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瑾
浙江電臺音樂調頻《魯瑾脫口秀》節(jié)目主持人
魯老師:
我和老公一起生活七年,育有一個兩歲的孩子。老公碩士畢業(yè),也留過學,但生活習慣很差:進門鞋脫哪兒算哪兒、衣服脫了亂放、不洗手、睡前不刷牙……開始,我們因為這些問題爭吵,可是說了他也不聽。漸漸地,我都不想和他說話了。
老公因為出軌離過婚,當時是凈身出戶,有一個孩子不歸他帶,但他承擔全部撫養(yǎng)費。我們結婚前他借錢買房屬他名,我出錢裝修,婚后一起還。本來,我不打算要孩子,但他堅持,還找婚外感情寄托。我當時竟然妥協(xié)了,還生了一個孩子?;楹?,我雖然不上班了,但通過理財每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現(xiàn)在,我好想離婚,可是孩子還小,我連轉身的自由都沒有。請問,我該怎么辦?
江西 楊女士
我覺得你老公現(xiàn)在在你心里接近于一無是處。我挺理解你,有些男人是挺讓人煩的:有學位,但不愛學習;沒多大本事,卻自我感覺良好;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愛做;女人堆里沒少混,但也沒真心疼哪個。
你們更大的問題是:就算不上班,你也能掙錢,而且也看透了他碩士身份的本質,生活習慣又這么差,還外遇……想想這個日子確實沒啥勁。
如果他只有生活習慣差這些缺點,而你們錢又足夠多,這也不是問題。我認識的人中就有老婆一年賺三十萬元、老公萬事不管也過得相安無事的,因為那些臟亂差的事,都請人打理了。
可是你們不一樣,你們是掙扎著的大多數(shù):有點文化,有一點點錢,想選擇想要的中產生活,但能力趕不上對精神生活的期望。你不和出軌的看不順眼的老公離婚,還跟他生了孩子。而從他的角度,出軌可能是在老婆這兒得不到仰視和尊重,上別的地兒找點自尊回來。
這就叫一地雞毛吧。我覺得結婚、離婚都是理性的事件,而不是感情沖動。從想離婚到真離婚一定會有一個過程,這就是心理和能力建設的過程。你可以在心理上先讓自己有一種離婚模擬狀態(tài),比如假設這個人是和你合租的人,那他洗手、刷牙與否就跟你沒關系了;把亂堆的衣服放一個地方,比如某張沙發(fā)歸他,最多你就把衣服捧到那邊歸類,洗燙啥的就不管了,他扔洗衣機的你就一起洗掉,其他的他不說你不管;洗碗洗鍋這類事,沒他你一樣要干全套,你就別計較了。要干成離婚這件大事,也不能太計較,一個碗都要計較,這事兒干不成。你沒聽說過嗎,跟你吵是還有期望,當你路過是真的死心。
在這個過程中,你若改變行為模式,有可能嚇著對方。改了,那最好。反之,也有可能加速分手進程,那也好啊。畢竟,你還有三四千元一個月,養(yǎng)個孩子沒啥問題。生活沒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沒想象的那么可怕。
魯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