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富祖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麻醉科(瀘州646000)
?
地佐辛在腦外傷局麻手術中的應用研究
朱富祖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麻醉科(瀘州646000)
目的:探討地佐辛在腦外傷局麻手術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將144例在我院腦外科行腦外傷局麻手術的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腦外傷局麻手術的基礎上,靜脈注射0.9%氯化鈉溶液,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腦外傷局麻手術基礎上靜脈注射5mg地佐辛;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術中30min疼痛平均評分為(3.0±1.0)分,術中1h疼痛平均評分為(3.1±2.1)分,術后1h疼痛平均評分為(3.5±1.2)分。對照組患者術后30min疼痛平均評分為(4.6±1.1)分,術中1h疼痛平均評分為(5.8±1.9)分,術后1h疼痛平均評分為(6.3±2.0)分。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外傷患者的局麻手術中,相比于常規(guī)的局麻方式,地佐辛具有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
交通事故及意外等因素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較大的隱患,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腦外傷,如果治療不當,十分容易造成患者殘疾,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死亡[1]。在腦外傷手術中,經常需要采用局麻手術,而地佐辛則是局麻手術的重要藥物之一。地佐辛通過鎮(zhèn)痛以及μ受體拮抗作用,已經廣泛應用于腦外傷局麻手術中,并且取得了較好的麻醉效果[2],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腦外科行腦外傷局麻手術的患者144例,其中男104例,女38例,年齡19~59歲,平均(35.3±1.9)歲。墜落致傷25例,打擊致傷22例,交通意外受傷97例。均符合納入標準:①在本院接受腦外傷局麻手術;②在受傷后24h內接受治療;③患者家屬同意本研究,并且簽訂知情同意書。也符合排除標準:①患者對地佐辛藥物存在嚴重的過敏反應;②患者存在其他腦部疾病。將患者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7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采用局部浸潤麻醉方式,行腦外傷局麻手術。沿患者手術切口進行分層,對患者注射局麻藥(鹽酸利多卡因),阻滯患者的末梢神經,在麻藥注射5min后,醫(yī)師根據(jù)手術的流程開展手術。同時,在局麻手術的基礎上,對照組靜脈注射0.9%氯化鈉溶液;研究組患者靜脈注射5mg地佐辛。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鎮(zhèn)痛效果。
3 判定標準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分,評分表的總分為10分;0分示無痛覺;3分以下示具有可以忍受的輕微疼痛;4~6分表示影響睡眠的疼痛;7~10分表示嚴重的疼痛,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4 觀察指標 在患者麻醉手術中、術后1h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分。同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出現(xiàn)神經損傷、血腫形成以及惡心嘔吐等麻醉藥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中30min疼痛平均評分為(3.0±1.0)分,術中1h疼痛平均評分為(3.1±2.1)分,術后1h疼痛平均評分為(3.5±1.2)分;對照組患者術后30min疼痛平均評分為(4.6±1.1)分,術中1h疼痛平均評分為(5.8±1.9)分,術后1h疼痛平均評分為(6.3±2.0)分。兩組疼痛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出現(xiàn)神經損傷率為1.39%(1/72),出現(xiàn)血腫形成率為1.39%(1/72),出現(xiàn)惡心嘔吐率為2.78%(2/72),總并發(fā)癥率為5.56%(4/72)。對照組術后出現(xiàn)神經損傷率為2.78%(2/72),出現(xiàn)血腫形成率為2.78%(2/72),出現(xiàn)惡心嘔吐率為1.39%(1/72),總并發(fā)癥率為6.95%(5/7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外傷是指由于外力因素導致的肉眼可見的傷害,如果治療不當,將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腦外傷患者的數(shù)量呈現(xiàn)逐漸增加的趨勢,其致病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交通事故、高處墜落以及打擊傷害。腦外傷在臨床中主要具有以下特點:①腦外傷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大部分患者處于昏迷的狀態(tài),四肢強直,病情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呼吸衰竭[4]。②患者的顱腦損失相對較為嚴重,存在骨折或者挫傷[5]。③腦外傷患者通常合并面部損傷或者四肢損傷等癥狀。由此可見,腦外傷屬于嚴重的外傷,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存在較大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方式。
在對腦外傷患者的局麻手術中,患者在術后一段時間內通常會產生劇烈的疼痛,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體恢復。局部麻醉是運用阻滯神經傳導藥物來麻醉身體某一部位,繼而使患者的痛覺消失,局部麻醉對患者的影響相對較小,并且并發(fā)癥較少[6]。與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具有較高的優(yōu)勢,首先,局部麻醉不會影響患者的神智,其次,局部麻醉可以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7]。最后,局部麻醉可以降低患者的術后應激反應,從而可以提升治療效果。局部麻醉的方式較多,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區(qū)域阻滯、靜脈局部麻醉以及神經叢阻滯麻醉等。因此,在對腦外傷患者的局部麻醉過程中,麻醉醫(yī)師需要認真分析患者的受傷部位,對患者神經受損情況進行評估,同時要根據(jù)醫(yī)師的治療方案來合理的選擇局部麻醉方式,以便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相關研究表明[8]:在腦外傷局麻手術中運用地佐辛,可以發(fā)揮其鎮(zhèn)痛的效果,從而可以提升患者的回復效果和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在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術中30min疼痛平均評分為(3.0±1.0)分,術中1h疼痛平均評分為(3.1±2.1)分,術后1h疼痛平均評分為(3.5±1.2)分。對照組患者術后30min疼痛平均評分為(4.6±1.1)分,術中1h疼痛平均評分為(5.8±1.9)分,術后1h疼痛平均評分為(6.3±2.0)分。兩組疼痛評分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
