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懷
前幾天的中美元首會晤結束之初,島內各界將關注焦點放在這次會晤“并未觸及臺灣和一中議題”上?!翱偨y(tǒng)府”發(fā)言人更夸張地吹噓,這個結果和他們的“推演一樣”,并對臺美之間的“零意外”一謝再謝,倚美心態(tài)表露無遺。
但這樣的推演恰恰暴露了蔡英文及其“國安”團隊的諸多盲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中美元首會晤前的兩則新聞,就絕不會得出那樣的結論。先看第一則:4月5日,習近平主席訪問芬蘭期間,中芬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重申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芬方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再看另一則:4月7日,李克強總理與挪威首相索爾貝格會談時表示,希望挪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可見,中方在處理雙邊關系時的一個中國原則立場再鮮明不過,且一以貫之。一個中國原則不僅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也已成為影響國際關系變化的重要因素。臺灣決策者及其幕僚團隊如果是裝睡,或真的沒有看清一個中國國際格局的現(xiàn)實,現(xiàn)在夢醒也為時未晚。
否則,“臺獨夢”必然會使臺灣淪為棄子。中美元首會晤前,島內輿論曾對臺灣會否淪為棋子甚為憂慮。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稱,已透過各種管道要求美方不能忽略臺灣的權益,“不能讓臺灣成為談判桌上的棋子”。特朗普去年當選后,臺灣當局便認為有機可乘,對深化臺美關系、倚美抗中抱有樂觀期待,想通過各種努力讓特朗普及其團隊在處理中美關系時,不要忽略臺灣“所扮演的角色”。但他們強調這種角色,其實又恰恰是想充當一枚任人隨意擺布的棋子。
殊不知時遷勢移,臺灣作為棋子的角色與功能早已萎縮,充其量只能將美國拖下水,使其陷入與中國的沖突當中,因而成為美國的麻煩制造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戈迪溫就明確警告臺灣領導人說,陳水扁時代的教訓是很清楚的,不要想利用美方立場,以免被華盛頓視為有損美中關系或使美國陷入與中國的沖突。
退而言之,美國即使在臺灣問題上有很強的介入意愿,也還要務實評估到底能夠產生什么樣的實質效果。況且民意調查顯示,如果臺灣遭到攻擊,美國實際上只有18%的人愿意出兵“護臺”。臺灣問題畢竟牽涉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一定要比拼意志與決心的話,中國絕不會退讓,也絕不會在臺灣問題上做交易。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這是對“臺獨夢”的當頭棒喝。對此,崇尚實力原則與現(xiàn)實利益的特朗普總統(tǒng)會如何抉擇,臺灣究竟是棋子還是可以被隨時犧牲的棄子?答案其實早已不言自明。
事實是,“臺獨夢”隨時可能遭到中美合擊。對于這次中美元首會晤后臺海形勢的觀察,蔡英文執(zhí)政團隊中夢醒者有之,繼續(xù)做“臺獨”大夢者亦有之。據(jù)媒體報道,臺灣一位熟悉兩岸關系和國際關系的“黨政高層”認為,中美關系是大環(huán)境、大結構,兩岸則是小環(huán)境、小結構,大結構先確定,小結構才能處理,因此中美元首會晤對兩岸有重要的定錨作用。這一看法頗有自知之明。
遺憾的是,仍有“臺獨”幻想癥者認為,現(xiàn)在臺灣地緣上剛好就在北有美韓、美日,南有美菲、美國東盟這些軍事合作架構,并且在中國跟這些國家都處于不同程度的緊張關系下,而臺灣幾乎是地緣戰(zhàn)略上的唯一缺口。因此,臺灣未來“在戰(zhàn)略上將被美方或外圍國家看得更重”。這真可謂南柯之夢,沉沉昏睡,不知今夕何夕。
從中美臺三邊互動的規(guī)律看,當中美關系趨于緊張時,臺灣自然會覺得身價看漲,投懷送抱也更趨積極,美國親臺勢力利用臺灣的興趣也會隨之增加。但這種機會對于蔡英文當局來說畢竟不會太多,且難以把握。特朗普總統(tǒng)在中美元首會晤的次日便就這次會晤發(fā)推特說,“巨大的善意和友誼已經形成?!边@看起來毫不符合臺灣方面的“推演”。
中美關系雖然極為復雜,但構建利益共同體畢竟是雙贏之道。中美兩艘友誼的大船不可能說翻就翻。當中美關系重新步入正軌時,“臺獨”的空間顯然只會越來越小,“臺獨”最終將會夢碎并飄流遠逝。這一趨勢無法抗拒,它是“臺獨夢”無法擺脫的歷史宿命。▲
(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