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艷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福安學校八(3)班
我該如何形容這一場南獅表演呢?
隨著簾幕緩緩拉開,只有整齊的鐵桿連接著細長的鐵絲,寂靜而神秘。
忽然,舞臺上躥出了一頭勇猛的南獅,它不待片刻,立即向前奔去。待到鐵桿前,獅尾向獅頭助力,使獅頭一躍而上,隨即獅尾也迅捷躍上鐵桿,南獅便開始了舞蹈。
鑼鼓咚的一聲響,南獅隨著節(jié)奏越過一道道障礙,像一頭脫了韁的野馬,毫無顧忌地向前飛馳,好似眼前的障礙不復存在。到了障礙的邊緣,南獅像是腳底下踩了彈簧,憑著驚人的彈跳力,愣是一躍躍到了兩米之外的鐵桿上,穩(wěn)穩(wěn)地定住了。凝滯的空氣隨著觀眾席傳來的潮水般的掌聲翻騰開來。
又一個靈活的轉(zhuǎn)身,南獅開始回程。但這次,距離更遠了,還能不能順利完成呢?
獅頭微微向后傾著,做出蓄勢待發(fā)的姿態(tài),準備向前跨越。它猛地向前一撲,輕松落在了鐵桿上。此時,獅尾也卯足了勁兒,向前沖刺。前腳抵達之后邁來的后腳似乎失去了重心,順著鐵桿滑到了危險的半空中。全場紛紛屏住了呼吸,瞪大雙眼緊緊地盯著獅尾??此频涞乃查g,獅頭和獅尾輕巧回力,將四只腳緊貼著欄桿的邊緣,調(diào)皮地前后擺動著,俏皮地吐著舌頭,活像只頑皮的招財貓,引來了觀眾陣陣歡笑。
南獅向左一個翻轉(zhuǎn),一只腳落在了細細的鐵絲上。隨著鑼鼓咚的一聲響,南獅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若隱若現(xiàn)的鐵線上。音樂響起,鐵線變成了詩情畫意的古箏,南獅作勢用腳撥動著悠長的琴弦,演奏出美妙的樂章。觀眾們會意頷首,微笑輕和。
又是一個高難度的飛躍。忽然,南獅停在了鐵桿上,獅尾使出力氣撐起了獅頭,向下猛地一撲,靈活地翻了個跟頭,直接落在了另一端的鐵桿上,兩旁的鐵桿之間搭起了一座彩色的橋梁。
最后,南獅的兩只左腳向空中旋踢以助力,右腳向右旋轉(zhuǎn)過來,瞬間腳朝上空,獅頭往下,儼然一副倒立的姿態(tài)。一個完美的翻躍,右腳蹬地,左腳順勢垂落,鑼鼓咚的一聲響,南獅——這位輕盈的舞者,自信地落在地上,王者儀態(tài),盡覽無遺。
“鼓震鑼鼓傳經(jīng)典,獅躍迎頭展雄風?!边@是對舞南獅最精準的概括。
(指導老師 :肖艷君)
老師點評
用心學習了《觀舞記》之后,作者充分學習了該文的寫法,融會貫通,成功描寫了一場南獅表演。文章開篇與結(jié)尾短小精練,呼應自然。細節(jié)的刻畫精致傳神,動靜結(jié)合,張弛有度,正面與側(cè)面描寫結(jié)合,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學”然后“致用”,是一篇值得學習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