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金融業(yè)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大,民間資本作為一種新的借貸形式逐漸活躍起來,一定程度地緩解了銀行信貸資金缺乏的問題。但是,民間借貸本身具有風險大、易引發(fā)犯罪等缺點。本文分析了涉及民間借貸引發(fā)案件的發(fā)案原因,提出了民間借貸的法律保護及防范對策。
關鍵詞:民間借貸;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8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8-0066-02
作者簡介:余茜,女,湖北警官學院,講師。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金融行業(yè)調控力度的加大,在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民間資本作為私營企業(yè)和個人的資金,不斷地豐富活躍地出現在公眾視眼。它作為一種資源豐富、操作快捷靈活的融資手段,在新的經濟體制下,從某種意義上說,緩解了銀行信貸資金不足、貸款發(fā)放滯緩的問題,成為融資領域不可或缺的補充,一定程度地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但是同時,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在國家信貸緊縮、調整產業(yè)機構的背景下,民間資本由前期的高度活躍走向低谷、衰退甚至崩盤,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集資詐騙、貸款詐騙、上訪維權等不斷見諸報端,一些非法集資活動逐步暴露,危害了經濟發(fā)展秩序,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易引起連鎖反應。民間借貸的非正式性、非保障性可能會導致許多社會問題,甚至從私人手中借錢,主要從事隱蔽的私下交易,雙方之間的借貸主要靠聲譽來維持。在現實中,常常出現貸款手續(xù)不完整,缺乏抵押擔保,缺乏法律保護,一旦遇到情況變化,容易引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本文分析了民間借貸的含義特點、潛在風險,對民間借貸的發(fā)案原因和社會危害作一淺析,并提出防范對策。
一、民間借貸的有關概念
(一)民間借貸的含義
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借貸的行為。這種行為與經金融機構批準設立的金融監(jiān)管部門在企業(yè)的貸款和分支機構的融資行為不同,其不需要金融監(jiān)管部門同意,僅以雙方承認有效即可。根據民間借貸的現實形態(tài),可以分為個人與個人之間以及個人與企業(yè)之間的借貸。一般意義上的民間借貸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以相互約定而進行貨幣或其他有價證券借貸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其延伸的涵義還包括個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貨幣或有價證券的借貸。我們通常所說的民間借貸即一般意義上的民間借貸。
(二)民間借貸的特點
民間個人借貸活動要在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有關規(guī)定的指導下進行,應遵循自愿互助、誠實信用的原則。
一是貸款手續(xù)簡便。在現實生活中,辦理銀行貸款時需要提供很多材料,如營業(yè)執(zhí)照、法人證書、驗資報告等材料,而民間借貸要求比較簡單,沒有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需要貸款方提供房產證明及還貸能力,簽訂借貸合同。
二是資金獲取方便。銀行發(fā)放貸款有一系列的審批程序,從資格審核、材料提交再到貸款發(fā)放,走完正常的貸款程序,獲批貸款,歷經的時間大概一個月左右,如果是優(yōu)質客戶或長期合作客戶,至少也需半個月時間左右;相比而言,民間借貸一般三天時間左右甚至更短的時間即可獲得貸款資金。
三是貸款要求少。部分小型企業(yè)因為資質和運營問題,到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會要求中小型企業(yè)提供足夠的抵押擔保物,而往往因為貸款風險大、需求額度小、管理成本高而受阻。而民間借貸則沒有這方面問題,基本上沒有門檻限制,更加適合于急需資金周轉的個人和企業(yè)。
四是辦理貸款效率高。在還貸方式上,民間借貸較為靈活,可以即借即還,資金使用頻率高。相比而言,銀行貸款期限要求以定期形式出現,提前還貸需向銀行方提出申請方可辦理。
二、民間借貸潛在風險和社會危害
(一)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形式的民間借貸存在的潛在風險
一是風險防范的體制不健全。小額貸款、融資和擔保提供了一種新的方便的融資途徑,但在業(yè)務辦理上比銀行貸款承擔更大的風險。一些不符合銀行貸款審核規(guī)定的貸款客戶,轉而用民間借貸的形式進行融資擔保。民間借貸形式的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公司無法進入中國人民銀行信用報告系統(tǒng),因而對貸款對象的貸款調查和風險防范有一定的難度,從而貸款風險防范能力較差。
二是監(jiān)管制度和職能不明確。由于民間借貸的相關金融業(yè)務,不隸屬于國家金融機構,政府職能部門運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程序,在不同的工作階段進行監(jiān)管,提出指導意見,但沒有日常常態(tài)化的監(jiān)督管理部門。
三是從業(yè)人員素質還有等提高。由于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公司起步晚、制度不健全,絕大多數公司還沒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也沒有完善的人員管理準則,既有銀行業(yè)人員,也有臨時拼湊的人員,甚至還有公司管理層的家屬,容易發(fā)生利用職務便利的犯罪。從業(yè)人員和素質普遍偏低,缺乏專業(yè)知識,隊伍流動性較大。
(二)不規(guī)范的民間借貸行為帶來的不良后果
一是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管理。因為民間高利貸借款隱蔽性較強,而且資金來源主要集中在親朋好友和熟悉的社會關系中,往往很難發(fā)現。一旦出現問題,會嚴重擾亂金融管理秩序,損害國家的金融穩(wěn)定。
