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江蘇省泰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骨科, 江蘇 泰州, 225321)
?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楊 敏
(江蘇省泰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骨科, 江蘇 泰州, 225321)
快速康復外科; 腰椎間盤突出癥; 圍術期護理
快速康復外科(FTS)理念是丹麥學者Kehlet[1]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也稱為術后快速康復(ERAS)[2], 將麻醉學、疼痛控制及外科手術方式等新技術與傳統(tǒng)護理方法改進相結合,從而達到降低術后應激反應、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縮短術后住院時間和減少住院費用的目的[3]。本科自2015年1月起,與多部門合作,通過多學科聯合,將FTS理念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圍術期患者的護理,并與常規(guī)護理措施患者進行回顧性比較,觀察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行后路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術的患者40例。納入標準:年齡20~60歲; 擇期行后路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術,按常規(guī)手術方法,不改變手術入路、手術過程; 無嚴重的臟器、精神疾病和認知功能障礙。排除標準:依從性差; 腰椎有破壞性改變,感染性疾病,內固定物植入,年老體弱及心肺功能障礙者[4]。將這4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20例,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齡42.2歲。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 平均年齡40.9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診斷、手術方式、治療方案、基礎疾病差異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試驗組:采取FTS理念進行護理。術前護理措施: ① 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通過術前向患者解釋手術的必要性,介紹醫(yī)院技術水平、成功病例等心理護理,增強治療信心。并對患者進行疾病、手術相關知識、術后用藥注意事項及術后功能鍛煉配合技巧等健康宣教。向患者和家屬詳細講解FTS的目的和意義,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5]。② 術前腰背肌鍛煉適應性訓練及術前康復體驗活動:患者入院后在常規(guī)宣教的基礎上,增加“快速康復理念”的介紹,告知FTS的益處、具體措施及流程,讓患者了解各康復階段的具體時間和方法。術前讓患者了解軸線翻身、腰背肌鍛煉等方法,并進行適應性訓練。通過術前康復體驗活動,便于患者術后更快地適應術后的康復功能鍛煉。③ 術前營養(yǎng)與禁食:美國麻醉師學會《麻醉后管理指南》認為,人體進食固體6 h、液體2 h后,胃即可排空[6]; Dwyer等[7]研究指出,患者入院前2 d、術前晚、術前3 h予以高能量水飲用,以防麻醉、饑餓誘發(fā)的胰島素抵抗,保證術后擁有充沛的精力,防止術后惡心、嘔吐等不適。參照以上文獻,遵醫(yī)囑,術前晚進食清流質,術前2 h給予口服或靜滴10%糖類液體200~400 mL。④ 超前鎮(zhèn)痛:超前鎮(zhèn)痛是在疼痛產生前阻斷所有傷害性刺激傳入,從而減輕術后疼痛,增強術后鎮(zhèn)痛效果[8]。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坐骨神經痛及馬尾神經受壓癥狀?;颊呷朐汉?,責任護士即運用長海痛尺進行疼痛評分,對評分>4分者,即進行超前鎮(zhèn)痛干預。如遵醫(yī)囑給予塞來昔布口服或地佐辛肌注。術中護理措施: ① 體溫及液體管理:低體溫是麻醉和外科手術期常見的并發(fā)癥,手術時間超過2 h的患者低體溫的發(fā)生率為70%[9]。低體溫可誘發(fā)應激反應,持續(xù)的術中低體溫可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術后感染發(fā)生率,損害凝血機制[10]。圍術期應注意維持患者的正常體溫,如術中維持手術室室溫25~26 ℃, 注意皮膚的保溫,術中輸入液體及沖洗液均置于37 ℃的恒溫箱中加溫,并控制好輸入液體的量及速度。術后運送患者回病房途中及回到病房后均要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出現寒冷的感覺。② 留置硬膜外導管止痛:使用硬膜外導管患者自控靜脈鎮(zhèn)痛泵(PCA)持續(xù)鎮(zhèn)痛48 h。10%羅派卡因15 mL, 舒芬太尼0.05 mg, 0.9% NS 85mL配泵,泵速2 mL/h。術后護理措施: ① 術后一般護理。觀察病情:觀察生命體征、下肢感覺運動恢復情況; 切口下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及滲出液的顏色、量、性狀; 有無椎間隙感染、腦脊液漏、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體位護理:術后平臥, 2 h后軸線翻身。引流管護理: FTS理念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引流管,如果必須使用,最好在短期內(≤24 h)拔出[11]。如有引流管,則應做好常規(guī)護理,如防止引流管脫出、折疊,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性狀,有無腦脊液流出,有無活動性出血。尿管護理: FTS強調術前不需放置尿管,若手術時間過長或術中膀胱充盈明顯,應在麻醉狀態(tài)下放置尿管,手術結束時即拔除[12]。② 術后疼痛管理。術后應用患者自控靜脈止痛泵,48 h后拔除鎮(zhèn)痛泵,口服醋氯芬酸腸溶片50 mg, 2次/d, 連用5 d。