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工作
        ——基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的考察

        2017-04-05 06:56:41
        山東社會科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改動資本論手稿

        徐 洋

        (中央編譯局 馬列部,北京 100032)

        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工作
        ——基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的考察

        徐 洋

        (中央編譯局 馬列部,北京 10003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第二部分發(fā)表《資本論》第二冊相關文獻以前,學者主要通過恩格斯所寫的序言和相關書信考察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工作。MEGA發(fā)表了馬克思的手稿、恩格斯的編輯稿和刊印稿之后,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工作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證據鏈。通過考察《資本論》第二冊編輯稿的產生經過,從文本選擇和篇章結構方面構建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第二冊各篇的主要過程,從文字和表述的改動方面展示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進行修改的幾種類型,可以比較全面地呈現(xiàn)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工作。恩格斯編輯出版《資本論》第二冊,為馬克思主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恩格斯;《資本論》第二冊;編輯;MEGA

        一、本文研究的問題和文獻基礎

        (一)本文研究的問題

        本文研究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的編輯工作。由于在《資本論》創(chuàng)作史上第二卷曾經有不同的含義,而第二冊僅指“資本的流通過程”,本文不使用第二卷,而使用第二冊。同時,使用“第二冊”這一稱呼,也便于與恩格斯的表述相銜接。

        《資本論》第二冊是在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于1885年編輯出版的。對于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第二冊的工作,以前人們一般根據恩格斯為該書寫的序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頁。本文引用該序言不再一一注明出處。以及他的相關書信來構建。

        恩格斯在序言的開篇就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馬克思第二冊手稿的整體狀況:手稿很多,論證和行文都具有明顯的草稿、片斷性質,并且字跡難以辨認。面對這一大堆看來零亂的手稿,恩格斯確定的編輯宗旨和原則是:“完成《資本論》第二冊的付印工作,使本書既成為一部連貫的、盡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編者的著作”;“總是設法完全根據作者的精神去解決這些困難”。關于選擇底本的原則,恩格斯說:“我盡可能把我的工作限制在單純選擇各種文稿方面。因此,我總是把最后的文稿作為根據,并參照了以前的文稿?!标P于具體的文字加工,恩格斯說:“我只是把這些手稿盡可能逐字地抄錄下來;在文體上,僅僅改動了馬克思自己也會改動的地方,只是在絕對必要而且意思不會引起懷疑的地方,才加進幾句解釋性的話和承上啟下的字句。意思上只要略有疑難的句子,我就寧愿原封不動地編入。我所改寫和插入的文句,總共還不到10個印刷頁,而且只是形式上的改動。”

        但是研究者在這里感到有兩個方面的不足。一個方面是,恩格斯留下的文字過于簡略,不能夠全面完整揭示他所做的編輯工作;另一個方面是,缺乏其他直接證據,來證明恩格斯所說的話是否完全符合事實。

        就第一個方面來說,如果想恢復恩格斯的編輯過程,最好是找到恩格斯編輯過程中形成的工作稿;就第二個方面來說,如果想證明恩格斯的話是否符合事實,必須全面徹底研究作為恩格斯編輯工作底本的馬克思遺留下的全部手稿。而長期以來,很少有人能夠看到恩格斯的編輯稿和馬克思的手稿??即幕?0年前還提出了如下著名的命題:

        現(xiàn)在有一種猜測越來越強烈,認為恩格斯并沒有總是完全理解馬克思的思路,并沒有總是按照馬克思的思路編排和編輯手稿。于是我的一些朋友表達了這一愿望:我應當根據馬克思的手稿來檢查和改正恩格斯編成的文本。

        我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我們設想一下,我成功地重復了恩格斯花了將近10年所做的巨大工作,并且在這一點上或者那一點上得出了不同于恩格斯的結論。那么讀者能夠憑什么來確證,恰恰是我的理解而不是恩格斯的理解更加接近馬克思的思路呢?

        要消除所有的疑慮,就有必要給予批評者自己作出評判的機會。這就意味著,必須按照原樣發(fā)表馬克思的全部手稿。而這樣花費巨大人力得到的將是一本不可辨讀的書,將只會引起少數馬克思研究者的興趣。只有一家擁有豐富輔助工具和眾多人力的學術機構才能完成這項定然意義重大的任務。*Das Kapital, Kritik der politischen Oekonomie von Karl Marx. Zweiter Band. Buch II: Der Zirkulationsprozessdes Kapitals. Herausgegeben von Friedrich Engels. Volksausgabe. Besorgt von Karl Kautsky unter Mitwirkung von Benedikt Kautsky. Berlin, J. H. W. Dietz Nachfolger, G. m. b. H., 1926. 此處引自考茨基為該書寫的《前言》。

        現(xiàn)在,由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按照原樣”發(fā)表了馬克思為《資本論》第二冊和第三冊撰寫的全部流傳下來的手稿以及恩格斯為《資本論》第二冊和第三冊編寫的全部流傳下來的編輯稿,研究者就第一次有了搞清楚這一命題的文獻基礎。

        (二)MEGA提供的文獻基礎

        MEGA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的德文全稱(Marx-Engels-Gesamtausgabe)的字頭縮寫。概括說來,該全集版本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1)原則上把作者撰寫的流傳下來的全部文獻以作者寫作時使用的文種按照寫作或發(fā)表時的原貌無保留地予以發(fā)表,不作正字法上的修改,不作編排。(2)配上各種詳盡的資料:通過各種手段,如撰寫“產生和流傳”,編制??北?、異文表、專題資料,再現(xiàn)作者創(chuàng)作這些文獻的過程;編寫極為細致的注釋、人名索引、文獻索引、報刊索引、名目索引等等。因此,MEGA被視為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最可靠、最全面、最基礎的文獻。

