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伊康
聽音樂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愛好,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讓我們心情放松,緩解平時學習或工作中的疲憊。還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學習一兩門樂器,以陶冶情操。
在諸多樂器中,木琴因其取材方便、制作簡單而在民間廣為流傳。作為一種打擊樂,木琴的操作也很簡單,只需要用琴棒敲擊置于共鳴管上的木制琴鍵即可。由于每個琴鍵的固有頻率不同,發(fā)出的聲調也不一樣,用它演奏樂曲,非常有趣。
隨著2016年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教育部等五部委組織的“走近創(chuàng)客 體驗創(chuàng)新”活動的開展,我也接到了創(chuàng)客小組的創(chuàng)新任務——制作木琴。通過查閱資料,我發(fā)現(xiàn)制作一架木琴其實很簡單,所需材料也并不復雜,只需要1根較長的線、2個羊眼圈、2根長短不一的圓木棍、3根方木條和8個琴音管即可。
木琴的制作看起來簡單,可如果想要制作的木琴既簡單實用,又能有所創(chuàng)新,依然有些難度。9月中旬,我開始根據(jù)圖紙資料和原始模型選擇材料。其中包括:尼龍繩1根、不銹鋼鋼管8根、羊眼圈2個、竹條若干。之所以選擇這些材料,是因為尼龍繩緊實不易松動,且結實耐用;不銹鋼管的光澤度好,用它制作琴管比較美觀;綠色的竹條則可以為這架木琴增添一些色彩。
9月24日,我將所需材料置辦齊全后,正式開始了木琴的制作。根據(jù)圖紙給出的順序,我首先需要給竹條鉆孔。可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在沒有專業(yè)設備只能用釘子鉆孔的情況下,釘子釘進竹條后,竹條極易破裂。為了不影響后續(xù)工作,我馬上改變方案,迅速去購買了方木條和圓木棍。果然,事情變得順利了許多。
根據(jù)圖紙顯示,作為支撐的圓木棍將插入兩根方木條中較短的那根,這樣制作出來的木琴即呈現(xiàn)為上窄下寬的梯形。而在音階上,這樣制作出來的木琴音階排序為17654321。由此,我實施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第一步,將圓木棍插入較長的方木條孔中。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因為這個小小的改動,制作出的木琴音階順序變成了12345671,更適合人們的演奏習慣。
在我準備開始整理木琴框架時,我隨手拿起一根筷子敲擊不銹鋼鋼管,想聽聽它的音色。沒想到,這個不經意的舉動,讓我找到了這架木琴的一個致命漏洞:不銹鋼材料截出來的鋼管,不管其長短,敲出來的音色都是一樣的。我馬上拿著筷子下樓,找到了隔壁家賣水管的伯伯,敲擊每一種鋼管試音。經過多次試驗,我發(fā)現(xiàn)鋼管音色與其密度關系密切:鋼管密度越大,聲音越響亮。最后,我選購了數(shù)種鋼管,作為木琴的新材料。
克服種種障礙后,制作木琴的工作開展得越來越順利。我按照圖紙順序,一步步穿線、套琴管、裝羊眼圈,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木琴大體制作完成。
然而,當木琴架在桌子上時,作為支撐的木棍因為摩擦阻力太小,極易往另一側滑倒,導致木琴架很低,演奏起來很不方便。在思考后,我對這架木琴又進行了創(chuàng)新。我將剩余的尼龍繩先拴在了作為支撐的木棍上,將繩子的另一頭拴在了羊眼圈上,這樣,有了尼龍繩的牽制,木棍就不會側滑了。
木琴制作完成后,我找來了一大堆棍子敲擊琴管進行測試。我發(fā)現(xiàn)每一種棍子敲擊發(fā)出的聲音也都不一樣,密度越大的棍子敲出的聲音越清脆。敲擊后發(fā)聲由清脆至沉悶,依次為鐵錘、竹質筷子、櫸木槌、松木槌。
在沒有親自動手制作木琴前,我認為實踐和創(chuàng)新都是很困難的,但這一次的動手實踐活動,我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也懂得了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值得我們去嘗試和學習,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它,這比詢問他人得到的答案更讓人記憶深刻。
這次的活動,讓我學會了創(chuàng)新,懂得了做事情要細心、耐心,使我受益匪淺,我也一定會把創(chuàng)客活動繼續(xù)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