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辰,宋玉磊,王慕然,黃 芳,高影茜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江蘇省第二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17)
艾煙研究進展
劉辰辰1,宋玉磊1,王慕然1,黃 芳1,高影茜2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江蘇省第二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17)
艾灸作為簡單易行的中醫(yī)治療方法之一,簡單有效[1]。而隨著艾灸的普及,關注度的提高,關于艾灸所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的報道日益增多,現將艾煙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艾煙即艾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煙霧。艾煙成分中含量較高的有桉油精、龍腦、樟腦、側柏酮等。劉美鳳等[2]在以甲醇為吸收劑的情況下,使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分析的艾煙成分有19種。其中4-羥基-4-甲基-2-戊酮含量最多,其余含量較高的成分有2,2,-二噻吩、1,8-桉油精、龍腦、側柏酮等。而艾葉揮發(fā)油中檢測到64種化學成份,含量最高的為1,8-桉油精,其次為龍腦、樟腦等。周次利等[3]研究發(fā)現三年陳蘄艾艾煙的化學成份經GC-MS分析,鑒定出桉油精、樟腦、檜腦以及戊苯、萘、側柏酮等。而靳然等[4]研究中不僅分析出桉油精、側柏酮等成分,更顯示艾絨中易揮發(fā)的成分隨年份增加及艾絨比例增高而減少。
歷史記載?!吨夂髠浼狈健分杏涊d:“中風掣痛,不仁不隨,并以干艾斛汗,揉團納瓦甑中,并下塞諸孔,獨留一目,以痛處著甑目而燒艾熏之,一時即知矣。”《本草綱目》中提到:“瘡疥熏法:熟蘄艾一兩,木鱉子三錢,雄黃二錢,硫黃一錢。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條。每以一條安陰陽瓦中,置被里烘熏”。戰(zhàn)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艾熏治療“朐養(yǎng)”的記載,《莊子》中寫到“越人熏之以艾”,《艾賦》中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煙”之說。古代民間也有艾煙可防病、避瘟疫之說。
抗菌消毒作用。梅全喜[5]研究發(fā)現艾煙對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甲及乙型鏈球菌、傷寒桿菌等常見致病菌以及14種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郭艷玲等[6]研究發(fā)現蒼術、艾葉煙熏的空氣消毒效果與傳統紫外線消毒效果相當,且在關閉門窗和無人活動的狀態(tài)下,艾薰消毒效果更佳。
用于肛周疾病術后恢復。劉濤等[7]對100例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隨機分組,經基礎治療后,使用艾煙熏灸治療和微波治療儀對照治療。研究表明艾煙熏灸治療可明顯緩解并持續(xù)緩解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口換藥疼痛,同時可縮短創(chuàng)口恢復時間。李寧等[8]將60例痔瘺術后尿潴留患者隨機分為溫和灸組、熱敷組和遠紅外線組各20例,結果溫和灸組導尿2例(10.0%)、熱敷組10例(50.0%)、遠紅外線組9例(45.0%),溫和灸組導尿率低于其他兩種治療方案(均P<0.05)。提示溫和懸灸治療痔瘺術后尿潴留較下腹局部熱敷治療及遠紅外線照射治療能更有效地降低安插導尿管的幾率。并認可其作用機制與艾條燃燒所產生的焦油樣物質經皮膚滲透有關[9]。
治療真菌性皮膚疾病。何斌[10]對154例浸漬糜爛型足癬中的78例用艾煙熏灸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89.74%、對照組58.55%,且艾煙熏灸治療操作簡便易行,無痛無創(chuàng)傷。觀察發(fā)現艾煙熏灸見效快,經治療后不易復發(fā)。魏孜孜等[11]觀察比較外耳道涂藥(咪康唑乳膏)、艾煙熏耳和涂藥艾煙熏耳結合3種外治方法治療耳真菌病的臨床效果。將73例(88耳)真菌病患者隨機分為艾熏治療組26例(33耳)、結合治療組23例(29耳)、對照治療組(常規(guī)治療)24例(26耳)。對照組予咪康唑乳膏外耳道外用,艾熏治療組采用艾煙熏治外耳道法,結合治療組以咪康唑乳膏外用結合艾煙熏治外耳道。結果治療后1個月、1年總有效率3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艾熏治療組和結合治療組治愈率較對照治療組高(P<0.05),艾熏治療組與結合治療組治愈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艾熏法治療外耳道真菌病治愈率高,療效較好。
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崔瑩雪等[12]研究發(fā)現,用艾煙干預的動脈硬化載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模型的肝細胞內的CD36明顯降低,即艾煙可以防止肝細胞過度攝取脂質,降低肝臟脂肪性病變的幾率。研究表明艾煙干預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艾灸治療。認為艾煙此作用可能是艾灸療法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之一。黃暢等[13]觀察了艾灸及艾煙對ApoE-/-小鼠相關氧化應激指標的影響。研究表明艾灸和艾煙均可調節(jié)機體的SOD、MAD水平,從而達到抗氧化的作用,保護血管內皮,從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抗感染作用。姚玉芳等[14]用艾煙熏灸治療皮膚外傷感染86例,治愈率100%。王立峰[15]用艾煙治療褥瘡10例,治療2次結痂5例,3次結痂3例,5次結痂2例。