        MEGA在蘇東劇變之前由蘇聯(lián)和民主德國的兩個黨的馬列主義研究院主持編纂,1990年它的編輯權轉到當年成立的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手里。該版全集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著作、文章和草稿,第二部分為《資本論》及其準備著作,第三部分為往來書信,第四部分為摘錄、筆記。截至目前(2016年10月),總計114卷的MEGA共出版63卷。其中第二部分共15卷(23分卷),已在2012年全部出齊,成為MEGA第一個出齊的部分。

        MEGA第二部分發(fā)表的馬克思與《資本論》第二冊相關的文獻有: 1857—1858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中的資本流通部分,1863—1865年手稿中的《資本論》第二冊第I稿,1867年—1882年期間的《資本論》第II—VIII稿和若干其他準備稿、片斷稿。*這些文獻中,直接屬于《資本論》第二冊的較重要的手稿的發(fā)表情況是:第I稿發(fā)表于MEGA II/4.1(Dietz Verlag,Berlin,1988),第III、IV稿發(fā)表于MEGA II/4.3(Akademie Verlag, Berlin, 2012),第II、V、VI、VII、VIII稿和片斷I、II、III、IV發(fā)表于MEGA II/11(Akademie Verlag, Berlin,2008)。另可參看拙文:《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手稿創(chuàng)作史研究及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6年第3期。其中的1857—1858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和中文第二版發(fā)表過。*在第二版中,發(fā)表1861—1863年手稿的第32—37卷,只有第37卷尚未出版。該卷已于2016年10月份付排,即將于2017年出版。1863—1865年手稿中的《資本論》第二冊第I稿,以及1867—1882期間的第II稿的第一、三部分,也曾發(fā)表于《全集》第一版。其余手稿,均未收入《全集》第一版,計劃收入《全集》第二版。

        MEGA第二部分發(fā)表的恩格斯與《資本論》第二冊相關的文獻有:《資本論》第二冊編輯稿和《資本論》第二卷1885年第一版。*《資本論》第二冊編輯稿發(fā)表在MEGA II/12(Akademie Verlag,Berlin,2005),第二冊1885年版發(fā)表在MEGA II/13(Akademie Verlag,Berlin,2008)。MEGA還在這兩卷的資料卷中編寫了專門索引(一覽表)來反映恩格斯的編輯工作。MEGA II/12有:(1)恩格斯編輯稿同馬克思手稿章節(jié)劃分比較;(2)恩格斯采自馬克思手稿用于編輯稿的段落一覽表;(3)編輯稿與馬克思手稿文本差異一覽表。MEGA II/13有:(1)第一版、編輯稿和第二版章節(jié)劃分比較;(2)第一版與編輯稿文本差異一覽表;(3)第一版與第二版文本差異一覽表。另外,以往各種《資本論》第二冊,刊載的基本上都是1893年的第二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也是如此。編輯稿以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手稿為基礎,與后來出版的《資本論》第二冊刊印稿有不少差別,它構成馬克思手稿和恩格斯刊印稿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理解恩格斯如何編輯《資本論》第二冊的重要材料。這份編輯稿的產生日期被MEGA編者確定為1884年6月—1885年2月。編輯稿的紙張單面書寫,中間垂直對折為左右兩欄。編輯稿第一部分到編碼為第38頁的文字,由恩格斯親筆寫下;此后稿紙左欄由艾森加爾騰書寫,右欄由恩格斯進行校改、增補、翻譯和作標注。*MEGA II/12. S.548-549.這份編輯稿沒有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計劃收入中文第二版。

        二、恩格斯《資本論》第二冊編輯稿的產生經過

        根據恩格斯《資本論》第二冊編輯稿和刊印稿以及相關書信,可以把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第二冊的經過簡述如下。

        恩格斯首先做的工作是尋找馬克思遺留下的《資本論》第二卷(包括第二冊和第三冊)全部手稿,并研究判斷各個手稿的寫作時間、理論成就。不言而喻,馬克思就《資本論》的寫作同恩格斯保持密切聯(lián)系和交流,恩格斯是最了解《資本論》創(chuàng)作情況的人;然而恩格斯并不完全清楚馬克思的《資本論》寫到什么程度了。當奧古斯特·倍倍爾對這一點表示驚訝時,恩格斯解釋說:“你問,怎么會連我也不知道該書完成的程度?很簡單,要是我知道的話,就會使他日夜不得安生,直到此書寫成并印出來為止。”*恩格斯致倍倍爾(1883年8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7頁。恩格斯也不完全知道馬克思的《資本論》手稿放在什么地方。所以當馬克思家的女管家琳蘅·德穆特發(fā)現(xiàn)了第二卷手稿時,恩格斯馬上就把這個喜訊告訴了馬克思的女兒勞拉:“今天尼姆在摩爾的手稿里找到了一個大包,里面是《資本論》第二卷,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共有五百多頁對開紙。由于我們還不知道手稿已為出版準備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我們能否找到別的什么東西,目前最好還是不要在報紙上透露這個好消息?!?恩格斯致勞拉·拉法格(1883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3頁。這個對開紙500多頁的手稿,大概是指第三冊的第I稿,后來恩格斯即以該稿為基礎編輯出版了《資本論》第三冊。大約兩個月后,恩格斯大致上搞清楚了第二冊主要手稿的狀況:“第二卷要花去我非常多的勞動,至少第二冊是這樣。有一份完整的稿子,大約是1868年寫的,但這只是一個草稿。此外至少還有三份甚至四份屬于不同的較晚時期的修改稿,但其中沒有一份是完成了的。要從中搞出一份定稿來,那可是一件吃力的事情!”*恩格斯致勞拉·拉法格(1883年5月22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1頁。