多模式的術后疼痛控制,能避免因疼痛而拒絕早期功能鍛煉,短期內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13]。③ 術后早期活動與康復功能鍛煉。按照FTS理念,實施康復鍛煉計劃。四肢肌肉、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術后6 h即可進行,早期可以醫(yī)護人員或家屬的協(xié)助下,定時活動四肢關節(jié)、按摩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直腿抬高鍛煉:術后第1天開始進行股四頭肌舒縮和直腿抬高鍛煉, 2次/min, 抬放時間相等,每次15~20 min, 每日2~3次,以能耐受為限,逐漸增加抬腿幅度,以防神經根粘連。腰背肌鍛煉:一般術后第7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鍛煉,先用五點支撐法, 1~2周后采用三點支撐法,每日3~4次,每次50下,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次數,以增加腰背肌肌力,預防肌萎縮和增強脊柱的穩(wěn)定性。行走訓練:根據手術情況,遵醫(yī)囑確定下床時間。一般術后2周借助腰圍或支架下床活動。正確指導患者起床,預防臥床時間長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和肌無力。方法為協(xié)助患者系好腰圍或支架,抬高床頭,先半臥30 s, 然后移向床的一側,將腿放于床邊,胳膊將身體撐起,移到床邊休息30 s; 無頭暈、眼花等不適后,再在護士或家屬的扶助下,用腿部肌肉收縮使身體由坐位改為站立位,躺下時按相反順序進行。
1.2.2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術前護理:常規(guī)入院宣教包括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探視陪護制度等; 術前指導包括禁食禁飲時間、麻醉及手術方式、大小便訓練等。術后護理:觀察病情,患者主訴切口疼痛時給予止痛藥,感覺寒冷時添加蓋被,指導功能鍛煉。
2組患者由同一責任護士分別于術后1周和3個月,采用JOA腰椎功能評分表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腰背痛(0~3分)、腰腿痛兼或麻木感(0~3分)、步態(tài)行走能力(0~3分)、日常活動限制情況(0~14分)等主觀癥狀(滿分23分)和直腿抬高試驗(0~2分)、感覺障礙(0~2分)、運動障礙(0~2分)、排尿功能(-6~0分)等客觀體征(滿分6分),總評分最高為29分,最低為0分,分數越低功能障礙越明顯。
2.1 2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及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8.4±2.5) d, 滿意度92%; 對照組分別為(12.5±3.4) d, 滿意度78%。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2組患者并發(fā)癥的比較
試驗組發(fā)生并發(fā)癥1例(肺部感染),對照組發(fā)生并發(fā)癥7例(椎間隙感染1例、腦脊液漏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2例),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患者術后1周和3個月,采用JOA腰椎功能評分比較
試驗組術后1周、3個月腰椎功能評分分別為(21.3±1.4)分、(26.6±1.3)分; 對照組分別為(17.6±1.5)分、(22.1±1.7)分。試驗組在主觀癥狀(腰背痛、腰腿痛兼或麻木感、步態(tài)行走能力、日?;顒酉拗魄闆r)和客觀體征(直腿抬高試驗、感覺障礙、運動障礙、排尿功能)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常見的原因,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尤其是中年人,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勞動, 10%~20%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14]。如何減少患者住院天數從而降低住院費用,降低術后并發(fā)癥以及較好的恢復腰椎功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焖倏祻屯饪萍夹g已被公認為有效的提高術后康復速度,降低住院時間的多模式方法[15]。FTS已經在骨科臨床許多疾病中成功的應用,越來越體現了可行性與優(yōu)越性[16]。本研究將FTS理念融入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圍術期護理中。首先,由于骨科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情況是影響療效的主要因素[17], 因此術前的健康教育加強了功能鍛煉指導方面的內容[18],使患者更快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了解手術及術后康復過程,提高了患者術后的康復水平; 術前高能量葡萄糖水的飲用,可緩解患者術前的饑渴及焦慮情緒,降低術后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的發(fā)生率[19]; 超前鎮(zhèn)痛及術后疼痛的預防性給藥,使患者在無痛狀態(tài)下配合各項治療護理措施的落實,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術中與術后早期的保暖與體溫控制,減少了術中出血、術后感染、心臟并發(fā)癥及降低分解代謝[20], 并且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 術后早期拔除引流管及尿管,利于減輕患者不適及減少感染的機會[21-23]; 早期的功能鍛煉,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并且加快了腰椎功能的恢復,使平均住院天數減少且腰椎功能亦有明顯提高,取得了預期效果[24-26]。
[1] 任娜娜, 張詠梅, 劉艾, 等.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胃大部切除術患者康復效果影響的Meta分析[J]. 護理學雜志, 2015, 30(8): 98-102.
