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亮
去老師家吃飯,做飯時,老師跟她老公吵了起來。
老師做蒜泥黃瓜,她把蒜放菜板上用菜刀摁扁了剝皮,她老公看到,說:“你別摁,拍多痛快啊?!崩蠋熣f:“蒜嫩,會拍碎。”然后,兩人唇槍舌戰(zhàn),就“蒜應該摁還是拍”展開了辯論。最后的結論是:通常情況下,確實“拍”更便捷,但蒜很嫩、菜板空間有限時,“摁”是更好的選擇。兩人意見達成一致后,又融洽地聊起別的事。
我目睹全程,刷新了對夫妻吵架的認識——原來吵架也能吵得這么賞心悅目。如果換成其他夫妻,會怎樣吵呢?
多半是老婆說摁,老公說拍,然后老婆說:“你什么都不做,還管這么寬?”老公回嘴:“你這人就是固執(zhí),油鹽不進,從來不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崩掀呕鼐矗骸澳阕砸詾槭?,總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老公氣惱:“我強加于你什么想法了?你哪次聽我的了?”
……
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演變成一場大戰(zhàn)。你指責,我泄憤;你大張撻伐,我人身攻擊。不但事情沒解決,還牽扯出一大堆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兩人白白生了一場氣,還傷了感情。
吵架是件極有技術含量的事。會吵和不會吵,結果大不相同。
不會吵架的夫妻,多半都有個共同點:做不到就事論事。明明面對的是“怎么剝蒜皮更合理”的問題,卻非要上升到人格層面,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兒拼命翻,使問題升級。
很多夫妻,年輕時情比金堅,到晚年卻變成了怨偶,想必就是因為一路走來,有太多問題沒能及時合理解決,一樁樁一件件積壓在心里,腐蝕了感情。
其實吵架并不可怕,如果能就事論事,吵一次解決一個問題,這爭吵就有價值。怕的是一方或雙方腦子里一團漿糊,胡說八道,不講是非,毫無邏輯。
怎么才能正確地吵架呢?
第一,對事不對人。只針對爭吵的事來爭論,不針對做這件事的人。一旦焦點轉移到人身上,雙方就會變得不客觀,就會鉚著勁兒想要吵贏,這樣既容易傷感情,又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第二,要有邏輯,講道理。不能胡攪蠻纏,上一句說東,下一句說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到最后把自己都吵蒙了。
第三,不要上綱上線,不發(fā)誅心之論。剝蒜皮就是剝蒜皮,不能推理到你蠢、你就是要跟我對著干。這既會把問題擴大化,又容易激怒對方。
總之,最關鍵的就是4個字: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