二是易誘發(fā)社會矛盾和違法犯罪行為。伴隨民間借貸,時常出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此類案件涉及面廣,受影響的人數多,被騙金額較大,既有傾家蕩產的,也有東借西湊的,只要發(fā)生受騙事件,影響極其惡劣,經常引發(fā)上訪鬧事等社會問題,同時也會導致故意傷害他人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三是破壞社會安全穩(wěn)定。由于民間借貸的短期借款和高額利息,債務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難以全部償還所有債務。還有部分債務人在多個延遲的情況下仍無法支付,或因復利不能償還,很顯然會造成巨額的債務,既影響家庭和睦,同時也會對責任保證人帶來了大量的債務,給保證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增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由于民間借貸的不規(guī)范,導致部分企業(yè)破產、公司倒閉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引發(fā)大型的群體性事件,嚴重擾亂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
三、民間借貸案件的原因分析
一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由于相關法制的不健全,現行法律合同關系中對債權人的保護不夠,因違約不守信用的行為而帶來道德成本、經濟成本和法律成本不高,很難受到正當的法律制裁和經濟制裁,不守信用、惡意債務的現象經常發(fā)生。
二是投機追富的物欲熏心。由于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不容樂觀,當前民間的投資渠道不多,存放在銀行的個人資金,利率不高,相比較而言,物品的價格卻漲幅較大。因此,民間借貸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個人寧愿把錢用于私人借貸市場高利息,而不是將閑置現金存放在銀行。
三是法律和風險防范意識淡薄。通常的民間借貸往往發(fā)生在熟人或親朋好友之間,有的沒有設定抵押,少數一部分甚至沒有打借條,在發(fā)生訴訟時提供證明困難。
四是民間資金借貸相對容易。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部分民營企業(yè)產品價格不高、資金回籠困難等等情況導致資金鏈斷裂,經費運轉比較緊張。民間借貸可以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快速融資,如果企業(yè)管理經營不善,償還高額利息而利潤減少,甚至出現虧損,導致還款能力減弱,從而引發(fā)大量的民間借貸糾紛。
四、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對策
2015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對民間借貸的有關合法性問題作出了統(tǒng)一規(guī)定。通過該規(guī)定,我們可以看到受法律保護的是合法的借貸關系。因此,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入,民間借貸必須要合法依規(guī)進行。
(一)強化風險防范意識教育進一步增強法治思維,加強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與宣傳,引導人們自覺運用法律知識,學會使用法律手段來加強民間借貸風險預防,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同時,要加強金融知識宣傳和教育,提高金融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促使正當理性地對待和處理債務,依法規(guī)范借貸行為,加強借貸行為約束管理,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二)加強信息情報的收集要加強民間貸款的有關動態(tài)分析與研究,及時把握和預測各種風險和不穩(wěn)定因素,提出工作預案。通過有關經典案例的調查與分析,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民間借貸非法案件的處理情況,進一步彰顯打擊非法民間借貸活動的決心。同時,在銀行、學校、車站等公共場所公開宣傳防騙知識,進行常見的騙貸手段風險警示教育,引導人們認識到風險,從而進行理性投資,擠壓民間借貸引發(fā)違法犯罪案件的空間。要進一步加強相關情報信息收集工作,加強網絡信息監(jiān)控,做好輿論引導,防止各種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
(三)完善個人信用登記系統(tǒng)進一步完善有關社會制度,建立起全方位的個人信用查詢系統(tǒng),弘揚誠實守信,打擊失信違約,讓忠實的人得到實惠,讓失信的人受到懲罰,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和環(huán)境土壤。政府各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溝通和協(xié)作,完善有關工作機制,加強誠信教育,形成良好的遵紀守法、誠信友愛的工作生活和政治生態(tài)。
(四)加強金融制度改革創(chuàng)新經濟要發(fā)展,資金是關鍵,要切實解決中小企業(yè)融資困難的問題,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國有各大銀行要增強服務理念,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降低中小企業(yè)的借貸標準。同時要支持小額貸款公司等中小型金融機構,充分發(fā)揮其職能作用,為中小型企業(yè)減少融資的難度。
(五)進一步加強監(jiān)督管理和處理要統(tǒng)籌研究關于民間借貸的具體管理意見,強化私人銀行的合法權益,完善工作制度,加強指導與監(jiān)督。對民間借貸引發(fā)的違法犯罪案件,政府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打擊處理力度,確保人民財產安全,確保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會安全穩(wěn)定。
總之,民間借貸作為一種融資方式,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發(fā)展的同時,也會給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帶來阻礙。有關職能部門要提高警惕,促使民間借貸逐步向規(guī)范化、制度化方向發(fā)展,使其在緩解銀行信貸資金不足,支持地方經濟發(fā)展方面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孟亮,蔣文華.我國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47-54.
[2]張朝輝.試論民間借貸風險及預防措施[J].法制與社會,2013(2):169-170.
[3]郭新芳.民間借貸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經濟研究導刊,2013(34):129-132.
[4]王黎,李燁峰.民間借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稅金融,2013(7):43-44.
[5]趙勇.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機制[J].中國金融,2012(5):86-87.
[6]祖彤.論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風險及其防控對策[J].學術交流,2013(5):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