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華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為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主要包括興趣、動機、理想、氣質、習慣、品德和意志等,它在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中,起著動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中學階段,是學生的智力因素迅速發(fā)展,非智力因素逐漸形成和趨于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比耍,講授數列時,可以先介紹我國古代相關的數列研究,講等比數列的前順和時,聯系龜兔賽跑、國際象棋的故事來講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數列的理解與記憶,另外,學生喜愛任課老師的情感自然地會遷移到學習中去,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緒時師生關系起著重要影響,教師帶著積極、樂觀的情緒上課,會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如果教師帶著不良的情緒上課,學生也會受此感染產生抑、緊張的情緒,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情,用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學生,即使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也要掩飾起來,給學生一種永遠樂觀的感覺。同時,對待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不要諷刺挖苦,要給學生以鼓勵的目光,和諧的微笑,學生從微笑中感覺到老帥對其的信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實際上是通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yōu)橥瓿赡撤N動作的一種動力定型,基本上是不經過思索的模式化的行動或活動。從生理機制來說,習慣又是一種后天獲得的趨于穩(wěn)定的條件反射。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生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也是今后更好參加祖國四化建設的基礎?!敖淌菫榱瞬唤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尤其需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要重視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通過概念、定理的引入論證,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要重視解題思路的探求,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下面是一位特級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成功經驗:①堅持正確啟發(fā)引導,教會學生怎樣做;②創(chuàng)造機會,反復訓練;③樹立榜樣,模仿行動;④激發(fā)興趣,啟發(fā)自覺;⑤建立制度,嚴格要求;⑥注意方法,因材施教;⑦創(chuàng)造最優(yōu)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手腦并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現在的初中生,由于家庭條件較優(yōu)越及家長的包辦代替,動手能力較差,這給數學的學習帶來了障礙。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制作教具,在完成操作過程中將直覺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例如,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讓每一個學生先準備好一個硬紙做的三角形,在課堂上讓同學們都把這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剪下來,再和第三個角拼在一起,就成為一個平角。這樣,就能很快地找到定理的證明思路。再如在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時,指導學生動手畫圖實驗,分別剪兩個有兩邊夾角、兩角夾邊、三邊對應相等的三角形,通過比較,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出判定定理。通過讓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制作教具,實物在手,看得見,摸得著,對它們的特征記憶深刻,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正確誘導,培養(yǎng)意志。持之以恒
意志是攻關的利劍。意志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動,并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心理過程,意志在學生掌握知識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是不可低估。如果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就會在學習上苦下功夫,鍥而不舍,從而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中設置一定的困難,有意識地磨練學生的意志。設計的提問或練習,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勵學生不畏困難,知難而進,定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讓學生學會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強迫自己保持平衡的心態(tài)面對數學學習。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對其智能的發(fā)展是有強化和推動作用。教學中,有目的地不斷用榜樣言行生動范例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學習意志,例如講華羅庚、陳景潤等我國著名數學家的事跡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們之所以能登上數學的高峰,是因為他們有鍥而不舍的堅強意志;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的可貴品質,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毅力,勤奮而頑強地學習。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克服困難的機會,教師積極啟發(fā)誘導,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獨立探索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學生思想有時不夠穩(wěn)定,興趣容易轉移,上課容易分心,在課堂上不斷以目光、表情、手勢以及聲音的變化來警示他們,使其感到自己始終置身于老師的關注之下,從而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部分學生依賴性強,不愛動腦筋、抄作業(yè),教育他們認識到做作業(yè)是自己學習過程的真實記錄,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缺乏成功的體驗,既難以使學生形成對待數學的積極態(tài)度,也很容易導致原有的數學態(tài)度向消極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非智力因素有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體驗、性格意向等方面。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用全面的、整體的、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學生,要做到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有機結合,做到主次分明、取舍得當,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良好的發(fā)展,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