        鑒于馬克思第二卷手稿本身篇幅龐大,具有濃厚的草稿性質,而自己一段時間以來又疾病纏身,恩格斯決定把第二卷分開,先單獨出版第二冊。*恩格斯致考茨基(1884年3月24日),恩格斯致勞拉·拉法格(1884年3月31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32、134頁。

        《資本論》第二冊編輯稿的形成過程如下。從1884年6月初開始,恩格斯自己謄抄了一部分馬克思的手稿,一直抄寫到第38頁。但此后他健康狀況變差,醫(yī)生禁止他伏案工作。恩格斯于是請萊比錫的排字工艾森加爾騰做助手,兩人的合作大約開始于1884年6月16日。此后的工作方法改為恩格斯口授,艾森加爾騰筆錄。工作進行到第三篇的時候,鑒于艾森加爾騰對馬克思的筆跡已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恩格斯還曾讓他獨立抄寫手稿。因此,第二冊編輯稿上絕大部分筆跡都是艾森加爾騰留下的。工作程序通常是恩格斯白天口授,晚上對口授稿進行修改。關于工作情況,恩格斯曾向考茨基描述說:“我決定采取果敢的措施:請了艾森加爾滕,向他口授手稿。自本周初起,每天從十點到五點,和他一起又緊張地工作起來……艾森加爾滕是一個開朗、勤奮的人,而且肯干,尤其是因為他正好在鉆研第三版的第一卷。但是手稿多半處于這樣的情況,只是為了搞出一個初定稿,我就得每天晚上對口授稿進行加工?!?恩格斯致考茨基(1884年6月21—22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66—167頁。1884年8月初—9月初恩格斯外出休養(yǎng),中斷了口授和編輯工作,而委托艾森加爾騰把已經口授和編輯的部分抄寫為謄清稿。大約到1884年10月,口授工作完成了。編輯工作則一直持續(xù)到1885年2月。1884年底恩格斯向左爾格報告了工作進展:“《資本論》第二冊(約有六百印刷頁)將在1月付印。大約再過十天校訂工作就可結束,剩下的只是看謄清的稿子了。工作可做了不少,全書有兩種稿本,個別部分有六種稿本!在我做完幾項其他緊急工作之后,就該搞第三冊了!”*恩格斯致左爾格(1884年12月31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64頁。1885年2月22日恩格斯宣布他即將結束第二冊編輯工作:“《資本論》第二冊手稿的最后部分明天寄出,后天我就開始搞第三冊。當我心里還放不下這件事時,我就無法認真考慮其他任何事情?!?恩格斯致施留特爾(1884年2月22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5頁。此前第二冊的印刷工作已經開始,恩格斯也就開始了審看校樣的工作。*參看恩格斯致拉甫羅夫(1885年2月12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2頁。

        在編輯稿的基礎上,應該還有一份謄清稿,這份謄清稿應該是作為付排稿送到漢堡的奧托·邁斯納出版社去了,但后來沒有流傳下來。恩格斯審看的清樣也沒有流傳下來。1885年6月,《資本論》第二冊德文第一版印刷完成。7月27日,《德國書業(yè)及相關行業(yè)行情通報》刊載了《資本論》第二冊出版的消息。根據該書業(yè)通報刊登類似消息的平均速度分析,MEGA編者認為,可以推測《資本論》第二卷出版于1885年7月24日。*MEGA II/13. S.552-554.

        三、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文本和結構方面

        馬克思先后直接為第二冊留下了大大小小十幾份手稿,其中比較成型的、被馬克思恩格斯編了號的有8份。這些手稿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單獨作為第二冊的編輯底本。恩格斯給自己規(guī)定的選擇標準是:“我總是把最后的文稿作為根據,并參照了以前的文稿”。同時恩格斯看來非常重視馬克思在“早期文稿中將要利用的段落(I—IV稿)”這份準備材料中留下的提示:“第二個文稿必須作為基礎”。*恩格斯在序言中引用了這句話,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頁。實際操作中,恩格斯基本上遵循了這兩條原則。凡是較晚寫成的手稿,恩格斯一般給予優(yōu)先地位;凡是其他手稿未曾論及的地方,恩格斯就用第II稿來補足。

        在選擇作為底本的文稿的過程中,恩格斯應該已經對如何安排《資本論》第二冊的篇章結構作了初步思考。而在制定編輯稿的過程中,恩格斯就必須把他對篇章結構的設想落到紙面上。馬克思早在1864年第I稿的時候,就把《資本論》第二冊劃分為三個部分:資本流通、資本周轉、流通和(社會)再生產。因此劃分第二冊的第一層次并不困難。由于1872—1873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把第一層次由“章”改為“篇”,第二冊后期手稿也開始用篇來稱呼第一層次。*為醒目起見,本文指稱《資本論》第二冊第一個層次時,使用漢字;指稱第二個層次時,使用阿拉伯數字。如早期手稿稱“第一章第1節(jié)”,后期手稿則稱“第一篇第1章”。據此,恩格斯把《資本論》第二冊劃分為三篇。可是篇以下的章、節(jié)、目等等,馬克思的每一份手稿都有區(qū)別。有的手稿結構復雜,層次含糊。有的手稿基本上沒有劃分層次。因此劃分文本的篇章節(jié)目結構的任務,主要就要由恩格斯自己來完成。

