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愛民+齊再利+李玉強
[摘要] 目的 對應用早期顱骨修補方式對患有腦外傷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方便選擇2014年5月—2016年5月該院收治的患有腦外傷疾病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治療組43例。采用常規(guī)開放手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早期顱腦修補術與腦室腹腔引流術聯(lián)合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 結果 治療組患者在腦外傷疾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評分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治療組腦外傷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總有效率90.7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9.77%(P<0.05)。結論 應用早期顱骨修補方式對患有腦外傷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 早期顱骨修補;腦外傷;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a)-008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arly cranioplasty in treatment of brain trauma.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rain traum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n surgery,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arly cranioplasty an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range of nerve function deficit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ig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effect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brain traum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0.70% vs 69.77%)(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arly cranioplasty in treatment of brain trauma is very obvious.
[Key words] Early cranioplasty; Brain trauma; Treatment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方式發(fā)生的改變,交通事故和建筑工地等意外事故損傷疾病的患者人數(shù)呈現(xiàn)逐漸增多的發(fā)展態(tài)勢[1]。由于外傷原因所導致的顱腦損傷疾病患者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已經成為目前基層醫(yī)院顱腦外科中較為常見一種疾病[2]。顱腦損傷疾病的出現(xiàn)不僅僅會對廣大精神層面造成較大的壓力,還會由于腦組織顱骨保護屏障的缺失,受傷和繼發(fā)性癥狀就會隨之產生,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3]。外科手術屬于目前臨床對顱腦損傷疾病實施治療的主要方法,但是治療的時候需要對部分顱骨實施暫時性切除處理,這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的恢復過程造成不良影響,導致驚恐心理的出現(xiàn),等到患者的病情表現(xiàn)相對穩(wěn)定之后可以再次實施顱骨修補術[4]。該次對該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間應用早期顱骨修補方式對患有腦外傷疾病患者43例開展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86例腦外傷疾病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治療組43例。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體重41~76 kg,平均(53.8±7.5)kg;年齡29~84歲,平均年齡(54.7±6.1)歲;顱腦外傷發(fā)病時間1~16 h,平均發(fā)病時間(7.3±1.8)h;交通意外傷患者18例,摔傷患者13例,鈍器傷患者7例,高處墜落傷患者5例;治療組男24例,女19例;體重44~72 kg,平均(53.5±7.2)kg;年齡29~87歲,平均(54.3±6.4)歲;顱腦外傷發(fā)病時間1~19 h,平均發(fā)病時間(7.1±1.4)h;交通意外傷患者19例,摔傷患者15例,鈍器傷患者7例,高處墜落傷患者2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規(guī)開放手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早期顱腦修補術與腦室腹腔引流術聯(lián)合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主要措施包括:①顱骨修補術操作:選擇鈦板螺釘系統(tǒng),手術操作開始前對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并進行三維重建,骨窗邊緣位置能夠充分顯露之后,覆于骨窗的表面位置,然后對位置并修剪情況進行調整,采用配套的自攻鈦釘實施固定之后檢查確定效果良好。②腦室腹腔引流術操作:將患者的枕骨結節(jié)上方6 cm位置的頭皮切開,使顱骨外板能夠充分顯露出來,在骨板中央位置實施鉆孔、電凝止血,并將腦膜切開,之后放置腦室引流管,在劍突下5 cm左右的位置做手術操作切口,對深筋膜層進行逐層分離處理,在表面做皮下隧道,將通條植入到相應位置,再在鎖骨上窩上位置做個小操作切口,引出通條,連接腹腔管和腦室管之后進行必要的調試,最后在左下腹位置做切口,并進入腹腔,腹腔管的遠端位置應該放置在盆腔,對引流管暢通性進行觀察,確認處于暢通狀態(tài)之后對切口進行縫合處理。
1.3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在腦外傷疾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評分的改善幅度、手術治療效果等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4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系統(tǒng)對腦外傷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評分的總分為15分,達到或超過13分為優(yōu),9~12分之間為良,不足9分為差[5]。
1.5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經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在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評分的改善幅度
治療組神經功能損傷評分的改善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腦外傷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開放手術方式治療后腦外傷疾病控制優(yōu)良率水平達到69.77%;治療組患者采用早期顱腦修補術與腦室腹腔引流術聯(lián)合方式治療后腦外傷疾病控制優(yōu)良率水平達到90.7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對腦外傷疾病實施治療的方法仍然為手術,大多數(shù)重型腦外傷疾病患者,都需要通過開顱血腫清除術方式進行治療,甚至還需要實施去大骨瓣術,使顱內高壓水平降低[6]。但由于外傷和先期手術,會導致腦積水、顱骨缺損、腦膨出等相關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去骨瓣術進行治療之后,皮瓣的支持作用會被喪失,大氣壓會致使去骨瓣側腦脊液和腦血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發(fā)生紊亂,顱骨缺損病變面積較大,對顱腦的平衡造成破壞,從而使腦組織發(fā)生移位、變形、腦室擴大等情況,使腦積水程度加重[7]。經早期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后,大多數(shù)患者的局部腦組織都會發(fā)生塌陷、位移,使損傷程度加重,且最佳恢復期在3個月以內,延期顱骨修補手術患者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錯過最佳恢復期的治療[8]。顱內感染屬于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腦外傷術后并發(fā)癥,主要由于清創(chuàng)不徹底、修補材料與人體存在相斥反應、手術流程中存在污染等原因。所以術前應該進行抗感染,術后發(fā)生感染的患者應該積極抗感染,并實施病灶擴大清創(chuàng)術處理。導致腦脊液漏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為,在實施顱骨修補術的時候,對原骨窗邊緣進行分離、暴露的操作不慎,會出現(xiàn)硬腦膜和蛛網膜破裂,沒有能夠對硬腦膜進行及時縫合,或未縫合導致術后術腔積滿腦脊液,而從傷口的位置漏出。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早期顱骨修補術方式治療的治療組患者的腦外傷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0.70%,明顯高于接受常規(guī)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69.77%,且治療期間對照組有9例不良反應出現(xiàn),而治療組僅有1例,上述研究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劉燦達[9]所做研究的相關結果(早期顱骨修補術與常規(guī)手術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91.4%和72.3%)非常相似。充分說明應用早期顱骨修補方式對患有腦外傷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優(yōu)勢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對于顱骨缺損的病灶面積相對較大、缺損區(qū)的皮下位置出現(xiàn)腦組織往復移位、暫時沒有出現(xiàn)相關神經癥狀的患者,在自身的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早的實施顱骨修補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黃紹崧,林偉,溫玉星,等.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在腦外傷治療中的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2,34(10):1491-1492.
[2] 陳金昌,謝靜義.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治療14例重型顱腦外傷病例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19):159-160.
[3] 馬愛群,彭璞,祝超永,等.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在腦外傷治療中的作用[J].健康之路,2013,12(6):139-140.
[4] 毛豐,袁賢瑞.早期顱骨修補在腦外傷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9):35-36.
[5] 溫寶泉,彭遠強.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在腦外傷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1):135-136.
[6] 萬心軍.腦外傷采用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8):41-42.
[7] 王富強.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治療腦外傷的效果分析[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3):465.
[8] 吉子拉洛,劉懿.早期行顱骨修補術及腦室腹腔分流術對腦外傷預后的影響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 19(12):2047-2048.
[9] 劉燦達.同期顱骨修補聯(lián)合腦室-腹腔分流術對腦外傷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9):27-28.
(收稿日期:2016-11-08)
[作者簡介] 田愛民(1972.8-),男,山東濟南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