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士瑞
摘 要:相關部門在對地質進行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是目前面臨的主要課題,兩者存在一定的關系,而且相互作用。其中,地下水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但是巖土體組成的一部分,同樣也對水文地質的整體質量帶來影響,能夠直接對巖土工程的特性產生干擾。因此,結合某城市工程地質勘查情況以及水文地質的基本狀況做出討論,相關部門不僅要對水文地質問題進行查明,而且還要對巖土體所產生的作用做出詳細的評價,提出合理化建議,旨在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水文地質問題造成的危害。
關鍵詞: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地下水;危害
地下水是巖石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水文地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會對巖石體的整體特征帶來一定的影響,從而對建筑的耐久性造成破壞。然而,在勘察工作中容易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從大部分勘察數(shù)據(jù)中顯示,對水文參數(shù)的使用不是很多,尤其是在一些地質比較繁瑣的區(qū)域,沒有對水文地質做到詳細的掌握,從而讓水文地質發(fā)生問題。對此,為了能夠從整體上提高工程勘查工作的品質,加大對水文地質的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相關部門要制定合理的措施,來改善這一類問題所帶來的危害。
1、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在以前的勘查數(shù)據(jù)中顯示,因為相關人員沒有對建筑場地、設計形式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判斷,沒有做好總結經(jīng)驗的工作環(huán)節(jié)。所以在以后的勘查中,相關人員應當對水文地質做出合理的判斷,其中應當對以下幾方面做出認真的考慮:
相關人員在實際勘查中應當對建筑物的場地做好有效的結合,并且將水文地質所產生的因素做好全面的分析,從而提供相應的資料。
相關人員還要站在工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依據(jù)地下水對工程所產生的相應作用以及帶來的影響,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例如:①對處于地下水位的有關建筑物作為研究對象,相關人員進行檢查是否混凝土出現(xiàn)腐蝕的現(xiàn)象;②在一部分建筑中使用巖土體建造的建筑物,相關人員應當對地下水的流動給巖土體帶來的相關作用做好適當?shù)脑u價;③在壓縮層范圍中可能會出現(xiàn)松散的情況,就應當對是否產生流砂情況進行判定。
2、重視巖土水理性質的測試和研究
巖石水理性質可以理解為是通過巖土和地下水之間產生的作用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式。巖石水理性質和相關巖土的性質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水理性質不但能夠對巖石的整體強度帶來影響,而且某些物質還會對建筑物帶來危害。比如:透水性、崩解性等。其中,崩解性是通過與相應的顆粒等關系極大。在一碗的勘查工作中對巖土有關的物理性質會引起重視,但是卻對水理性質忽略掉,從而沒有全方面的對工程地質做出適當?shù)脑u價。
由于水土性質是通過巖石以及地下水之間互相作用而得到的性質,然而地下水能夠以多種形態(tài)呈現(xiàn),正是因為各種形態(tài)的地下水,才會給水理性質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且程度大小還和種類存在聯(lián)系。地下水在相關的粘土中所產生的一種賦存形態(tài),但是在砂土中很少存在。結合水特別是通過相應的水質和粘性土之間產生的作用而呈現(xiàn)出來的膨脹性等形式,由于在某些程度受到了強力的約束,所以活動的區(qū)域會有一定的約束性,從而對水理性質不會帶來過多的影響。
3、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巖土體里占有重要的位置,會對工程特性帶來很大程度的影響,從而也會對建筑物的整體實用性帶來破壞。地下水能夠讓巖土工程出現(xiàn)損害的情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地下水位在升降時所產生的變化會對建筑物帶來影響;另一方面是地下水所產生的壓力而對建筑物造成損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調查了解地下水位條件及其升降變化。在天然條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節(jié)性的變化,雨季時水位上升,旱季時水位下降,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之間稱為水位變動帶。地下水位的天然變化是區(qū)域性、漸變的,而且變化幅度較?。ㄍ话l(fā)性自然災害除外)。但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位升降變化的幅度和速度往往大于天然變化,它所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更為嚴重。為了正確評價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對巖土工程的影響,在工程勘察中首先要準確地測定靜水位。靜水位是指天然狀態(tài)下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在測定靜水位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在上部為潛水、下部為承壓水或多層含水層地區(qū),均應分層測定水位;靜水位的測定應有一定的穩(wěn)定時間,鉆進過程中的初見水位不一定是靜水位。一般地區(qū)每小時測定1次,3次所側水位值相同或孔內水位差不超過2~3cm者,可作為靜水位;工程勘察需要時,宜在勘察結束后,統(tǒng)一測量一次靜水位。因為靜水位是相對的,它也隨地下水補給或排泄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當采用泥漿鉆進時,為了避免孔內泥漿對含水層的封閉影響,測定靜水位前應將測水管打入含水層20cm或鉆孔洗清后,再測量靜水位。為了解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可根據(jù)工程需要進行監(jiān)測,查明地下水最高、最低水位及變化幅度等。
3.1潛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含水層顆粒細小,其滲透性弱,地下滲流差,尤其是上覆粗粒松散地層時,地表水容易下滲;當包氣帶薄時,毛細帶接近地表,土飽和性差??;地下水流梯度小或者平緩時,排泄不暢;當含水層沿水流方向巖性突然變細、滲透性減弱或遇到隔水層時,潛水排泄困難。
上述4種原因引起潛水位上升,多出現(xiàn)在甘肅省沖積平原一級階地及山前平原前緣地帶。此外長期降水導致河流、湖塘、水庫、渠道等地表水滲入補給潛水層,也會引起潛水位升高。
3.2基坑突涌防治措施
首先判斷能否發(fā)生基坑突涌現(xiàn)象。工程勘察中應查明基坑周圍內隔水層的厚度、巖性、重量,承壓含水層頂板埋深、承壓水頭高度,含水層的類型、巖性等,再根據(jù)基坑開挖深度,判斷能否產生突涌現(xiàn)象以及預測突涌形式及其危害。經(jīng)過判斷,如果可能產生突涌現(xiàn)象,則需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議。防治突涌可以考慮兩個方案:①控制基坑開挖深度,使基底隔水層保留不致產生突涌的厚度;②在基坑外圍設置排水孔,降低承壓水位,減少承壓水頭壓力。
4、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梢缘弥核牡刭|工作不管是在設計形式上,還是在預防地質災害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相關部門只有清楚的了解到水文地質的重要性,才能夠加強預防手段,加大施工監(jiān)管的力度,從而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辈榧夹g的不斷發(fā)展下,在未來的道路上會得到更多的認可,因此相關人員應當將水文地質預防工作有效的額落實到工程中,提供勘查的工作效率,盡可能的預防水文地質所帶來的危害,從而促進地質勘查工作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華冰.淺析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4)
[2]鄭永浩.水文地質問題在巖土工程中的危害性分析[J].城市地理.2015(20)
[3]李敏,崔靜光,謝兆鵬.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的重要性分析[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