        與篇章結構的劃分相聯(lián)系,最終確定篇章節(jié)目的標題的任務也是由恩格斯完成的。馬克思各手稿的篇章結構不盡相同,各級標題(包括三篇的標題)也有差異,有的手稿實質上沒有劃分篇章結構,也沒有真正的標題。這就需要恩格斯根據馬克思手稿的理論闡述和自己對編輯稿的結構劃分,擬定合適的標題。

        (一)第一篇的編輯

        第一篇可供恩格斯選擇來作為底本的《資本論》第二冊手稿最多。除了第VIII稿,其他主要手稿幾乎都闡述了第一篇的問題。

        先來看看結構和標題。

        恩格斯編定的《資本論》第二冊刊印稿第一篇,標題稱為“資本形態(tài)變化及其循環(huán)”。第一篇包括6章:第1章“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第2章“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第3章“商品資本的循環(huán)”,第4章“循環(huán)過程的三個公式”,第5章“流通時間”,第6章“流通費用”。馬克思各稿第一篇的標題和結構與此并不一樣。

        在馬克思各手稿中,第一篇的標題按照時間從早到晚依次為:資本流通((Der)Umlauf des Kapitals),資本流通(Die Cirkulation des Kapitals),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資本的循環(huán)過程,資本循環(huán)。

        在馬克思的手稿中,第一篇的結構劃分同恩格斯的刊印稿也不一樣。

        第I稿第一章分4節(jié):1.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2.流通時間(Die Cirkulationszeit);3.生產時間;4.流通費用(Cirkulationskosten)。

        第II稿第一章分為3節(jié):1.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2.流通時間(Umlaufszeit);3.流通費用(Die Cirkulationszeit)。

        第IV稿第一章分為3節(jié):1.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2.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Umlaufszeit);3.流通費用(Die Cirkulationszeit)。

        第V、VI、VII稿和片斷II、III僅涉及第一篇第1章(即早期手稿第一章第1節(jié)),并且名稱由早期手稿的“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發(fā)展為“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及其循環(huán)”。

        關于馬克思的手稿第一篇的結構和標題,有三點需要注意。第一,馬克思確定,第一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闡述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及其循環(huán),具體說就是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商品資本的循環(huán)、循環(huán)過程的三個公式,然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別闡述流通時間和流通費用。第二,對于如何闡述流通時間,是不是要把總流通時間中的生產時間單立一節(jié),馬克思的認識有一個發(fā)展過程。第三,對于流通時間,馬克思交替使用Umlaufzeit和Cirkulationszeit,而對于流通費用,馬克思只使用Cirkulationskosten。

        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結構的最大改變,在于把第一篇第1章中的4節(jié)(早期手稿第一章第1節(jié)中的4目)都升格為章,于是第一篇就有了6章。不過,恩格斯在這樣做的同時,放棄了馬克思為第一篇擬定的標題(“資本的循環(huán)過程”或者“資本流通”),而選用第1章(相當于早期手稿第一章第1節(jié))的標題(“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及其循環(huán)”)作為整篇的標題。

        在文稿的選擇方面,恩格斯根據“總是把最后的文稿作為根據,并參照了以前的文稿”這一原則,差不多是按照寫作的由晚至早的順序,依次采用了第VII、VI、V、IV稿來編輯第一篇。所以能夠如此,還恰好因為這些手稿都是從第二冊開篇寫起,而且越早寫的越長,越晚寫的越短。此外,第一篇還采用了片斷IV(《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133—137頁)和第VIII稿的最后一段(《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146—148頁)

        (二)第二篇的編輯

        第二篇可供恩格斯選做底本的手稿本來有三部:第I稿、第II稿、第IV稿。由于第I稿早早被淘汰,因此可供選擇的實際上只有第II稿和第IV稿。

        第二篇的標題沒有異議。第I、II、IV稿都是“資本周轉”。但是這三稿的結構和標題則有不同。

        第I稿第二章只分為3節(jié):1.“流通時間和周轉”;2.“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周轉的周期。再生產過程的連續(xù)性”;3.“周轉和價值形成”。

        第II稿第二章如僅從手稿的外觀來看,結構劃分并非一目了然。通過對手稿本身的考察,大致可以看出第II稿第二章也是分為3節(jié):1.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2.形成資本周轉中的差別的各種情況;3.周轉的差別對資本增殖等等的影響。

        第II稿封面上的目錄把第二章分為5節(jié):1. 周轉的一般規(guī)定。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2. 形成資本周轉中的差別的各種情況(以下又有5個小標題:a.“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從固定資本產生的周轉周期”;b.“勞動期間長度的差別”;c.“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之間的差別”;d.“從生產過程的特殊方法產生的周轉周期”;e.“流通時間的差別”);3. 流動(可變和不變)資本一般的周轉規(guī)律;4. 可變資本的周轉和年剩余價值率;5. 積累。從剩余價值實現(xiàn)為貨幣的觀點出發(fā)研究貨幣流通。

        第IV稿第二章沒有寫完就中斷了,我們只能看到第二章已寫成的部分分為2節(jié):1.“周轉的概念”;2.“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馬克思在第IV稿封面上寫下的目錄,顯示該稿第二章應分為3節(jié):1.“周轉的概念”;2.“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周轉的周期”;3.“周轉時間對產品形成和價值形成的影響以及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第IV稿封面目錄原先被判定為第I稿的目錄(MEGA II/4.1,S.13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1頁),現(xiàn)被MEGA II/4.3的編者確認為第IV稿的目錄(MEGA II/4.3, S.761)。中國學者王榮在《〈資本論〉第二冊“計劃單頁”寫作時間初探》(《杭州大學學報》1987年第3期)曾對此提出過富有創(chuàng)見的觀點。

