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軒
大學生國家助學貸款是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yè)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但隨著近年國家助學貸款的實施,大學生在還款、還息方面出現(xiàn)的誠信問題引起了高校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頻頻的失信行為,是現(xiàn)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學生國家助學貸款誠信家訪違約原因為了有效地解決貧困生因經(jīng)濟原因無法完成學業(yè)這一重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實施了高校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但隨著近年來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進行,出現(xiàn)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還款方面,違約率的不斷累加,為我國助學貸款的正常進行增添了阻礙。如何降低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率,是我們現(xiàn)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調(diào)查目的與調(diào)查方法
1.調(diào)查目的
在國家助學貸款相關工作中,貸款風險控制與管理是其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校2015年度國家助學貸款已畢業(yè)需自付本息學生1032人,絕大部分同學都已自付本息,但仍有62位同學未及時還款而違約。為了全面了解本息違約原因,嚴控國家助學貸款風險,我校利用2016年寒假,對省內(nèi)的69位違約同學進行家訪,以期對國家、銀行、學校以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可參考的依據(jù)。
2.調(diào)查時間與方法
2016學年寒假,我校組織各二級學院學貸專員,利用假期分組對違約、欠款學生進行家訪。
3.基本調(diào)查情況
分為豫北、豫西南、豫南、豫東周口等9個組,分赴長垣、淇縣、滎陽、蘭考等58個縣區(qū),對省內(nèi)的69位同學進行家訪。
二、調(diào)查結果分析
1.違約原因統(tǒng)計
經(jīng)過家訪,并通過對調(diào)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下:
2.違約原因分析
第一,在大學生貸款后引起違約的主要原因是:“因工作忙碌或不熟悉還款方式忘記還款時間”。由此,我們就可以找到引起違約的主要根源之所在,貸款學生未能很好的掌握還款流程,從而導致在還款還息時未能及時按照合同約定進行還款還息,進而造成違約現(xiàn)象。
第二,“學生家庭地址變化,未找到學生家庭,或與家人失去聯(lián)系”。該原因位居第二,雖與前一原因相差較大,也由此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違約學生在家庭地址等變化時,未及時與學校取得聯(lián)系,一方面,反映了違約學生還款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部分學生可能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找不到我,就可以不還款。
第三,“家庭經(jīng)濟困難,個人尚未找到工作,有能力后盡快還”。在受訪者中,部分學生家境十分困難,暫時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如約還款還息,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我們的還款時間相對較短。
第四,“有還款能力,惡意拖欠”。有些違約學生并非是因為家庭條件困難而貸款,而是出于“大家貸我也貸”的跟風心理,雖有能力還款,卻惡意拖欠。但這部分學生則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行為過錯之所在,從而演變成主觀違約。
第五,“因結婚、工作不順等還款意愿不強”。該部分違約學生,不是不具有還款能力,可能因為生活中的不如意導致情緒較差,從而將情緒轉嫁到還款之上,不愿主動還款還息,從某種程度上說,和惡意拖欠具有相同性質(zhì),亦屬于主觀性違約。
第六,因不可抗拒因素導致的貸款學生無法還款的情況。對于借款學生如在就學或還款期間發(fā)生意外傷害或疾病等人身風險,勢必影響其接受貸款或還款義務履行。這種情況下,已屬不可挽回損失,學校只能等銀行方面做出回應。
第七,“已進行還款操作,但因操作錯誤或系統(tǒng)錯誤未還款成功”。這項原因與第一種原因大致相同,都是因為對還款流程掌握不夠熟練,從而造成操作性違約。
最后,“錢已給我校老師,但該老師給忘還了”“用于還款的錢給學生本人挪用”以及“出國”。在這三方面,違約學生雖然所占比例較小,前者可控制性較強,可避免性較高,但后兩者因缺少監(jiān)督,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學生主觀意識上的違約。
三、思考與分析
通過家訪,我們發(fā)現(xiàn)在“對于造成現(xiàn)階段學生違約情況原因”這一問題上,不能單方面認為責任在學生,銀行、學校、學生以及學生家庭均有一定的責任。
1.學生方面
(1)學生還款意識淡薄
