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敏,余明蓮,李海濤
? 皮膚病護理 ?
果酸換膚治療輕中度痤瘡的療效觀察及護理
王聰敏,余明蓮,李海濤
目的 觀察120例輕中度痤瘡患者應(yīng)用果酸換膚治療的臨床療效,并探討該療法治療過程中的護理要點。方法 將120例痤瘡患者根據(jù)輕重程度進行分級分類,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yīng)以及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多種護理措施對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yīng)的影響。結(jié)果 經(jīng)果酸換膚和配合多種護理措施,患者治療后4、8、12、16、20周后,皮損減退率分別為29%、38%、65%、73%、82%,有效率分別為78%、89%、95%、100%、100%,不良反應(yīng)主要為白霜、燒灼感、刺痛,紅斑以及色素沉著。結(jié)論 果酸換膚治療是治療輕中度痤瘡非常有效的一種治療手段,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多種護理措施,會明顯降低該治療方法過程中的不良反應(yīng),提高治療效果。
痤瘡;換膚,果酸;療效;護理
[J Pract Dermatol, 2017, 10(3):175-176]
果酸是一類自然界存在的無毒物質(zhì)和相關(guān)的化合物,因大多數(shù)由水果中自然形成,因此統(tǒng)稱為果酸。果酸換膚治療是一種促進皮膚新生的特殊治療技術(shù),隨著美容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果酸換膚逐漸成為淺表換膚治療的新趨勢[1]。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采用果酸換膚治療120例輕中度痤瘡患者,通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0例輕中度痤瘡患者均來自于皮膚激光美容門診,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齡15~34歲,平均年齡21.35歲。根據(jù)Pillsbury分類法[2]分為:Ⅰ級(輕度痤瘡)52例,Ⅱ級(中度痤瘡)68例。納入標準:①Ⅰ~Ⅱ級尋常痤瘡患者;②近2周內(nèi)未使用其他治療痤瘡的藥物;③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④非光敏或瘢痕體質(zhì)。剔除標準:①不能按時復(fù)診或失訪者;②治療期間應(yīng)用其他藥物者。
1.2 治療方法
應(yīng)用百潤公司提供的果酸(主要成分是羥基乙酸),濃度分別為20%、35%、50%、70%,中和液。首先用清潔液擦拭皮膚,清除皮膚表面過多油脂,紅霉素眼膏保護眼角、鼻唇溝、口角處,以20%的羥基乙酸為起始濃度,在30~60 s內(nèi)完成面部或痤瘡部位的涂抹,首次停留2~3 min或患者皮膚出現(xiàn)白霜、變紅或感到刺痛、灼熱感時以中和液中和。有黑頭或白頭粉刺的痤瘡患者給予針清,然后膠原蛋白面膜冷濕敷20 min,治療結(jié)束時涂抹活膚乳液。每4周進行1次,5次為1個療程。每次治療逐漸延長在皮膚上的停留時間(最長不超過5 min),根據(jù)患者皮膚性質(zhì)提高果酸的濃度。
1.3 療效觀察
以皮損改善程度判定療效。每次治療前和治療后2周分別對患者進行評分,由專職護士記錄皮損總數(shù)(炎性皮損+非炎性皮損)及皮損程度,并攝像記錄。
1.4 結(jié)果
1.4.1 臨床療效 治療4周、8周、12周、16周、20周后,皮損減退率為29%、38%、65%、73%、82%,有效率為78%、89%、95%、100%、100%。經(jīng)治療后,炎性皮損和非炎性皮損數(shù)量明顯減少,痤瘡好轉(zhuǎn)。
1.4.2 不良反應(yīng) 治療中患者出現(xiàn)白霜2例,紅斑12例,明顯燒灼感2例、刺痛感1例,一般在1~3 d內(nèi)消失。有1例患者治療后面部出現(xiàn)錢幣大小的色素沉著,未做特殊處理,2個月后色素沉著逐漸變淡并消退。
2.1 心理護理
痤瘡主要發(fā)生在面部,往往心理壓力過大,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應(yīng)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向其講解疾病相關(guān)知識,以消除精神緊張,緩解壓力。治療過程中播放一些優(yōu)雅的音樂,使患者身心放松、愉快地接受治療。另外,鼓勵家屬積極樂觀,家屬的積極支持對患者起到了明顯的暗示效果,使患者能正確面對疾病,減輕患者的心理痛苦[3]。
2.2 治療中的護理
護士操作前觀察皮膚有無破損,換膚液或中和液要適量,避免換膚液進入眼睛、鼻腔和口唇,如不慎進入要立刻用清水清洗。使用中和液的面積要大于換膚液的面積,完全中和換膚液,以免換膚液停留時間過久,造成皮膚刺激或損傷。操作人員應(yīng)和患者語言交流,詢問患者治療區(qū)域出現(xiàn)的刺痛、瘙癢和灼熱等不適程度。治療后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治療區(qū)皮膚的紅斑、白霜、刺痛、瘙癢、緊繃或輕度水腫、皮膚表層脫屑等,一般無需特別處理。這些癥狀會在3 d左右逐漸消失,皮膚恢復(fù)正常外觀[4]。若皮膚敏感、反應(yīng)明顯者,應(yīng)立即給予冷敷貼冰敷20 min,癥狀會得到有效緩解。
2.3 皮膚護理
果酸換膚是將化學(xué)制劑涂于皮膚表面,導(dǎo)致皮膚可控地被破壞和剝脫。治療時注意根據(jù)病情及皮膚狀況選擇適當?shù)膿Q膚液濃度,掌握好換膚液在皮膚上停留時間的長短,及時中和,冰敷足夠的時間[5]。隨著果酸濃度的增高,產(chǎn)生紅斑、白霜、燒灼感及刺痛感等不良反應(yīng)的概率也隨之增加,再因不及時中和果酸,患者也會出現(xiàn)以上癥狀,護士應(yīng)積極采取措施對癥處理。治療后皮膚變得比較敏感,部分患者皮膚變得干燥,應(yīng)外涂保濕劑保護皮膚。注意1周內(nèi)不宜化濃妝,直至下次治療前不使用磨砂帶顆粒的潔面乳及去角質(zhì)產(chǎn)品。因果酸治療后會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吸收,若不注意防曬,日光對治療區(qū)皮膚可產(chǎn)生刺激[6],故患者外出時需打遮陽傘,涂抹清爽型防曬霜,能夠減少光毒反應(yīng)與過敏反應(yīng),也可有效防止色素沉著。
2.4 飲食護理
指導(dǎo)患者健康飲食,盡量不食多脂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甜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飲水,少喝碳酸飲料。避免煙、酒、濃茶、咖啡。
2.5 健康指導(dǎo)
