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毒性中藥蟾酥質量研究現狀及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2017-04-06 21:23:13李宗云曲婷王鵬飛陳兩綿王智民
        中國中藥雜志 2017年5期
        關鍵詞:質量控制

        李宗云+曲婷+王鵬飛+陳兩綿+王智民+高慧敏

        [摘要]蟾酥來源于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的干燥分泌物,是我國傳統名貴動物藥品種,也是國務院頒布的需要特殊管理的28種毒麻中藥品種之一。蟾酥富含蟾蜍甾和吲哚生物堿類成分,具有強心、抗腫瘤、鎮(zhèn)痛、局麻等多種藥理活性。該文從混偽品鑒別、質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系統歸納了蟾酥質量研究現狀,分析了影響質量的關鍵因素(基原品種、產地、初加工、炮制等)及存在問題,為完善蟾酥及其制劑的質量標準,提升質量控制水平,確保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關鍵詞] 蟾酥; 蟾蜍甾; 吲哚生物堿; 質量控制

        [Abstract] Toad venom (Chansu) is prepared from the dried secretion of Bufo bufo gargarizans or B. melanostictus. It is not only one of the famous and expens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 from animal origin, but also one of 28 kinds of toxic TCMs to be required for special management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ansu contains the rich bufadienolides and indole alkaloids, and displays various bioactivity including cardiotonic, anti-tumor, analgesia, and local anesthesia. Based on the published references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advance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dulterant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toad venom was summariz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standards and promote the level of quality control of toad venom and its preparations.

        [Key words] toad venom; bufadienolides; indole alkaloids; quality control

        蟾酥是我國傳統名貴動物藥品種,也是國務院頒布的需要特殊管理的28種毒麻中藥品種之一[1]。2015年版 《中國藥典》收載蟾酥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膚腺的干燥分泌物,味辛、溫,有毒,歸心經,具有解毒、止痛,開竅醒神之功效,用于癰疽疔瘡,咽喉腫痛,中暑神昏,痧脹腹痛吐瀉[2]。蟾酥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蟾蜍甾、吲哚生物堿、膽甾醇的代謝產物以及氨基酸和少量的腎上腺素等其它類化合物,其中蟾蜍甾和吲哚生物堿是主要活性成分,蟾蜍甾以日蟾毒它靈、沙蟾毒精、蟾毒它靈、蟾毒靈、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為主,吲哚生物堿以5-羥色胺和蟾蜍色胺為主[3]?,F代研究表明蟾酥具有強心、抗腫瘤、鎮(zhèn)痛、局麻等多種藥理活性,特別是其抗腫瘤活性成為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4]。蟾酥臨床應用廣泛,療效確切。《部頒標準》和《中國藥典》88個成方制劑(329個批號)均含有之,最著名的有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牙痛一粒丸、蟾酥注射液等。隨著中藥大品種的技術升級和銷售量的增長,對蟾酥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導致藥材價格攀升,商品蟾酥品種混雜、摻雜、摻假現象普遍存在。鑒于蟾蜍甾的高活性和高毒性,安全窗較窄,若用量把握不當,很容易引起中毒反應的發(fā)生;同時,蟾蜍色胺類成分具有致幻活性,與蟾酥的安全使用也密切相關。因此,嚴格控制蟾酥藥材及飲片的質量尤為重要?;诖耍疚膹幕靷纹疯b別、質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系統歸納了蟾酥質量研究現狀,分析了影響質量的關鍵因素(基原品種、產地、初加工、炮制等)及存在問題,為完善蟾酥及其制劑的質量標準,提升質量控制水平,確保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1 質量研究現狀

        關于蟾酥的化學成分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5],迄今為止,已從不同來源的蟾酥中分離鑒定了9個吲哚生物堿和近百個蟾酥甾類成分[3],然而,蟾酥藥材及飲片的品質評價方法相對滯后于化學研究的成果,仍舊處于逐步完善和提高的進程中。傳統的蟾酥藥材真?zhèn)舞b定方法有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6],現代分析方法涉及重量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薄層掃描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液質聯用法等[7-9],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最為常用,液質聯用法的精準度較高。

        1.1 藥材真?zhèn)舞b別 蟾酥價格的攀升(已達1萬~2萬元/kg)導致市售商品藥材出現摻偽品和偽制品,如摻雜淀粉、泥沙、蛋白、蟾蜍皮等[10]。有研究者嘗試將蟾酥粉末制成水裝片進行顯微鑒別,采用雙縮脲試驗和香草醛試驗等理化鑒別方法來區(qū)別正品、摻偽品和偽制品[11-12]。正品蟾酥和一些常見摻偽品的的外觀性狀和理化鑒別特征,見表1。

        分泌物來源的蟾酥經歷產地初加工之后,缺乏平常藥材固有的基原動(植)物的外觀形態(tài),傳統鑒定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DNA 分子鑒定技術的發(fā)展,為動物藥材的傳統鑒別提供了有效的輔助手段?;贑OI 基因條形碼技術的蟾酥藥材分子鑒定,已經被列為2015年度中醫(yī)藥行業(yè)科研專項“名貴珍稀動物藥及混偽品鑒定技術及規(guī)范應用研究”的資助內容,預期成果期望能夠實現蟾酥及其混偽品的標準化鑒定。

