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士峰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課程的設置呈多元化發(fā)展態(tài)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自主性較強的新型學科,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認知、分析理解、展示與溝通等能力的養(yǎng)成。本文圍繞綜合學習活動中制訂的多向性活動方案、注重學生多種能力培養(yǎng)及加強活動反思與評價等談談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做法與感受。
計劃與方案是開展具體活動的重要導向標,它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學生自身實際,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在制訂活動方案時,教師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教師要圍繞課程設置及具體活動內容擬定出計劃;另一方面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最佳活動方案,從而促進活動有效開展。
例如,在開展“家鄉(xiāng)名山游”綜合學習的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確定活動目標,主要有:通過實踐學習了解家鄉(xiāng)的山川景物,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愛自然的感情;實踐活動中利用各種途徑收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整理、分析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加強小組活動和信息交流,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等能力;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動方案制訂好以后,指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自由選擇成立研究小組,如家鄉(xiāng)名山調查組、家鄉(xiāng)名山特色資源組、家鄉(xiāng)名山故事傳說組等,圍繞“家鄉(xiāng)有哪些名山、各自有哪些特色資源及流傳著哪些生動的故事”等內容,通過到圖書館查閱、上網(wǎng)、走訪座談、登山實地調研、拍攝特色景觀等形式積累相關素材,加深對活動的學習與理解,并引導各小組結合研究內容聘請一到兩名指導教師參與共同研究,提升綜合學習活動的質量。
綜合學習活動中,學生自由組成研究小組,深入開展調查活動,從中學習積累知識,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自主將研究成果加以匯總整理,形成適合課堂展示的材料,組織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展示。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靈活的形式,比如小組比賽、個人積分、活動PK等,增強學習成果在活動展示中知識再現(xiàn)的力度。
例如,在展示“家鄉(xiāng)名山游”活動成果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加以引導:“前段時間,同學們進行了‘名山一日游’活動,了解了家鄉(xiāng)的名山特色,從中感受頗多,請把游山見聞與感受展示出來,讓大家共同分享吧。”
名山調查組:
我們組調查了家鄉(xiāng)名山——羽山,羽山位于縣城東南30公里蘇魯交界處,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景點。平地崛起,東西走向,形若筆架。主峰海拔269.15米,長約7.5公里。山體以高大、遍布奇石為特色。北坡還有“三逢石”“出云洞”等名勝古跡。羽山之陽屬江蘇省,山坡陡峭,峽谷幽深,亦有不少名勝。有一片寬數(shù)百米的巨巖屹立,稱為“大滑巖”,還有“鳳凰石”“大猴頭”等。
名山特色組:
羽山所處之地平坦,周邊森林茂盛,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山上多為紅巖石,成大塊狀,可開采使用。當?shù)氐囊恍┙ㄔO多采用山上的資源。同時山中生長著各種中草藥,是較大的藥材產(chǎn)地。
故事傳說組:
據(jù)史書記載,上古時洪水滔天,堯帝命鯀去治水,鯀采取不斷加高堤防的辦法,使河床越淤越高,最終堤倒水決,淹死無數(shù)黎民,鯀因此被舜帝殺死在羽山頂上。鯀的兒子禹接替了父親的治水任務,采用疏導的辦法,一心撲在治水上,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后來禹接替舜為帝。
小組發(fā)言人:
主峰東北有一眼泉,傳說為舜祭鯀處。泉口大如盤口,形同雞冠,泉口石上,叢生青苔。原來泉水淙淙,四季不干。60年代中,有人為擴大泉口,投炸藥于泉中,炸亂水系,泉水干涸,今僅存跡。
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同學們還從中了解到哪些有關故事呢?”
小組發(fā)言人:我們聽當?shù)乩先酥v,以前一位挑夫路過羽山,見風景優(yōu)美,便上山游覽,看到山頂祭鯀泉中不斷冒出熱氣騰騰的水,感到很奇怪,他用扁擔插入泉中,想試試究竟,一不留神,扁擔掉進泉眼中,怎么也找不到,最后挑夫只好折了根樹枝作扁擔趕路。幾個月之后這位挑夫來到海邊,在海灘上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根扁擔,竟是幾個月前掉進羽山泉眼中的那根扁擔。
教師接著問:“羽山真是太神秘了,老師聽了都很想去看,同學們搜集了這么多材料,一定花費了不少時間,各小組再介紹一下如何搜集到這些資料?”
調查組:
我們小組首先到圖書室查閱了相關資料,將相關的內容進行分類摘錄,又在網(wǎng)絡上進行了搜索,重點是山川網(wǎng)的材料,最后共同整理形成了展示材料。
特色調查組:
我們學習小組在家長陪同下,親自到羽山進行了實地考查,觀看了羽山景物,又在周邊村莊進行走訪座談,聽了當?shù)乩先酥v的生動故事,讓我們從中學習到許多新知識。
綜合實踐活動從學生自身出發(fā),自由組成研究學習小組,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認真學習、思考、分析,與本組的同學溝通交流,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較好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要義。
例如,在“家鄉(xiāng)名山游”綜合學習活動中,內容設計上充分利用當?shù)刈匀毁Y源,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共同制訂活動方案,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帶領大家進行一次家鄉(xiāng)名山游,了解了家鄉(xiāng)的名山,領略了家鄉(xiāng)名山美麗的自然風光,聆聽了動人的故事傳說,身心受到了大自然及民間文學美的熏陶。同時,通過對羽山資料的收集,培養(yǎng)了學生整理、分析和處理資料的能力,通過小組活動和信息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去探索研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無形中陶冶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不一,無論哪一種評價方式都要體現(xiàn)出學生活動的動態(tài)性,從小組活動方案、研究方式到最后的成果等,都要進行全方位的觀察、比較與評價。實踐證明,采用成長袋評定式與會商式評定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成長袋評定式又稱檔案袋評定,主要內容包括活動計劃制訂、過程記錄、成果材料、學習方法、心得體會等,評價形式可以觀看相關材料、詢問,也可采用問卷調查表,還可以采用小組、個人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會商式評價是指通過一定形式,由教師、家長、學生組成不同的審議小組,對每個小組具體活動進行不同層次的審議,從而比較客觀全面地給以準確評價。
無論哪種形式的評價,主要內容要圍繞活動是否能較好地促進知識的學習、能否較好地促進學生全面能力的提升為依據(jù),從而根據(jù)活動中小組學生參與活動的精神狀態(tài)、心理感受、學習方法、對問題分析探究能力的變化,以及活動中的具體收獲等進行準確評價。
在綜合學習活動中,通過具體方案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突出學生的主體活動地位,提升學生研究興趣,主動參與活動的材料搜集、分析整理、溝通交流與展示,教師在活動中真正起到導演的作用,及時將活動引向深入,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個性發(fā)展的自由空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與提升,讓新課程改革精神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