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摘 要] 本技術(shù)適應(yīng)于高海拔冷涼地區(qū)使用,按1.8m壟廂,廂面寬1.4m,溝寬40cm,溝深30cm,每667m2種植密度為1200—1300株,畝產(chǎn)量在5000 kg以上,最高可達7000kg,畝產(chǎn)值可達5000—6000元,每667m2總投入(含勞動力)3250 元,比窄廂密植每667m2投入3300元減少613元,是一項節(jié)本增效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 番茄 寬廂稀植 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65-02
1 選擇適宜的種植區(qū)域
選擇在海拔高度在1200m—1400m,年平均氣溫在14℃—15℃的較冷涼地區(qū)。土壤類型選擇在土壤肥力為中上等水平、通透性好的潴育型田塊。要求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強、通風向陽,且3年內(nèi)未種植茄果類蔬菜的田塊。
2 選擇適宜優(yōu)良品種
在貴州安順常用的中晚熟栽培品種紅金剛118、珍寶3號、鋼鐵308、石頭王、紅牛3號等品種。
3 播種
3.1 播種方式:育苗移栽,采用冷床育苗。
3.2 床土配制:選用經(jīng)過日曬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園土2份,充分腐熟農(nóng)家肥1份,每立方米加普通過磷酸鈣1kg+硫酸鉀1kg的比例,均勻混合鋪在苗床上。
3.3 播種期:4月中旬—5月中旬。
3.4 播種量:6—8克/667m2。
3.5 種子消毒
3.5.1 溫湯浸種:用50—55℃的水浸種10—15分鐘,不停攪拌,然后放在清水中浸種5—8h,撈起后用紗布包好,在25℃—28℃的條件下催芽,每日用溫水清洗種子,有50%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藥劑消毒。
3.5.2 用種子重量0.3—0.4%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粉劑拌種。
3.6 播種方法:播種前1d澆足底水,水下滲后,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8—10克拌床土,1/3墊,2/3蓋,用綠亨一號3000倍液噴濕苗床覆蓋土。冷床采用覆蓋地膜加稻草、麥桿或遮陽網(wǎng)保濕遮陰防雨。
4 苗期管理
冷床及時揭除地膜,在30%的幼苗出土后逐漸揭除覆蓋物。及時間苗,當幼苗2—3片真葉時進行假植,以培育壯苗。注意溫、水、肥、光的管理,苗期病蟲害的發(fā)生防治,中后期加強煉苗。
5 定植
5.1 整地施肥作畦:深翻曬土,采用高畦寬廂栽培,1.8m開廂(帶溝),畦高30—40cm,溝寬40cm,每667m2用3000—4000kg腐熟有機肥加復(fù)合肥30—40kg溝施。
5.2 定植時期:5月下旬—6月中旬定植。
5.3 栽培密度:株行距57~62×80cm,1200—1300株/畝。
6 大田間期管理
6.1 肥水管理: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成活后追施提苗肥,以清糞水為主。待第一穗果坐穩(wěn)后及時追肥,根據(jù)土壤肥力,生育期長短和生長狀況適時追肥,結(jié)果盛期用0.5%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曲根外追肥,每隔7—10d一次,共2—3次。
6.2 植株調(diào)整:及時搭架捆蔓,采用單桿或雙桿整枝,摘除病殘黃葉(整枝打葉宜在晴天中午進行),中晚熟種10臺果留2—3片葉摘心。
6.3 保花保果:在不適宜坐果的季節(jié),使用防落素、番茄靈等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處理花穗,在生產(chǎn)中禁止使用2.4—D?;ū9?。
6.4 疏花疏果:大果型品種每穗留3—4果,中果型留4—6果。
6.5 采收
根據(jù)市場需要在不同的成熟期采收。上市標準:新鮮不軟,成熟適中,圓整光滑,不帶果柄,無硬斑灼斑,不開裂,個頭均勻。
7 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
7.1 農(nóng)業(yè)防治: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用,選用抗病、耐病、抗蚜品種,高畦寬廂栽培。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作底肥,合理追肥,結(jié)果中、后期增施磷鉀肥。適時整枝打杈,清除下部老葉和溝間、廂間雜草,加強田間通風,降低田間濕度。
7.2 物理防治:黃板誘飛虱,黃色粘蟲板(30×40cm),板上涂一層廢機油,每667m2用30—40塊,板底高出植株頂部,插放田間;銀灰色地膜覆蓋避蚜;溫湯浸種;棉鈴蟲性誘劑誘殺成蟲。
7.3 生物防治:合理用藥,保護天敵;采用植物原農(nóng)藥藜蘆堿、苦參堿、印楝素、武夷菌素;采用生物源農(nóng)藥:150生防劑、農(nóng)用鏈霉素素、新植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