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龍
?
新時期中小學德育工作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曹云龍
(南京市江北新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 江蘇 南京 210044)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我國基礎教育的德育工作被賦予了新的思想與任務?,F(xiàn)階段的德育工作和新時期的德育理念愈發(fā)的不適應,因此我們必須根據(jù)當前德育工作需求,及現(xiàn)階段德育工作問題,展開新一輪的德育教育創(chuàng)新。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主體地位與自主意識是教育培養(yǎng)的重點,學生接受知識與學習知識的渠道愈發(fā)多元,德育教育沖擊了傳統(tǒng)教育,面對一系列的變化,學校如何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已經(jīng)成為教師所必須關注的熱點課題。
新時期;中小學;德育教育
新課標明確指出,新時期環(huán)境的教育工作必須以人為本,予以學生更多的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以便為學生奠定良好的素質(zhì)基礎。德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教師在具體落實中,必須完善德育教育的學習,加強理念和實踐的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與道德水平。從現(xiàn)狀來看,目前國內(nèi)中小學德育工作仍有很大問題,這是教育觀念與教育體制轉(zhuǎn)變的遺留問題。為發(fā)揮德育教育功效,教育工作者必須鉆研德育工作現(xiàn)狀,以便一一應對解決遺留問題。
德育教育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為,德育教育有助于推動學生實踐能力與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在這一層含義中,德育的根本在于道德教育。第二層含義為,德育教育的過程是師生互相影響互相構建的雙向互動,并非教師單方面的教學,在德育工作中學生的接受與主動學習才是重點。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不僅學生能夠得到道德素質(zhì)的升華,同時教師的德育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小學德育教學主要依靠《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兩門課程,初中德育教育則依靠的是《思想品德課程》,高中德育教育用的是《政治》不論是哪個時期的德育教育工作,其理念都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從現(xiàn)狀來看,當前國內(nèi)中小學教育更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即文化課程學習。在高壓的學習狀態(tài)下,師生并沒有予以德育學習足夠的重視,欠缺德育教育全面理解。德育工作的展開僅僅是口頭上的口號,卻并沒有做到身體力行的教學[1]。為提高學校升學率,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會擅自挪用非主科課程的課堂時間,這其中就包括德育課堂時間。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學校行為的影響下,認為德育課程可有可無。嚴重影響了學生德育學習質(zhì)量。
德育教育必須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中得到思想、行為的影響,成為優(yōu)秀高素質(zhì)的學生[2]。不過據(jù)了解,當前國內(nèi)不論是小學階段,還是中學階段,國內(nèi)的德育教育并沒有涉及到學生的具體教學內(nèi)容。表現(xiàn)為,學校高喊學生應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成為祖國發(fā)展的棟梁,成為令全社會尊敬的人士??蓪W校卻并沒有明確學生德育學習的具體要求,學生并不知道應怎樣做才能夠成為有用的人才。教育內(nèi)容的之后,無法為社會培養(yǎng)社會所需人才。這不僅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了社會的進步。
如果目標過大,那么學生將會人為德育品質(zhì)的學習難度過高,進而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如部分學校將不求回報,只講奉獻的思想作為德育標語,要求學生一味地奉獻自我,但卻沒有告訴學生應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風險。此外學校也沒有明確什么才是大公無私,一些學生在這樣錯誤的思想引導下,會產(chǎn)生錯誤的意識,認為高尚的行為是為人的行為,作為平凡人的自己并不需要遵守高尚的行為,保持高尚的道德。所以德育教育往往得不到教育工作的檢驗。
教師作為德育工作開展的先行者與引領者,教師必須加強德育教育重視,意識德育教育作用。教師在評價學生行為時,應站在客觀的一面,而不是利益一面[3]。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多方面考慮,制定學生德育學習的標準,保障學生能夠在德育教育中真正受益。將德才兼?zhèn)渥鳛榻逃砟?,是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的重要措施?/p>
為提高德育教學水平,教師還要了解不同時期的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為學生構建民主、平等的學習平臺,明確學生成長需要,使用各種傳播工具與媒體,為學生展開形式新穎有趣的德育學習活動。如知識競賽、文娛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熏陶,在互動中充實德育內(nèi)容。這么做不僅使德育內(nèi)容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道德,明白道德并不是只有偉人才具備的素養(yǎng)。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德育教育同樣如此。學校、家庭、社會應建立合作關系,家庭教育應在平時關注學生的德育成長進程,社會則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策劃稿那張環(huán)境。學校要積極學習先進的德育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優(yōu)質(zhì)人才。
德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核心工作,特別是基礎教育時期,德育工作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良好的德育素質(zhì)對學生有著一生的影響,是學生能夠順利融入社會,被他人接受的重要素養(yǎng)。在新時期背景下,中小學德育教育面臨著重大挑戰(zhàn),建立系統(tǒng)化的德育目標和科學的德育方向,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經(jīng)過程,同時也是社會對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1]夏翠蓮.實施小學德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7(51):43.
[2]劉霞.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87-88.
[3]尚正邦.對目前中小學德育銜接問題的分析[J].吉林教育,2016(45):152.
under the promotio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moral education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endowed with new ideas and tasks. At this stag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has not adapt to the new period, so we must dem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t present stage, a new round of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student main body status and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the key of the education training, the students accept the channels increasingly diverse knowledge and learning knowledge, moral education impact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a series of changes, the school how to innovate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has become a teacher must focus on hot topics.
new perio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moral education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7.10.320
G631
A
1672-9129(2017)10-02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