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在農村小學中,要更好地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做到以下幾點:要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充分挖掘農村豐富多彩的資源優(yōu)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同時要建立良好的科學的評價機制。
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評價機制作為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其所注重讓學生能夠回歸到生活當中,作為綜合性的課程,注重于在教學當中體現較強的實踐性與經驗性。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夠讓學生較好的進行學習實踐,而要在教學當中體現出高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就必須解決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當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內容與形式的關系。那么,農村小學如何充分挖掘農村豐富多彩的資源優(yōu)勢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呢?
一、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是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前提條件
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內容是要突出活動的特性,需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在進行調研、實驗研究等諸多活動過程當中,去主動的尋找與處理實際問題,去進行生活的實際體驗,通過實踐運用來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初衷,是為了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其顯著區(qū)別于教師統(tǒng)一進行課堂授課的其他學科,在其本質上即體現出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的特性。
農村小學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應該克服自身辦學條件的相對不足,發(fā)揮貼近農村生活的優(yōu)勢,按照自身所具有的特點,與現實生活進行緊密聯系,有效地利用好各項學習資源,按照活動計劃來有序的推進各項活動,教師應依據學生學習與掌握的知識,來凸顯以學生作為活動主體,進一步突出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參與性、實效性的主要特征,體現了教學課程的勃勃生機。釋放學生的天性,讓其能夠自由的進行想象,開啟學生的智慧,讓其能夠學習與理解知識,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提升自身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例如,我在與學生探究《找找發(fā)明小技巧》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從家里找來各種各樣的晾衣架,讓學生根據自己察,找出每種晾衣架的優(yōu)點、缺點。晾衣架很常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的熱情很高,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發(fā)現了不同晾衣架的優(yōu)缺點。如塑料晾衣架易碎,鐵制晾衣架易生銹,單衣架只能涼一件衣服等,從而引出“缺點改進法”,把晾衣架改進為多功能的不同材質的晾衣架。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當中充分體現出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進一步提升了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這同時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二、充分挖掘農村資源,是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礎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較好的發(fā)揮農村小學地處山鄉(xiāng)的地理特點,帶領學生們走進大自然當中,開展親近大自然的“戶外學習”。在探究小動物的活動中,我先指導學生進行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并明晰地講述在活動當中應重視的問題以及學習的目的與計劃,并指導學生去尋找森林里的各類昆蟲的活動。學生們在草地上、樹林中、小溪旁開始了尋找昆蟲之旅:學生們經過認真細致的尋找、相互的交流與討論、來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與研究,并在筆記本上記錄下在野外觀察昆蟲的實地記錄。最后,我再安排學生們進行交流學習,展示各個小組的觀察記錄,并探討在生活當中學到的實際昆蟲知識。在野外這一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當中,讓學生們提出自己的見解,探討從生活當中學到的知識與書本的理論知識的異同點,從學習與交流當中更好的獲得知識。通過這樣的精心設計,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是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保證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應能夠有效地突破以往受限于時空范圍的局限性,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來表現自己,給學生一片自由發(fā)展的天地,關注自我,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能夠讓學生充分學習知識、確實掌握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思考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當中來合理的安排好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具體在時間問題上,既要提供給學生充裕的活動時間;同時也要充分結合短時間課程和長時間課程。可集中安排課時也可分開安排課時,來進行靈活性的課時安排。具體在空間問題上,必須注重充分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課內與課外,如此一來,方可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師實施有效指導,是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關鍵
在農村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要從農村學生的認知特點入手進行有效指導。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教,但卻離不開必要的“教”,這個“教”就是家長和教師對于學生進行教導。
在學生的整個綜合實踐活動當中,必須較好地融入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任務,涵蓋了指導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與任務、指導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交流與總結歸納等。在先期階段,可采用由教師來創(chuàng)設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的活動主題,來讓學生進行選擇使用。農村一年四季,春種秋收,可以指導學生開展時令性的主題活動,如春天,可以開展“我和小樹一起長大”“春游”“清明節(jié)”“小農民”等活動;夏天,可以開展“包粽子”“慶六一”等方面的活動;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可以開展“摘蘋果”“落花生”等活動;冬天,白雪皚皚,可以開展“我們去踏雪”“喜迎新春”等活動。教師應依據學生綜合能力的持續(xù)性提升的實際情況,來讓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主題與內容。
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時,應安排學生搜集相關資料。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教學進度,來通過實例講解、實際操作來訓練學生,指導學生學會應用各類學習工具書、培養(yǎng)學生應用多媒體、學習記錄、總結資料的水平。教師在開展活動時,應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資料收集,安排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并撰寫出學習筆記,記錄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來進行學習交流,并將學習活動的成效作為今后進行評價的標準之一。提升學生對信息的匯總能力與處理能力。教師還要對具有學習困難的學習小組作為重點指導,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由學生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學習研究計劃,以期達到適合學生進行探究的目的。在活動中還需要隨時強調學生必須高度重視在活動當中的安全問題,提升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自覺遵守活動的安全規(guī)定,有效地預防發(fā)生意外事故。
五、彰顯學生的自身個性,是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發(fā)展趨勢
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樣化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充分體現出評價的重要作用。借助于有效地評價,來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健康發(fā)展。教師可以采用師生民主評議、小組互評、自我評價等形式,讓學生有成就感。每次活動結束,可以評出“勞動小能手”“智慧小標兵”“小小發(fā)明家”等予以鼓勵。俗話說“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綜合實踐活動課就要鼓勵學生進行無拘無束的想象,并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借助于多樣化的活動彰顯學生自我的個性,讓學生通過趣味性的學習活動,來認真對待每一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順.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J\].新課程學習,2009,(06).
\[2\]楊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研究\[J\].河南教育,2008,(10).
\[3\]蔣晶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J\].教育文匯,2003,(01).
\[4\]方堅榮.淺談綜合實踐活動的家校合作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