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昕凱
晶瑩剔透的星星掛滿了深邃的夜空,冷霜凝結(jié)了大地,此刻,司馬遷正坐于牢房冰冷的地上,透過暗淡的燭光,靜靜地望著窗外厚重的夜色。只因李陵兵敗為之辯解,誰想?yún)s觸怒了龍顏,遭受了屈辱的宮刑。身心的痛無法訴說,他也絕望過,想到過死,但此時他突然想到,有的死輕于鴻毛,而有的死重于泰山,頓時心中熱血沸騰:我還有重要的事沒做完。便又俯身于簡陋的桌前奮筆疾書。司馬遷他以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最終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成就了自己,驚艷了世人。
悠悠南山下,菊花開得正燦爛,一陣微風(fēng)吹過,門前柳樹的枝條輕舞飛揚,濃烈的芳香彌散在整個小院中。樹籬邊,陶公身著一件粗麻布衣,端坐于菊花叢中,手持一壺酒,遙望遠(yuǎn)處青翠蔥郁的南山,天空偶爾傳來幾聲歸鳥的鳴啼,好不自在啊!他小啜一口濁酒,不禁脫口吟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他不肯為五斗米的俸祿而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于是他辭官歸隱田園。這以后為了生活,雖然終日躬耕,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粗布麻衣,但他不以此為憂,而是以一種陽光的心態(tài)悠然面對,灑脫了自己,傾倒了后人。
洶涌的江水拍打著兩岸陡峭的石壁,驚起一陣陣巨大的波瀾,一條小船在這不羈的江水中搖搖晃晃地行駛。蘇軾正佇立船頭,望著那愈發(fā)高遠(yuǎn)的天空,看著滾滾東流的江水,聽著身旁雄渾的激濺碰撞聲,心中不禁盈滿熱血。雖然又一次被貶謫,但他初心不改,眼前的景,令其心有所感。他鋪紙研磨,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赤壁賦》。蘇軾他不因貶官至此而郁郁寡歡,反而坦然面對,寄情山水,吟詩作畫,以一顆陽光的心面對挫折困苦,豐富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一個人背向太陽,只會看見自己的影子,談何光彩照人?所以啊,讓我們懷揣著陽光的心情,活出多彩的人生吧!
模擬評分:40分。
得分理由:1.內(nèi)容具體,中心明確。小作者分別敘述了司馬遷、陶淵明、蘇軾三人的事例,表達(dá)了三人不為不公的現(xiàn)實所困擾,堅守陽光心態(tài)的主旨。
2.語言比較流暢。三段事例中,小作者都運用了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陽光的心態(tài),比較細(xì)膩,有畫面感。
3.結(jié)構(gòu)完整,條理清晰。全文以司馬遷、陶淵明、蘇軾三人的事例平行行文,每個事例末尾點出“陽光”,文末再次點題,猶如萬川歸海。
失分理由:事例+一句話點題,這樣的作文形式有些老套。
(王紀(j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