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羊腱肉斤許,入盆換水,洗凈血沫。待解凍完全,割三兩條狀,橫縱反復(fù),切作豆粒小塊。而后,取斬剁鋼刀,勢走綿密,肉離筋斷,直至成泥。復(fù)取生姜、鮮蔥,以作輔料。佐精鹽、生抽、料酒(或純糧白酒)、耗油,并五香細面,和入肉中,以增鮮去腥。
肉丸,南方又稱肉圓。顧名思義,品相自以圓潤為先。手打肉丸,家常小食,無食用膠,成形不易。若當(dāng)下菜譜,多添淀粉、蛋清,以達去膻、黏合之雙效。然以初學(xué)者論,疏于功夫,淀粉少則無用,多則破壞湯色,清湯變醬湯,豈不尷尬。有鑒于此,坊間亦傳拗救之法,使多加醬料,雖湯渾味重,不顯技拙。愚以為,丸子湯菜,偏重色相,料盛則色重,實非食欲感官所喜。今研此肴,承家父親傳,得一巧方:取山東最常見之白面饅頭一個,饅頭以高筋面粉所制最宜,掰開手搓,至于粉末,并入肉中,后順向攪拌,充分融合,至肉不黏手即可。
已而料成,起灶架鍋。開鍋下肉,雙手虎口交錯,擠捏成丸,遞送水中。喜食原味者,清水鍋底即可,若喜菜蔬,亦可加娃娃菜或白菜少許,充作湯底,更泛清香。羊肉,品其鮮味,不可久沸。肉丸形小,少傾又開鍋,淋香油幾滴,燜制少許,即可出鍋。有偏好者,綴香菜碎少許,以為情趣。此事依各人所愛,無有定則。
細瓷白碗,竹勺舀汁。遠觀,湯色清正,細嗅,馥郁鮮香。入口滑唇,質(zhì)嫩彈牙,得食趣一二。小者靈動,舌尖可破,大者勁足,外皮軟糯。慢嚼細品,內(nèi)溢原汁,順而下咽,香氣入喉,流轉(zhuǎn)腹中,便做得食中上仙,鴛鴦亦不羨得。
廚房幾尺地,當(dāng)真大世界。在這里,重現(xiàn)著人類最原始的欲望。技藝的傳承與精研,是生活形態(tài)的代代沿襲,一縷炊煙不斷,投射出人類從蠻荒到文明的縮影——一部樸實而精致的無冕之作。治大國、烹小鮮,皆需一番功力。受過高等教育的,混跡江湖之中的,各有各的造化,自有自的快樂,然而無論善惡,是揮斥方遒的弄潮兒,還是茍且余生的碌碌者,總離不了一個“食”字。而今餐飲業(yè)繁榮,外賣火熱,人們似乎更偏愛在外面的吵鬧中進食了。漸漸地,我們從食趣變成了桌趣,一個人的滿足感化作了一群人的快樂。
且當(dāng)我不解風(fēng)情,似乎真正能讓我沉醉的,還是那一番獨處的時刻。研磨小料,配制餐食,在食材和清水的交織中,穿梭雙手,于城市的廚房里,體悟大自然的恩賜。我聆聽每一棵蔬果的故事,欣賞肌肉順滑的紋理,仿佛就能看到草原的壯闊,人也愈加開朗,瞬達豁然。所謂食之趣,概就是在這一番靈與肉的交錯之中,有一番滿足,得自在快活。
羊肉丸子湯,肉丸沉浮湯中,色香味意形齊備,似是玉人拋出的繡球,一個也不想放過。遂名:繡球滾碧波。
相遇不期
□尚京
世上人那么多,偏是你我,不期而遇。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再擁擠的所在,也容得下每個人獨處的一方天地。那天地里都是自己的秘密,只要不愿分享,酸甜便只屬于自己。就像小時候埋在土壤下,藏在箱子底的小玩意兒,任誰也看不見、尋不著。若是某一日,或許就在那個難忘的夕陽下,抑或街邊小巷里,偷偷告訴了你。于是啊,一個人的秘密,瞬化成兩個人的牽系。降落、生根,一個或者兩個人的心底。
記憶中的那些時光,都躺在我腦海,太多時候,它們并不平靜。這雜亂的絲絲縷縷,掩遮著與青春有關(guān)的烙印。莞爾一笑的童趣,怦然躁動的心悸,還有那些回眸流轉(zhuǎn),暗遞的甜蜜。錯落出許多,沉默的心意。
疊疊沓沓的劇目,色調(diào)迥異,長短不齊。定格了結(jié)尾的有,延宕而今的也有。然而最多的,怕是那些接續(xù)起來尷尬,拋乎而又難棄的未完待續(xù),莫能相離。
故事的緣起,在剎那的相遇。《廣韻》言:“不期而會”,即指相遇。會,是兩方小天地的交錯。不期,是這交錯中最美的背景音。設(shè)計好的事,刻意而行,謂之“約”,不為“遇”。人一旦有了刻意,再巧妙的布計,終不過是一出劇。是劇就承載了太多的欲。要把愿望全數(shù)都實現(xiàn)來,這怎能是自然予人生命的本意?頂好的劇里,大約是各人自得其角色,任取所需。可演著演著,故事總成事故。畢竟,一生真誠固難,可永遠作偽,想來也頗為不易。
自呱呱墜地,何曾斷了相遇。金烏戲銀鉤,花草舞螢流,欣喜的事,心儀的物,和一個不見經(jīng)傳的路人乙。那數(shù)不盡的辜負(fù)與被辜負(fù),那只敢輕聲問候的伊。怪只怪一瞥驚鴻,肇生風(fēng)雨,這般次第。
或許故事的終點躲不開分離,人總要在盡頭那一刻,忽然憶起幾個定格,共這塵世作最后一番依依。走掉的是從前的自己,故事卻仍在繼續(xù)。惟那番相遇,不曾老去。
愿每一個未完待續(xù),都能衍生別樣的美麗。愿這世上的你我,相遇在斯,不期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