        馬克思在手稿中某些地方的論述為理解第二篇的結構提供了線索。在第IV稿第二章第1節(jié)“周轉的概念”的末尾,馬克思寫道:“在研究周轉對生產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影響以前,我們要考察兩種新的形式,這兩種新形式是資本由流通過程得到的,并且會對資本周轉的形式發(fā)生影響。”*MEGA II/4.3. S.356.35-38. 參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頁。馬克思所說的“兩種新的形式”顯然是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根據馬克思為第II稿所編目錄可知,對資本周轉發(fā)生影響的因素,除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還有一些同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無關的因素,如生產過程本身的差異和流通時間的差異。馬克思在第II稿第二章第2節(jié)“形成資本周轉中的差別的各種情況”之下的b小節(jié)“生產行為的持續(xù)時間的區(qū)別(勞動時間的期間的區(qū)別?)”(表述與封面目錄略有不同)的開頭部分就指出,即使兩個部門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相同,勞動期間的差別還是會對資本周轉的周期造成差別。*MEGA II/11. S.178-179. 參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頁。在第2節(jié)的e小節(jié)“流通時間的差別”的開頭,馬克思對之前的論述作總結說:

        我們以前考察的,引起不同資本(投入不同生產部門的不同資本)的流通期間(Umlaufsperiode)的差別,從而也引起資本所必須預付的時間的差別的一切情況,都是在生產過程本身中發(fā)生的,例如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差別、勞動期間的差別等等。但是,資本的周轉時間=它的生產時間〔資本在其中作為生產資本執(zhí)行職能或固定在、吸引在生產過程的時間〕(無論這一生產時間現(xiàn)在是否同勞動時間相吻合或者﹥勞動時間)+它的流通時間(Umlaufs- oder Cirkulationszeit)之和。因此,不言而喻,流通時間的長短不一會對周轉時間,從而對周轉期間的大小產生影響,以其相對大小使它們產生差別。

        這段話還表明,馬克思考察影響資本周轉周期的各種情況的時候,遵循的是從生產過程到流通過程的順序,即離資本增殖的發(fā)源地(勞動場所)越來越遠的順序。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在《資本論》第二冊中,馬克思把第二篇《資本周轉》大致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闡述資本周轉的一般概念;第二單元闡述形成資本周轉的差別的各種情況;第三單元闡述資本周轉的差別對資本增殖的影響。其中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是論述的主體。第二單元考察影響資本周轉的各種因素,如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等等;第三單元考察資本周轉的差別對資本增殖的影響,包括對預付資本量、對可變資本的周轉、對剩余價值的流通的影響。

        在文稿的選擇方面,簡單地說,恩格斯利用完第IV稿就開始利用第II稿。馬克思從第IV稿第一章(刊印稿第一篇)結束的地方繼續(xù)利用該稿隨后的文字,即為第二章寫成的部分,編輯了刊印稿第二篇的開頭部分。從第IV稿在刊印稿第二篇第8章中斷的地方起(《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182頁),恩格斯開始利用第II稿,一直到第二篇結束。

        (三)第三篇的編輯

        如同第二篇一樣,第三篇可供恩格斯用作底本的手稿也有三部:第I稿、第II稿和第VIII稿。除開第I稿后,就只剩下第II稿和第VIII稿可用了。

        第三篇一開始面臨的問題仍然是:怎樣制定第三篇的總標題?

        第I稿第三章的標題是“流通和再生產”。第II稿第三章正文中和目錄中的標題都是“流通過程和再生產過程的現(xiàn)實條件”。恩格斯擬定的標題是“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應該說更準確第反映了第三篇的闡述對象。

        第三篇的結構問題看來較之第一篇和第二篇要困難一些,因為馬克思的手稿并沒有為第三篇提供直接可用的框架。第I稿雖然為第三篇兩次擬定各節(jié)目錄(正文中8個次級標題,在第三章末尾又設計了7個次級標題),但是由于第I稿對社會資本再生產的闡述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結構上已經被第II稿和第VIII稿大大超越,因而對恩格斯來說參考價值不大。第VIII稿基本上沒有出現(xiàn)同第三篇相關的真正標題,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標題。

        第II稿第三章雖然標題眾多,但是分布失衡。有的部分標題很多很細,有的部分沒有標題。另外,從第II稿第三章的標題上也不大容易分辨出清晰的結構。在第II稿正文里,除開前面沒有標題的導言性質的部分,第三章似乎只有一個次級標題“A.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的社會流通”。馬克思自己為第II稿編制的目錄則相對清晰一些。這個目錄把第II稿第三篇分為兩節(jié),分別是“1)從社會的觀點來考察的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和剩余價值”以及“2)”,可惜這個“2)”沒有標題;然后,馬克思把第1節(jié)分為兩小節(jié),分別是“A)簡單規(guī)模的再生產”和“B)擴大規(guī)模的再生產。積累”。A小節(jié)和B小節(jié)又都進一步劃分為沒有貨幣流通的闡述和有貨幣流通的闡述。不過,馬克思實際上在正文中只寫了第1節(jié)的A。

        盡管如此,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馬克思還是為第三篇確定了的大致結構,他在第I、II、VIII稿中,都是先論述簡單再生產,后論述擴大再生產;在第II稿中,馬克思還制定了先進行沒有貨幣流通的論述、后進行有貨幣流通的論述的考察順序。這應當是恩格斯劃分第三篇的章節(jié)結構的出發(fā)點。