        1.2 含量測定方法 蟾蜍甾類化合物是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文獻關于該類成分的含量測定方法報道較多,早期有文獻參考《日本藥局方》第九改正版的重量法測定蟾酥主要成分甾體類物質[14]。越來越多的研究采用HPLC進行定量分析,檢測指標由單一成分轉向多指標同步測定,指標成分主要涉及脂蟾毒配基、華蟾酥毒基、蟾毒靈以及蟾毒它靈、華蟾毒它靈、日蟾毒它靈等極性較大的配基類化合物。LC-MS-MS法能夠實現蟾酥中微量成分的定性、定量同步分析。

        王京輝等選用0.5%磷酸二氫鉀溶液-乙腈(50∶50)(磷酸調節(jié)pH 為3.25±0.02)為流動相,建立了蟾酥藥材中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HPLC測定法,6個地區(qū)9批藥材中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量分別為3.22%~5.62%和2.80%~7.38%。該研究為2000年版《中國藥典》蟾酥藥材含量測定方法和指標成分限度標準的修訂提供了參考[15]。王浩天等建立了蟾酥提取物中華蟾酥毒基和蟾毒靈的HPLC測定法[16],劉冬等進一步對蟾酥提取物3種脂溶性成分華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和蟾毒靈的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進行了優(yōu)化[17]。陳婷測定了江蘇境內10批次蟾酥中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量分別為3.988%~5.111%和2.039%~3.385%,兩者含量總和均符合現版藥典不低于6.0%的要求[18]。董瑋瑋等研究發(fā)現,市場上蟾酥樣品中脂蟾毒配基和華蟾酥毒基的含量差異很大,在14 批蟾酥樣品中只有2 批符合現版藥典規(guī)定,6批樣品為偽制品,不含藥典規(guī)定的指標性成分,而另外6批樣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摻假現象[19]。

        除了上述3個指標成分,蟾毒它靈、沙蟾毒精、日蟾毒它靈等極性相對較大的蟾蜍甾生物活性的廣泛報道,使之在質量控制中的作用逐步被重視,同步檢測日蟾毒它靈、沙蟾毒精、遠華蟾毒精、蟾毒它靈、華蟾毒它靈、蟾毒靈、華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中的4[20],5[21-22],7[23],8種[24]成分的HPLC方法被報道。然而,隨著檢測指標的增多,每個待測色譜峰的純度需要特別關注,比如筆者在建立蟾毒配基類多成分檢測方法的過程中,曾考慮除檢測的5 種成分之外,還同時測定沙蟾毒精和華蟾毒它靈的含量,但是經過系統的色譜條件優(yōu)化之后,沙蟾毒精和華蟾毒它靈的色譜峰純度檢查提示仍不是單一峰,因此最終只進行了5 種成分的同時定量分析[21]?;谶@種情況,液質聯用法進行色譜峰的定性鑒別和峰純度的輔助判定顯得十分必要[24-26],以驗證待測色譜峰的正確性,避免對照品不真實產生的測定結果偏差(如文獻[22]中蟾毒靈的色譜峰在沙蟾毒精之前,可能是兩者對照品存在問題)。

        蟾酥中另外一類主成分吲哚生物堿,是內源性神經遞質5-羥色胺及其代謝產物,具有血管收縮,致幻,細胞毒等活性。同時,五羥色胺是人體的內源性神經遞質,它介導的五羥色胺信號系統在抑郁、焦慮、偏頭痛、高血壓、疼痛和嘔吐等各種調節(jié)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蟾酥中該類物質在其品質評價和質量控制研究中的地位逐漸被關注。張屏等[27]采用HPLC同時測定4種吲哚生物堿和10種蟾毒配基類成分,五羥色胺、N-甲基五羥色胺、蟾蜍色胺、蟾蜍色胺內鹽的量分別為1.90%~5.06%,0.35%~0.85%,0.04%~0.63%和1.29%~5.75%。在建立蟾蜍類藥材中5種吲哚生物堿(五羥色胺、N-甲基五羥色胺、N,N-二甲基五羥色胺、N,N,N-三甲基五羥色胺和蟾蜍噻嚀)含量測定方法的基礎上,檢測了11批次蟾酥樣品中該類物質的含量,發(fā)現五羥色胺、N-甲基五羥色胺、N,N,N-三甲基五羥色胺均具有較高的含量水平,而蟾蜍噻嚀在蟾酥中含量極低(低于檢測限),五羥色胺及其氮甲基衍生物的總量為3.31%~17.40%[21]。也有學者[28]建立了商品蟾酥中單一指標成分5-羥色胺的HPLC測定法,10批樣品中均檢測出5-羥色胺,其量在0.392 6~50.06 mg·g-1。上述研究均為將蟾毒色胺類成分增補為蟾酥藥材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指標提供了方法學參考。

