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從古至今,音樂一直以不同的形式無處不在的貫穿影響著人民的生產生活。到了如今,隨著全世界文化軟實力的滲透影響加強,中西方在音樂領域更是加快了融合匯通,發(fā)展壯大,相互依賴,相輔相成。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對各方面人才的急需,慢慢的,音樂對人的教育實踐影響力也逐漸加強,所以越來越多地地方學校,包括小學,在平時教學課程大綱上不可或缺的加上了音樂課程。而縱觀我國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體系發(fā)展,現(xiàn)實情況并不能讓人感到滿意。自從1980年廖乃雄先生將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引入中國,經(jīng)過幾十年的推廣和發(fā)展,奧爾夫音樂教學完美結合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情況,已經(jīng)形成了有著明顯特征的中國化的奧爾夫教學法。在此基礎上對奧爾夫音樂教學進行研究,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音樂細胞,提高孩子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培育孩子們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樹立正確審美觀,促進孩子良性身心健康發(fā)展。這也是我國培養(yǎng)當代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 小學音樂教學 影響 教學建議
一、什么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本思想體系是在21世紀20年代逐漸形成。這么多年過去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已然成為至今為止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
后人研究奧爾夫音樂教學特色發(fā)現(xiàn),它的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fā)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xiàn)力,至于表現(xiàn)得好壞程度和深淺層次并不在它的音樂教育追求的目標之內。它的教學的方法主要研究每個個人的音樂本能和音樂本性。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五大原則:綜合性、 即興性、 親參性、訴諸感性、人本性。 著重在于從本土文化出發(fā),將多元音樂文化與人體五大感官相連,使人深刻體會到這種方法的應用,奧爾夫教學的態(tài)度是注重學生每個人的獨特性,不要求孩子機械模仿,在于老師方法建議性的指導,不看重指導結果,而在意整體方法的指導過程。
二、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
社會方面現(xiàn)狀。由目前普遍掌握的資料來看,我國小學音樂課程的開展效果,遠沒有達到教育學家理想中的目標,甚至相距甚遠。小學音樂教學開展大多是作為一門副課的地位存在,就是大家普遍認為的重要性不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主要課程,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存在。大多數(shù)學生包括家長都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甚至有些父母家長提議把音樂課取消或由別的主課老師上主課,這種思維就是錯誤的,忽視了音樂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由于不止以上等,諸多不同因素的制約,開展的過程中更是艱難險阻。
教師方面現(xiàn)狀。小學教育中,專任音樂教師的教師資源嚴重不足,尤其偏遠地區(qū)小學的音樂老師干脆是由其它科目老師來代課的,專業(yè)知識不足,上課也太多是學生自由活動。這就偏離了國家安排音樂課的教學目標,喪失了音樂課程的審美教育的最終目標。而且,就算有音樂老師,由于學生人多太多,而音樂專任老師少,教師課程安排課時太多,任務重,但待遇卻遠不如語數(shù)英教師,這容易給教師心理帶上被輕視的心理,也就沒了了上課的積極性。大多有混日子教學的不負責老師的出現(xiàn)。
學生個人現(xiàn)狀。如今學生的升學考試壓力巨大,大多數(shù)學生把時間和精力安排在文化課的緊張學習中,音樂課這種就被認為是副科而不是主課,他們意識里寧愿在副科時間內多看一本書或者多做一套題,而不愿意選擇走出班級去室外活動。還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太過于懶散,對什么課也都缺乏興致,自然而然,他們也不愿意上音樂課,往往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音樂教學又一次被小看被忽視。
三、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實際應用
小學生畢竟都是未成年人,他們往往好動、好奇心強,耐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弱玩心大,一般一堂45分鐘的上課課時,前二十五分鐘,是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黃金階段,所以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間段。這也是他們接觸銘記新知識的最佳時段。所以可以根據(jù)他們這個獨特心理特點和,將中國化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相結合,從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音樂教學:
1.發(fā)揮中小學生的多動性特點發(fā)揮其能動性
在我國小學生音樂教學中,可以試著將小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打破以教師單純講課為主體形式。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老師是客體,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教育需求制定不同教育策略,而不再是以老師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那么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就應該是應是組織者、協(xié)助者的身份了 。而其實,由于受這么多年來傳統(tǒng)看思想的影響,如果要改變就首先要創(chuàng)設出一種情境假設,在情景中進行角色轉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2.發(fā)揮奧爾夫音樂教學即興性原則
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最特殊最明顯的一項原則是即興性原則。即興性是一種最自然的音樂表述方式,它往往是人內心深處情感的最直接最客觀的一種音樂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這種對音樂的即興,離不開教師在教學安排中體驗,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引導和激發(fā)。小學生大多未成年,還是祖國最有培養(yǎng)價值的花骨朵,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即興性,利于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打開大腦活力。
只有當音樂成為學生們自身的必備需求和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時,小學生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音樂帶給人的愉悅感,掌握起來才自然輕松快,又能根深蒂固。奧爾夫音樂的即興性給學生們發(fā)展個性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也在集體表演中給了學生們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讓課程更有樂趣和意義。
四、結語
就是在中國化了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所具有的獨特的教學思想下,慢慢的,音樂愛好者,藝術家才慢慢呼吁小學音樂教師應努力學習奧爾夫音樂教學先進教育理念,并實踐到全國小學音樂教學中來,使學生們在愉快的生活中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最最重要的是引起師生家長對音樂藝術的重視程度,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好水準的音樂人才,使我國音樂事業(yè)教育從小做起,逐漸發(fā)展壯大。
參考文獻
[1]郭聲健.中學音樂教學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
[2]秦德祥.中外音樂教學法[M].南京大學出版社
[3]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1版.2010
[4]兒童早期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人民音樂出版社; 第1版.2004
[5]音樂教育的研究與實踐[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9
[6]曹理音樂教育文集[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