        恩格斯在編輯第三篇的時候,不得不把第II稿和第VIII稿穿插結合起來。然而由于兩稿寫作相距10年左右,性質很不相同,恩格斯不得不在組合文本、劃分章節(jié)、擬定標題、確定闡述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恩格斯仍然遵循自己確定的用稿原則,即“總是把最后的文稿作為根據,并參照了以前的文稿”,因而他給予第VIII稿以優(yōu)先地位,把第VIII稿作為闡述的主線。編輯的具體做法是:恩格斯鑒于艾森加爾騰對馬克思的筆跡和術語已經有了相當的熟悉,能夠獨立辨認和抄寫馬克思的手稿,便委托他抄寫第VIII稿,自己則研究第II稿第三章(篇),并用紅色鉛筆標出他計劃采用的段落;恩格斯在作了文本比較之后,把第II稿用紅色鉛筆作了標記的段落進行口授,將這些文字按照主題分成A、B、C、D、E、F、G共7組;最后把各組文字同已經抄寫的第VIII稿的文字組合起來。據統(tǒng)計,整個第三篇,采自第VIII稿的內容占四分之三,采自第II稿的內容占四分之一。*參看MEGA II/12. S.542-543。

        恩格斯對社會資本再生產公式的編輯,非常典型地反映了這一篇編輯上的難處。第20章“簡單再生產”的“II.社會生產的兩個部類”這一節(jié),正如恩格斯所說,“主要采自第II稿。公式采自第VIII稿。”在這里,也即在第VIII稿中,馬克思把生產資料的生產當作第I部類,把消費資料的生產當作第II部類,而在第II稿相應的地方,則與此相反;馬克思在第II稿中對兩個部類的價值構成的公式中的排列和數字的書寫,同第VIII稿也不一樣。

        在第II稿,馬克思先是提出了兩個部類交換的圖式,例如:*MEGA II/11. S.38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9頁。

        在討論了兩個部類的交換之后,馬克思寫道:

        因而如果整個社會生產分為消費資料和生產資料兩大部類,那么現(xiàn)在表現(xiàn)為:

        I.消費資料。

        V100(I)+V200(II)+M100(I)+M200(II)= V300+M300=600£

        =600£

        II.生產資料。

        C800(II) + C400(I) = C1200+0=1200£=R600= r600

        (R, r=收入)

        =1200c*MEGA II/11. S.385.34-386.5. 參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51頁。

        在第VIII稿,馬克思顛倒了兩個部類的順序,改變了公式的寫法和數字。據此,恩格斯把上述第II稿中的這段論述改編為:

        概括起來說,全年總商品產品:

        I.4000c+1 000v+1 000m=6 000生產資料;

        II.2000c+500v+500m=3 000消費資料。*《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1頁。

        四、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文字改動方面

        (一)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在文字和表述上的改動的總體情況

        恩格斯在序言中說:“我所改寫和插入的文句,總共還不到10個印刷頁,而且只是形式上的改動?!敝劣谶@10個印刷頁的文字分布在哪里,恩格斯并沒有逐一交代。*在為《資本論》第三卷寫的序言中,恩格斯說:“在我所作的改動或增補已經超出單純編輯的范圍的地方,或在我必須利用馬克思提供的實際材料,哪怕盡可能按照馬克思的精神而自行得出結論的地方,我都用四角括號括起來,并附上我的姓名的縮寫。我加的腳注有時沒有用括號;但是,凡是注的末尾附有我的姓名的縮寫的地方,這個注就全部由我負責?!卑凑站庉媽W的通例,凡四角括號里的文字,均為編者所加。在《資本論》第二冊刊印稿中,恩格斯只在正文中給一處他添加的文字用了方括號(《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315—316頁),并在一些腳注后面注明由“弗·恩·”所加。MEGA編者通過把恩格斯的刊印稿同馬克思的手稿進行逐字逐句對比,揭示了恩格斯所作的全部修改。順便指出,MEGA版和中文版由于把四角括號保留給編者,原編者恩格斯原來用的方括號在MEGA版和中文版中改為六角括號(在俄文版和中文第1版中為花括號,而在英文版全集中改為雙斜線)。只有通過對比恩格斯的刊印稿和馬克思的手稿,才能找出恩格斯所作的全部改動。

        我們可以借用恩格斯的說法,把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在文字和表述方面的改動分為形式上的改動和實質上的改動兩大類型。所謂形式上的改動,可以歸類為如下編輯技術規(guī)格方面:正字法方面的改動;標點符號的改動;添加分隔線;改變大小寫;語法改動;同義詞替換;翻譯。這一類可以說基本不涉及文意變化,特別是從翻譯的角度無從體現(xiàn)。所謂實質上的改動,就是恩格斯修改后文意發(fā)生了變化的改動。在仔細研讀了MEGA編者提供的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修改一覽表后,可以得出結論:恩格斯的修改大部分只涉及形式方面,基本上沒有發(fā)生意思改變;文意發(fā)生變化的實質性改動的是少數。

        我們以恩格斯的第一個改動為例。

        馬克思的手稿:

        MEGA II/11.S.559.24-26: Um die Formen rein aufzufassen, vor allem wichtig zun?chst v. allen Momenten zu abstrahiren, die mit dem Formwechsel u. der Formbildung als solchen nichts zu thun haben.

        試譯:為了純粹地理解這些形式,首先重要的[是],首先把一切同形式變換和形式形成本身無關的因素撇開。

        恩格斯的刊印稿:

        MEGA II/13. S.10-12: Um die Formen rein aufzufassen,ist zun?chst von allen Momenten zu abstrahiren, die mit dem Formwechsel und der Formbildung als solchen nichts zu thun haben.