        1.3 指紋圖譜研究 在薄層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分析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統計處理方法對蟾酥進行化學模式識別,在蟾酥質量、產地、種屬、真?zhèn)蔚呐袆e中可以克服人工鑒定的主觀因素,更加準確地判斷蟾酥的真?zhèn)蝺?yōu)劣[29-31]。采用獨立的多類模式識別方法對62個不同產地、不同基原的蟾蜍品種的蟾酥藥材的薄層色譜數據進行處理,結果識別出了花背蟾蜍、黑眶蟾蜍和中華蟾蜍3個基原的蟾酥,并且區(qū)分了南方和北方產中華蟾蜍[29]。采用系統聚類方法選取22批次蟾酥樣品HPLC圖譜中的7種特征峰,能把15批次正品和7批次市售品聚為不同的類別[30]。采用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提取22個自采蟾酥樣品HPLC圖譜的特征,同樣將北方產中華大蟾蜍蟾酥、南方產中華大蟾蜍蟾酥和花背蟾蜍蟾酥分為3類[31]。一定程度上這些早期的研究,是蟾酥指紋圖譜分析的雛形。近年來有學者建立了蟾酥HPLC指紋圖譜分析方法,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蟾酥藥材的化學成分以及各特征性有效成分間峰面積的相對比例,進而反映蟾酥藥材的內在質量,蟾酥藥材判斷真?zhèn)?、評價優(yōu)劣、考察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提供了依據[32-33]。張屏等[27,34]通過不同基原蟾酥的對照用指紋圖譜,能夠區(qū)分不同來源的蟾酥,建議將指紋圖譜增補為蟾酥國家標準中鑒定藥材真?zhèn)蔚囊罁?/p>

        1.4 質量標準現狀 自1963年版《中國藥典》收載蟾酥以來,后續(xù)各版藥典均有收載。1963年版蟾酥藥材質量標準僅有性狀鑒別[35];1977年版修訂了性狀描述,增補了理化鑒別[36];1985年版修訂了鑒別項,增加了以脂蟾毒配基為對照的薄層鑒別,增補了檢查和浸出物項,要求總灰分不得過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2%,氯仿浸出物不得少于18%[37];1990年版刪去氯仿浸出物,增補了含量測定項,采用脂蟾毒配基為對照品,分光光度法測定蟾毒內脂的含量,要求含蟾毒內脂以脂蟾毒配基(C24H32O4)計,不得少于15%[38];1995年版修訂了薄層鑒別項,以蟾酥對照藥材、脂蟾毒配基和華蟾酥毒基作為共同對照溶液進行薄層檢查[39];2000年版修訂含量測定項,采用HPLC法測定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要求含華蟾酥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總量不少于6.0%[40];2010年版在檢查項增補了水分限度,要求不得過13%,至此,我國蟾酥藥材的國家標準逐步完善和提高為包括【性狀】、【鑒別】(理化鑒別和薄層鑒別)、【檢查】(水分、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含量測定】等項內容[41],2015年版《中國藥典》維持現狀。與同期國外法定蟾酥藥材標準對比,《韓國藥典》采用HPLC法,測定蟾毒靈、脂蟾毒配基和華蟾酥毒基的含量,要求3個指標成分含量總和不低于6.0%;《日本藥典》與《韓國藥典》指標相同,但要求3個指標成分含量總和不低于5.8%[34];顯然現版《中國藥典》的蟾酥藥材標準要求最高。但也應該注意到,隨著商品蟾酥價格的攀升,摻雜使假現象普遍存在,對于藥材或飲片的質量評價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版標準的局限性突顯。比如【鑒別】和【含量測定】僅規(guī)定了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TLC 定性鑒別和含量限度,對蟾毒靈、蟾毒它靈、遠華蟾毒精、沙蟾毒精和日蟾毒它靈等其它主要蟾毒配基類成分的含量未作出相應限定。有學者[42]曾對《中國藥典》1995年版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與2000年版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的含量進行限度比較時,2種方法判定的蟾酥樣品合格率存在較大差異,HPLC檢測的2個指標的限度變相降低了20%以上,不能有效地控制蟾酥的質量。再者,蟾毒色胺類成分的總量高達3.31%~17.40%[21],過量的該類成分攝入會擾亂體內的五羥色胺信號系統,當前并未有合適的分析測定方法來監(jiān)控其在藥材中的含量,以達到更安全用藥的目的。

        2 影響質量的關鍵因素分析

        蟾酥具有高活性、高毒性的特點,質量穩(wěn)定均一的原料藥材或飲片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的關鍵。通過梳理蟾酥質量分析的文獻,發(fā)現商品蟾酥質量差異較大,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對于蟾酥質量的標準化至關重要。除了不法商販故意摻假的行為,蟾酥因其基原動物品種、產地、采集季節(jié)和加工方式不同會對其化學組成產生不同影響,這也是致使商品蟾酥質量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