地佐辛屬于K受體激動劑,同時屬于μ受體拮抗劑,對患者的影響相對較小,并且不會成癮[9]。在應用過程中,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者靜脈注射的方式來完成。肌肉注射通常在30min內生效,而靜脈注射則在15min內產生效果[10]。地佐辛的鎮(zhèn)痛功能較為明顯,10mg地佐辛的藥效相當于100mg的哌替啶,在腦外傷局部麻醉中,應用地佐辛具有較高的價值。在局麻手術中,通常在初次使用5~10mg,后期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每隔3~6h對患者注射2.5~10mg。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地佐辛雖然具有較高的鎮(zhèn)痛效果,卻同樣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在對患者的治療中,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慎重的選擇,其不良反應通常包括惡心嘔吐、鎮(zhèn)靜及定向障礙等??梢?,在腦外傷局部麻醉中,需要嚴格的按照醫(yī)囑來控制地佐辛的用量。
麻醉藥是指阻斷患者沖動神經的藥物,繼而達到止痛的目的,在醫(yī)學的臨床手術中,麻醉藥成為手術的重要應用手段,可以較好的提升手術效果。但是在麻醉藥的運用中,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神經損傷、血腫形成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康復效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同時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而在腦外傷局麻患者的手術中,應用地佐辛可以起到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并且可以降低麻醉藥帶來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56%,對照組患者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95%。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 趙吉宏,蔡 育.無痛局部麻醉技術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2,5(7):400-403.
[2] 劉 芳,芮 芳.舒芬太尼與瑞芬太尼在腦功能區(qū)手術喚醒麻醉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5):65-67.
[3] 勵建安.腦外傷康復的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趨勢[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12):1095-1097.
[4] 陳 宜,吳海山,祝云利,等.膝關節(jié)鏡手術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臨床比較[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6(6):704-709.
[5] 張 皓,張小年,山 磊,等.腦外傷患者認知障礙的特點及康復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2013,28(2):90-92.
[6] 蘇 偉.局部麻醉與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6):118-120.
[7] 呂 赤,張忻平,李 瑾,等.開腹胃腸道術后局部麻醉鎮(zhèn)痛與靜脈自控鎮(zhèn)痛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7(4):531-533.
[8] 喬世銘,李 健,王世偉.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局部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9-10.
[9] 葉 紅,趙 佳,張 瑞.淺談局部麻醉的特點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9):366-367.
[10] 楊 鳴.評價分析舒芬太尼與瑞芬太尼在急診腦外傷手術麻醉中應用價值[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9):190-191.
(收稿:2016-08-20)
Dezocine in brain injur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anesthesia surgery
Zhu Fuzu.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
Objective: To explore with Dezocine on brain injury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local anesthesia. Methods:To choose in our hospital line brain surgery anesthesia surgery of 144 cas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he team. Control group in normal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local anesthesia surgery, on the basis of the injection of 0.9%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the team in normal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local anesthesia surgery based on intravenous 5 mg with Dezocine; Compared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group of 30 patients with min for average pain score (3.0~1.0) points, intraoperative for 1 h average pain score (3.1~2.1), postoperative pain 1 h average score was (3.5±1.2).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urgery for 30 min average pain score (4.6~1.1) points, intraoperative for 1 h average pain score (5.8~1.9), postoperative pain for 1 h average score was (6.3±2.0). Two groups of data comparison difference has the obviou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the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oper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way of anesthesia, with Dezocine has good analgesic effect,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Brain injuries/surgery Anesthesia,local @ Dezocine
腦損傷/外科學 麻醉,局部 @ 地佐辛
R651.11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