陳穎[16]報道1例患者在家中艾灸每天1h,3天后開始出現皮疹,后連續(xù)施灸6天,前胸后背出現大量皮疹、劇烈瘙癢,后用中西醫(yī)結合抗過敏治療后治愈。郝峻等[17]報道1例患者用艾灸治療月經推遲過程中腹部出現瘙癢、粟米狀丘疹, 5天后癥狀消失。
韓麗[18]對艾煙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進行了實驗室研究。得出結論為艾煙不屬于危險廢物,在長期毒性實驗中,低濃度組大鼠無毒性反應、中高濃度組在染毒期出現毒性反應,主要為肺臟損傷、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并出現病理改變,停止干預后對大鼠代謝仍有一定影響,而大鼠的心、腎、脾、大腦等無明顯損傷。黃玉海[19]研究顯示艾煙對成年人的血壓、呼吸頻率、心率、心電圖ST段以及血氧飽和度均無影響。但是在主觀感受調查中,20例受試者有7例分別不同程度的出現了眼鼻干癢、咽部不適、呼吸不暢等不適癥狀,也有2例受試者有溫熱舒適的感受。
綜上所述,艾煙在多種疾病的治療及保健效果上得到了充分的認可,而近年來對艾煙治療的作用機制研究明顯增多,但是對于艾煙治療不同疾病的具體作用機制并未得出結論[20]。艾煙的成分在近年的研究中已得到確認,但是相關藥理毒理作用還沒有到確認[21]。艾煙對人體的不良反應目前多以個例呈現,且反應機制尚不明確。研究發(fā)現中高濃度持續(xù)作用下大鼠會出現肺損傷,但是針對人體目前沒有相關研究。因此,艾煙究竟是否對人體有所危害,以及在何種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艾灸治療能保證安全的艾煙濃度,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研究,以期最大程度的減少不良反應。
[1] 徐蘊,魏琦,湯大朋,等.2006-2015年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中醫(yī)雜志,2017,58(5):418-422.
[2] 劉美鳳,周惠.艾葉揮發(fā)油與燃燒煙霧的化學成分比較[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1):30-34.
[3] 周次利,吳煥淦,竇傳字,等.三年陳蘄艾艾煙化學成分GC-MS分析[A].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223-232.
[4] 靳然,于密密,趙百孝,等.不同年份蘄艾葉及不同比例艾絨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針灸,2010,30(5):389-392.
[5] 梅全喜.艾葉[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9-11,227-230.
[6] 郭艷玲,劉亞茹.中藥蒼術、艾葉煙熏用于室內空氣消毒的效果觀察與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0,19(3):259-260.
[7] 劉濤,許尊賢.艾煙熏灸在肛周膿腫手術后創(chuàng)口愈合及疼痛緩解中的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7,36(4):423-426.
[8] 李寧,何洪波,王成偉.懸灸法治療痔瘺術后尿潴留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10,30(7):571-573.
[9] 胡追成,楊華元.艾灸理化特性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yī)藥,2009,23(1):100-101.
[10] 何斌.艾煙熏治療浸漬糜爛型足癬78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0,19(5):7-9.
[11] 魏孜孜,盧標清,孫一帆.三種外治方法治療耳真菌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35-38.
[12] 崔瑩雪,趙百孝,劉鈞天,等.艾灸及艾煙對ApoE-/-小鼠血脂、肝臟病理形態(tài)及肝臟ABCA1表達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8):1008-1012.
[13] 黃暢,崔瑩雪,劉鈞天,等.艾灸及艾煙對載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MDA、SOD水平的影響[J].世界中醫(yī)藥,2016,11(8):1407-1413.
[14] 姚玉芳,吳勁松.艾煙熏灸治療皮膚外傷性感染86例[J].中國針灸,1999,19(11):697.
[15] 王立峰.艾煙熏灸治療褥瘡10例[J].中醫(yī)雜志,1987,28(6):35.
[16] 陳穎.艾灸過敏引起泛發(fā)型濕疹1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6,25(3):64.
[17] 郝峻,彭娟.對艾灸過敏現象的思考與討論[J].江西中醫(yī)藥,2016,47(10):22-23.
[18] 韓麗.艾煙的毒理學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19] 黃玉海.艾灸場所空氣質量標準制定的要素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20] 魏琦,徐蘊.基于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的中醫(yī)護理學文獻計量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21):6-10.
[21] 徐蘊.基于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的中醫(yī)學論文計量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7,(5):95-98.
R285.5
A
1114-2814(2017)10-1227-02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專項課題(nzyjsfz-201601)
高影茜
20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