        中譯:為了純粹地理解這些形式,首先要把一切同形式變換和形式形成本身無關的因素撇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頁。

        恩格斯的改動基本上沒有語意上的變化。他主要是把馬克思的“vor allem wichtig zun?chst”改為“ist zun?chst”。這樣,增加一個動詞ist(是),使句子在語法上完整;刪去“vor allem wichtig”,因為“vor allem”和“zun?chst”都是“首先”的意思,同時使用有重復之嫌。恩格斯的這類改動可謂比比皆是。

        恩格斯在文字和表述方面發(fā)生文意變化的實質性改動,情況千差萬別,按其外觀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增補、刪除、合并概括、改動。

        (二)文字和表述修改的四種類型:增補;刪除;合并、概括;改動

        1.增補(有下劃線的文字為恩格斯所增補)

        例1(第二篇第8章“固定資本和流通資本”):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形式規(guī)定性之所以產生,只是由于在生產過程中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價值或生產資本有不同的周轉?!虼耍挥猩a資本能夠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相反,這種對立,對產業(yè)資本的其他兩種存在方式來說,也就是,不論對商品資本還是對貨幣資本來說,都是不存在的。它也不是這兩種資本和生產資本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只有對生產資本并且在生產資本之內才是存在的。不管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怎樣執(zhí)行資本的職能,怎樣順暢地流通,它們只有轉化為生產資本的流動組成部分,才能夠變?yōu)楹凸潭ㄙY本相對立的流動資本。但是,因為資本的這兩種形式存在于流通領域,所以,正如我們以后會看到的,亞·斯密以來的經濟學錯誤地把它們和生產資本的流動部分一起列入流動資本這個范疇。它們事實上是與生產資本相對立的流通資本,但不是與固定資本相對立的流動資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頁。

        2.刪除*這里的刪除是指恩格斯采用的段落中的文字刪除,而不是指恩格斯沒有采用的段落。(有下劃線的文字為恩格斯所刪除)

        例1(第一篇第1章“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

        馬克思的手稿:

        MEGA II/11. S.688.9-11: müssen 372 £ in Produktionsmitteln verausgabt werden, falls dies der Wert〔u. wir gehn hier v. der Voraussetzung aus, dass Waaren zu ihrem Werth gekauft u. Verkauft werden〕der Produktionsmittel... in Garn verwandelt.

        試譯:如果……轉化為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我們從這一前提出發(fā):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購買和出售〕是372鎊,那就必須在生產資料上耗費372鎊。

        恩格斯的刊印稿:

        MEGA II/13. S.29.22-25:müssen 372 Pfd. St. in Produktionsmitteln verausgabt werden, falls dies der Werth der Produktionsmittel... in Garn verwandelt.

        中譯:如果……轉化為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_是372鎊,那就必須在生產資料上耗費372鎊。*《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4頁。

        恩格斯把原稿中的方括號連同其內容“我們從這一前提出發(fā):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購買和出售”一起刪掉了,其理由大概是就在前一頁已經說明:“為了純粹地理解這些形式,首先要把一切同形式變換和形式形成本身無關的因素撇開。因此,這里不但假定商品是按照它們的價值出售的,而且假定這種出售是在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也把在循環(huán)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價值變動撇開不說?!?MEGA II/13. S.2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頁。恩格斯刪除這個括號及其內容,完全是為了避免重復。不過,這里并不是馬克思的同一篇原稿出現(xiàn)了重復。前一頁“假定商品是按照它們的價值出售”處,采自第V稿,而這里“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購買和出售”則采自第VII稿。在把各手稿進行拼接組合的時候,自然有必要去掉它們之間的重復。

        3.合并、概括

        例1(第二篇第15章“周轉時間對預付資本量的影響”):

        但是,我們說這1 000鎊資本周轉5次時,其中就包括著流通時間和生產時間。事實上,如果1 000鎊真的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生作用,按照我們的假定,產品就應該是10 000鎊,而不是5 000鎊。但是要使1 000鎊不斷地處在生產過程中,也就必須預付2 000鎊。*《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頁。

        在第V稿第91頁,這段話的原文為:

        但是,我們說這1 000資本周轉5次時,其中就包括著流通時間和生產時間。事實上,如果1 000鎊真的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生作用,按照我們的假定,產品就應該是10 000,而不是5 000。第一階段。1000經歷5周的勞動,5周的流通等等,就像上面500的情景,這表明,資本1000在周轉5次,周轉周期被分割為一半是生產時間,一半是流通時間時,只生產5000,因為它在半年時間里什么也沒有生產,而只是以商品資本或者貨幣資本的形式存在。這就是我們討論的1000的實際情況。只不過這個1000不是一下子全部處于生產領域,然后一下子全部處于流通領域,而是500始終不斷地處于這個或者那個過程。*MEGA II/11. S.228.9-22.

        4.改動

        這里所說的改動,是指在保持原文基本結構或者基本規(guī)模的基礎上作出發(fā)生了實質變化的字、詞、句的修改。

        例1(第二篇第15章“周轉時間對預付資本量的影響”):

        對于周轉這個機制根本一竅不通的經濟學家,總是忽視這一要點:生產要不間斷地進行,產業(yè)資本就始終只能有一部分實際上加入生產過程。當一部分處在生產期間的時候,另一部分必須總是處在流通期間。換句話說,資本的一部分,只有在另一部分脫離真正的生產而處于商品資本或貨幣資本形式的條件下,才能作為生產資本執(zhí)行職能。忽視這一點,也就完全忽視了貨幣資本的意義和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頁。

        在第V稿第91頁,這段話的原文為:

        經濟學家天然具有完全含糊的舊觀念,對于周轉這個機制根本一竅不通。那些作為空虛的(相對于生產過程而言)時間出現(xiàn)的時間,現(xiàn)在作為預付資本總是投在商品資本形式和貨幣資本形式的部分出現(xiàn)。忽視這一點,也就完全忽視了貨幣資本的意義和作用。*MEGA II/11. S.228.22-28.

