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絮
上高中時,我的夢想就是考上北京的大學,將來留在北京生活。數年苦讀后,我如愿以償,北京讀書,北京工作,雖然沒房、沒戶口,但感謝互聯網行業(yè)大發(fā)展,讓我這個IT男在幾年時間里從年薪10萬奮斗到年薪二十幾萬。我一度覺得自己也算得上是準中產階級了。可是30歲以后,我卻對未來有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而立瓶頸
大學畢業(yè)時,為了留在北京,我曾在網上瘋狂投簡歷,可我的學校不是985也不是211,很多大公司會直接把我排除掉,投100封,也就能收到五六個面試通知。最后,我進入一家軟件外包公司,做軟件的開發(fā)。我知道這起點不高,可我決心拼出一條路來。
雖然我做的是本專業(yè)的工作,但大學里學的都是理論皮毛,根本沒有實踐經驗。組里安排一個老員工帶我,從小模塊做起,一點點上手。外包公司很多項目工期緊,經常需要在公司附近的賓館通宵趕進度,辛苦可想而知,但那幾年,我非常拼,有時真是咬著牙堅持,好在成長速度很快,我從什么也不會的新人成了普通工程師,然后漸漸做到了小組leader(負責人)的位置。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可是,意氣風發(fā)沒多久,我就發(fā)現我已經走到了瓶頸,這個瓶頸就是年齡。
碼農是吃青春飯的,年過而立的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實道理很簡單,軟件開發(fā)的技術、工具總是在不斷更迭,所謂的經驗未必有用,而30歲以上的人往往已經有了家累,上有老下有小,無法像剛畢業(yè)的年輕人那樣全力投入工作。尤其在我們這樣的軟件外包公司,做出的軟件有基本功能就行,不會追求可維護性、可擴展性,老板就更不愿提高人力成本去用些大齡員工了。
說殘酷點,過了30歲,大齡碼農基本就兩條路好走:技術專家和管理人員。要么就好好深入鉆研技術,要么就早點轉崗去做管理,要是到35歲,還沒有進入核心項目部門,又沒做到管理階層,基本上就只能混日子了。
我似乎沒希望進管理層,就決心好好鉆研技術,將來找機會做個真正能體現價值的好產品,也算是靠技術安身立命??晌疫€沒開始,就遇到了阻礙——錢不夠花了。
也許是學霸
以我和妻子的收入,兩個人生活算不上富裕,但還算滋潤。可隨著兒子逐漸長大,一切就不同了。
我家附近的公立幼兒園每月學費1100元,周圍只要名字里掛著“雙語”二字的私立幼兒園,就沒有低于4000元/月的,算下來一年就是幾萬元。父母說,努努力,怎么也要上公立幼兒園啊!可他們這是拿老家的情況來說北京,在老家,家里有個在大單位工作的人,有點沾親帶故的關系,也就進了??稍诒本┥瞎⒂變簣@,除了要在對口小區(qū)有房子,還要有戶口,不然根本排不上號。沒辦法,兒子最后還是進了家私立幼兒園,我和妻子從此節(jié)儉度日。
可我還沒喘過這口氣,別的家長告訴我,幼兒園只是第一關,幼升小才是真正較勁的時候。更有過來人說,最大的問題是孩子遲早要回老家參加高考。北京的學校強調素質教育,不是說這樣不好,可在這上學的孩子回老家,被老家的分數線一劃拉,重點高校也就別指望了。
有人說我操的這些心都太遙遠了,“說不定你兒子是學霸呢?!彼遣皇菍W霸我還看不出來,身體不太好倒是挺明顯的。
一上幼兒園,兒子就三天兩頭的咳嗽,然后就是請假、看病。小孩生病不愛好,一次花掉幾千塊錢也是有的。你還別說,兒子一回老家,咳嗽馬上好了,一接回來,馬上又復發(fā)了。有一則笑話真的讓我笑出了眼淚:有人問你為什么喜歡北京呢?答曰,這里醫(yī)療資源好。沒錯,呼吸著最純正的霧霾,再花錢去治病,這邏輯也真夠絕了。
不如歸去
兒子上了幼兒園,一直輪班幫我們帶孩子的兩家老人堅決回了老家。是啊,他們到了落葉歸根的年紀,沒道理再要求他們陪著我們在異鄉(xiāng)漂著?!皟鹤?,要不你們回來吧!憑你的技術、經驗還愁找不到工作?”母親的一個電話,讓回老家的念頭第一次鉆進我的腦海。以前,我總認為那是LOSER(失敗者)才會做的。已經體驗過北京的繁華,還怎么回得去?
之后,父親還責怪了母親,說她不該給我添亂,讓我安心工作??蛇@個念頭一旦有了,就像燎原的星火一樣,撲不滅了。孩子需要穩(wěn)定、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家里的4位老人逐漸年邁需要照顧,我們卻在千里之外。這是解決不了的痛。
可是,回老家去,到底能做什么?在我印象中,在類似老家這樣的三線城市,IT業(yè)都是一片荒蕪。創(chuàng)業(yè)?在北京這么好的機會、這么好的環(huán)境下都不容易成功,回去又憑什么成功?
這么一想,我又念起北京的好了。這是一個最適合造夢的地方。當年的大學同學,幾乎都在北京留下了,功成名就的是少數,大多數都是像我一樣的碼農,盡管大家每次聚會都集體吐槽北京,卻一直對這里不離不棄。畢竟,對于大多數IT人來說,一線城市的資源優(yōu)勢是其他城市短時間無法比擬的。
真正觸發(fā)我的是同事的突然去世,腦梗。在北京拼搏多年,哪個IT人沒點職業(yè)???頸椎病、胃病是輕的,心臟病、抑郁癥就在我們身邊。妻子陪我去參加追悼會,一直沒吭聲,我知道她也動了回去的心。那天晚上,我找大學時最好的哥們兒大醉一場,“奔40歲,還幫人寫代碼?見鬼去吧!”
家鄉(xiāng)的機會
當我下定決心,把自己從這個曾經熟悉的地方徹底驅逐出去后,我突然發(fā)現,生活真的不是只有這一條路可走。
雖然十幾年沒在家鄉(xiāng)長住,可老朋友最靠譜,父母經營了幾十年的地方最有資源。經由一個老同學介紹,我認識了一個在國內某知名公司工作、想辭職回老家的哥們兒,還有一個老家的富二代。我們三個人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做一個在線教育類項目,用富二代的人脈和我們的技術和在大城市獲得的思維模式,創(chuàng)業(yè)。
從搭建網站開始,到做前端,再到后臺架構,我們的項目從零到一,從無到有,僅從技術而言,我的水平也在不斷突破難點中提高了,但項目盈利還遙遙無期?!跋荣嶞c小錢,說不定哪天,我們就有風投了!”兩個合伙人這么給我打氣。
其實,我并不氣餒。雖然老家的街道看上去還是那么窄;雖然這里沒有馬云、馬化騰,沒有北京那些野心勃勃的暴富故事;甚至,我的收入還不如原來那么穩(wěn)定、體面。可我兼顧了父母、兼顧了妻子和兒子,做著我喜歡并且屬于我的事業(yè)。這不就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生活嗎?人生第一次,我覺得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也開始反思,為什么只能從小城市奔到大城市,不能從大城市回小城市來呢?這本身就是一種局限的思維。如果大城市的戶口、醫(yī)療、房價、教育等問題短期無解,那我們?yōu)楹尾徽{整視角,另尋他途?說到底,北京不過少了個大齡碼農,家人身邊卻多了個兒子、丈夫和父親,我覺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