有些學生不及時更新、完善自己的相關信息。在部分學生心里,“借貸還錢,天經(jīng)地義”的思想不夠堅定,存在投機取巧的錯誤思想,同時也說明了該部分學生誠信意識淡薄。
(2)相關政策、流程了解不夠
“因工作忙碌或不熟悉還款方式忘記還款時間”的人數(shù)所占比例最多。這就充分的說明了部分貸款學生注重的是能否貸款成功,而對之后的還款還息流程表現(xiàn)出的漠不關心,從而在還款還息階段因政策、流程理解掌握不夠透徹,而出現(xiàn)“操作性違約”的現(xiàn)象。
2.學校方面
(1)相關政策宣傳不夠
46.85%欠款學生表示在還款還息時對相關政策與流程了解不夠透徹,這也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學校在對貸款學生關于相關政策與流程的問題宣傳、貫徹不到位,力度有待加強。
(2)貸后管理機制不到位
目前。盡管國家、學校、銀行普遍對大學生通過貸款完成學業(yè)的積極態(tài)度比較贊同,但是在涉及到還款時的大學生信用情況卻依然無法預見,從而讓學校無法建立很好的管理機制,使得學校對貸款學生無法進行強有力的管理。
3.國家以及銀行方面
(1)國家助學貸款機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社會信用征信體系沒有實現(xiàn)全面網(wǎng)絡化,也沒有完全對社會公開,用人單位或與欠貸人有金融關系的單位不能很方便地進行查詢畢業(yè)生誠信檔案,了解個人信用情況,這些都降低了欠款人的還款違約成本,反過來又弱化了本來就不完善的信用約束機制,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2)銀行催收貸款積極性不高。
銀行對助學貸款貸后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有:打電話,發(fā)律師函,上門催收三種。但是對貸款學生數(shù)量巨大,同時單筆貸款金額只有幾千元的國家助學貸款業(yè)務來說,銀行一旦采取這些常規(guī)的催收手段進行催收款息的話,就要有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作支撐,從成本和收益的平衡來說是得不償失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銀行的工作積極性。
(3)國家助學貸款違約懲罰體系不完善
國家助學貸款開展這么多年來,我們?nèi)匀粵]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懲罰體系,學生違約后沒有得到應有的警示。綜合我們學校多年的情況來看,對于違約學生我們往往是通過校園網(wǎng)或者報紙給予通報,學生對著并不在乎。另外,作為國家助學貸款的審批機關國家開發(fā)銀行也未采取有效措施來懲戒違約學生。
四、誠信還款的對策
1.加強學生誠信教育
部分學生誠信意識淡薄,在生活中存在僥幸心理。應將涉及誠信意識提升的內(nèi)容融入平時的各種思想政治工作中,從而促進大學生誠信意識與行為的提升。
2.推遲還款年限
通過家訪發(fā)現(xiàn),一部分貸款學生雖然已就業(yè)但工資收入很低,只能維持其基本生活需要,還有一部分沒能夠及時就業(yè)。就業(yè)的最初幾年也屬于生存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收入不高,再加上結婚生子、贍養(yǎng)老人等多項固定開支,導致其無能力還款而違約。所以推遲還款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貸款違約率。
3.加強相關政策、流程的宣傳力度
學生了解國家助學貸款的地點多是在學校,應利用學校資源,通過印發(fā)宣傳手冊、面對面講解,也可利用qq、微信等載體,加強宣傳教育,使得貸款政策、流程能夠更加廣泛的被學生吸收,從而減少客觀違約率。
4.完善相關機制
學校方面,加強貸后管理機制。對貸款學生所在班級實行月報機制,每班選舉出一位或多位負責該班級所有貸款學生的聯(lián)系方式及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進行統(tǒng)計工作,做到月月向所在院系進行信息匯報更新;院系每三個月向?qū)W校進行一次匯報,確保學校能夠及時掌握貸款學生的相關動態(tài)。
國家及銀行方面,建立信用管理體系,收錄各貸款人的信用檔案,作為貸款人員的第二個“身份證”,并使該檔案可在相關部門查詢。
五、結語
目前,國家助學貸款評定機制已初步成熟,貸款的申請、發(fā)放工作有條不紊。國家助學貸款不僅需要靠規(guī)章制度和合同協(xié)議來進行還貸保證,更需要的是建立在大學生思想觀念上的意識,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思想上的主觀違約,這樣才能進一步減少壞賬和不良違約率。
國家助學貸款是一件惠民政策,服務于社會的良好行為,只有實現(xiàn)貸款機制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保證大學生受教育機會均等,進而才能保證我國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史凌芳.完善高校國家助學貸款貸后管理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413):59-60.
\[2\]宋麗麗.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的違約風險分析與對策\[J\].經(jīng)濟論壇,2012,(12):54-59.
\[3\]馮濤.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研究\[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