        像上面這樣大刀闊斧的改動盡管絕對數量不算少,但在改動總量中還是占少數。多數改動幅度要小。下面舉一個改動表面上不大但是非常關鍵的例子。

        例2(第二篇第10章“關于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理論。重農學派和亞當 ·斯密”):

        亞·斯密在這里規(guī)定為流動資本(cirkulirendes Kapital)的東西,就是我要稱之為流通資本(Cirkulationskapital)的東西。這種資本處在屬于流通過程的形式上,即處在屬于以交換(物質的變換和所有者的變換)為中介的形式變換的形式上,因而是處在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的形式上,而同它的屬于生產過程的形式即生產資本的形式相對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頁。

        在第II稿第59頁,這段話的原文為:

        亞·斯密在這里規(guī)定為流動資本(cirkulirendes Kapital)的東西,是流通資本(cirkulirendes Kapital),作為屬于流通過程(Cirkulationsproce?)(通過物質的變換或者所有者的變換而進行的形式變換)的資本(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的形式——在流通領域(Cirkulationssph?re)中運行的資本,而同它的屬于生產過程的形式即生產資本的形式相對立。*MEGA II/11. S.143.15.

        恩格斯在這里引入了關鍵術語“Cirkulationskapital”表示“流通資本”,以便使“cirkulirendes Kapital”只用于表示“流動資本”。而在馬克思的原稿中,“流動資本”和“流通資本”都是“cirkulirendes Kapital”。在《資本論》第二冊刊印稿,流通資本以Cirkulationskapital的形象出現(xiàn)10次,都是恩格斯添加或者修改的。MEGA編者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改動。

        關于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的修改,可以指出三點。第一,修改的地方很多。發(fā)表恩格斯的《資本論》第三冊刊印稿的MEGAII/15的編者指出,大體上說來,“沒有一頁馬克思的手稿恩格斯是毫無改動地照搬過來的”。*MEGA II/15, S.924.而通過對比《資本論》第二冊馬克思的手稿和恩格斯的編輯稿(刊印稿),改動大的段落甚至讓人得到這種印象:很難找出一句恩格斯沒有改過的話。第二,各種修改的性質和幅度差別極大。有純形式的改動,如正字法、語法。有純粹修辭性質的修改。有同義詞的替換(包括把外來詞替換為德文詞)。有改變說法而意思不變。有為把原文改得更為精確而增減、替換詞句。有大段大段的增補、刪除。也有大段大段的合并、概括和改寫。第三,恩格斯的修改不能一概而論,而要根據馬克思原稿上下文的具體情況和恩格斯編輯稿(刊印稿)的具體情況逐一作出判斷。

        五、結論

        本文考察了恩格斯編輯出版《資本論》第二冊的過程和主要工作。馬克思第二冊手稿的狀況決定了恩格斯《資本論》第二冊編輯工作的難度。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狀況的把握基本準確,他所確定的編輯宗旨、選文原則和編輯方法科學嚴謹,這是他編好刊印稿的重要保證。

        盡管自從《資本論》第二冊出版以來,對恩格斯編輯工作的爭議就沒有中斷過。*參看拙文:《國外對恩格斯〈資本論〉第二卷編輯工作的評價》,《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4年第1期。但是本文認為,恩格斯出版《資本論》第二卷,就是為馬克思主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恩格斯堪與馬克思比肩的思想高度、理論素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以及同馬克思的終生友誼,使恩格斯成為當時唯一能夠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人。如果恩格斯沒有出版《資本論》第二冊(和第三冊),那么馬克思主義事業(yè)將遭受巨大損失,人們至今能夠看到的也還只是馬克思的各個手稿。

        不過承認恩格斯的歷史貢獻,并不妨礙我們獨立學習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二冊手稿,并把恩格斯的刊印稿同馬克思的稿作對比研究。這是當前國際學術界的一個熱點。*日本、德國學者就這個問題發(fā)表了很多文章??蓞⒖磭H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的刊物《MEGA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年鑒》和柏林MEGA編輯促進協(xié)會的刊物《馬克思恩格斯研究論叢》(新輯)。我們要深入理解《資本論》創(chuàng)作史和接受史,也必須推進這一研究。

        (責任編輯:劉要停)

        2016-12-04

        徐 洋,中央編譯局馬列部編審。

        A811.2

        A

        1003-4145[2017]01-0027-10

        猜你喜歡
        改動資本論手稿
        作家手稿
        綠洲(2022年3期)2022-06-06 08:17:22
        作家手稿
        綠洲(2022年2期)2022-03-31 08:37:08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丟失的手稿
        學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38
        手稿
        作品(2017年2期)2017-02-23 14:51:46
        爆炒米花(節(jié)選)
        咪咪(節(jié)選)
        “瘋狂老師”的新資本論
        免费看奶头视频的网站| 中文字幕女同系列在线看一| 国产区女主播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国语对白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韩国男男作爱gaywww| 色老板美国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美女胸又www又黄的网站| 国产一级做a爱视频在线| 91快射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老熟妇50岁丰满|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 国产对白刺激在线观看| 麻豆视频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免费av网址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草逼福利视频 |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视|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二区三区 | 国产后入清纯学生妹|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动漫|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我|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激烈的性高湖波多野结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日韩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区三区三区在线| 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久久中国国产Av秘 入口| 国产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蜜桃|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