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讓食物衛(wèi)生安全
齊國丞相管子首先從食材安全的角度,提出要預防夏季食物中毒的問題。那么,食物制作中和做成成品后,如何防止被污染?古人也想出了不少招數(shù),其中有一種“巾幕”最簡單實用,即用干凈的紗布或網(wǎng)罩將食物覆蓋或罩起來,以防灰塵或蒼蠅落上,弄臟食物。
秦漢時期,“巾幕”已成為民間常規(guī)的食物保潔手段。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幕”:“帷在上曰幕,覆食案亦曰幕?!币馑际牵♂U谏w在上面的叫幕;遮蓋擺放食物幾案的紗帳也叫幕。
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條中,記錄了多種易出現(xiàn)食品衛(wèi)生問題的情況,其中一條稱:“凡蜂蠅蟲蟻等,多集食上,食之致瘺。”唐孫思邈《千金要方·養(yǎng)性》也認為:“飲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人。”
將食物罩起來,可有效地防止蠅蟲叮咬,保證食物衛(wèi)生。而將盛裝食物的餐具洗凈,則是古人對付食物不潔的最普遍手法?,F(xiàn)在不少家庭都選擇餐后洗餐具,其實洗完的餐具放置數(shù)小時后,熱別在高溫的夏天,仍然容易滋生病菌,在盛裝飯菜前應再洗一下。所以,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滌杯而食,洗爵而飲,浣而后潰,可以養(yǎng)家老?!?/p>
對于做飯菜時的衛(wèi)生要求,古人并不是戲語說的“不干不凈,吃了沒病”。清朝美食家袁枚曾提出“四多”觀點,以保證制作食物時干凈衛(wèi)生,即《隨園菜單》中“潔凈須知”條所謂:“多磨刀,多換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在做菜時,“口吸之煙灰”、“頭上之汗汁”、“灶上之蠅蟻”、“鍋上之煙煤”等都不能落入菜里面,否則菜就不衛(wèi)生了。袁枚稱:“雖絕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之矣?!?/p>
(倪方六/文,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