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學齡前兒童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幼兒年齡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與自我保護意識,這個年齡是幼兒一生中最容易出現(xiàn)危險的時期,所以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幼兒園作為這一時期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需要迫切關注安全教育活動。2016年新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將幼兒園的安全專門作為一章的內(nèi)容列出來,其中指出:“幼兒園應當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并定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預防演練?!庇變簣@開展安全教育活動的形式主要有集體活動、隨機教育、家園共育、游戲等。
下面以介休市三佳鄉(xiāng)幼兒園開展的比較成功的飲食安全教育活動“吃魚要小心”為例進行分析。
活動目標
1.知道魚肉有刺,初步了解魚骨的結(jié)構(gòu)。
2.學習吃魚剔刺的方法,愿意大膽嘗試自己吃魚。
3.了解取出卡在喉嚨里的魚刺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有過吃魚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吃魚方法圖片;實物魚肉(最好用炸帶魚)若干段。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了解吃魚對身體的益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愛吃魚嗎?為什么愛吃(不愛吃)?有些小朋友不愛吃魚是怕被魚刺卡到,那愛吃魚的小朋友,你們會吃魚嗎?怎樣吃才不會被魚刺卡住呢?
幼兒回答,引出魚肉有刺的話題。
2.認識魚骨的結(jié)構(gòu)。
教師:小朋友都知道魚肉有刺,那誰能告訴我魚刺是什么?(魚的骨頭)有誰見過魚刺的形狀?(魚身中間是一根很長的魚脊骨,兩邊都是一對一對排列整齊的很長的刺,魚的脊背和尾部也有一些細小的刺,有的是分叉,有的是直的)
3.出示吃魚剔刺的方法圖片請幼兒排序,引導幼兒看圖逐一講述吃魚的方法,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進行小結(jié)。
(1)先用筷子取出魚肉兩邊的刺。
(2)用筷子將魚肉從主魚骨剝離。
(3)將魚肉放進嘴里,細嚼慢咽,把魚刺吐凈再咽。
4.教師利用實物魚演示剔魚刺的方法。
教師:小朋友們,看看今天廚師叔叔給我們做了什么好吃的?(紅燒帶魚)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剔魚刺的步驟,小朋友們仔細看。
教師演示,幼兒觀看。
教師:接下來,小朋友們就親自試試剔魚刺的方法吧!
幼兒用筷子夾魚肉,親自嘗試剔魚刺的方法,教師巡回指導,遇到問題及時解決。
5.引導幼兒討論吃魚時的注意事項,了解取出卡在喉嚨里魚刺的方法。
教師:除了要學會剔魚刺,我們吃魚時還應注意什么呢?
小結(jié):吃魚時不說笑、不打鬧、專心吃;不把魚肉弄碎在有米飯的碗里;如果有魚刺卡在嘴里能看得見的地方,請成人幫忙取出……
活動評析
在活動準備中,不僅要考慮物質(zhì)準備,同時也要考慮到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在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開展此次活動,讓幼兒重新建構(gòu)新的經(jīng)驗,也體現(xiàn)了建構(gòu)主義的教育思想。教學活動“吃魚要小心”的內(nèi)容選擇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符合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從教學過程的設置來看,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首先以比較生動形象的圖畫來呈現(xiàn)吃魚的步驟,符合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與其他教學活動中單純呈現(xiàn)圖片的方式不同,此次活動讓幼兒對吃魚的圖片進行排序,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很快地捕捉到幼兒已有吃魚經(jīng)驗中的不足與缺失,為后期教師的巡回指導做準備;另一方面圖片排序的過程也是在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在教師示范吃魚的前提下,讓幼兒自主體驗并學習吃魚剔除魚刺的方法,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肯定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更好地讓幼兒進行體驗式學習、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巡回指導的環(huán)節(jié)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把握指導的時機和指導方法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同時對教師的觀察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通過密切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分析其背后的心理特點,從而確定指導的時機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