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正坤
學習是思想進步的途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是人類文明的積累。學習是奔跑在前人鋪就的道路上,讓你更快地到達成功的彼岸;學習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讓你站得高,看得遠。在當今這個知識經(jīng)濟時代,占有知識就是占有資源、占有財富、占有優(yōu)勢、占有主動權。
所謂學習,就是透過教授或體驗而獲得知識、技術、態(tài)度或價值的過程,從而導致可量度的穩(wěn)定的行為變化,更準確一點來說是建立新的精神結構或審視過去的精神結構。學習是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既包括通過正規(guī)的教育和訓練獲得知識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實踐活動中積累知識經(jīng)驗。
學習如果沒有目標,遲早會失去學習的動力,總的來說學習目標大致有兩方面:一是提升自身修養(yǎng);二是學以致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教育家孔子讀書時多次磨破串竹簡的牛皮帶子,便有了“韋編三絕”這個成語,他最終成為了令萬世景仰的圣人。而戰(zhàn)國時趙國的趙括從小讀兵書,與他人討論兵法無人能及,趙王將兵權交給他,卻導致長平之戰(zhàn)趙國四十萬人喪生。同樣是學習,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天差地別。
學習的差異往往決定了人生的差異。我們大多數(shù)人學習的起點基本是相同的,但學習過程卻不盡相同,不同的學習過程決定了不同的學習結果。樂學善學博學精學者,方能學以致用;厭學棄學盲學淺學者,只會一事無成。古人云:“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不可落后于時代,不然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學習少了則落后,學習慢了則掉隊,廢學者就是落伍者。
1.學習要重視人的主體
學習是主體的活動,即人的活動,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體現(xiàn)。因此,學習首先是、必須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必須在人的身體條件范圍內有限度地進行。而脫離人的具體實際,強制進行,忽視人的本性的學習只能是一種被動的冷冰冰的知識灌輸,是不會為人所接受的。
2.學習要注重方法
活到老,學到老,人這一輩子總是在不斷學習。學習對于一個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學習就不得不有一定的范圍、方法及目的。有的人學習領域很廣泛,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初衷是好的,但若真的想精通天地萬物,恐怕是到死也不能辦到,只是個略知一二而已。也有的人只是在一個方面鉆,出了這個圈子,他便一無所知,這就有了陳景潤做清潔工的悲哀和清華大學畢業(yè)生賣豬肉的荒誕。學習也像建樓房,大量的書藉、知識是水泥和磚瓦,而學習方法便是鋼筋,沒有鋼筋,這個樓怎么也搭不牢固,沒有方法,學習也不會扎實。學習方法是通過長時間的學習積累出的經(jīng)驗,是知識與智慧的結晶,沒有它的人,便被稱作書呆子。
3.學習要不怕苦累
學習是件苦差事,沒有毅力與恒心是難以學好的。唯有求學若渴、矢志于學者,才能保持持續(xù)的學習熱情和不斷探索的能力。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囊螢映雪”“鑿璧借光”“懸梁刺股”等勤學的勵志故事。學習要有釘子精神,擠時間去學,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跋書山涉學海。知識的根是苦的,知識的果是甜的,須吃得苦中苦,方能獲得甜美的果實。
4.學習要耐得住寂寞
沒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心浮氣躁者是難以學有所成的。切忌好高騖遠,切忌脫離實際的幻想,要腳踏實地抽時間、擠時間、搶時間學習。用知識來武裝頭腦,用文化來引導言行。
5.學習要得法
一是學習要有目標。一個人的學習如果沒有目標,或者經(jīng)常改變目標,他的學習就不能持久,將學無所成。二是學習要有方向。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由各自最初的學習方向造成的?!睆淖约旱膶嶋H需要出發(fā),有選擇地學,帶著問題學,這樣學到的知識才是有用的,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三是學要與思結合。學習與學問,重在學,要在問,貴在習。在學中問是鉆研,在問中學是反思,在學中習是溫故。善學者必善問,善問者必善思,善思者會創(chuàng)新。
6.學習要聯(lián)系實際
我們要運用所學的書本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否則,就是“兩張皮”,理論與實踐相脫離,達不到學習的目的。
總體來說,學習進步是一切進步的先導,學習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學比不學好,多學比少學好。學習方法是多樣的,但樂學、善學、實學、活學卻是相通的,必須的。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