        2.1 基原蟾蜍品種 蟾酥不僅是國務院頒布的需要特殊管理的28種毒麻中藥品種之一,也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二級)野生動植物藥材品種之一。盡管蟾蜍的人工養(yǎng)殖一直受到行業(yè)關注,工信部2011年度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及區(qū)域布局項目中資助了瀕危稀缺藥材蟾酥在安徽省和遼寧省的生產基地建設,2012年度該項目持續(xù)資助了安徽省的基地建設,2015年度工業(yè)轉型升級資金中藥材提升和保障領域項目資助了上海和黃藥業(yè)有限公司牽頭的中華大蟾蜍、蟾酥規(guī)范化及規(guī)?;a基地建設。然而,行業(yè)的普遍共識是,在蟾蜍養(yǎng)殖過程中,從幼蟾到成蟾階段死亡率高一直是當前尚未克服的難題。因此,蟾酥鮮漿的采集仍依賴于野外捕捉蟾蜍進行。2015年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蟾酥來源于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耳后腺及皮膚腺的干燥分泌物。蟾蜍科蟾蜍屬動物品種眾多,我國有10多種,其中分布最廣的是中華大蟾蜍B. bufo gargarizans,其次是花背蟾蜍B. raddei、黑眶蟾蜍B. melanosticus和華西蟾蜍B. andrewsi。有研究表明不同基原的蟾酥蟾蜍甾類成分差異顯著,中華大蟾蜍以蟾毒靈、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為主,黑眶蟾酥、華西蟾酥和花背蟾酥中均未檢出華蟾酥毒基[43];除了未檢出華蟾酥毒基外,黑眶蟾酥中19-羥基蟾毒靈為特有成分,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相符[44]。張屏等[34]認為南美蟾毒精為花背蟾酥的特征峰,沙蟾毒精為華西蟾酥的特征峰,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花背蟾酥以日蟾毒它靈和脂蟾毒配基為主。綜合上述研究,發(fā)現黑眶蟾酥、華西蟾酥、花背蟾酥中所含主成分及其比例關系在不同的研究中結果不同,這可能與各自采集樣品的代表性有關。此外,美洲蟾蜍以南美蟾毒精為主,綠蟾蜍游離蟾蜍甾較少,結合蟾蜍甾較多[44]。這些成分顯著不同的各基原蟾蜍品種,地理上交叉分布,加上捕捉者對動物品種的認識有限,致使容易出現品種混雜現象,勢必導致蟾酥藥材質量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其療效甚至引起中毒,從而帶來臨床用藥的安全風險升級。

        2.2 產地 藥材的道地性強化了產地對藥材品質的影響,意味著生產的藥材品質佳、療效好。蟾酥主產于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以山東臨沂和江蘇南通最為著稱,江蘇南通的啟東市還有“蟾酥之鄉(xiāng)”的譽名。有報道江蘇省內10批次樣品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之和均大于6.0%[18];在江蘇和安徽樣品比較中,蟾蜍它靈、蟾毒靈、華蟾酥毒基含量相對穩(wěn)定,脂蟾毒配基含量則波動較大,但所有批次均符合藥典要求[15,20]。在全國范圍內商品蟾酥比較時,有研究表明分析樣品100%符合藥典要求[23,45],有報告近50%的合格率[21],也有研究顯示僅有少數樣品合格[19,46]??傮w而言,以山東、江蘇、安徽樣品質量較好,河南和四川樣品含量較低;但在鮮漿比較時,在不考慮加工過程對成分影響的前提下,只有山東、遼寧和安徽產的蟾酥符合《中國藥典》的規(guī)定[47]。代表性文獻數據展示見圖1。

        2.3 采集和初加工 不同的產地氣候各異,鮮漿的采集時間不同。長江以南,蟾蜍每年4月開始繁殖,5~9月采漿,其中7~8月是高峰期。華東地區(qū)采漿4月開始,延遲到9月結束[47]?!吨袊幍洹酚涊d多于夏、秋季節(jié)捉蟾、采漿,有學者分析表明秋季采集的中華大蟾蜍耳后腺分泌物中蟾毒配基類成分含量比春季的較高,而且秋季采漿可以避免春季蟾蜍產卵繁殖期,以使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49]。

        合理的采漿方法能夠保證鮮漿外觀品質,通常有擠漿法和刮漿法2種,產地調研發(fā)現農戶多采用擠漿法。在采漿前,將蟾蜍體表洗凈,左手抓蟾,右手持銅制夾鉗,適度用力夾擠,擠盡腺體內的漿液。為了提高漿液的采集量和質量,有必要建立鮮漿采集的標準操作規(guī)范,以實現純凈鮮漿采集過程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