指導(dǎo)患者平時生活有規(guī)律,避免過度疲勞,保證充足睡眠,讓皮膚得到適當休息。
果酸換膚是近年來美容換膚的新趨勢,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干擾細胞表面的結(jié)合力,可以使角質(zhì)形成細胞黏連性減弱,促進角質(zhì)栓脫落;去除異常角化的表皮細胞,加快皮膚新陳代謝。痤瘡病因復(fù)雜,其中皮脂分泌過多、毛囊上皮角化過度和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是主要原因。果酸可抑制痤瘡丙酸桿菌的生長,控制炎癥又可使皮膚角質(zhì)層黏連性減弱,糾正毛囊上皮角化異常,使毛囊漏斗部引流通暢,皮脂順利排出,從而有效治療痤瘡[7]。本研究應(yīng)用果酸治療痤瘡療效明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皮損癥狀。
果酸的不良反應(yīng)主要來自于它的酸性,這就要求護士在治療中嚴格操作流程,密切觀察治療期間的反應(yīng),主動與患者溝通,以減輕患者不適感。治療中選擇適合的換膚濃度,減少了紅斑、白霜等不良反應(yīng),使果酸治療達到了最佳效果。本組治療中,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為15%,經(jīng)過治療前后多種方式的護理手段,3 d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yīng)全部緩解。
在果酸換膚治療過程中,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痤瘡嚴重程度制定個體的方案。采取規(guī)范的治療,正確實施護理措施,是提高療效的重要保障。
[1] 肖曉慶, 項蕾紅, 鄭志忠. 果酸療法在痤瘡治療中的應(yīng)用 [J]. 中國美容醫(yī)學(xué), 2007, 16(6):795.
[2] 楊磊, 蘇湛, 黃殿芳. 痤瘡嚴重度分級及其治療研究進展 [J]. 濱州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2005, 28(1):41242.
[3] 王聰敏, 李海濤, 劉暢. 痤瘡患者的心理護理 [J]. 中國美容醫(yī)學(xué), 2011, 20(10):1644.
[4] 袁冰峰, 俞珊, 何惠珍. 果酸配合中藥治療痤瘡臨床觀察 [J]. 中國美容醫(yī)學(xué), 2011, 20(6):1004-1005.
[5] 李琳, 夏莉華, 李曉燕. 果酸換膚治療痤瘡的療效觀察 [J]. 皮膚病與性病, 2014, 36(3):156.
[6] 孟慧敏, 李利. 果酸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yīng)用 [J]. 皮膚病與性病, 2014, 36(3):156.
[7] 王家璧. 現(xiàn)代皮膚病診療與檢測 [M]. 北京: 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1997:239.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mild to moderate acne treated with fruit acid skin peeler
WANG Cong-min,YU Ming-lian,LI Hai-tao
Institute of Skin Damage and Repair, PLA Army General Hostpital, Beijing 1007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120 acne vulgar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fruit acid skin peeler and explore the nursing points during the treatment. Method A total of 120 cases of acne vulgari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severit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fruit acid skin peeler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effect caused by the nursing measures used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 After fruit acid skin peeler treatment and a variety of nursing measures, the regression rate of skin lesions was 29%, 38%, 65%, 73% and 82% respectively,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8%, 89%, 95%, 100% and100% respectively, at 4, 8, 12, 16 and 20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course.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frost, burning sensation, tingling, erythema and pigmentation. Conclusion For mild to moderate acne patients, fruit acid skin peeler therapy is very effective.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cooperated with a variety of nursing measures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Acne;Fruit acid skin peeler treatment;Curative effect;Nursing
R473.75;R758.73
A
1674-1293(2017)03-0175-02
2016-05-10
2016-08-19)
(本文編輯 敖俊紅)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314
100700 北京,陸軍總醫(yī)院全軍皮膚損傷修復(fù)研究所(王聰敏,李海濤),陸軍總醫(yī)院東區(qū)藥劑科(余明蓮)
王聰敏,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皮膚病護理
E-mail: wangcm_8088@163.com
余明蓮,E-mail: yxw050216@163.com