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璐
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能力
一、以課堂教學為起點,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潔白的墻壁、固定的黑板、插秧式的桌椅……這種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整齊劃一,但它卻缺乏一種溫馨的樂學環(huán)境及有利的認知環(huán)境。因此,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使教室變得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2.以各種形式再現(xiàn)生活。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根據(jù)課文開展心得交流會、辯論會,讓學生說一說,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升華對課文的理解;或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種生活化的訓練讓學生加強情感體驗與實踐體驗,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思維。
二、有生活,語文課堂才能精彩
“源于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特點。貼近生活,讓語文教學“生活化”,是重塑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同時又是語文課堂生動、活潑、精彩的物質保證。
記得我在教學“席”這個生字時,讓同學們組詞語,當同學們組出“出席”這個詞語時,我要同學們講講這個詞的意思,其中有個男孩站起來做著動作大聲說:“就是村里的人在一起吃席,快要開席時,管事的人說一聲‘出席嘍,這樣端盤的人員就該上席了?!辈坏人f完,同學們就前仰后合地笑開了,為他的理解,也為他的動作和語言。發(fā)言的這位男孩是我們班的班長,他爺爺是村里有名的理事人,哪家有紅白喜事準少不了,他是見多了,所以一下子就聯(lián)系上了“出席”這個詞。其實,“出席”這個詞的書面意思并不是他所說的這樣,可他的理解我也找不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可見生活處處皆學問。
三、關注生活,引導觀察
作文內容從哪里來?學生作文的內容就是要靠平時對生活素材的積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必須從觀察、關注生活入手,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把生活當成作文內容的選擇之地。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主要途徑。只有引導學生觀察,才能從生活中獲得寫作素材,寫起文章來,內容才會有血有肉,真實感人。如有次下午我正在上課,突然聽到外面有許多麻雀的叫聲,尋聲望去,嗬,黑壓壓的一片,這么多一群麻雀忽飛忽停,喳喳地叫著,學生也被吸引住,情不自禁地一齊把目光投向窗外。于是我就讓他們都站起來,走到窗口觀察這一景象,學生們無不驚嘆,就在他們一聲聲的歡呼和驚嘆中,一篇篇生動形象的習作應運而生。在習作中指導學生觀察,還可讓學生把視線從學校生活轉向家庭生活,及時記下自己的點滴見聞。布置學生回去觀察家中的景、物,引導學生從幾個方面去觀察并記下來,經常布置學生回去參加家務勞動,把勞動時的情境、心情描述下來。如此引導學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學生懂得作文的內容來自生活,懂得只有關注生活,學會觀察,才會獲得源頭活水。
四、拓展生活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因此,我們要讓學生走進現(xiàn)實生活中,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同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如在學了《只有一個地球》后,為了讓學生對環(huán)保狀況、環(huán)保知識了解得更深刻,就可以布置學生寫一份調查報告,鼓勵學生到工廠、農村、環(huán)保部門等去參觀、訪問,也可以到圖書館借閱相關的報紙、雜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今世界處于網(wǎng)絡技術與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還應該讓學生通過計算機從網(wǎng)上有針對性地查找自己所需的材料。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xiàn)。
首先,是教師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的活動,如學了《鳥的天堂》等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向家長、朋友介紹那兒的美景;文如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宣傳等實踐活動等。
其次,是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如參觀訪問,與兄弟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徐海霞.語文與生活\[J\].語文教學通訊,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