        對采集后的鮮漿進行初加工處理,是影響蟾酥質量優(yōu)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蟾酥傳統的加工方式一般將過篩除雜后的鮮漿鋪在玻璃板、瓷盤或模具中,烘房烘干,溫度控制在60 ~80 ℃[50]。根據干燥介質形狀的不同,蟾酥成品主要有團酥、棋子酥和片酥等不同形式。山東產區(qū)主要團酥、棋子酥,也稱東酥,江蘇以加工片酥為主。不同形狀的蟾酥由于厚度、大小不同,所需干燥時間不同,可能在此過程中主要成分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不同。前期考察了不同干燥方式對蟾酥質量的影響,從蟾毒配基類和吲哚類生物堿這兩類成分的總含量和樣品外觀色澤考慮,冷凍干燥是最優(yōu)的干燥方式,但是綜合考慮加工的相關因素(時間、成本和操作便利性等),60 ~80 ℃烘干是一種經濟實用的選擇,并且與傳統加工方法相符[51]。最近有學者以水分、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考察了片酥加工過程中,室內陰干、室內晾曬、室外曬干、恒溫45 ℃和恒溫80 ℃等干燥方式的干燥效果,綜合成分含量、干燥效率和成本及操作難易度等因素,建議采用室內避光陰干法[52]。而日本學者[53-54]對干燥溫度、干燥時間以及干燥介質(銅、玻璃、丙烯酸樹脂、鋁和不銹鋼)對蟾酥中蟾毒配基類成分的影響進行評價,結果發(fā)現105 ℃下干燥效果好,且在黃銅上干燥質量最佳。通過對鮮漿在不同溫度放置時蟾毒靈、華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隨放置時間延長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指導鮮漿加工成蟾酥前應先在常溫下放置>24 h,再進行干燥加工處理[55]。此外,有學者采用液質聯用法比較鮮蟾酥和干蟾酥化學成分的差異,發(fā)現鮮蟾酥與干蟾酥所含化合物在種類及含量上均存在區(qū)別,與干蟾酥相比,鮮蟾酥在蟾毒配基類成分上的含量低、種類少。推測經過加工特別是經過常溫放置后再加工的蟾酥,結合型蟾蜍甾減少,游離型蟾蜍甾種類和含量增加[56-57]。2項研究結論相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需要進一步商榷,原因在于實驗材料鮮蟾酥和干蟾酥不具有可比性。文獻[56]所用鮮蟾酥來自北京房山蟾蜍,鑒定為黑眶蟾蜍,現采集鮮漿,而干蟾酥為購買自中國食品藥品鑒定研究院的對照藥材,可能為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也可能是兩者的混合品。文獻[57]鮮蟾酥采自江蘇省南京市抓捕中華大蟾蜍耳后腺分泌物,干蟾酥為購自山東省臨沂藥業(yè)有限公司的商品蟾酥。這也提示,在開展鮮漿加工過程成分動態(tài)規(guī)律研究時,測試樣本是同批次鮮漿及其干燥品,研究結論才更具有說服力。

        綜上,不同產區(qū)的鮮蟾酥的采集、加工、干燥和貯藏環(huán)節(jié)尚沒有嚴格的操作規(guī)程,這都會影響到成品蟾酥的質量。生產過程關鍵環(huán)節(jié)有效成分動態(tài)轉移規(guī)律的研究也存在結論不一的現象。因此,有必要在明確成分轉移規(guī)律的基礎上,建立采收、初加工、貯藏等生產過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以保證蟾酥品質的相對穩(wěn)定。

        2.4 炮制方法 蟾酥有毒,臨床入藥多經炮制。傳統的炮制方法有焙法、酒制、乳汁制和醋制等,現在的炮制方法主要有酒浸、乳制和滑石粉燙[48]。1963年版《中國藥典》收載了酒制品和乳制品,以后各版藥典均只收錄了酒蟾酥。由于炮制工藝缺乏規(guī)范化研究,嚴重影響了蟾酥炮制品的質量。以201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酒蟾酥制法為例,“取蟾酥,搗碎,加白酒浸漬,時常攪動至稠膏狀,干燥,粉碎。每10 kg蟾酥,用白酒20 kg”。此工藝只規(guī)定了藥輔比例,但藥材粉碎粒度、輔料用酒、浸漬時間,干燥溫度和干燥時間等細化的工藝參數和技術標準缺失,難以保證酒蟾酥的質量。袁旭江[58]等采用正交設計法,以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總含量為評價指標,優(yōu)選出酒蟾酥的炮制工藝為用2倍量55 %乙醇在60 ℃下炮制12 h后干燥、粉碎,為建立規(guī)范的蟾酥炮制方法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于炮制對蟾酥飲片質量的影響,許多學者開展了不同的有益嘗試,取得的實驗結果差異較大,結論尚不統一。葛莉等[59]對蟾酥酒制前后的質量進行比較,酒制后總蟾蜍甾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付蘭等對蟾酥藥材及酒浸、牛乳浸和滑石粉燙3種炮制品進行質量比較,得出相似的結果,與原料藥材比,炮制品中總蟾蜍甾的含量升高,并且酒制品<牛乳浸制品<滑石粉燙品[60]。然而,此后類似的研究與這一結論并不相符。王志巍等[61]以脂蟾毒配基為指標,評價蟾酥生品及其酒制品和乳制品的質量,結果為蟾酥生品>酒蟾酥>乳蟾酥。許保軍等[62]以總蟾蜍甾和脂蟾毒配基為指標,評價蟾酥生品及其酒制品和滑石粉制品的質量,炮制品中總蟾蜍甾和脂蟾毒配基含量明顯降低,其含量為原藥材>酒制品>滑石粉制品。TLC和HPLC指紋圖譜展示的整體化學模式也提示蟾酥炮制后各成分呈現降低趨勢[63-64]。最近更廣泛的研究[51,65]表明,酒制對于炮制前后蟾酥中蟾蜍甾和吲哚生物堿基本無影響,對于乳制和滑石粉燙,除去輔料量增加引起的間接稀釋作用,對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是基本無影響。以上研究提示,對于蟾酥炮制的研究還不深入、系統和規(guī)范。研究結果偏差較大的原因,可能是檢測方法與評價指標不同對分析結果的影響,更可能是缺乏規(guī)范化的炮制工藝流程和合適的成品質量標準。為此,針對蟾酥炮制工藝開展規(guī)范化研究,揭示其炮制原理、細化關鍵工藝過程的技術參數,制定生產過程的技術規(guī)范和標準,是保證成品質量,進而保障其臨床療效的前提。

