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進行層進式作文教學適合初中生的認知習慣。它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體系。作文“層進”教學是指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閱讀教材為典范,使閱讀與寫作貫穿起來,引導學生有步驟、有目的、有坡度地進行寫作訓練。
初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認知習慣是無意識記常常表現得很明顯,對有興趣材料記得比較好,對一些困難材料記得比較差。隨著教學的要求,學生逐步學會使記憶服從于識記的任務和教材的性質,因而有意識記日益占主導地位。從識記方法上,初中學生的意義識記能力更加發(fā)展起來。初中一年級學生機械識記方法還起著很大的作用。從識記內容看,初中生的形象識記和抽象識記都在發(fā)展。抽象識記從初一年級開始加大了發(fā)展速度。因此初一學生的作文要求要側重技法的體現,要體現生活中的真情實感。
初中二、三年級學生思維的品質尤其是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很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點?;谶@個認知習慣,要求學生作文要達到思想的深度,善于捕捉人性的真、善、美。
根據各年級學生認知的梯度,作文的教學目標為:
七年級目標: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指導觀察、聯想、想象的方法,養(yǎng)成思考表達的良好的習慣。側重寫景寫事的訓練。觀察事件,完整敘述。運用多種描寫手法,生動、形象地敘事。觀察景物,多角度表達,多方面描寫,包括形、聲、色、味等。要有序、有情。運用聯想和想象等手法,豐富寫作內容。
八年級目標:學習多種表達技巧,能寫復雜記敘文。寫好人物,抓住特征。具體形象地刻畫人物。在記敘的基礎上,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從教材中借鑒基本的表達技巧:以小見大、欲揚先抑等。運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具體地表達對生活的某種認識。運用設置線索、伏筆照應、懸念過渡等常見手法布局謀篇。
九年級目標:能寫復雜記敘文能限時寫高質量記敘類作文。審清題意,內涵深刻。調動積累,頗具文采。推敲開頭,巧設結尾。斟酌用詞,流暢表達。
符合學生認知習慣,逐步訓練學生寫作內容與技巧,使他們學會寫作,從而對作文產生興趣,有內容有方法,提高作文教學效能。
八年級教學,特點表現得最為明顯。下面僅以此年級進行具體闡述。
(一)、首先教會寫寫景文章。引領他們首先思考全篇文章整體寫作意圖,然后講明在具體詞、句的運用上也體現這個意圖。指導他們注意景物前的修飾語和景物后的修飾語與修辭手法,以及寫景之后的感悟,這樣就找到了寫景文章語言的規(guī)律即:寫了××樣的什么景,像什么,感到怎么樣(所見、所聞、所感)發(fā)現這一規(guī)律,即容易抓住重點詞背誦,按語言習慣規(guī)律背誦,又能根據所感內容,感受語句表達的思想感情,完成積累感悟的關鍵內容。
(二)、然后學寫觀后感的文章。這類文章缺少有深度的感受,往往關注事件的矛盾沖突本身,喜歡熱鬧的情節(jié),缺少情感的積累,寫不出令同學們頷首稱贊的文章,更不愿寫讀后感。針對這種情況,我以參觀“平頂山慘案遺址”與“雷鋒紀念館”觀后感的作文訓練為例嘗試解決。
我先析出同學們不愛寫觀后感的原因是不會寫,所以這節(jié)課我要教他們寫什么,怎么寫或寫的內容,寫的方法。
我側重分析觀后感三個字,讓學生明確這類文章實際上是寫所見(所聞),所感,最難的是所感,所以就引領學生回憶自己觀察到的東西,并引領感悟內涵。
雕塑:幼兒在斷肢殘體中垂首逝去,令人心悲,但覺是人造出來的,有些不安……生存者的實錄:他們在凄慘的境遇中生活,令人心痛,但堅強地活下來,活著真好。
雷鋒:笑著送孩子們,心理與孩子一樣純潔快樂。
遺物、細密針腳,可想當年他穿針引線,一針一針地補,多么投入,多么平靜,不抱怨,不厭棄,那樣幸福。
(三)、接著尋求情感之源
有真情實感,來自于自己懂得別人對自己的關愛,自己知道感恩,能夠看到別人為自己的付出,能夠肯定別人的優(yōu)點……先學會做一個懂情的人,才能寫出一篇動情的文章。
要描寫好細節(jié),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攝取細小傳神的動作
動作描寫,一要傳神,要能準確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二要選好動詞,讓動詞活現細節(jié);三要讓動作細小,于細微處見精神。
(二)、捕捉人物的特色語言
要寫好語言描寫應注意:語言要個性化,要使筆下的“他”有別于任何一個另外的“他”;語言要精短,不可長篇大論;語言要真實典型,即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等;為強化語言細節(jié),凸顯人物個性特點,可對人物的某一句精短語言進行反復描寫。
(三)、描摹個性外貌神態(tài)
描寫外貌,不一定要像工筆畫一樣,面面俱到,對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也要著眼于某一細小的特點,這樣才能鮮明地展現人物形象。魏巍在《我的老師》中描寫外貌時,只一句“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的一塊黑痣”,就寫出了蔡蕓芝先生的美麗。魯迅在《祝?!分斜憩F淪為乞丐后精神麻木的祥林嫂的神態(tài)時這樣寫道:“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實在是“畫龍點睛”的絕妙之筆。
(四)、刻畫典型的景和物
景物描寫是指通過選取細小的物或者精到簡練的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渲染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手法。如《鞠躬盡瘁》一文寫焦裕祿辦公用的藤椅右邊扶手上,被頂穿了一個洞(他肝痛時用外物頂?。?,寫出了焦裕祿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在伏尼契的《二六七號審房》中,“我”被打得膿血淋漓動彈不得時,“老爸爸”利用放風的時機采來了一小朵雛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的希望。
刻畫景物細節(jié)時要注意:一要筆墨精練;二要選取能夠表現人物性格或主題的景物,不要孤立地描寫景物;三要適當運用修辭方法。
學會觀察生活,學會從生活中擷取每一個細節(jié),并用巧妙的方法加以描摹刻畫,你筆下的故事和人物一樣可以活靈活現,搖曳生姿。如能將這些技巧活學活用到考場寫作當中,你的作文怎會不得高分?
層進式作文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由淺入深,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長,積累下對自然的觀察與感悟,對人事的理解與感慨,對好詞好句的積累,對豐富的寫作技巧的運用。通過層進式作文教學,學生的作文由無話可說到有說不完的話,由虛情假意、無病呻吟到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有很大的轉變,不僅有高分文,更有高尚的人。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