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文
11月30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diào),“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之中,……努力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币鋵嵅⑦_到這一要求,需要包括廣播影視工作者在內(nèi)的每一位文藝工作者多上“心”去擔當。
要一“心”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堅持服務人民,用積極的文藝歌頌人民,是每一位文藝工作者應樹立的價值導向。文藝創(chuàng)作的前提是要弄清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廣播影視文藝工作者永葆藝術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以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去觀照人民的情感和命運。歷年來獲得“五個一工程”的作品,無一不是植根于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的精品佳作。
實踐證明,那些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精品佳作的鏡頭和筆觸都是對準人民的,其所反映和承載的時代感和時代感更加厚重。文藝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產(chǎn)品,文藝創(chuàng)作不僅要注意經(jīng)濟效益,更要注重社會效益。文藝工作者不能因為追求利潤而忽視文化擔當,不能因為所謂的“眼球效應”而忘記精神引領。只有心里裝著人民,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市場誘惑面前不為所動,不忘為民的初“心”。
要癡“心”向上。文藝工作者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同于一般的腦力勞動。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文藝工作者要創(chuàng)作出“代表一個時代風貌”“引領一個時代風氣”,符合社會審美期待的作品,就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時間,付出常人無法理解的艱苦,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癡心與耐心,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份執(zhí)著。藝術史上那些光照古今的鴻篇巨著,無一不是創(chuàng)作者“癡”心不改的泣血之作。只有癡心才能不會受外界紛擾,才能不會浮躁迷失,才能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筑就文藝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