條就是12條;或者從第一盒中拿出7條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湊成10,加上第一盒中剩下的2條就是12條。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從具體到抽象,最后,省略思維過程,直接得9+3=12,又從抽象到具體。
在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形成數的概念,領會計算方法以后,還必須通過及時的、充分的練習,逐步形成熟練的計算能力,口算訓練的根本對策是研究和把握小學生進行計算學習的心理過程,使訓練符合兒童認識規(guī)律和特點,并不斷發(fā)展他們的智能。
1.聽算和視算結合練。先進行視算練習,因為有一定的直觀性。然后聽算練習,聽算在腦中反映題目與計算過程。兩者結合,手、腦、口、眼并用,提高口算能力。
2.要形式多樣變化練。根據兒童的特點,培養(yǎng)孩子的口算興趣,可以采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來進行,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經常采用單一的方式進行口算訓練,勢必會讓他們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影響到練習的效果。因此針對他們的特點,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練習方式。如:搶答、 “開火車”、拍手算、找朋友、對口令,四人小組一起玩口算大比拼,輪流做裁判,其它3個同學進行比賽。裁判快速地念出題目,其他同學搶答,回答正確者得1分,四輪后看誰的得分高。
3.讓口算走進生活。老師可以根據身邊的情景提問,如:我們班第一小組有幾個男同學和幾個女同學,一共有多少同學?學生有的會馬上觀察,立刻算。讓學生積極尋找、發(fā)現、表述身邊的數學問題,根據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生學習小組中會熱烈討論起來,這樣的練習使孩子感受到數學走進了生活中,數學就在身邊,學習變成了件有趣而快樂的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1.小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是比較籠統(tǒng)、粗糙、不具體,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大會注意事物的聯系及特征,因而頭腦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體性。另外口算題本身沒有什么情節(jié)的形式,呈現的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口算時,往往只感知數據和符號,而較少考慮其本身的意義,因而容易對相似、相近的數據或符號產生感知失真,從而造成差錯。如學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把 “23”寫成“32”,把 “+”寫成 “-”,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所以要求學生對于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要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不錯不漏。在教學工作中我努力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校對的習慣。
2.小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圍不廣,易被無關因素吸引而出現 “分心”現象。如:有個學生在口算13-1=12,因為教室外的響聲,把答案說成是11,一時分心產生了平時不會出現的錯誤。因此每次口算訓練都控制時間,不時組織教學,同時注意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3.口算時,學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結果。有些學生在做口算時,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當數目小,算式簡單時,易生 “輕敵”思想,而當數目大,計算復雜時,又表現出不耐心,產生厭煩情緒??谒銜r一些學生常不能全面精細地看題,認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確合理地選擇口算方法,進而養(yǎng)成題目未看清就匆匆動筆,做完不檢查等不良習慣。對此我加強學生意志力的鍛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不畏困難,努力做到算一題對一題。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