        3 存在問題和展望

        蟾酥成分復雜,其質量因基原蟾蜍品種、產地、采收初加工和炮制方法不同而不同。另外據產地調研發(fā)現,在鮮蟾酥采集和干蟾酥加工過程中,存在“采漿者不加工,出售鮮漿;加工者購買鮮漿直接進行加工”的現象。也就是說不同地區(qū)的蟾蜍集中運輸至某集散地(比如江蘇南通)采集新鮮蟾酥或者不同產區(qū)(比如河南、山東、四川)直接采漿,冷凍鮮漿運輸至集散地進行干酥加工,以規(guī)避野生動物保護法規(guī)風險,降低運輸成本。這一過程客觀上加劇了商品蟾酥品種混雜、摻雜使假的現象發(fā)生。再者,蟾酥為名貴動物藥品種,利益驅動下不良商販主觀故意的摻假、制假行為,是蟾酥偽劣品生產和流通的根本原因。現有蟾酥國家標準僅以指標成分華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判別品質優(yōu)劣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構建全面、識別度強的蟾酥質量評價模式,從源頭上保障蟾酥質量,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的關鍵。

        蟾酥是國務院頒布的需要特殊管理的28種毒麻中藥品種之一,也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二級)野生動植物藥材品種之一,它的標準化建設受到國家層面不同程度的重視。除了工信部在蟾酥基地建設方面的大力資助,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共同組織實施的“國家中藥標準化”項目中,蟾酥成為受資助的101種臨床最常用飲片之一,也是獲資助的2種中藥大品種麝香保心丸和血栓心脈寧的重要原料藥之一。從蟾蜍的養(yǎng)殖、鮮漿的采集、干酥的初加工、炮制和貯藏等生產全過程開展標準化建設,有助于引領蟾酥產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然而,由于蟾酥具有毒性和二級瀕危動物藥材雙重屬性[66-67],它的生產、銷售和管理涉及到國家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生產實際相沖突的問題。2013年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管理的通知 》(食藥監(jiān)〔2013〕208號)中明確提出“嚴禁未經批準以任何名義或方式經營中藥飲片、中成藥和其他藥品,嚴禁銷售國家規(guī)定的28種毒性藥材,嚴禁非法銷售國家規(guī)定的42種瀕危藥材”。事實上,在蟾酥實際生產中,鮮漿的采集仍依賴于捕捉野生蟾蜍,而中國青年報“河南農民捕捉87只癩蛤蟆被判3個月拘役”的新聞時刻警醒采漿者法律的嚴肅性;干酥的生產多是藥農收購不同產區(qū)的鮮漿之后,以家庭作坊形式進行加工和干燥。正視法律法規(guī)與生產實際的沖突問題并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對策,是完善蟾酥生產全過程技術規(guī)范和優(yōu)質產品標準的基礎,是推動中藥飲片企業(yè)實現毒性中藥蟾酥標準化量產的原動力,進而推動蟾酥及其中成藥制劑整體質量控制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醫(y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S]. 1998.

        [2] 中國藥典.一部[S]. 2015: 383.

        [3] 吳喜燕,高慧敏,王智民. 蟾蜍類藥材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0, 16(14): 207.

        [4] Gao H M, Popescu R, Kopp B, et al. Bufadienolides and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J]. Nat Prod Rep, 2011, 28: 953.

        [5] Chen K-K, Kovarikova A.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toad venom [J]. J Pharm Sci, 1967, 56(12): 1535.

        [6] 程國華.蟾酥質量研究及其藥理臨床應用進展[J].中草藥,2001,32(2): 184.

        [7] 張英華,王永生,金向群. 蟾酥的含量測定方法[J].長春中醫(yī)學藥學報,1990,6(4): 34.

        [8] 周學敏,程培元,許美娟. 蟾酥成分的分析方法[J].中草藥,1992,23(9): 490.

