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慧
摘要:基于對古典文化的熱愛之情,我會經(jīng)常徜徉在唐詩宋詞之中,領略心靈的美好,尋找激情的碰撞。由于自己的喜好問題,我也把這種情愫傳遞給了學生,也想讓他們有機會多接觸詩歌,多背誦詩歌,從詩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優(yōu)秀經(jīng)典文化的種子埋于心底,當汲取的營養(yǎng)足夠時,這朵花會悄然開放于心間。從一年級孩子入學開始,就利用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學習詩歌的興趣,提升孩子們的詩歌素養(yǎng)。
關鍵詞:詩歌 情愫 沉醉 汲取
中圖分類號:G623.2
正文: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品讀詩歌,我們可以欣賞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的大漠奇景;可以體味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的哀怨情思;可以欣賞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的西湖美景;還可以領略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壯志豪情。唯有詩,表心明志;唯有詩,盡善盡美。
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喜好問題,我也把這種情愫傳遞給了學生,也想讓他們有機會多接觸詩歌,多背誦詩歌,從詩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優(yōu)秀經(jīng)典文化的種子埋于心底,當汲取的營養(yǎng)足夠時,這朵花會悄然開放于心間。
所以,在孩子們剛上一年級時,我就帶領他們背誦《小學生必備古詩70首》,每周一我把選定的古詩寫在黑板的一角,“課前一首詩活動”中大聲朗誦本詩,那么,每天六節(jié)課,同學們會大聲朗誦這首詩六遍,一星期下來,不用挨個檢查,每個孩子保證會背。當然,這種方法是最保守的背詩進度,一年級的孩子剛?cè)雽W,家長會很上心,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提醒家長在家督促孩子背誦。這樣,一學期下來,有一大部分孩子七十首全會背了。其余的孩子剩下的詩歌在下學期繼續(xù)采用保守法,利用“課前一首詩活動”背誦。這樣,孩子朗誦詩歌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字,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是一種促進。
當背誦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孩子們看到詩歌會有一種朗讀與背誦的欲望。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對詩歌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層次,而是有了自己的個性化理解——
課堂情境:
師:同學們,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你喜歡什么顏色呢?
生:紅色。
生:綠色。
……
師:同學們喜歡的都是明朗的顏色,看來,同學們都是熱愛生活的孩子。同學們,知道嗎,在我國古代,有一群偉大的詩人,他們用詩歌來抒發(fā)他們的所見所感,他們用詩歌來表達他們心中的色彩。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歌,共同領略詩人心中的色彩。
(出示杜牧的詩歌《山行》)
師:通過誦讀,你發(fā)現(xiàn)詩中出現(xiàn)了哪種色彩呢?
生:白云的白色。
生:霜葉的紅色。
生:二月花的紅色。
(教師通過電腦屏幕打出火紅的楓樹林畫面,學生對那片燃燒在半山腰的火紅色嘆為觀止。)
師:杜牧之所以停車觀看,原因是―――
生:是因為楓樹的顏色太漂亮了。
生:一大片火紅的楓樹林多像紅色的海洋啊,再配上遠處的藍天白云,多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我想,這是杜牧停下來的原因。
師:說的多好啊,這么美麗的畫面的確可以吸引過路的每一個人,想想看,楓葉的紅色是怎么形成的?
生:葉子本來是綠色的,經(jīng)過霜打才變成紅色的。
師:是啊,原來這么美麗的色彩是要經(jīng)歷霜的嚴寒才能呈現(xiàn),可見,這種紅色來之不易。
生:老師,我明白了,杜牧停車觀看,不單單是喜歡楓葉的紅色,他更喜歡楓葉的堅強。
師:你從哪里看出楓葉堅強呢?
生:因為天一涼,楊樹、柳樹的葉子就紛紛落下,而楓樹的葉子被霜一打不但不落,反而變得更漂亮了,這就說明楓樹的葉子有著不怕寒冷的堅強品質(zhì)。
師:說的多好啊,你簡直就是杜牧的知音。
(師上前和這位同學握手,以表示鼓勵。)
師:是啊,如此美麗的紅色,是楓葉在他的生命結(jié)束前留給大地的精華,在經(jīng)歷了霜寒后,楓葉呈現(xiàn)了生命中的最美,獲得了眾人的夸贊與喜愛。正是楓葉的這種品質(zhì)打動了杜牧,同時也打動了每一位讀者。同學們,大家想一想,杜牧寫這首詩,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成功之前可能要經(jīng)歷困難。
生:沒有人能隨便成功。
生:不經(jīng)歷風雨就看不到彩虹。
生:成功總在風雨后。
……
師:這些話聽起來很熟悉,我想,這是你從歌曲中節(jié)選的一兩句,可我卻認為引用得很好,基本說明了成功之前經(jīng)歷困難與痛苦是一種正?,F(xiàn)象。生活中有困難是正常現(xiàn)象,而且每個人會毫不例外地要經(jīng)歷不愉快的事情,我們這時候要想到楓葉,想到霜寒,這霜寒就是成功前的歷練,你要學會忍受,否則,就不會有奪人眼目的色彩,所以,每個人經(jīng)歷困難時,不要選擇逃避,而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只有積極面對困難,你的人生才會精彩……
在三年級、四年級階段,我給同學們進行了專題性的講座,選擇了小學階段教科書中詩歌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位作者------李白,他的詩歌情感奔放,從字面上就能感觸到詩人躍動的脈搏,也就是說,欣賞時容易進入詩歌所展現(xiàn)的情感世界。
課堂情境:
……
師:下面,老師再講一個有關李白的故事,想聽嗎?
生:想聽。(孩子們立刻把所有的好奇都堆在了臉上,目光中滿含著期待)
師:李白在安徽涇縣一帶漫游時,在涇縣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倫,他常常預備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離開桃花潭時詩人正要乘船出發(fā),忽然聽見岸上傳來歌唱聲,原來是老朋友汪倫特意趕來送他,于是,李白就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生:我知道,這首詩是《贈汪倫》。
生:原來李白和汪倫是朋友,這是送給好朋友的詩。
師:李白一生中結(jié)交了許多朋友,也寫了許多詩送朋友,汪倫只是其中的一個朋友,《贈汪倫》也只是其中的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也是一首送友人的詩。
生:我覺得李白是個重視朋友的人。
生:我覺得李白非常喜歡交朋友,我也喜歡交朋友,我的性格是外向型的,所以,我感覺李白也是外向型的性格。
師:分析的很好,李白的性格非常的豪爽,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品味出來……
五、六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高學段,同學們閱歷增多了,對詩歌理解的也更周到了。我找來了《初中必背古詩》,選了李白的詩,同學們背喜歡的且熟悉的詩人的詩,盡頭當然很足。原因是擴充的東西,背了有成就感。我還發(fā)現(xiàn)同步練習冊上推薦了一些宋詞,我依舊抓住課前一首詩活動的時間,帶領同學們誦讀。在我的影響下,我們整個年級組的老師都開始了背詩活動,同學們受益匪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會懷著這種對詩歌的景仰之情,慢慢地帶領孩子們,接近詩歌,欣賞詩歌,理解詩歌。讓詩歌如初春小草的綠意,蔓延在孩子們充滿陽光的心海。因為容顏可以枯萎,詩歌的美麗容顏一定要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