[2] 吳茜, 陳靜娟, 沈蓉, 等. 多學科合作快速康復外科模式中護理的作用[J]. 中國護理管理, 2014, 14(2): 215-218.
[3] 孫濤, 傅衛(wèi). 快速康復外科的現狀與展望[J].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00, 7(6): 564-566.
[4] 何恩榮. 微創(chuàng)手術聯合補腎活血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河北中醫(yī), 2015, 37(7): 1021-1023.
[5] 馬嬋珊.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腸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臨床護理, 2015, 7(3): 212-213.
[6] 張林.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研究與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 2015, 30(2): 303-306.
[7] 真啟云, 費文勇, 張云飛. 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補術患者圍術期護理流程優(yōu)化及效果評介[J].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6): 645-649.
[8] Wall P D.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J]. Pain, 1988, 33: 289-290.
[9] Bernard H. Patient warming in surgery and the enhanced recovery[J].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2013, 22(6): 319-326.
[10] Munday J, Hines SJane, Chang A M. Evidence Util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preoperative hypothermia. Th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in the preoperative environment [J]. Int J Evid Based Health, 2013, 11: 305-311.
[11] Kehlet H, Wilmore D W. Evidence-based surgical care and the evolution of fast -track surgery [J]. Ann Surg, 2008, 248: 189-198.
[12] 王淑平. 快速康復外科在骨科圍術期的應用與護理展望[J]. 天津護理, 2015, 23(6): 557-559.
[13] 過亞飛.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關節(jié)鏡下自體軟骨移植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8): 106-107.
[14] 李樂之, 路潛. 外科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 730-733.
[15] 李萍, 董鳳琴, 鮑麗麗.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6, 32(25): 1946-1949.
[16] 王淑平. 快速康復外科在骨科圍術期的應用與護理展望[J]. 天津護理, 2015, 23(6): 557-559.
[17] 王卿, 李建有. 早期系統(tǒng)康復教育對髖臼骨折手術后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5, 53(4): 141-144.
[18] 呂艷偉, 吳新寶, 候樹勛, 等. 骨科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知識知曉度與需求度的多中心研究 [J].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 2016, 5(3): 205-208.
[19] 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專家組. 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術期管理專家共識(2016)[J]. 中華外科雜志, 2016, 54(6): 413-416.
[20] 任昌松, 胡皓, 王一仲, 等. 快速康復外科在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J]. 臨床醫(yī)學, 2014, 27(4): 625-627.
[21] 熊春龍, 李永清, 劉曉英. 中醫(yī)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可行性[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 2016, 39(4): 128-129.
[22] 張然. 不同微創(chuàng)方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19): 127-128.
[23] 薛明琴. 護理干預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2): 47-49.
[24] 李志敏, 姜蓉.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進展[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4, 28(9): 940-941.
[25] 田世文, 安靜, 趙正陽, 等. 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發(fā)癥的療效分析[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3): 104-105.
[26] 彭麗麗, 余鳳嬌, 王青. 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16): 207-209.
2016-10-29
R 473.6
A
1672-2353(2017)08-208-03
10.7619/jcmp.20170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