        [9] 葛勤,康欽樹. 蟾酥的化學及制劑的質量研究近況[J].中成藥, 1998, 20(1): 38.

        [10] 白雪,張莉,齊剛,等.蟾酥的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方法[J].時珍國醫(yī)國藥, 2004, 15(1):226.

        [11] 繆國秀.不同地區(qū)正品蟾酥及其偽品混淆品對比鑒定體會[J].新疆中醫(yī)藥, 2007, 25(1):41.

        [12] 賴新華. 蟾酥的真?zhèn)舞b別法[J]. 基層中藥雜志, 2002,16(2):34.

        [13] 葉鳳英,張桂芝,張雪,等.蟾酥與其兩種偽制品的鑒別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 2003,14(1):28.

        [14] 楊錦鑫,孫根芳,季平. 用重量法檢查蟾酥的質量[J]. 中成藥, 1985(3):11.

        [15] 王京輝,金偉,金紅宇,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蟾酥中有效成分的含量[J]. 中國中藥雜志, 1998, 23(11): 651.

        [16] 王浩天,李爽,王海龍. 蟾酥提取物華蟾毒配基和蟾毒靈含量測定[J]. 人參研究, 2008(1): 29.

        [17] 劉冬,杜守穎,何秀峰,等. 蟾酥中3 種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工藝及含量測定方法[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1,17(3):69.

        [18] 陳婷. HPLC法同時測定蟾酥藥材中華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含量[J]. 西北藥學雜志, 2015, 30(6): 690.

        [19] 董瑋瑋, 周偉, 李順旭, 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蟾酥藥材中脂蟾毒配基和華蟾酥毒基的含量[J]. 中南藥學, 2010, 8(10): 721.

        [20] 徐玲玲,蔡國琴,敬應春,等. HPLC法測定蟾酥中4種蟾毒內酯[J]. 中成藥, 2012, 34(11): 2151.

        [21] 曲婷,高慧敏,陳兩綿,等. 蟾蜍類藥材中吲哚生物堿和蟾毒配基類成分的含量[J]. 中國中藥雜志, 2012, 37(20): 3086.

        [22] 劉小英,劉昕,陳笑天,等. HPLC法同時測定不同產地蟾酥中的5種活性成分[J].中草藥, 2013, 44(6): 760.

        [23] 姬誠,謝媛媛,王義明,等. 國產蟾酥藥材質量綜合評價研究[J]. 中國藥學雜志, 2011, 46(19): 1466.

        [24] Ye M, Guo H, Guo H-Z,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ytotoxic bufadienolide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Chan Su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photodiode array and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ions[J]. J Chromatogr B, 2006,838: 86.

        [25] 殷月芬,張曉理,陳軍輝,等. 高效液相色譜-電噴霧飛行時間質譜分析蟾酥有效成分[J].中國藥學雜志, 2009, 44 (8): 623.

        [26] 王兆基,粟曉黎,劉秋銘,等. 毒性中藥蟾酥質量檢測方法研究[J]. 藥物分析雜志, 2011, 31(6): 1027.

        [27] Zhang P, Cui Z, Liu Y-S, et a1.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toad venom from different origins through a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ufogenins and indole alkaloids by HPLC[J]. Chem Pharm Bull, 2005, 53(12):1582.

        [28] 劉月露,姜姍,李峰. 蟾酥商品藥材中5-羥色胺含量測定[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 18(7): 63.

        [29] 王璽,馬麗娟,潘衛(wèi)東,等. 蟾酥薄層色譜數據的化學模式識別[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1995, 12(4): 250.

        [30] 杜立穎,王愛民,王璽,等. 蟾酥質量的化學模式識別[J].中藥材,1996,19(6):312.

        [31] 喬延江,王璽,畢開順,等. 人工神經網絡在中藥蟾蜍化學模式識別特征提取中的應用[J]. 藥學學報, 1995, 30(9):698.

        [32] 朱玲英,錢大瑋,段金傲,等. 蟾酥藥材HPLC指紋圖譜研究[J].中成藥, 2008, 30(5): 625.

        [33] 姬誠,郭萬周. 蟾酥的高效液相指紋圖譜研究[J]. 光明中醫(yī), 2016, 31(12): 1727.

        [34] 張屏. 不同基原蟾酥類的HPLC指紋圖譜研究[D].沈陽: 沈陽藥科大學, 2006.

        [35] 中國藥典.一部[S]. 1963: 316.

        [36] 中國藥典.一部[S]. 1977: 668.

        [37] 中國藥典.一部[S]. 1985: 344.

        [38] 中國藥典.一部[S]. 1990: 345.

        [39] 中國藥典.一部[S]. 1995: 340.

        [40] 中國藥典.一部[S]. 2000: 316.

        [41] 中國藥典.一部[S]. 2010: 360.

        [42] 錢新忠,曲錦衛(wèi),袁敬. 1995年版與2000年版《中國藥典》之蟾酥的質量標準比較[J].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04, 15(2): 94.

        [43] 金向群,張豁中,曾祥周,等. 不同種蟾蜍耳后腺分泌物中蟾毒配基類化合物的含量測定[J]. 中草藥, 1992, 23(3): 125.

        [44] Gao H M, Zehl M, Leitner A, et al. Comparison of toad venoms from different Bufo species by HPLC and LC-DAD-MS/MS [J]. J Ethnopharmacol, 2010, 131: 368.

        [45] 劉吉華,王靜蓉,余伯陽.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蟾酥中的3種蟾毒內酯[J]. 色譜, 2008, 26 (2):186.

        [46] 袁旭江,沈嘉茵,吳燕紅. 產地對蟾酥藥材質量的影響[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0, 16(4): 75.

        [47] 唐哲棟,吳世福,林桂濤.產地對蟾酥鮮漿成分組成的影響研究[J].山東中醫(yī)雜志, 2014,33(6):488.

        [48] 沈嘉茵,袁旭江,劉波,等.蟾酥的采集加工及炮制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yī)國藥, 2008,19(2):275.

        [49] 金向群,張豁中,姚乃賢,等.薄層掃描法測定春秋兩季中華大蟾蜍耳后腺分泌物中蟾毒配基類化合物含量[J]. 藥物分析雜志,1992,12(1):30.

        [50] 周錫龍.淺談蟾酥的采集加工方法[J].基層中藥雜志,2002,16(4):35.

        [51] 曲婷,陳兩綿,高慧敏,等.產地加工和炮制對蟾酥藥材及飲片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18(17):63.

        [52] 吳世福,王喃喃,林桂濤. 蟾酥不同干燥方法比較研究[J]. 山東中醫(yī)雜志, 2014, 33(8): 665.

        [53] Kazuhito K, Masayuki M. Studies on toad venom (2): examination of drying processing method[J]. Yakugaku zasshi, 2000,120(11):1217.

        [54] Kazuhito K, Masayuki M. Studies on toad venom (3): effect of metals on the quality of toad venom torrefied on a metal plate[J]. Yakugaku zasshi, 2002, 122(1): 117.

        [55] 林煜棠,張超,盛華剛,等. 蟾酥鮮漿中蟾毒配基類成分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探索[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 19(3): 26.

        [56] 賀晶, 李艷, 司南, 等.應用UPLC-Orbitrap質譜分析鮮蟾酥與干蟾酥化學成分差異[J].藥學學報,2014,49(10):1446.

        [57] 王子月, 王洪蘭, 周婧, 等.利用UPLC-TQ-MS比較蟾酥鮮品和蟾酥商品化學成分[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20):3967.

        [58] 袁旭江,袁夢泓,沈嘉茵,等.正交法優(yōu)化蟾酥酒炮制工藝[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6):46.

        [59] 葛莉,張兆瑞,馬瑩,等.蟾酥炮制前后的質量比較[J].中成藥,1993,15(2):16.

        [60] 付蘭,何樹蕓,潘德敏. 蟾酥不同炮制品蟾毒內酯的含量測定[J].中藥材,1990,13(2):25.

        [61] 王志巍,王力,李玉山. 蟾酥的炮制方法討探[J].中醫(yī)藥學報,1994(1):43.

        [62] 許保軍,夏華玲,趙新杰,等.炮制對蟾酥藥材中蟾毒內酯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1998,23(12):722.

        [63] 夏曉琳.有毒中藥蟾酥的血清藥物化學與炮制減毒的初步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 2011.

        [64] 沈嘉茵.蟾酥質量分析及炮制前后指紋圖譜研究[D]. 廣州: 廣東藥學院, 2008.

        [65] 趙旅龍,曹陽,羅國安,等.炮制對蟾酥中四種二烯內酯成分的影響研究[J].中成藥,2009,31(5):759.

        [66] 周躍華,路金才. 關于大毒藥材的范圍及相關問題探討[J]. 中草藥, 2016, 47(1): 149.

        [67] 毛和榮,劉殿剛,高鐵祥. 我國野生中藥材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5, 27(1): 212.

        [責任編輯 丁廣治]

        猜你喜歡
        質量控制
        如何加強土地測繪質量控制
        射線無損檢測在石油化工壓力管道的質量控制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研究
        淺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淺談機車總風缸的制作質量控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58:28
        血型實驗室的輸血檢驗的質量控制與輸血安全探究
        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
        關于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以及質量控制的思考
        淺析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
        淺談在公路橋梁施工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理及控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11:33
        手机在线免费av资源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精品人妻少妇丰满久久久免|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 亚洲国产高清美女在线观看 | 亚洲色欲色欲www|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无码|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国产 中文 制服丝袜 另类| 亚洲视频综合在线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淑女|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 天天躁夜夜躁av天天爽|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日本高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妇人吹潮在线播放| 国产真人无遮挡作爱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一品二品av| 国内自拍色第一页第二页| 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观看| 激情人妻网址| 亚洲天堂av在线网站|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精品| 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国产露脸精品产三级国产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视频| 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 真实人与人性恔配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 国产精品性色av麻豆|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